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卿 薛 元 肖朝乾
(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成都 610031)
鐵路路基巖溶動態(tài)設計軟件的開發(fā)與應用
張東卿 薛 元 肖朝乾
(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成都 610031)
巖溶發(fā)育具有隱蔽性、復雜性的特點,有限的地質勘探難以準確、完整的揭示其發(fā)育特征。目前高速鐵路項目為確保整治效果及運營安全,一般采用動態(tài)設計整治方案,利用施工鉆孔,探灌結合,進一步更全面的驗證、揭示巖溶特征。動態(tài)設計通常采用交互式繪圖平臺AutoCAD,其功能強大,易于操作,但其功能具有普適性,不能很好得滿足巖溶整治動態(tài)設計的特定需求,故導致了設計工作量大、效率低、繁瑣易出錯的難題。針對上述問題,本文作者以C#.net為開發(fā)工具對AutoCAD進行了二次開發(fā),實現了導入路基斷面數據、定義整治原則、先期工程平斷面自動設計、后期工程平斷面自動設計、數量計算、生成設計說明及圖面布置等功能。軟件已應用于多個項目的實際生產,大幅提高了設計效率,同時提高了設計的精準性。
路基; 巖溶整治; 動態(tài)設計; C#.net; AutoCAD
路基巖溶整治動態(tài)設計是指根據地質勘察資料進行先期巖溶整治設計及施工,根據先期施工中鉆孔和注漿反饋的信息和資料,對地質結論、設計參數及設計方案進行再驗證,如確認原設計條件有較大變化,則及時進行方案調整,完成后續(xù)整治的方法。動態(tài)設計能夠最大限度彌補因巖溶的隱蔽性、復雜性導致的地質勘探的局限性,減小注漿工程處理隱患,將安全風險消滅在過程中。但同時帶來了設計工作量大、設計過程繁瑣、工期緊張的難題,要求設計單位投入較多的人力資源參與設計。
路基巖溶整治動態(tài)設計中廣泛應用的是AutoCAD軟件,其基本功能強大,易于操作,設計人員認同度高,但其功能具有普適性,在專業(yè)性較強的領域應用時具有局限性,因而不能很好地滿足巖溶整治動態(tài)設計的特定需求,導致設計效率較低,需要對其進行二次開發(fā)?;诖诵枨箝_發(fā)了路基巖溶整治動態(tài)設計軟件,實現了巖溶整治平、斷面圖的自動設計和數量統(tǒng)計、圖面布置等功能,大幅提高了設計效率。
AutoCAD常用的二次開發(fā)方式有ObjectARX,VBA,AutoLisp/Visual Lisp以及AutoCAD.net。其中AutoCAD.net完全面向對象,擁有強大功能,并采用了垃圾回收機制,由.net框架自行判斷內存回收的時機并實行回收,解決了令C++程序員頭痛的內存泄露問題,此外還具有支持混合語言開發(fā)和高級API訪問等多項優(yōu)點,故選用其作為二次開發(fā)工具。
1.1 功能模塊構成
通過對巖溶整治動態(tài)設計全流程的調研,明確了軟件要具有基本設置、導入路基斷面數據、定義整治原則、先期工程平斷面設計、后期工程平斷面設計、數量計算、生成設計說明及圖面布置等功能,才能夠實現大幅提高設計效率的預期目的。據此,軟件劃分為四大模塊,功能模塊組織如圖1所示。
圖1 軟件功能模塊組織
1.2 軟件使用界面
為方便用戶使用,建立了用戶菜單文件(cuix格式),在AutoCAD環(huán)境下通過菜單加載命令加載上述文件即可實現軟件菜單欄和工具欄的加載。加載后的菜單欄和工具欄如圖2所示。
圖2 軟件工具欄和菜單欄
一般情況下,需要通過AutoCAD環(huán)境的“Netload”命令才能調用.net的程序集,為提高效率,在安裝文件內增加了修改注冊表的子程序,實現了CAD在啟動時自動加載相關程序集。
2.1 定義整治原則
在進行巖溶整治動態(tài)設計時,首先要明確整治原則。整治原則包括:平面整治寬度、注漿深度以及注漿孔布置等。其中平面整治寬度的定義以路堤坡腳、路塹側溝平臺外緣以及擋墻墻踵為基準點;注漿深度的定義以基巖面、溶洞底板為基準面,并同時考慮溶洞頂板的厚高比;注漿孔布置原則主要包括孔間距和孔起始位置。上述原則的定義均通過一個對話框來完成,如圖3所示。定義好的整治原則將以有名對象字典的格式保存到CAD文件的數據庫中,再次打開該CAD文件時,軟件即可自動獲取整治原則的信息,而不用重新定義。
此外,為便于團隊協(xié)作,軟件還提供了導入導出設計原則的功能。設計負責人定義好整治原則并導出為txt格式,分發(fā)給設計者,設計者導入即可使用,避免了重復定義。
圖3 整治原則定義窗口
2.2 導入路基斷面數據
在定義了整治原則后,為了確定加固范圍,還需要獲取設計范圍內各設計斷面的數據,如路堤坡腳、路塹平臺側溝外緣、擋墻墻踵的位置等。上述數據的獲取是通過讀取特定格式的txt文件來實現的,txt文件每一行代表一個路基斷面的數據。
根據具體的設計情況,生成txt格式路基斷面數據文件有兩種方式。(1)若路基斷面設計文件為采用某公司開發(fā)的“路基設計輔助軟件2008”軟件設計生成的RWSG格式文件,則可直接從RWSG格式文件中導出斷面數據。(2)若路基斷面設計文件為CAD格式文件,則允許用戶在軟件使用界面和CAD設計文件之間進行切換,逐個設計斷面點選距離來生成數據文件。
2.3 其他
此外,軟件在進行自動設計時,還需要輸入一些基本參數,包括起訖點里程、冠號和平斷面比例。同時,為了便于后續(xù)繪圖使用,還需要對CAD環(huán)境進行初始化,包括創(chuàng)建邊界屬性塊、注漿孔屬性塊、標注樣式、字體等。
3.1 縱斷面特征識別
地勘專業(yè)提供的物探斷面圖均是CAD格式文件,該格式雖然具有直觀、設計者使用方便等優(yōu)點,但若想直接應用于程序自動設計,則有較大困難。原因在于CAD文件包含了大量無序的信息和圖素,但巖溶整治動態(tài)設計所關注的實際上只有其中部分關鍵圖素,如土石分界線、充填溶洞、溶蝕破碎帶等;但上述關鍵圖素在CAD文件內沒有特殊的標識,因此軟件無法從眾多圖素中篩選出所需要的部分,無法直接獲得關鍵圖素的句柄,也就不能對其操控,進行自動設計。對此,提出如下解決方案:設計者在物探斷面內為程序指定一個參考樣本,同時指定篩選特征,篩選特征包括對象類型、圖層、線型及顏色(上述特征可單獨使用也可組合使用),程序將會自動過濾出整個物探斷面中與參考樣本特征相同的圖素,并獲得其操控句柄??v斷面識別特征同樣以有名對象字典的形式保存到CAD文件數據庫內。以充填溶洞輪廓線為例,若用戶指定的樣本顏色為120、線型為Bylayer,則整個物探斷面內顏色120、線型為Bylayer的線條均會被識別為充填溶洞輪廓線。通過這種間接方式,程序獲得了關鍵圖素的句柄,從而為后續(xù)的自動設計奠定基礎。特征識別窗口如圖4所示。
圖4 縱斷面特征識別窗口
3.2 斷面圖自動設計
巖溶整治的斷面圖設計,是根據路肩線、土石分界線和充填溶洞的相對位置關系按照整治原則確定注漿加固輪廓線。通常采用的整治原則為土石分界線下5 m,充填溶洞周邊2 m,對于頂板厚高比大于5 m的溶洞可不處理。在傳統(tǒng)手工設計中,這一過程技術難度不高,但因設計對象較多,操作非常繁瑣,效率極低,是整個設計流程中耗時最多的部分。經仔細研究,對設計過程進行分解和邏輯關系判斷,最終實現了程序自動設計,其流程如圖5所示。
圖5 斷面圖自動設計流程圖
在上述流程中,最為關鍵的技術是對偏移后的土石分界線和溶洞輪廓線進行處理獲取加固輪廓線過程。軟件自動設計完成的斷面圖如圖6所示。
圖6 軟件完成的斷面設計圖
3.3 手動局部修改
從圖6中可以看出,在完成自動設計后,存在部分溶洞未被處理。從理論上講,該部分溶洞都是程序根據整治原則嚴格判定后不需要進行處理的,但是其中有個別溶洞距離注漿加固輪廓線很近或者本身尺寸相對較大,設計者主觀認為需要進行整治處理的。在進行軟件開發(fā)時,充分考慮到了這種情況,設置了手動局部修改的功能,該功能要求用戶在自動設計完成的基礎上,先選擇注漿輪廓線,再點選要處理的溶洞,即可完成修改。
4.1 先期工程平面圖設計
先期工程平面圖設計是指根據整治原則和獲取的斷面數據,在地勘專業(yè)提供的物探圖上標注平面加固范圍和布置注漿孔。主要方法和步驟如下:(1)軟件首先以對話框的形式要求用戶選擇存儲斷面數據的txt文件,在讀取文件后,軟件對數據文件進行解析,判定斷面為路堤或路塹,以及是否設有擋墻,并獲取各基準點的位置;(2)根據整治原則,如路堤坡腳外5 m,路塹側溝平臺外2 m,擋墻墻踵外2 m等,確定每個斷面左右兩側加固邊界到線路中線的距離;(3)軟件要求用戶在CAD窗口內選擇線路中線并指定線路起點位置,據此軟件自動確定設計區(qū)間內左右兩側加固邊界的坐標,并以二維點的形式保存到一個二維點點集內;(4)軟件依據邊界點集繪制一個封閉的加固邊界,并標注邊界點;(5)按照整治原則指定的注漿孔間距對封閉的加固邊界對應的內接矩形范圍進行遍歷,如果遍歷點在加固邊界內,則按照間隔要求繪制探導孔或I序孔,否則不繪制。在上述過程中,判定點是否在多段線內部是一個難點,軟件采用的是射線法,即從給定點出發(fā)沿X軸正方向做一條射線,如果射線與多段線交點個數為奇數,則點在多段線內;如果為偶數,則點在多段線外部。軟件自動設計完成的平面圖如圖7所示。
圖7 軟件完成的平面設計圖
4.2 后期工程平面圖設計
指先期工程施工完成后,地勘專業(yè)根據施工情況,對設計范圍的巖溶塌陷情況進行后次評判,將其劃分為極易塌陷區(qū)、易塌陷區(qū)和不易塌陷區(qū)。設計者則根據分區(qū)情況進行后期工程設計,對于易塌陷區(qū)要增設Ⅱ序孔,對于極易塌陷區(qū)則要增設Ⅱ序孔和Ⅲ序孔,而對于不易塌陷區(qū),則不需要進行后期工程設計。因此,軟件在進行后期工程平面圖自動設計時,首先面臨的難題與縱斷面自動設計一致,即關鍵圖素(分區(qū)邊界線)的識別和獲取,采用與縱斷面自動設計一致的解決方案,即通過給定樣本來自動篩選。在明確了分區(qū)邊界后,軟件自動確定已有的探導孔和I序孔的位置,并進行Ⅱ序孔和Ⅲ序孔的布設。
5.1 數量計算
在采用傳統(tǒng)方法進行數量計算時,因注漿孔數量較多,通常采用的計算方法是計算鉆孔長度的平均值,這樣計算雖然得到了簡化,但卻只能反映總的鉆孔長度,而不能反映每個孔的具體情況,一方面造成了計量不精準,另一方面在審核施工單位提供的先期工程資料時缺乏必要的參照依據。
為此,軟件開發(fā)了數量計算功能,通過在每個注漿孔位置繪制構造線,獲取其與地面線、土石分界線、注漿加固輪廓線的交點來精確的計算出鉆土長度和鉆石長度,最終以列表的形式給出每個注漿孔的類型、編號、位置、鉆土長度、鉆石長度等,實現了精細化設計。
5.2 審核先期工程資料
在動態(tài)設計流程中,審核先期工程資料是重要的一環(huán)。施工單位在按照先期工程設計圖進行施工后,需要根據實際鉆孔和注漿情況向設計單位提供資料,設計單位對此進行審核,以核實是否有超鉆、欠鉆的情況。以往,這一過程均是人工逐孔完成,耗時費力,且易出錯,為此,軟件設置了一鍵審核先期工程資料的功能。審核者將施工單位提供的注漿孔一覽表(Excel格式)導入軟件,程序讀取Excel表格中的數據,逐孔將施工資料和設計資料進行對比,如施工資料記錄的鉆孔長度大于設計長度則認為是超鉆,反之,則認為是欠鉆。
5.3 生成設計說明和圖面布置
為提高設計效率和實現標準化,軟件還設置了生成設計說明和圖面布置的功能。設計說明是以屬性塊的形式插入到CAD內,設計者可以對關鍵信息進行修改,同時還允許設計者針對不同的項目自定義設計說明模板。圖面布置則是以插入動態(tài)塊的形式實現,允許設計者拖動夾點快速改變圖框大小。
巖溶整治動態(tài)設計流程多,工作量大,采用傳統(tǒng)人工方法在AutoCAD環(huán)境內進行交互式繪圖,操作繁瑣枯燥,且因技術難度不高,不易調動設計者積極性。為此,在對定義設計原則、平面圖自動設計、斷面圖自動設計、數量計算、先期工程資料審核等設計過程的自動化技術進行了研究的基礎上,利用C# .net 技術對AutoCAD進行了二次開發(fā),研制出了路基巖溶整治動態(tài)設計軟件。據測試,相比傳統(tǒng)方法,使用軟件進行設計時,效率提高了2~3倍,有效節(jié)約了人力資源,同時還減少了人為出錯幾率,并實現了精確數量計算,提高了設計精細化程度。目前該軟件已應用于六盤水至安順城際鐵路、成都至貴陽客運專線等多個項目,帶來了明顯的技術和經濟效益。
[1] TB 10106-2010 鐵路工程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程[S]. TB 10106-2010 Technical Code for Ground Treatment of Railway Engineering[S].
[2] 薛元,邱恩喜,曾銳.滇東南地區(qū)巖溶路基塌陷特性及整治對策研究[J].高速鐵路技術,2015,6(5):48-52. XUE Yuan,QIU Enxi,ZENG Rui. Study on Collapse Characteristic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Karst Subgrade of Southeast Area of Yunnan[J].High Speed Railway Technology,2015, 6(5): 48-52.
[3] 薛元,鄭永飛,曾銳.動態(tài)設計在云桂鐵路路基巖溶整治中的應用[J].高速鐵路技術,2016,7(1):19-25. XUE Yuan, ZHENG Yongfei, ZENG Rui. Application of the Dynamic Design in Karst Remediation of Yunnan to Guangxi Railway[J]. High Speed Railway Technology,2016, 7(1): 19-25.
[4] 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云桂巖溶地段路基關鍵技術研究[R].成都: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5. China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Study on the Key Technology of Subgrade in the Karst Section of Nanning-Kunming Railway [R].Chengdu: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Ltd,2015.
[5] 曾洪飛,盧擇臨,張帆.AutoCAD VBA&VB.NET開發(fā)基礎與實例教程[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8. ZENG Hongfei, LU Zelin, ZHANG Fan. Development basis and tutorial examples of AutoCAD VBA&VB.NET[M]. Beijing: China Electric Power Press, 2008.
[6] 李冠億.深入淺出AutoCAD.NET二次開發(fā)[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2. LI Guanyi. Study of Secondary development of AutoCAD.NET[M]. Beijing: China Architecture&Building Press, 2012.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oftware for dynamic Design of Railway Subgrade Karst
ZHANG Dongqing XUE Yuan XIAO Chaoqian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Ltd.,Chengdu 610031,China)
Due to the concealment and complexity of Karst development, it is difficult to disclose accurately and completely its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by limited geological exploration. To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 and safety of operation, the solution of dynamic design is usually adopted in the high speed railway project. With the help of the construction drilling hol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exploration and grouting , the karst features are more completely disclosed. The interactive drawing platform AutoCAD characterized by powerful function and simple operation is usually used for dynamic design. But the universality of AutoCAD cannot meet the specific need of dynamic design of Karst treatment, which causes heavy design workload, low efficiency and tedious and prone problems. In view of such problems, taking C#.net as development tool in AutoCAD environment, a new software is developed, it has the functions of introduction of subgrade section data, definition of design principles, automatic plan and section design of phase I and phase II of the project, calculation of quantities, generation of design notes, and drawing arrangement. The software has been applied in multiple projects. Benefited from this software, the design efficiency is substantially increased and the design accuracy is improved.
subgrade; karst treatment; dynamic design; C#.net; AutoCAD
2016-04-19
張東卿(1987-),男,工程師。
1674—8247(2016)05—0030—05
U213.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