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優(yōu)秀兒童詩的可能標準

        2016-03-15 13:12:53吳正陽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2016年4期
        關(guān)鍵詞:兒童

        吳正陽

        (首都師范大學 文學院,北京 100089)

        論優(yōu)秀兒童詩的可能標準

        吳正陽

        (首都師范大學 文學院,北京 100089)

        建立優(yōu)秀兒童詩的可能標準,與“兒童為什么需要詩”這一問題緊密相關(guān)。兒童需要詩,是因為:“詩”是兒童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詩能激活兒童潛在的藝術(shù)靈性;詩對兒童具有品德尤其是審美教育的功能?;趦和瘜υ娺@樣的需要,與之相適應(yīng)的,優(yōu)秀兒童詩的標準可能為:兒童詩的風格應(yīng)明晰而不流于平淡;兒童詩的形式應(yīng)是激發(fā)想象力的一種手段;兒童詩的音樂性應(yīng)是詩鮮活生命的一部分;兒童詩的世界應(yīng)是沒有界限的;兒童詩的情感應(yīng)是豐富而獨特的。

        兒童詩;優(yōu)秀;標準

        李利安·H.史密斯在其被稱為是“世界兒童文學理論雙壁”之一的經(jīng)典著作《歡欣歲月》中,特別強調(diào)在今天這個“有很多力量試圖將兒童與書本分隔開來”的世界,我們更迫切地需要學會認識、懂得欣賞究竟何謂“優(yōu)秀”[1],這是因為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他們的“安全感絕不僅僅來自于物質(zhì)的保證,它還必須有某些植根于個體深處的價值觀念”,“優(yōu)秀的兒童書籍會給予喜歡它們的兒童某種穩(wěn)固的力量,好像狂風中的備用錨”[1],同時,“優(yōu)秀的書籍,哪怕僅僅是一本,對于兒童的心靈也存在著重要影響。它是一種有效的經(jīng)驗,幫助兒童在他對一切事物和印象最為敏感的階段,建立起判斷力和良好的品味”。[1]

        對于“優(yōu)秀”兒童書籍的迫切認知、欣賞,也督促著我們思考兒童文學中兒童詩這一特殊文類。在詩歌越來越被邊緣化的今天,在寫詩成為越來越私密性的個人囈語的今天,兒童還需要詩嗎?如果需要,這又是基于何種緣由?在供給兒童閱讀的兒童詩中,又有哪些能稱得上是“優(yōu)秀的兒童詩”?另外,我們有可能建立起所謂“優(yōu)秀的兒童詩”的標準嗎?“兒童詩”的標準同一般詩歌的標準一樣嗎?本文嘗試回答這樣一些問題。

        一、兒童“詩”的需要

        同李利安·H.史密斯所說的一樣,今天的確有很多力量試圖將兒童與詩歌分隔開來,而我們認為盡一切努力將兒童和詩歌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同樣顯得“既有必要又令人渴望”。

        至于為何有必要,即兒童為什么需要詩,我以為這和詩本身一樣,具有多種回答的可能性。而每一種答案,都可能在觀念層面影響到兒童詩最終呈現(xiàn)的面貌,乃至讀者評價的標準。也就是說,回答兒童為什么需要詩,也就能更清楚地明白兒童需要什么樣的詩,什么樣的兒童詩是優(yōu)秀的,是值得兒童閱讀的。

        (一)“詩”是兒童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兒童需要詩,這首先不是出于成人的一廂情愿,而是基于兒童和詩歌的天然親緣性。兒童的思維常常就是一種詩性思維,即藝術(shù)性(審美)思維。葉圣陶曾這樣描述兒童:“兒童初入世界,一切于他們都是新鮮而奇異,他們必定有種種想象,和成人絕對不同的想象”。他講述自己的兒子三歲時,看見火焰騰躍,伸縮不息,就喊道:“這許多手呀!”;而看到學生做體操,回來就在燈下起勁地教自己的影子做操;不僅如此,在孩子眼中,“星兒凝眸,可以為母親的頸飾;月兒微笑,可以為玩耍的圓球;清風歌唱,娛人心魂;好花輕舞,招人作伴……”這些都是兒童自然的想象,也是他們陶醉其中的想象,對兒童來說,萬事萬物都有內(nèi)在的生命,都和自己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這是兒童的生命觀,也是兒童的宇宙觀。葉圣陶不得不感慨“文藝家于此等處若能深深體會,寫入篇章,這是何等地美妙”。(《文藝談·八》)[2]而他自己的兒童詩《兒和影子》[3]正是對兒子教影子做操這天真行為的敘述和贊美:

        兒見學生體操,/歸來教他的影子。/他兩臂屈,伸,上舉,垂下,/更迭不已。/“一, 二, 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 十二,/十三, 十四……/十六,十七……/你可懂了?/你可懂了?//影子真懶嘴,/再也不回答,/只兩臂屈,伸,上舉,垂下,/跟著他更迭不已。/兒總不厭煩,/不灰心;/更一遍一遍地教/一遍一遍地問。

        兒童的詩性思維也表現(xiàn)在生活中兒童經(jīng)常蹦出口的如“詩句”般的語言。加登納在致力于研究兒童藝術(shù)能力及其發(fā)展時,發(fā)現(xiàn)幼兒在日常言語中,無意中可能“嫻熟”地運用了文學修辭手法,比如比喻——“我有一條像口紅一樣的毯子”;擬人——“云彩走得很慢,因為它們沒有腳爪或腿”;夸張——“在飛機上,瞧瞧枕頭,枕頭是什么顏色”……在加登納看來,大量的這些例子可以讓我們看到兒童語言中文學手段的普遍性,以及兒童在說到它們時所感受到的快樂,“詩歌,……是幼兒的制作、感受與知覺系統(tǒng)所易于達到的”。[4]

        可以說,“詩”是兒童與生俱來的能力,是“本能的繆斯”?!氨灸艿目娝埂边@一說法來自挪威音樂學教授讓·羅爾·布約克沃爾德,他在《本能的繆斯——激活潛在的藝術(shù)靈性》一書中提出,每個人與生俱來地擁有一種創(chuàng)造性力量,作為一種“基礎(chǔ)性的生命力量”,“本能的繆斯”“是人類生存和人類自我意識的基本源頭,是人類獲取語言和文化內(nèi)部規(guī)則的鑰匙,是在無數(shù)咄咄逼人的復雜情勢中對生活進行探索的導引”,而它主要是以韻律、節(jié)奏和運動為表征。[5]這也無怪乎很多人稱兒童是天生的“詩人”,他們對韻律性、節(jié)奏性的本能追求,常使他們脫口成“詩”;而他們同時又能在詩歌充滿韻律性、節(jié)奏性的念誦中獲得無窮的樂趣??梢哉f,詩歌正契合了兒童“本能的繆斯”,詩與兒童的這種天然親緣性,讓兒童需要詩,詩就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二)激活潛在的藝術(shù)靈性

        兒童隨著年齡的增長,理性思維日漸成熟,他們的本能繆斯可能會不斷減退,甚至喪失。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會不斷受到“事物的正常順序”的嚴峻考驗,而家庭和學校則隨時督促他們學習、適應(yīng)這些順序,認為這是進入現(xiàn)代社會的必要準備。于是,兒童從小就被灌輸各種科學知識,一種權(quán)威的聲音告訴他們,這些都是不可懷疑的真理,進而豐富多彩的世界也只剩下“黑白”兩面——能被科學解釋的和尚未被科學解釋的。當兒童不得不接受赤裸裸的、按因果律建立聯(lián)系的數(shù)據(jù),他們尋求自由、尋求“藝術(shù)靈感”的心靈可能就此關(guān)閉了,本能的繆斯再無法向他們開啟一個奇妙的世界。

        然而,悖謬的又恰是,那些看似真理的東西對兒童來說又是如何的“虛假”。俄羅斯哲學家列夫·舍斯托夫在二十世紀初就已經(jīng)清醒意識到,我們的社會一方面在孩子非常年輕時,就訓練他們,讓他們的思想不再受童話故事的蠱惑,讓他們認定這些只是謊言,惡魔和巫師是不存在的,魔法和神奇的事物只是異想天開;但另一方面,孩子從小被授予的“可靠”信息——它們通常以科學真理的面目出現(xiàn)而擊退任何對它們的質(zhì)疑,它們的難以置信,“絕對要超過最富想象力的童話作家所講的任何瞎話”,例如地球并不是眼前所見那樣靜止的而是時刻在運動著,太陽并不是圍繞地球轉(zhuǎn),相反,地球才是圍繞著太陽轉(zhuǎn)等等。在舍斯托夫看來,這樣的訓練方式導致“我們每個人都產(chǎn)生一種傾向,就是只有那些對我們整個生命來說似乎都是虛假的東西才被當成真理來接受?!保?]

        為了再次激活兒童內(nèi)心的潛在藝術(shù)靈性,讓他們相信內(nèi)心傾向的神奇事物,也為了免除這樣的悖謬,兒童需要童話,也需要詩。詩和童話一樣,向兒童敞開的是另一個所有愿望和奇跡都還能實現(xiàn)的世界。而真正的詩人,他的不同于其他人,也許正在于他對童年的感知力有著偉大的持久性,在他身上終生保存了某種兒童的東西,他的天真本性抗拒“事物的正常順序”給他的訓練。他的詩歌則成為傳達人類一個普遍渴望的聲音,即從二加二等于四這種嚴厲而無情的冷酷中解放出來。

        正因如此,作為給兒童的兒童詩,如果不只是停留在記錄或是模仿他們的本能繆斯,那么也還應(yīng)該激活他們正在走向消逝的潛在藝術(shù)靈性,讓他們能像彼得·潘一樣,永遠能飛翔在空中。而這一切都要求兒童詩需要具備更充沛的想象力,更具奇思妙想。

        (三)詩教(品德教育,審美教育)

        中國是一個有著深厚詩教傳統(tǒng)的國家,孔子收集整理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jīng)》,并對“詩”發(fā)出這樣的見解:“詩三百,一言以避之,曰:‘思無邪’”,“不學詩,無以言”,而他發(fā)表的最完整的言論還當屬這段:“小子,何莫學乎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保?]

        在孔子看來,《詩經(jīng)》(后世大都引申為對一般詩的看法)是辯才的范本以及道德激勵的泉源,詩具備強大的政治功用,詩還可以讓人認識社會、認識自然。而兒童詩的詩教傳統(tǒng),似乎也是從兒童詩的發(fā)軔之時就相伴隨著的。

        朱自強在其《兒童文學概論》一書中探討兒童詩的成立問題,認為這需要建立歷史之維,而歷史上兒童詩的創(chuàng)作正是從教育的目的開始的。關(guān)于詩歌的教育功能,丘科夫斯基毫不諱言地說,詩歌能作用于兒童的思考和感情,能夠幫助他們感知周圍的世界,有效地促進他們語言的形成,因此,教育者應(yīng)該利用年幼的孩子在生活中的“詩的階段”,讓詩歌成為強有力的一種教育手段。[8]

        詩歌被當成是兒童教育的最佳載體,這與兒童對詩歌這種韻語文學的親緣性自然離不開關(guān)系。而一首優(yōu)秀的童詩,也的確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孩子認識真善美,辨別是非對錯,激發(fā)他們對自然的熱愛,也完善他們的品德修養(yǎng)。

        然而,在中國兒童文學的歷史上,“教育工具論”曾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占據(jù)著十分重要的位置?!霸⒔逃跇贰钡膬和膶W觀,造成了兒童詩創(chuàng)作總體上顯得教育性過強,而藝術(shù)性、趣味性不夠。一般來說,教育總是比較偏于倫理或理性的,而理性的認識與倫理的原則總是相對的,隨著人類文明步伐的前進,它們總難免要過時。因此,過去時代的教育,就不可避免地帶有濃重的陳腐感,為今人所不取,而它們的機械生硬教育,也不為兒童所喜歡。

        詩考慮道德情境,不等于以道德觀點來考慮詩,而藝術(shù)與其說是非倫理的,還不如說它是后倫理的。那一部分能將教育內(nèi)容化為審美的有機部分的作品,它們能超越教育的短期性與局限性,因著審美的力量而散發(fā)長久的魅力。因此,在我看來,兒童詩的詩教,并非僅是品德教育,而是更為重要的審美教育。

        詩歌是一門語言的藝術(shù),是各種要素如聲音、節(jié)奏、用韻、斷行、意象、觀念等融為一體,給兒童帶來審美愉悅的藝術(shù)。詩歌是一種無可替代的語言,是獨一無二的界域,詩歌表達意義的方式是詩之所以為詩最有趣的因素。兒童詩的審美教育,首先就是讓兒童在一次次的念誦中,感受、體察語言之美、之奇妙。在詩的語言之流中,又自有想象之美、情思之美。

        人之所以為人,標志之一就是人擁有語言。對一個孩子來說,文學的、詩性的語言體驗豐富還是匱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nèi)诵?、品格的養(yǎng)成。幼兒期如果沒有經(jīng)歷過一個詩性的語言世界,那么兒童在理解力、想象力乃至創(chuàng)造力方面都會顯得貧乏。相反,一個從小在充滿美感的語言中成長的孩子,他的心靈自會受其感染,舍棄現(xiàn)實生活的粗鄙、庸俗和狹窄,追尋更高的天空,更遠的田園,更遠的遠方。因此,要將孩子培養(yǎng)成豐富有趣的人,無論如何都需要豐富的充滿人性的語言。

        詩提供的正是這樣一種語言。詩歌語言特有的韻律、節(jié)奏、意象,不僅能培養(yǎng)孩子對語言的敏感度,并發(fā)展他們生動使用語言的能力,而且詩歌所蘊含的樂趣和美感,也會使孩子在明白它們的意思之后,內(nèi)化為自己的東西,醞釀成為一種迷人的生命特質(zhì)。

        兒童需要詩,但是兒童需要的絕非平庸之詩。平庸的詩既無助于孩子的語言教育、激活孩子的想象力,反而是對他們寶貴而短暫的成長時間的浪費。那么,兒童究竟需要什么樣的詩?什么樣的兒童詩能夠擺脫平庸,走向“優(yōu)秀”?

        二、優(yōu)秀兒童詩的可能標準

        諾德曼在《兒童文學的樂趣》一書中說,許多人之所以不喜歡詩,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學會如何才能喜歡詩。因此,要想讓一個孩子能夠喜歡詩,能夠從一首詩中獲得樂趣,那就應(yīng)該幫助孩子理解詩歌是什么,教給他們感受詩歌復雜技巧的方法,讓孩子盡可能接觸各種各樣的詩,豐富孩子關(guān)于詩歌的知識集,增長他們對詩之可能性的了解。[9]

        而詩評家奚密則如此說道:“一首好詩的出現(xiàn)足以改變我們對整個語言和世界的感受,即使是極其微妙而不自覺的,它使我們不得不修改原有的經(jīng)驗語言和世界的方法”,在她看來,“一首好詩也常常是一首‘以詩論詩’(ars poetica)的作品:它透過自身來演繹與示范究竟什么是‘詩’?!保?0]

        基于這樣的思考,針對“優(yōu)秀兒童詩的可能標準”這一問題,我想如前面兩位學者所言,“以詩論詩”,以優(yōu)秀的兒童詩來演繹與示范究竟什么是優(yōu)秀的兒童詩,進而探討優(yōu)秀兒童詩的可能標準,展示優(yōu)秀兒童詩的魅力。

        說到標準,李利安·H.史密斯以為,兒童文學是文學的一部分,應(yīng)該同其他任何形式的文學一樣,以同樣的標準來評價。[1]但在我以為,兒童詩固然與一般詩歌有著共同的一些標準,但也仍然有屬于它自己的特殊標準。

        (一)兒童詩的風格應(yīng)明晰而不流于平淡

        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說,風格的美在于明晰而不流于平淡。[11]他主要針對古典詩歌而言,但我想這同樣適用于兒童詩。兒童詩有著獨特的讀者面向,兒童的心理特征、審美趣味、閱讀能力,都直接決定了兒童詩所應(yīng)呈現(xiàn)的風格特征,那就是明晰。明晰既是詞句的明晰,也是詩意的明晰。一首兒童詩應(yīng)盡量避免詰屈聱牙的詞句,也應(yīng)盡量避免晦澀深奧的詩意,這也是它區(qū)別于很多現(xiàn)代詩、成人詩的風格特征。臺灣兒童文學作家林良在其《淺語的藝術(shù)》中,就提出兒童文學應(yīng)是一種“淺語”的藝術(shù),即兒童文學作家必須寫兒童看得懂的語言,在晦澀難懂的字句當中抽絲剝繭,如剝筍子般,把最核心幼嫩的地方,留給孩子。

        然而,詩的明晰,容易流于粗淺、平淡,而使詩陷入平庸。那么,兒童詩在語言詩意上的明晰,就要有豐富的想象力或充沛的情感作為支撐,這種充沛的情感很多時候表現(xiàn)為一顆絕假純真的童心。兒童詩的明晰而不流于平淡,是一種風格,也是一種智慧,是“大智若愚”,是舉重若輕。優(yōu)秀的兒童詩從來都具備深度閱讀,和引人注目的魅力。

        意大利賈尼·羅大里的《需要什么》[12]:

        做一張桌子,/需要木頭;/要有木頭,/需要大樹;/要有大樹,/需要種子;/要有種子,/需要果實;/要有果實,/需要花朵;/做一張桌子,/需要花一朵。/又要到哪里去找花呢?/我在尋找……(邢文健 亓菡 譯)

        羅大里從做一張桌子需要什么出發(fā),以頂針式的追問,帶著我們的想象前行,而想象的終點,竟是“需要花一朵”。也許這也還不是終點,想象一旦啟程,就不會有終點。這首詩在語言上非常流暢明晰,但是我想沒有人會說這是一首平庸粗俗的詩,它的不俗和詩意正來自它豐富的想象力。

        而在我們驚嘆詩人的想象力時,若再多加思考,興許也能從這首兒童詩里得到更大的心靈啟示。禪說,需在一張白紙上看見一朵飄飛的云彩,乃至看到所有的時間和空間。大千世界互生共在,人應(yīng)突破“我執(zhí)”,理解世間的真諦,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如此思索,這首看似“簡單”的兒童詩,就帶有更多的禪意了,而這樣的智慧顯然不同于成人詩的深奧晦澀。

        臺灣方素珍的《怎么辦》[13]:

        小蟲寫信給螞蟻/他在葉子上/咬了三個洞/表示我想你/螞蟻收到他的信/也在葉子上/咬了三個洞/表示看不懂/小蟲不知道螞蟻的意思/螞蟻不知道小蟲的想念/怎么辦呢?

        方素珍的這首兒童詩打開的是一個富有童趣和童話想象的奇妙世界。蟲子和螞蟻互相寫信,他們寫信的方式是在樹葉上咬三個洞,結(jié)果是誰也看不懂誰的話。但就是在這樣的矛盾情境中,我們感到一種快樂,為著蟲子和螞蟻的真切之心和傻乎乎的行為。而滲透于詩作的還有詩人那一顆天真的童心,她同樣為蟲子和螞蟻互相看不懂而感到著急,這可怎么辦呢?

        詩作本身的輕松幽默,讓我們在讀完之后會心一笑,然而在歡笑之余,也讓我們思考更多。人與人之間,有時不就像蟲子和螞蟻一樣,互不理解,大家都以自己以為明白、對方能夠接受的方式去表達,或是愛意或是友誼或是關(guān)心或是仇恨,卻永無達到真正理解的可能,因為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限于自己的狹小心靈之中。我們再深入闡釋,興許也能聯(lián)想到語言的牢籠,不管是哪一種語言,人都無法用它完整地、完美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更何況還存在語言的隔絕。而一旦悟出此理,人便可能走向沉默。

        但不管我做如何的闡釋,這種闡釋看起來有多深刻,在兒童詩中,哲學的深度從來不是靠抽象的概念來實現(xiàn)的,它是從屬于兒童最質(zhì)樸的生命感受中獲得的,是天真快樂、富有童趣、充滿想象力的。這也就是兒童詩的“舉重若輕”。

        捷克詩人雅羅斯拉夫·塞弗爾特同樣關(guān)于寫信的《給媽媽的第一封信》[14]雖然沒有奇妙的童話想象,但卻是一首完全出自兒童心靈和情感的詩。他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真正的兒童在寫信時的心理,和可能遭遇的各種情況。不知道該寫什么、寫錯別字、寫出幾個字時的欣喜和得意、完成不了時的失望和耍孩子氣,塞弗爾特筆下的這個孩子沒有大人腔,詩人也沒有想讓他說多么“真善美”的話,不過是想祝媽媽幸福和健康,一切都出于一個孩子的天真言行,而正是這樣的真實、這樣的稚拙讓我們動心。詩作中洋溢著的母子之間的濃濃愛意,也都讓我們像是回到了幸福的童年時代,有我們對母親的依戀和說不出的愛,也有母親給我們的溫暖懷抱和貼心愛護。

        閱讀優(yōu)秀的兒童詩,兒童讀者常能和兒童詩達成心靈上的契合。因為他在做在想的事,都在詩中得以呈現(xiàn);而別人在做在想的事,他也都能明白體會,通過詩人的筆觸寫成的詩句,又好聽又好玩。對于成人讀者來說,兒童詩的世界則更像是曾經(jīng)失去的樂園,他們羨慕于孩子的天真快樂,他們無拘束的想象力,以及那一份絕無受世俗感染的真摯情感。閱讀兒童詩,就是回到樂園。

        (二)兒童詩的形式應(yīng)是激發(fā)想象力的一種手段

        兒童詩和所有的詩歌一樣講究形式,但理想的形式,應(yīng)能創(chuàng)造意味,是唯有這樣的形式,才能表達出這樣的含意。對兒童詩來說,形式的創(chuàng)造也應(yīng)成為激發(fā)兒童想象力的一種手段。

        月夜小景[15]

        任溶溶

        月亮在人的頭頂上。

        人在橋上。

        橋在水上。

        …………

        橋在水下。

        人在橋下。

        月亮在人的頭頂下。

        這首詩題為“月夜小景”,寫的就是一個簡單的小景:一個人站在橋上,橋架在水上,月亮在人頭頂上。如果單單看詩的前三行,我們會覺得這首小詩很粗淺,而詩歌的后三行基本上沒有增添新的內(nèi)容。但我們?nèi)匀粫X得這首小詩很有創(chuàng)意,原因就在于它的形式。

        觀察這首詩的形式,詩中間的長串省略號就像是一條靜靜流淌的小河,在月光下泛著點點凌光,一座小橋架在水面上,人站在橋上,月亮高高地懸于頭上。而當人在這樣安靜的夜晚,看著橋下的水面,突然發(fā)現(xiàn),小橋在水面之下,自己站在橋之下,而月亮又是在自己的頭頂之下。這是孩子似的發(fā)現(xiàn),是孩子似的驚奇,使得小詩充滿一種情趣。詩從“月亮”、“人”、“橋”到“橋”、“人”、“月亮”,在空間上有縱深之感,又拓寬了詩歌的意境。而小詩后面三行仿佛就是前面三行的一個倒影,讓讀者身臨其境;再從細節(jié)上看,漢字“上”、“下”在形體上的相似,更像是倒影,更顯奇妙。讀這樣的兒童詩,興許詩內(nèi)容本身沒有很多的奇思妙想,但是它的形式卻很能激發(fā)孩子的想象。

        在兒童詩里面,還有專門的圖像詩,把詩行、文字擺列成圖像,詩同時具備了視覺效果。

        蝴蝶標本[13]

        (臺灣)劉正盛

        鏡框里一只顏色斑斕的彩蝶

        陶醉在一枝盛開的小花中

        吸取一囊甜甜的蜜汁

        忘了回家的

        路——

        何嘗不想飛起

        只因緊緊的玻璃壓住

        回想起一片繁花的原野

        眼淚就像磷粉一般掉個不停

        這首詩,作者以獨特的文字排列,組成了一只被制作成標本的蝴蝶。詩的形式頗具視覺上的美觀,而這樣的形式又是與詩要表達的內(nèi)容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的。靜止的文字,被制作成標本的蝴蝶,也有著不為人知的內(nèi)心,那是對失去自由的悵惘,對繁花原野的向往。因為詩的直觀,我們更能領(lǐng)悟這一痛苦。這里的形式,絕不是為形式而形式的簡單比附,而是強化讀者想象和感受的詩的“修辭”。

        (三)兒童詩的音樂性應(yīng)是詩鮮活生命的一部分

        音樂性對兒童詩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但是固定的格律、音韻,容易讓兒童詩變得僵化,而失去兒童詩本應(yīng)具有的鮮活生命。兒童詩的音樂性,應(yīng)該是一種自然流露,是用技巧而不著痕跡,是像很多傳統(tǒng)兒歌一樣,音樂性和詩內(nèi)容本身融合無間,音樂性成為要表達的最強烈要素,緊密貼合著兒童的本能繆斯。我們可以來看一首英國阿力克山大·阿蘭·米爾恩的《跳》[16]:

        有只知更鳥去了,/跳呀 ,跳呀,/跳呀 ,跳呀,跳。/無論如何我要告訴它:/走路別這么跳呀跳。/它說它不能停止跳,/如果它停止跳, /它就啥地方也去不了。/可愛的知更鳥,/那就啥地方也去不了……/這就是為啥它走路/總是跳呀,跳呀,跳呀,/跳呀,跳呀,跳呀,/跳。(樓飛甫 譯)

        米爾恩的這首兒童詩可以說沒有什么“意味”,但是米爾恩用了一連串的“跳”字,在讀者眼前展現(xiàn)了一只正在跳動的知更鳥,它正不停地跳呀,跳呀,跳呀,跳!這跳動的節(jié)奏呼應(yīng)著孩子的天性,哪個孩子不像這知更鳥一樣不聽勸告地總是跳呀,跳呀,跳呀,跳的。這樣的兒童詩,念的越多,越會感受到它的魅力,會不由自主地跟著它的節(jié)奏,心情也變得“歡跳”起來。而歡跳不應(yīng)也是人類生命的一種理想形態(tài),歡跳著去往遠方,歡跳著去往自己想去的地方,生命從來都不能停止歡跳。

        圣野的《歡迎小雨點》[3]也跳動著生命的節(jié)奏:

        來一點,/不要太多。//來一點,/不要太少。//來一點,/泥土裂開了嘴巴等。//來一點,/小菌們撐著小傘等。//來一點,/小荷葉站出水面來等。//小水塘笑了,/一點一個笑窩。//小野菊笑了,/一點敬一個禮。

        這首詩的節(jié)奏也就像小雨點一樣,一點,一點,沒有太多,也沒有太少。歡快躍動的節(jié)奏,展現(xiàn)的是雨前雨后萬物的欣喜,大自然在這樣的音樂之流中,得到了鮮活的生命。孩子讀這樣的詩,也會從音樂進入到自然萬物的生命,自己也成為其中歡迎小雨點的那一個。

        詩的音樂性還有音響的模擬,即擬聲詞的使用。同樣的,最佳的音響模擬,當然也是能夠成為詩不能分離的一部分,不僅增添詩的趣味,更要能創(chuàng)造意味。英國杰·里弗茨《巴喳——巴喳》[17]便是這樣的代表作:

        穿上大皮靴在林子里走,/巴喳——巴喳!/“篤篤”聽見這聲音,/就一下躲到了樹枝間。/“吱吱”一下躥上了松樹,/“蹦蹦”一下鉆進了密林。/“嘰嘰”嘟一下飛進綠葉中,/“沙沙”哧一下溜進了黑洞。/全都悄沒聲地蹲在看不見的地方,/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巴喳——巴喳”越走越遠。(韋葦 譯)

        在這首詩中,作者巧妙地嵌入了聲音,以聲音替代獵人和動物,讓這首詩別具趣味。詩中充滿了音響,讓讀者身臨其境,仿佛看到森林中的一群小動物在獵人腳步臨近時,驚慌逃竄,躲在看不見的地方,凝神注視著獵人,四周一片安靜,只剩下獵人的腳步聲,巴喳,巴喳……而慢慢地,這腳步聲也漸漸聽不見,一顆顆懸著的心才放下來。

        (四)兒童詩的世界應(yīng)是沒有界限的

        兒童詩的世界不只是日月星辰、風雪雨露、花草樹木、鳥蟲魚蝶,一切最渺小、最細微的事物,倘若有一顆靈敏的童心,都能從中發(fā)現(xiàn)一個廣闊的天地??怠づ翞跛雇蟹蛩够凇督鹈倒濉分刑岬竭@樣幾句詩[18]:我偶然在一把小刀上/發(fā)現(xiàn)了異國的一粒微塵——/世界頓時又變得奇異萬狀,/纏繞著五彩繽紛的氤氳;每一汪水洼里——都有海洋的氣息,/每一粒石子上——都有沙漠的痕跡……他認為想象力往往正是從這樣一粒微塵、一粒石子開始其不可抑制的活動。

        對兒童詩來說,更是如此,詩人應(yīng)學會從孩子身邊的一個影子、一塊石頭、一片檸檬、一條被子……這樣的微小之物寫出豐富的世界。即使不是這樣的微小之物,也可以是一個小景、一件小事。日本詩人地良子寫一個《檸檬》[8]:

        檸檬/一定是想到遠方去。//薄薄地切一切,/就會明白檸檬的心。//薄薄地切一切,/滾出來好多個車輪。//散發(fā)著好聞的香味兒,/車輪,車輪,車輪。//檸檬/一定是想到遠方去!(朱自強 譯)

        誰想知道一個檸檬的心思,那么就該讀讀這首小詩。薄薄地切一切,變成好多個車輪,檸檬一定是想到遠方去。對生活、對自然的體察,可以從一個檸檬出發(fā),好聽又好玩,這也許就是富于童話色彩的兒童詩的魅力。

        而史蒂文森的《一個孩子的詩園》[19]向來被認為是兒童詩中的精品,在英語國家,幾乎每個孩子都讀過里面的詩。《不列顛百科全書》評價它為:表現(xiàn)出一個成人在重新捕捉童年的情緒和感覺時的異乎尋常的精確性。在英國文學中,這些兒童詩是無與倫比的。我們可以在他的代表詩作之一《被子的大地》[19]中深切感受到這一點:

        我生病了,躺在床上,/拿兩個枕頭,墊在腦后,/所有的玩具都跑到我身旁,/陪伴我,給我一天的快樂時光。//我會花上一兩個小時,/看我的錫兵行軍,/穿著不同的制服,翻山越嶺,/操練在被褥鋪成的山林。//有時,我讓我的艦隊,/在床單的海洋乘風破浪,/要不,把樹木和房屋搬開,/在床上筑起一座座城池。//我是個巨人,偉大又神圣,/端坐在枕頭山上,/俯視著面前的山谷平原,/在這快活的被子的大地上,我就是主宰。

        兒童想象力的驚人之處就在于他們能夠從任何日常事物中,接收到隱匿其中的生命訊息,又能憑空構(gòu)造出奇幻、驚險、波瀾壯闊的故事。對于一首優(yōu)秀的兒童詩來說,它應(yīng)該能夠展現(xiàn)出兒童的這種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滿足他們對一個無限寬廣的世界的想象。

        (五)兒童詩的情感應(yīng)是豐富而獨特的

        兒童詩的情感不是單一的,不是只有歡快明亮,就像兒童的情感也不是單一的一樣。兒童詩表現(xiàn)所有人類的情感,喜怒哀樂,孤獨恐懼,憎恨痛苦,但兒童詩表達情感的方式總是獨特的。不管描述何種感情,兒童詩的情感總是包裹著一層愛的外衣,它不會讓年幼的孩子陷入絕望迷茫,不知所措,受到心靈的傷害。兒童詩說到底是為了孩子的成長的,豐富他們的情感,形成獨立的人格,逐步了解這個世界。現(xiàn)實的世界盡管殘缺破損、笨拙不堪,但也不乏優(yōu)美宜人、富有意義之物,它值得我們?nèi)?,去存在。日本兒童詩詩人金子美玲飽含深情地寫下《金魚之墓》[20]:

        陰暗,冷清的,土里,/金魚在望什么?/望著夏日池塘里水草的花兒,/和搖曳的光影。//靜靜,靜靜的,土里,/金魚在聽什么?/聽著輕輕踏過落葉的,/夜雨的腳步聲。//冷冷,冷冷的,土里,/金魚在想什么?/想著在魚販擔子里認識的,/很久,很久以前的,伙伴。(吳菲 譯)

        這首詩寫一條死去,埋在土下的金魚,土下的世界陰暗、冷清、孤獨、寂寞,這樣的感受也許是真實的感受。然而,金子美鈴沒有陷在這樣的世界,她筆下的金魚仍在想著地上的世界,那里有搖曳的光影,有夜雨輕踏落葉,還有親愛的伙伴。這首詩飽含著豐富的情感,這是詩人的情感,也是詩人愿意傳遞給孩子的情感,它讓孩子讀到生命的真諦,不管現(xiàn)實如何丑陋殘酷,都要“向著明亮那方/向著明亮那方”[20]。

        前蘇聯(lián)鮑羅杜林的《劊子手……》[17]:

        劊子手……/充滿了絕望神情的眼睛。/孩子在坑里懇求憐憫:/“叔叔啊,/別埋得太深,/要不媽媽會找不到我們。”(王守仁 譯)

        這首小詩是歷史的一個鏡頭,詩雖短小,卻有著震撼人心的力量。描寫戰(zhàn)爭的殘酷,詩人沒有寫硝煙炮火,尸橫遍野,他只是寫了即將被活埋的孩子的懇求,懇求劊子手不要把他們埋得太深,要不然媽媽會找不到他們,而他們稱呼劊子手為“叔叔”。發(fā)出這樣懇求的孩子,原本該是未經(jīng)世事,還不分善惡,享受愛護,對世界充滿美好向往的一群孩子,然而,就是這樣的一群孩子被推向了戰(zhàn)爭的磨爪之下,成為犧牲品。這樣的懇求,勝于任何對戰(zhàn)爭的控訴,也直接拷問著人性,我們甚至在劊子手眼中也看到了絕望神情。讓如今的孩子讀這樣的兒童詩,無疑能讓他們體會到戰(zhàn)爭的慘絕人寰,然而,激發(fā)的卻是他們對和平的向往,對生命的珍愛,對歷史、戰(zhàn)爭、人性的思考。

        以上,我提出了幾種優(yōu)秀兒童詩的可能標準,既然是“可能”,它不會就是固定的標準,更多優(yōu)秀的兒童詩仍然等待去發(fā)現(xiàn)。詩就是不斷發(fā)現(xiàn)世界,同樣地,詩也需要不斷被發(fā)現(xiàn)。但是,不管兒童詩有著怎樣的面貌,優(yōu)秀的兒童詩最后總要歷經(jīng)時間和兒童的檢驗。

        [1](加)李利安·H.史密斯著,梅思繁譯.歡欣歲月[M].長沙: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2014.序言1-2、8、9.

        [2]蔣風主編.中國兒童文學大系.理論.1[M].太原:希望出版社,1988.11-12.

        [3]蔣風主編.中國兒童文學大系.詩歌.1[M].太原:希望出版社,1988.26-27、403.

        [4](美)H·加登納著,蘭金仁譯.藝術(shù)與人的發(fā)展[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8.188-189.

        [5](挪威)讓—羅爾·布約克沃爾德著,王毅,孫小鴻,李明生譯.本能的繆斯——激活潛在的藝術(shù)靈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序1-2.

        [6](波蘭)切斯瓦夫·米沃什著,黃燦爛譯.詩的見證[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56.

        [7](美)劉若愚著,杜國真譯.中國文學理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165.

        [8]朱自強.兒童文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74、184.

        [9](加拿大)培根·諾德曼,梅維絲·雷默著,陳中美譯.兒童文學的樂趣[M].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2008.443-445.

        [10]奚密.詩生活[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64.

        [11](希臘)亞理斯多德等著,羅念生等譯.詩學·詩藝[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77.

        [12]丁云.兒童天生就是詩人——兒童詩的欣賞與教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247.

        [13]圣野選評.臺灣兒童詩精品選評[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113、144.

        [14]黃源,于之選編.世界經(jīng)典兒童文學精選·童詩精選[M].武漢: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2011.107-108.

        [15]任溶溶.任溶溶兒童詩選[M].武漢:湖北長江出版集團,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

        [16]關(guān)福堃,劉文剛主編.20世紀世界兒童文學名著精粹·兒童詩卷[M].長沙: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1992.270.

        [17]小舟選編.中外兒童詩精選[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13.102、232.

        [18](俄羅斯)康·帕烏斯托夫斯基著,戴驄譯.金玫瑰[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149.

        [19](英)史蒂文森(9Stevenson,R.L.)著,徐家寧譯.一個孩子的詩園[M].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7.

        [20](日)金子美鈴著,(日)竹久夢二繪,吳菲譯.金子美鈴物語(圖文版)[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2.88、74.

        Discussions of the Possible Standards of Excellent Children's Poems

        WU Zheng-yang
        (School of Literature,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9, China)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ossible standards of excellent children's poem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question of “why children need poems”. Children need poems, because “poems” are one part of their daily life; poems can stimulate the potential art intelligence of children;poems are equipped with the function of moral education, especially aesthetic education. Based on such demands of children on poems, this paper “discusses poems by poems” and believes that the standards of excellent children's poems may be: the styles of children's poems should be clear instead of just being plain; the forms of children's poems should be a kind of means to stimulate the imagination; the musicality of children's poems should be one part of the fresh life in poems; the world of children's poems has no boundary; the emotions in children's poems should be abundant and unique.

        children's poems; excellence; standard

        I206

        A

        2095-3763(2016)04-0039-09

        2016-04-26

        吳正陽(1990— ),男,浙江樂清人,首都師范大學在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和兒童文學研究。

        猜你喜歡
        兒童
        兒童美術(shù)教育瑣談202
        兒童美術(shù)教育瑣談199
        兒童美術(shù)教育瑣談197
        兒童美術(shù)教育瑣談201
        兒童美術(shù)教育瑣談200
        兒童美術(shù)教育瑣談198
        兒童美術(shù)教育瑣談174
        兒童美術(shù)教育瑣談169
        留守兒童
        雜文選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六一兒童
        男性av天堂一区二区| 91亚洲无码在线观看| 真实国产网爆门事件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在线观| 日本视频一区二区这里只有精品| 最新中文字幕亚洲一区| 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看蜜桃|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 国产日韩成人内射视频| 骚片av蜜桃精品一区| 肉丝高跟国产精品啪啪| 久久婷婷综合缴情亚洲狠狠| 又大又紧又粉嫩18p少妇 | 日韩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中文熟妇在线影片| 一区二区三区夜夜久久|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4se| 中文无码日韩欧| 亚洲天堂成人在线| 亚洲全国最大的人成网站|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黄色| 欧洲熟妇色| 国产女合集小岁9三部 | 谁有在线观看av中文| 免费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在线|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 欧产日产国产精品精品| 97超级碰碰碰久久久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 看国产亚洲美女黄色一级片 | 中文字幕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一| 爽爽影院免费观看| 国产人妻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少妇人妻精品久久888| 亚洲成在人线av品善网好看| 亚洲毛片在线播放|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韩国视频| 精品天堂色吊丝一区二区| 麻豆一区二区99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