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美俊
猴桃瑞壽、封侯掛印、馬上封侯、輩輩封侯……“猴”成為吉祥、富貴的象征一直影響至今。在繪畫史上,猴也成為不少名家筆下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在“言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民俗圖案及年畫中。
六十年一甲子,十二年生肖一輪回。時光流轉,丙申新春將至,羊去猴來,那位曾經大鬧天宮的猴哥,王者歸來了。
1998年冬,我與新婚妻子同游峨眉山。此處猴群的厲害是聽說過的,尤喜攔路搶劫,搜衣兜、搶包包是其“例行公事”的常規(guī)動作,但絕不會宣布“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的執(zhí)法用語。打開包后,如發(fā)現(xiàn)凈是錢包、手機、鑰匙等沒法入口的“無用”之物,猴兒就會將包掛在樹梢或扔下山谷然后一溜煙地開跑。更有甚者頗為好色,會對衣著鮮艷的人和漂亮姑娘“動手動腳”。為此,我們小兩口在山腳下為其略備薄禮以表敬意——買了一大口袋花生、餅干等。我們坐索道上到皚皚白雪披蓋的金頂,還沒走幾步就遠遠看見大大小小的一群猴子正與游客親密接觸。一只大猴還沒等我們回過神兒來,一把搶過妻子手上的口袋轉瞬間就爬上了樹,打開口袋獨自享用起來。它的搶劫方式著實也把我們嚇壞了,之前預想的丟一顆花生、它們吃一顆花生的溫馨畫面蕩然無存,只剩下小心臟“咚咚咚”地猛跳。
猴為小家族樹棲或半樹棲的雜食性靈長類動物,種類較多,大部分能直立行走。在中國,其別名還有猿、猱、猨、狖、狙、禺、王孫等。猴的大腦相當發(fā)達,通人性并知曉利害,據(jù)《搜神記》載:“楚王游于苑,白猿在焉,王令善射者射之,矢數(shù)發(fā),猿搏矢而笑。乃命由基,由基撫弓,猿即抱木而號。”
這只白猿笑著將飛箭一一打掉,似是說:“這也叫箭術?”而當神箭手由基拿弓時,自知不妙的它就抱樹哀號:“你,你,可別來真的啊,拜托!”看來,人還真是由類人猿進化而來。朱維錚教授到四川大學講學時曾提過“人種西來說”,他說:“人類共同的祖母,很可能是來自東非大裂谷中的一只母猿或母猴?!?/p>
猴類聰明活潑,是智慧靈氣的象征,自古就會攀援取物,現(xiàn)在甚至都會泡溫泉了?!对娊洝ば⊙拧そ枪氛f“毋教猱升木”,是說猴爬樹木可以不教而能。泰國有專門訓猴的學校,據(jù)說一只訓練有素的豬尾蠻猴一天可以摘上千個椰子,半分鐘就是好幾個,效率實在是太高了。小時候最幸福的事之一就是看猴戲,鑼鼓聲中幾只系著鏈子穿著衣服的小猴,騎車、爬桿、走高蹺、翻筋斗樣樣在行,不時博得里三層外三層的圍觀者歡呼。猴戲也由來已久,據(jù)李昉《太平廣記》載:“蜀人陽千度弄胡孫(猢猻),飼養(yǎng)十余頭,會人言語。令騎馬作參軍戲?!?/p>
猴文化源遠流長,與其相關的詞語甚多,如成語“沐猴而冠”、諺語“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歇后語“猴子的屁股——坐不住”等?!昂铩迸c“侯”同音,在開疆辟土、拜將封侯的秦漢時期,“猴”又成為吉祥、富貴的象征并影響至今,尤其在“言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民俗圖案及年畫中。猴與廣增福壽的桃果結合寓意“猴桃瑞壽”,猴在樹上掛印是為“封侯掛印”、猴子騎馬意即“馬上封侯”、猴背猴則是“輩輩封侯”……
出生不久的小猴,總會纏著媽媽的手腳在樹上跟著跳躍攀爬,實乃人間親情無限美好的瞬間寫照,與考拉媽媽背負萌娃、袋鼠媽媽育兒袋中偶爾探頭打量世界的小袋鼠一樣,皆是動人之景。而典籍中的猴,也多有人性之美。《世說新語》就有“肝腸寸斷”的典故:“桓公入蜀,至三峽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緣岸哀號,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絕。破視其腹中,腸皆寸斷。公聞之,怒,命黜其人。”
動物界素有烏鴉反哺、羔羊跪乳的感恩之舉,而對于猿猴自是不在話下,清代李印綬《杏林集》中的名篇《義猴》載:“某山隅有一老圃,早失偶,惟一女遠適他鄉(xiāng)。獵者憐其孤,贈以猴。老者愛如赤子,每出必從,不鏈不掣,而不離不逸。如是這五年。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門,奔其姐,淚如雨。曰:‘父死乎?’頷之,乃俱歸。老者家徒壁立,無以為葬,猴遍哭于鄉(xiāng),鄉(xiāng)人乃資而掩。姐引之去,猴揖謝之,仍牢守故宅,擷果自食。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養(yǎng)之五年,哀傷殊甚。未三月而偃臥墦間。鄉(xiāng)人憐之,乃葬于老者之側,勒石其上,曰:‘義猴之墓’。”
義猴如此有情有義,實在讓人感動。禽獸尚能如此,人何以堪?近有“猴娃”楊某,9歲時流浪到黔靈山公園與猴為伴,與猴群的感情很深。11歲時不慎摔傷手臂后曾在山洞養(yǎng)傷,這時一只猴子遞給他一個臟饅頭。當有游客傷到猴子,猴娃為之大打出手,甚至為籌猴糧不惜搶劫而被捕。他也頗委屈:“我懂猴,他們很可憐。”
在繪畫史上,猴畫最遲可追溯到宋代。最知名者當屬北宋的易元吉?!缎彤嬜V》載:“(元吉)游于荊湖間,搜奇訪古,名山大川。每遇勝麗佳處,輒留其意。幾與猿狖鹿豕同游,故心傳目擊之妙,一寫于毫端間,則是世俗之所不得窺其藩也。……”《圖畫見聞志》說他“入萬守山百余里,以覘猿狖璋鹿之屬,逮諸林石景物,一一心傳足記,得天性野逸之姿?!币自獎咏浝墼略⑺奚钌?,偷窺獐猿的動靜游息之態(tài),所畫猿猴自是天然活潑,得野逸之姿,遂成“寫動植物之狀,無出其右”大名,曾奉詔在汴京開先殿西廂畫百猿圖并“先給粉墨資二百千”。傳世作品《猴貓圖》卷,畫出了類似戲劇沖突的精彩瞬間。一只被縛的猴子突然頑皮起來,一把抱起經過身旁的小貓,另外一只小貓則怒目相向并吼叫,似要出手相救,這兩只小貓頸系紅色絲帶,應是富貴人家所養(yǎng)寵物,估計也不好惹。而大猴才不管呢,歪著腦袋很是逍遙自在。所畫的猴貓,毛發(fā)以細線繪制并稍加暈染,有著毛茸茸的質感。
“南宋四家”之一的劉松年也擅畫猴,《羅漢圖》畫羅漢與侍童在深山小憩,有兩小鹿相伴,石榴樹上兩只猿猴正在采擷石榴,其中一只還掛在樹枝上遞給他們一個大果子。該畫構圖嚴謹、層次鮮明,形象生動。能與猴鹿和諧同處,這與隱居山林潛心修煉的高僧大德形象頗合。
在清代年畫中,猴畫也能針砭時弊。武強年畫《扛箱官》,畫身穿清朝服飾的四只毛猴,兩猴抬著一猴官,最前面一猴則扛著“禁煙中”大旗鳴鑼開道,似乎喻示禁煙不過是一場猴戲。綿竹年畫《三猴燙豬》,則有勸賭之意?!盃C”為四川話,即欺騙、整人的意思。一只右手拿著一吊錢的大肥豬,心不在焉地與仨猴玩牌,不忘抽一口美女遞上的水煙,左手順便摸摸美女的衣領占點小便宜,而精明的猴子則趁機換牌。就在一瞬間,這只豬就被“燙”了。
清代及以前的各種猴畫,大多有宏闊的背景襯托,清末民初西畫的透視、解剖等“科學”造型方法開始東漸,對猴的描繪就更為精細準確,大畫幅的猴畫也不鮮見。代表性的畫家有高奇峰、劉奎齡、劉繼卣、周北溪、徐培晨等。1980年2月15日,郵電部發(fā)行影雕套印的郵票“庚申年”,猴的原圖出自黃永玉之手,這枚8分的小小郵票已成為收藏神話,如今價格已過萬元。
行文至此,看到一則新聞。日本兵庫縣某動物園的工作人員按日文假名“猴”的字形在地上撒食,吸引了約200只猴前來會餐。不到3分鐘,一個大大的“猴”字就形成了,場面那是相當壯觀。頑皮的猴哥,這可是你們慶祝猴年的大型團體操開始的節(jié)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