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柳鳴九回憶錢鐘書,說在大樓門口遇到,錢先生總是面帶微笑,點一點頭,側(cè)身讓對方先走,不管先來后到,不管熟識與否,也不管是后生晚輩。這是一種優(yōu)雅。這種優(yōu)雅在有教養(yǎng)的前輩中十分普遍,與學生交往,他們總是謙和容讓,循循善誘,即便冒失者有些語言沖撞,也不曾見他們疾言厲色。
張中行在北大求學,當時風氣,師長及校方很寬容來自學生的質(zhì)疑和批評。 他說:“一次是青年教師俞平伯講古詩,蔡邕所作《飲馬長城窟行》,其中有‘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兩句。俞說:‘知就是不知。一個同學站起來說:‘俞先生,你這樣講有根據(jù)嗎?俞說:‘古書這種反訓(xùn)不少。接著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出六七種。提問的同學說:‘對。坐下?!薄斑@種站起來提問或反駁的舉動,有時還會有不禮貌的。有一次,是關(guān)于佛學問題的討論會,胡適發(fā)言比較長,正講得津津有味的時候,一個姓韓的同學氣沖沖地站起來說:‘胡先生,你不要講了,你說的都是外行話。胡適說:‘我這方面確是不行。不過,叫我講完可以嗎?在場的人都說,當然要講完。因為這是紅樓的傳統(tǒng),堅持己見,也容許別人堅持己見?!?/p>
粗魯?shù)娜擞写笾孪嗤拇拄?,?yōu)雅的人卻有各自不同的優(yōu)雅。優(yōu)雅只是一種感覺,而不是一種形式。
余光中與李敖曾經(jīng)是合作伙伴和朋友,后因種種原因分道揚鑣。李敖在做電視節(jié)目、寫文章或其他場合,經(jīng)常對余光中揶揄諷刺。對此,余光中從不回應(yīng)。有人問余光中:“李敖天天在不同場合找您的碴兒,您從不回應(yīng),何故?”余光中說:“他天天罵我,說明他的生活不能沒有我。而我從不搭理,證明我的生活可以沒有他。”李敖好斗,愛找人家麻煩,在他看來,把別人的缺點暴露出來才有成就,何苦呢?余光中與李敖都是卓有成就、影響廣泛的文化名流,但就“君子絕交,不出惡聲”的口德而言,余李優(yōu)劣自現(xiàn)。與其喋喋不休地數(shù)落對方的不是,不如自我檢討,又何苦再去傷害對方。余光中對李敖找碴兒的“不應(yīng)之德”,倒是體現(xiàn)出他作為文化大家的寬容、從容、優(yōu)雅和度量。
作家趙長天在生命最后的時光里,鎮(zhèn)定自若,每天帶著欣賞的眼光,閱讀長篇小說《大秦帝國》。他人生的最后一條微博:“住院半年,得以看完幾百萬字的長篇小說《大秦帝國》。春秋戰(zhàn)國人性張揚,思想活躍,智慧綻放,天才輩出。這樣的時代中國唯一,世界唯一?,F(xiàn)在談起中華文化傳統(tǒng)便是孔儒,似太簡單……”從容地評點文學、評點歷史,哪里看得出是一個沉疴在身、不久于世的病人。這樣一種告別人生的方式,太優(yōu)雅了!
金圣嘆因冒犯皇帝,受“抗糧哭廟”案牽連而被朝廷處以極刑。刑場上,金圣嘆的兩個兒子望著即將永訣的慈父,淚如泉涌。金圣嘆雖心中難過,卻從容不迫,為了安慰兒子,他泰然自若地說:“哭有何用,來,我出個對聯(lián)你來對?!庇谑且鞒隽松下?lián)“蓮子心中苦”,兒子跪在地上哭得肝膽欲裂,哪有心思對對聯(lián)。他稍思索說:“起來吧,別哭了,我替你對下聯(lián),梨兒腹內(nèi)酸。”旁觀者無不為之動容,黯然神傷。臨刑前一天,他叫來獄卒說“有要事相告”。獄卒以為大師會透露傳家寶的秘密,拿來筆墨伺候大師。但沒想到金圣嘆指著獄卒給的飯菜說:“花生米與豆干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得此一技傳矣,死而無憾也!”這也是大師最后一句被記錄下來的話。次日,刀起頭落,從金圣嘆耳朵里滾出兩個紙團,劊子手疑惑地打開一看:一個是“好”字,另一個是“疼”字。這是金氏的幽默,更是無與倫比的優(yōu)雅。
優(yōu)雅有水的線條、山的棱角、樹的舒展、草的柔韌、花的姿態(tài);優(yōu)雅有夢的氣質(zhì)、愛的芬芳、陽光的色澤、晨曦的清新、霧靄的神秘、宇宙的寬廣。優(yōu)雅是整體的和諧,是神閑氣定的怡然,是舉手投足的從容,是從內(nèi)到外的美麗。優(yōu)雅不可遇,卻可求。何不煅燒自己的內(nèi)心,塑出超凡的品質(zhì),讓自己優(yōu)雅呢?
(圖/劉剛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