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2月9日——波音747完成首飛
波音747是由美國波音公司在20世紀60年代末推出的大型商用寬體客/貨運輸機,亦為世界上第一款寬體民用飛機。自1970年投入服務后,到空客A380投入服務之前,波音747保持全世界載客量最高飛機的紀錄長達37年。
當1969年2月9日,波音747一號機飛上天空,波音公司在747上的開發(fā)與生產(chǎn)成本已超過10億美元,超過公司本身凈值。然而,已有26家航空公司下單訂購了150架波音747,每架飛機價值2500萬美元。但是,當時還有不少航空公司對747抱觀望態(tài)度,擔心如此大的飛機能否適應各地的機場,以及四發(fā)動機飛機的耗油量會否大為高于三發(fā)動機方案的飛機。結果則證明波音747是十分成功的設計。
1804年2月12日——“楞次定律”發(fā)現(xiàn)者海因里?!だ愦握Q生
海因里?!だ愦?804年出生于被俄國占領的愛沙尼亞德爾帕特市,16歲時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德爾帕特大學。1830年當選為圣彼得堡科學院通訊院士。
楞次在電磁學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其中有兩篇論文尤為著名,一篇名為《論電動感應中所激發(fā)的電流方向的確定》,另一篇是《論電流生熱的定律》。前一篇論文建立了一條確定感應電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電流的楞次定律描述了某種動力學規(guī)律。1846年諾埃曼關于感應電動勢的數(shù)學表達式的推導及1847年德國學者亥姆霍茲關于電磁現(xiàn)象中能量守恒定律的證明,都是建立在楞次定律的基礎上。楞次的后一篇論文指出了電流生熱的規(guī)律,即焦耳-楞次定律,這是楞次與英國物理學家焦耳各自獨立地提出來的。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誕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敵對雙方都使用了飛機和火炮,要想打得準,必須精確計算并繪制出“射擊圖表”。經(jīng)查表確定炮口的角度,才能使射出去的炮彈正中飛行目標。但是,每一個數(shù)都要做幾千次的四則運算才能得出來,十幾個人用手搖機械計算機算幾個月,才能完成一份“圖表”。針對這種情況,人們開始研究把電子管作為“電子開關”來提高計算機的運算速度。許多科學家都參加了實驗和研究,終于在1946年2月14日,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起名為愛尼阿克(ENIAC)。
愛尼阿克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使用了18800個真空管,重達30噸。它的計算速度快,每秒可完成5000次的加法運算。但這臺計算機耗電量極大, 據(jù)傳它每次一開機,整個費城西區(qū)的電燈都為之“黯淡”。不過,愛尼阿克還是運行了9年之久。
【文稿】杜 ?涉
【責任編輯】張小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