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溫寧
?
畫布上的海洋
撰文|溫寧
一幅畫毀掉一艘軍艦?!這聽上去似乎很荒謬,是什么樣的畫居然會擁有毀掉一艘軍艦的強大力量呢?這要從一場戰(zhàn)爭的大捷說起。
1770年,俄國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為了擴張俄國在黑海的勢力范圍,派遣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從海上遠征土耳其,在卡克爾河上拉開了戰(zhàn)幕。俄軍艦隊在奧爾洛夫上將的指揮下,駛出波羅的海、英吉利海峽,進入地中海,直撲愛琴海上的土耳其軍隊,與土耳其海軍對峙,以聲援俄國陸軍。俄軍歷經(jīng)萬難遠征愛琴海,其實是有很大的劣勢的。比如,因為路程遠,俄方的補給很困難,不能打持久戰(zhàn);經(jīng)過遠行,俄軍體力消耗大,身體疲憊。但此時的土耳其艦隊中的海軍將領面對海戰(zhàn)大都是“門外漢”,他們不但士兵素質(zhì)不高,訓練方法也很陳舊。在戰(zhàn)斗開始之前,土耳其艦隊的幾名艦長居然離開了指揮崗位,離艦上了岸。土耳其艦隊的散漫陳腐為此次戰(zhàn)敗埋下了禍根。隨后俄、土兩軍展開激戰(zhàn)。7月6日夜間,俄軍中尉伊林指揮的縱火船擊中了土耳其軍隊戰(zhàn)列艦,火勢迅速蔓延,至凌晨時分,土耳其艦隊在漫天的火海中灰飛煙滅。俄軍以極少的代價一舉全殲土耳其軍隊。此次海戰(zhàn)大捷的勝利具有重大的軍事戰(zhàn)略意義,土耳其失利后被迫放棄了在希臘群島向俄軍發(fā)動進攻的計劃。切什梅海戰(zhàn)為俄國海軍學術的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為開創(chuàng)俄國海軍機動進攻戰(zhàn)術奠定了基礎。
伊凡·康斯坦丁諾維奇·艾瓦佐夫斯基切什梅灣海戰(zhàn)(1848)
為了紀念此次大捷,俄國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決定找畫家把切什梅港海戰(zhàn)畫下來。被請來的畫家們絞盡腦汁完成了各自的油畫創(chuàng)作,并請女皇前來鑒賞,但女皇對所有畫作都不甚滿意,因為她感覺不到戰(zhàn)爭的味道,沒有體會到戰(zhàn)爭場面的“真實”感。女皇要求畫家們找機會體會一下戰(zhàn)爭的真實感。當畫家們來到海邊時,恰好有一艘俄海軍巡洋艦駛過海面。奧爾洛夫為了討好女皇,居然荒謬地下令海岸炮兵集中火力射擊這艘巡洋艦。海面上頓時槍炮聲大作,硝煙滾滾,火光沖天。巡洋艦上的指揮官和士兵被自己人突如其來的襲擊驚呆了,等他們回過神兒,這艘戰(zhàn)艦已經(jīng)被擊沉了。畫家們被這個場面驚呆了,他們紛紛根據(jù)自己的真實感受重新修改了畫作并得到了女皇的認可。無論這件事是不是真的,但從事海洋軍事這一題材的畫家與作家一樣,他們也需要采風和體驗生活。他們在海上的生活無疑比普通的航海者更加緊張、刺激和驚心動魄,他們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也更能震撼人心。在英國、俄國、日本等國家都有專門從事海洋軍事題材的畫家。
伊凡·康斯坦丁諾維奇·艾瓦佐夫斯基(1817—1900年)是亞美尼亞裔俄羅斯畫家,他是俄羅斯繪畫史上著名的海景畫家,他尤為擅長海洋軍事題材,是一個多產(chǎn)的畫家。他一生勤奮,共創(chuàng)作了6000多幅作品,大都以海景為主。艾瓦佐夫斯基的每幅作品都不虛構,都有真實的依據(jù)。為此,他常常到海上去寫生,他的海洋風景畫都是依靠觀察、記憶、想象結合完成的作品。艾瓦佐夫斯基常常坐在海邊長時間地觀察著海面,研究海水與波濤的各種形狀,每個季節(jié)與時間的色彩、光在海中的變化等。他更是在描繪海水透明的光感時,達到了令人難以想象的程度。艾瓦佐夫斯基描繪過大海的驚濤駭浪,描繪過廣闊平靜的海面,也描繪過海面上的晚霞落日、在波浪上嬉戲的月光、暴風雨和船舶的傾覆以及與海洋搏斗的俄國人民無畏勇敢的形象,這些作品貫穿著英雄史詩般的精神,充滿了浪漫主義氣息。艾瓦佐夫斯基與俄羅斯音樂家柴可夫斯基、拉赫瑪尼諾夫、魯賓斯坦等藝術家一樣,擁有著濃郁的、抹不去的俄羅斯民族烙印。
艾瓦佐夫斯基的老師菲利普·托涅爾教授了他畫海景的基礎技法,后來艾瓦佐夫斯基漸漸探索出了屬于自己的風格并于1835年完成第一幅海洋風景作品《海上天空草圖》,并因此獲得了第一枚銀質(zhì)獎章。此后他便開始專攻海洋風景畫。他18歲時便以一幅《風平浪靜》獲獎,并由此得到去歐洲各地游覽的機會。1844年后,艾瓦佐夫斯基受聘于俄羅斯海軍部,有了更多的出訪機會,學會了更多實用的航海知識,畫海的技巧也得到了提高。在此期間他收集了大量的資料,這也成為他完成日后那些著名的海洋軍事作品的基礎。艾瓦佐夫斯基先后完成了《俄國海軍分艦隊在塞瓦斯托波爾泊地》(1846)、《切什梅灣海戰(zhàn)》(1848)、《納瓦里諾海戰(zhàn)》(1848)、《亞歷山大塔與君士坦丁堡》(1848)等作品。
艾瓦佐夫斯基最有名的作品之一——《九級浪》,這幅畫作以宏大的構圖和驚心動魄的光影效果,描繪了海上風暴中驚險的九級風浪,描繪了人與大海之間的殊死搏斗,鼓舞著人們對抗大自然和增強在險境中求生的強大力量。它的題材源自克里米亞戰(zhàn)爭前發(fā)生在黑海上的一次海難。海輪在驚濤駭浪中傾覆,幸存的人們攀附在桅墻上打著求救信號。藍綠色的巨浪之上輝映著柔和的金色曙光。畫面被海平線分成上下兩部分:上部淡抹出海上日出前的晨霧,下部則用深色的藍綠色厚重的筆觸繪出巨浪掀起時的陰影;而浪尖上的乳白色又與海上升騰的晨光相呼應。被陽光彌漫著的漫天柔黃曙光伴隨著澎湃起伏著的巨浪,在光色迷蒙中神奇地融為一體。就像一首表現(xiàn)自然的震撼人心的篇章;又像是俄羅斯音樂家創(chuàng)作的一曲人與大自然殊死搏斗的樂章。它史詩壯闊,旋律豐富,色彩濃郁,一如俄羅斯的民族性格。畫家表達了那個時代人民的向往和自己的胸懷。太陽穿過云霧透射出的金色光芒,也預示著災難即將過去……
伊凡·康斯坦丁諾維奇·艾瓦佐夫斯基《黑?!?/p>
伊凡·康斯坦丁諾維奇·艾瓦佐夫斯基《九級浪》
《黑?!肥前咦舴蛩够砟甑淖髌?,這幅作品與《九級浪》相比,有著強烈的反差?!逗诤!返漠嬅嫔蠜]有了驚濤駭浪的兇險場面,也沒有了殊死搏斗,更多地是表現(xiàn)平靜而浩淼的海面,一如畫家此刻智者般的胸懷,狂風巨浪已經(jīng)過去,一切歸于平和平靜。
艾瓦佐夫斯基還為俄羅斯培養(yǎng)了許多風景畫家,他堪稱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風景畫家,是俄羅斯繪畫史上無可替代的杰出人物,是俄羅斯歷史的天空中最為璀璨、耀眼的星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