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永曄
很多年前,杭州就被譽為“休閑之都”,喝茶、逗鳥、游山、玩水、小酌、饕餮,都可以在這座美麗的城市找到你喜歡的地方。惟獨“看戲”,卻一直是此中所好的杭州人的心頭憾事,很多國際大戲往往過家門而不入,甚至為了“追劇”還不乏跑到上海、北京去的。
在杭州“大而美”的各種休閑節(jié)、博覽會之外,能不能為“看戲”設置一出“小而美”的群文盛宴呢?2015年末,在西溪天堂旅游度假區(qū),9臺國際頂級大戲、40多場連軸演出;國內外廣受好評、上座率極高的重量級劇目,長達兩個多月不間歇登臺,為杭州的觀眾們帶來全新的藝術享受。
這,就是“西溪國際藝術節(jié)”的精彩而獨特之處。
原生態(tài):貼近自然的美
為什么要定位西溪,落戶西溪天堂?
對此,西溪國際藝術節(jié)制作人董怡林的回答很簡單:憑借天然的開放空間和濕地風光,西溪國際藝術節(jié)在這里舉辦,無疑創(chuàng)造了突破傳統(tǒng)劇場邊界的可能性。室內演出和大量免費觀看的戶外演出和體驗活動相結合,是本次藝術節(jié)的獨特之處。
事實上,在藝術節(jié)期間,有許多戶外演出在西溪天堂公共空間進行,無論原本寄情于山水的游客,還是專程前來的文藝愛好者,都可以隨意入園自由觀看,無需購票。而西溪的自然風情,給了這些劇目最好的詮釋。
比如2015年10月1日至4日上映的西班牙原生態(tài)弗拉門戈《塔巴羅》就是一例。這種百轉千回、性感嫵媚的舞蹈,是西班牙安達盧西亞地區(qū)的“地標文化”,由情歌、舞蹈和吉他彈奏組成,一般也會加入擊掌、跺腳為舞者擊打節(jié)奏。西班牙女郎頭戴花朵,身著紅黑對比、群擺寬大的舞裝,象征著這個國家的熱情與奔放。
西班牙南部的安達盧西亞長期以來是各種音樂文化的大熔爐,早年希臘、迦太基、羅馬、拜占廷、阿拉伯的居民帶來了地中海邊遠地區(qū)的音樂,從15世紀中葉起,吉卜賽人又大量移居此地。因此,在安達盧西亞既有阿拉伯文化的巨大影響,又有吉卜賽歌舞藝術的強大魅力,這個地區(qū)變成了歐洲最具有異國風味和人文色彩的地方。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了弗拉門戈。
在表演《塔巴羅》時,一群歌手、舞蹈家和吉他手組成弗拉門戈,圍成半圓形,坐在舞臺的椅子上。演出開始于歌手的喊叫聲、感嘆聲,在觀眾的心中點燃熱情之火。表演中的男子非常注重腳的動作,用腳跟敲擊地板時發(fā)出的節(jié)奏十分清脆。女子的舞蹈則更注重手、腕、臂、腰、臀的動作,舞蹈者情不自禁地一面踏地,一面捻手指發(fā)聲,再伴以歌聲、拍手聲、喊叫聲、舞步踢踏聲,互相交錯應和,與觀眾心心相印,氣氛十分熱烈。
無獨有偶。11月中旬,中國天津人民藝術劇院帶來的經典《原野》,也是這種原生態(tài)之美的詮釋者之一。《原野》是劇作家曹禺1937年創(chuàng)作的作品,也是曹禺先生最富深意、爭議最多、神秘色彩濃厚的作品,具有表現主義和象征主義的濃郁風格特征,明顯有別于其現實主義經典代表作《雷雨》《日出》《北京人》。
此次天津人民藝術劇院話劇運用了全新手法來演繹話劇《原野》這一經典劇作,把一個冤冤相報、看似簡單,卻蘊涵著闊大淵深的人物情感,展現出復雜的人物性格,從而揭露封建社會的黑暗,表現被壓迫、被摧殘的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深刻地發(fā)掘了人性的復雜多面性,也從一個更原生態(tài)、更宏大的視角展現了中國舊時代農村的印象。曹禺之女、該劇編劇萬方說:“我覺得《原野》就應該是這個樣子,劇本中描寫的神秘感、沉重的黑暗、蠻荒的氣氛都在舞臺上呈現出來了。這正是父親希望看到的《原野》。”
尋浪漫:貼近年輕的美
對于舉辦這個藝術節(jié)的初衷,董怡林表示,最早是因為西溪天堂有一個400座的小劇場,很多藝術界的朋友特別喜歡,覺得這么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應該有一個開放性的藝術節(jié)。策劃者在先后去了阿維尼翁和愛丁堡之后,更加確定了這樣的想法,他們便開始策劃這樣一個藝術節(jié),“杭州有很好的觀眾,我們希望讓藝術走進更多人的生活,讓杭州變成最藝術的城市”。
一個“小而美”的藝術節(jié),因為各種藝術形態(tài)的碰撞,而變得生動、飽滿。不同形態(tài)的表演藝術都在不大的西溪中醞釀發(fā)酵,這里可以屬于文藝青年,也可以屬于白領小資,這里有學生、背包客,也有帶著孩子的父母。其實,多是一些很平凡,對戲劇、藝術有著濃烈興趣和幻想的年輕人。
被譽為本次國際藝術節(jié)上最值得一看的,9月底作為“開門紅”上演的蘇格蘭巴羅萊芭蕾舞團舞蹈肢體劇《虎生》,就是其中的范例全劇以舞動人生的方式,講述了一個彼此存在溝通障礙的三口之家的故事。媽媽、爸爸和他們的女兒珀比已經無法相愛和互動。媽媽著魔似地打掃屋子,爸爸沉浸于工作,他們陷于自己的世界,而未曾注意到女兒的孤獨與不開心。
某天,一只“老虎”大聲吼叫著進入了房間,卻只有珀比和觀眾能夠感知到。舞臺瞬間變得狂野起來,生命的能量、色彩,音樂和虎圍繞著籠子,在觀眾當中的舞動,把活力帶到每一處。整個演出結束于充滿愛與歡笑的時刻,“老虎”的工作完成了。
除了離奇的情節(jié)外,《虎生》還采取了國內戲劇難得一見的“島式舞臺”的表演空間進行演出。舞臺上,設有一個牢籠式的舞臺裝置,觀眾圍繞四周而坐,使舞臺與演員、觀眾融為一體,仿佛自己便置身于演出之中,獨特的內容和表現形式,自然叫好叫座,贏得無數年輕人的點贊。
除了精彩的劇目外,40多場包括表演工作坊、戲劇沙龍、圖片展、“演后談”在內的衍生活動,構成了西溪國際藝術節(jié)豐富而多元的內容,也吸引了大量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據不完全統(tǒng)計,藝術節(jié)期間,有6000多名觀眾購票進場觀看演出,票房累計近100萬元。加上免費戶外演出和其他互動活動,直接參與藝術節(jié)活動的觀眾近2萬人,影響人群約20萬。
有了這些好戲和優(yōu)秀節(jié)目在“家門口”上演,許多杭州觀眾成為藝術節(jié)的忠實粉絲。據了解,不少觀眾購買套票,或是連看數部作品。親人、同事、朋友之間的口碑傳播,使得藝術節(jié)的門票日趨緊俏,一些熱門劇目演出期間,甚至出現了加座和一票難求的盛況。
國際范:貼近時代的美
近些年,越來越多有經濟實力的城市為尋求多元化發(fā)展、提升城市影響力而舉辦藝術節(jié)。上海國際藝術節(jié)、烏鎮(zhèn)國際戲劇節(jié)等成為帶有城市標簽的品牌藝術節(jié),如何從眾多藝術節(jié)中突圍而出,是西溪國際藝術節(jié)不能回避的問題。
在西溪國際藝術節(jié)策展和籌備之初,策劃團隊就明確了自身的差異化定位以多元為宗旨,以跨界為特色,以獨立策展為特點,結合西溪天堂眾多室內外表演空間引進諸多精彩作品,是一個融合了舞蹈、音樂、戲劇、詩歌和多個創(chuàng)意板塊的新型藝術節(jié)。
“國際范”就是其中最值得一提的特點,藝術節(jié)期間,世界音樂也登上西溪國際藝術節(jié)的舞臺,眾多世界音樂人集聚在這里,包括德國的多樂器演奏大師史蒂芬·米克斯(Stephan Micus)、印度傳統(tǒng)音樂組合伊瑪目三重奏(Emam Trio)、澳大利亞天才古典吉他手湯姆·沃德(Tom Ward)等主流國際音樂團體,還有西班牙庫倫卡劇院經典默劇《安德魯與多莉尼》、德國與加拿大聯合制作的多媒體形體劇場作品《反轉地心引力》等來自世界各地的佳作同時上演。
其中,作為藝術節(jié)“收官之作”、由英國壁虎劇團帶來的《迷失》最為醒目。雖然演出時間推延到了2016年1月底,但依然沒有影響杭州觀眾的熱情。
《迷失》是一個關于回憶、寬恕、自我的故事,是一個深入探索個人靈魂的旅程。故事講述職場精英莉莉表面與常人無異,卻無法正常面對個人的感情生活。當她意識到自己的靈魂正在逐漸離開自己,便踏上了重新尋找自我與最初心靈的旅程。從自己的童年生活,到父母的爭吵、人們的相識與相愛,當她重拾遺失的真相時,卻發(fā)現一切記憶都被顛覆了。因對生活的精彩演繹,《迷失》受到無數人的熱捧。
如果說2015年西溪國際藝術節(jié)只是初試啼聲,那么這個已經令人矚目的藝術節(jié)2016年能否精彩再來?在首屆西溪國際藝術節(jié)閉幕式現場,西溪天堂已經給出了答案。
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一“小而美”的盛宴,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