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國
(西山煤電集團公司 鎮(zhèn)城底礦,山西 太原 030200)
綜放工作面升壓通風設計的優(yōu)化分析
張建國
(西山煤電集團公司 鎮(zhèn)城底礦,山西 太原 030200)
以恒寶源礦8101工作面地質(zhì)條件為基礎,結合工作面鉆探結果,分析了采用升壓通風系統(tǒng)的原因,通過理論計算分析,提出該工作面升壓通風設計的優(yōu)化方案,并指出升壓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實踐表明:綜放工作面升壓通風設計優(yōu)化方案在治理CO超限以及確保O2濃度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綜放工作面;升壓通風;優(yōu)化分析;風量計算
恒寶源9#層8101工作面煤層平均厚度為9.5 m,煤層傾角7°~15°,采高2.8 m,工作面順槽長457 m,面長120 m,總面積52 790 m2.采用綜采放頂煤開采,煤塵具有爆炸性,自燃傾向性等級Ⅱ級,自然發(fā)火期為72天。4#層與9#層的層間距為35.5~40 m.
9#層8101工作面現(xiàn)風量為714 m3/min,回采工作面絕對瓦斯涌出量最大為0.26 m3/min,回采工作面絕對二氧化碳涌出量最大為1.25 m3/min.
9#層8101工作面南部與擔水溝斷層相鄰,北部為9#層8103工作面,同層無采空區(qū),上覆原上磨石礦4#層采空區(qū)。原上磨石礦4#層采空區(qū)面積8 000 m2,無積水,有CO氣體,氣體最大濃度為100 mg/m3.原上磨石礦開采過程中,在4#煤層兩處發(fā)生過自燃。由于原上磨石礦于1996年關閉,且無原始資料,著火點位置、影響區(qū)域無法估計。
9#層8101工作面探放水孔中2#孔位于2101巷N7測點后8 m處,方位355°、傾角58°,鉆孔55 m處開始見采空區(qū)虛煤,鉆孔不返水,經(jīng)核實,該鉆孔與上覆4#層原上磨石煤礦采空區(qū)探通,61 m終孔。其余2個鉆孔未探到采空區(qū)。2#孔探通后對孔內(nèi)氣體進行取樣化驗,分析結果如下:CO濃度最大100 mg/m3、CO2濃度8.5%、O2濃度7.1%、甲烷濃度0.28%、乙烯濃度0.006 9%.
9#層8101工作面開采過程中,由于上覆原4#層上磨石礦采空區(qū)存在有害氣體,隨著本工作面采空區(qū)的塌落,極可能與4#層原上磨石礦采空區(qū)塌通,塌通后一方面影響9#層8101工作面的風量,另一方面造成有害氣體的流入,若存在漏風通道(如地表裂縫)有可能造成4#層原火區(qū)復燃。
因此,為防止9#層8101工作面開采期間受到上覆4#層原上磨石煤礦采空區(qū)有害氣體的影響,保證工作面回采過程中作業(yè)人員的人身安全,需在該工作面建立升壓通風系統(tǒng)。
3.1 風量計算
1) 按氣象條件計算。
Q采=60×70%×V采×S采×K采高×K面長=60×70%×1.0×(4.9+4.3)/2×2.8×1.2×1.1=714 (m3/min)
式中:
V采—采煤工作面的風速,m/s;
S采—采煤工作面的平均有效斷面積,按最大和最小控頂有效斷面的平均值計算,m2;
K采高—采煤工作面采高調(diào)整系數(shù);
K面長—采煤工作面長度調(diào)整系數(shù);
70%—有效通風斷面系數(shù);
60—單位換算產(chǎn)生的系數(shù)。
2) 按照瓦斯涌出量計算。
Q采=125×q采CH4×K采CH4=125×0.26×2.5=81.25 (m3/min)
式中:
q采CH4—采煤工作面回風流中平均絕對瓦斯涌出量,m3/min;
K采CH4—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勻的備用風量系數(shù),放頂煤工作面取2.5;
125—按采煤工作面回風流中瓦斯?jié)舛炔粦^0.8%的換算系數(shù)。
3) 按照二氧化碳涌出量計算。
Q采=67×q采CO2×K采CO2=67×1.25×2=167.5 (m3/min)
式中:
q采CO2—采煤工作面回風流中平均絕對二氧化碳涌出量;
K采CO2—采煤工作面二氧化碳涌出不均勻的備用風量系數(shù),取2.0,如果實際測定值大于2.0時,取實際測定值(實際測定值為正常生產(chǎn)條件下,連續(xù)觀測1個月,且最大絕對二氧化碳涌出量與月平均日二氧化碳絕對涌出量的比值);
67—按采煤工作面回風流中瓦斯?jié)舛炔粦^1.5%的換算系數(shù)。
4) 按工作人員數(shù)量計算。
Q采≥4N采≥4×40≥160 (m3/min)
式中:
N采—采煤工作面同時工作的最多人數(shù)(交接班),人,取40;
4—每人需風量,m3/min.
取上述各條件計算的最大值做為采煤工作面的實際需要風量,為714 m3/min.
5) 按風速進行驗算。
驗算最小風量:
Q采≥60×0.25S控max≥60×0.25×9.6≥144 (m3/min)
S控max=1控max×h采高×70%=4.9×2.8×70%=9.6 (m2)
驗算最大風量:
Q采≤60×4.0S控min≤60×4.0×8.4≤2 016 (m3/min)
S控min=1控min×h采高×70%=4.3×2.8×70%=8.4 (m2)
因此,4#層8101綜采面的計劃配風量為:714 (m3/min).
3.2 風機選型
1) 局扇工作風量。
Qf=Pq×Q
式中:
Pq—風筒漏風備用系數(shù),m,取50;
Q—工作面風量,m3/min.
選用柔性風筒的Pq值可用下式計算:
Pq=1/(1-nLie)=1/(1-6×0.035)=1.27
式中:
n—接頭數(shù),個,取6;
Lie—一個接頭的漏風率。
Qf=Pq×Q=1.27×714=907 (m3/min)
2) 局扇工作風壓。
hf=Rp×Qf×Q
Rp—風筒的風阻
Rp=(L/100)×R100=(50/100)×5.59=2.8
hf=2.8×907×714÷3600=504 (Pa)
增加15%的局部阻力損失后得:
h=hf(1+15%)=504×1.15=580 (Pa)
3) 選擇局扇。
綜上所述,將9#層8101工作面所穩(wěn)設的升壓風機吸風量應達到907 m3/min以上。對比局部通風機的特性曲線圖(Q≥907 m3/min,P≥580 Pa)選用4臺(2臺專用,2臺備用)型號為FBD№7.1 2×37 kW對旋風機作為9#層8101工作面的升壓風機。
1) 在9#層8101工作面2101巷的指定位置跨膠帶輸送機構筑兩道反向升壓風門;在2101巷反向升壓風門墻上鑲鐵皮風筒并接軟質(zhì)風筒。在5101巷指定位置構筑兩道增阻反向調(diào)節(jié)門;并在5101巷增阻反向調(diào)節(jié)墻垛上鑲調(diào)節(jié)窗口。
2) 分別在9#層8101工作面2101巷的反向升壓風門外和5101巷的增阻反向調(diào)節(jié)風窗外安裝1套水柱計,以及時掌握內(nèi)外差壓情況。
3) 在9#層8101工作面2101巷穩(wěn)裝4臺升壓風機(2臺專用2臺備用),升壓風機功率均為2×37 kW.
4) 在8101工作面上隅角設置氧氣傳感器、一氧化碳傳感器和甲烷傳感器,在工作面安裝甲烷傳感器,在距回風繞道口10~15 m的回風流中安裝甲烷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在2101巷皮帶頭下風側10~15 m處安裝一氧化碳和煙霧傳感器(見圖1).當甲烷濃度達到斷電濃度時,必須實現(xiàn)閉鎖。
圖1 8101升壓工作面監(jiān)測監(jiān)控布置圖
5) 在9#層8101工作面兩順槽合適位置各安裝1臺風速傳感器,每班記錄測風數(shù)據(jù),作為觀測兩巷風量差的一條依據(jù)。
6) 升壓風機必須實現(xiàn)“雙風機、雙電源自動切換”。提前準備升壓風機供電所需要的“三?!痹O備及兩趟獨立專用供電電纜。
若達到以下條件時,必須立即啟動升壓通風系統(tǒng)。(注:以束管監(jiān)測、人工檢查、取樣化驗3種數(shù)據(jù)最高值為準):
1) 9#層8101工作面采空區(qū)漏風量超過200 m3/min.
2) 工作面上隅角及回風流一氧化碳濃度超過3 mg/m3,通過增加工作面配風量無法解決時。
3) 經(jīng)取樣化驗,工作面回風流空氣含量中有重炭氫類氣體成分超標時。
4) 因頂板層間距較薄,采動頂板垮落,與上覆采空區(qū)塌通后,發(fā)生有害氣體異常涌出,導致工作面氧氣含量降低至18%以下、二氧化碳異常下泄等。
以上幾個條件如有任意一項達到時,必須及時啟動升壓通風系統(tǒng)。
采用均壓通風方式后,該工作面在推進過程中,經(jīng)過連續(xù)觀察工作面頭、尾各處水柱計的壓力變化及工作面氣體變化情況,工作面上隅角、尾部、回風流中CO氣體濃度保持在30 mg/m3以下,氧氣濃度能夠保證不小于18%,且其他有毒有害氣體均在《煤礦安全規(guī)程》允許范圍,確保了工作面的安全生產(chǎn)。
[1] 郭劍平.同忻煤礦8106綜放工作面撤架期間升壓防滅火技術[J].煤炭科學技術,2013(S1):43-45.
[2] 陳計珍.均壓技術在火區(qū)工作面開采中的應用[J].山西煤炭,2014(8):11-13.
[3] 尹 彬.均壓防滅火技術在蘇海圖煤礦的應用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3.
[4] 冀致森,張 龍,喬雙樹.均壓通風在小煤窯破壞區(qū)綜放工作面的應用[J].山西焦煤科技,2008(3):12-14.
[5] 薛景明.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治理技術[J].煤礦安全,2011,42(2):27-29.
[6] 王 磊.基于均壓通風系統(tǒng)的多煤層開采有害氣體下泄防治[J].煤炭科學技術,2013(S1):39-41.
Optimization Analysis of Boost Ventilation Design in Fully Mechanized Coal Mining Face
ZHANG Jianguo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 of No.8101 working face in Hengbaoyuan coalmine, the paper gives the reason of application of boosting ventilation system in combination with drilling result, by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scheme of boosted ventilation design in the working face,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optimized design scheme of boosted ventilation in fully mechanized mining face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both in the concentration management of CO and O2.
Fully mechanized mining face; Boost Ventilation Design; Optimization analysis; Air volume calculation
2016-08-20
張建國(1980—),男,山西運城人,2015年畢業(yè)于中國礦業(yè)大學,碩士研究生,工程師,主要從事煤礦通風技術管理工作
(E-mail)zhangjianguoguo1@126.com
TD722
B
1672-0652(2016)10-00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