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叢生 田叢巖 吉林省長嶺縣新安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 131525
副豬嗜血桿菌病的預防和處置
田叢生 田叢巖 吉林省長嶺縣新安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 131525
副豬嗜血桿菌病是由副豬嗜血桿菌引起的一種嚴重的接觸性傳染病和全身性疾病。臨床上以發(fā)熱、厭食、咳嗽、嚴重呼吸困難、疼痛、關節(jié)腫脹、跛行和中樞神經癥狀(共濟失調),以及極高的死亡率為特征。
副豬嗜血桿菌病,是一種新的危害比較嚴重的傳染病,其流行與嚴重程度日益增加。國家已把該病列入“二類動物疫病”進行防控。因此,要遵循“養(yǎng)防并重,以防為主”的指導思想,積極進行綜合性防治。
(1)加強飼養(yǎng)管理,提高抗病能力。因該病的病原菌是一種條件性致病菌,在豬受到某些刺激或疾病侵襲、機體抵抗力下降時多發(fā)。因此要加強對豬群的科學飼養(yǎng)管理,提高豬只的抗病能力。
(2)加強生物安全管理,清除誘因。要嚴格獸醫(yī)衛(wèi)生監(jiān)督,杜絕外來病原菌的傳入,嚴防引種時引進病原。要搞好舍內外環(huán)境衛(wèi)生,搞好經?;母綦x、消毒(每周帶豬消毒2次,每月對舍外環(huán)境消毒2次)。產房和保育豬舍要堅持嚴格的“全進全出”飼養(yǎng)制度,“分群管理”,避免將不同日齡的豬只混養(yǎng),阻斷病原體在豬群中的交叉?zhèn)鞑?。人工固定乳頭,確保仔豬吃足初乳,獲得堅強的被動免疫,清除發(fā)病誘因。
(3)科學用藥,搞好藥物預防。要在摸清本地區(qū)、本場發(fā)病規(guī)律的前提下,在發(fā)病前3周提前對整個豬群進行藥物預防。大多數副豬嗜血桿菌對氨芐青霉素、頭孢噻呋、恩諾沙星、氟苯尼考、阿莫西林、泰妙菌素、替米考星和增效磺胺類藥物敏感。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藥物進行疾病預防,并要科學用藥。常用的藥物有:泰妙菌素100mg/kg飼料+阿莫西林250mg/kg飼料,連喂2周;或頭孢噻呋鈉60~100mg/kg飼料,連喂1周后劑量減半,再繼續(xù)喂1周?;蛎繃嶏暳咸砑犹婷卓夹?00g,連喂2周;或每噸飼料添加阿奇霉素500~800g,連喂10天,均有較好的預防效果。
因該病是國家依法控制、撲滅的“二類動物疫病”,在豬群中一旦發(fā)現副豬嗜血桿菌病病例,就要快速反應,積極采取“雙軌”運行辦法,實施群防群控綜合防治措施,就地迅速撲滅。
(1)及時進行疫區(qū)控制,就地撲滅傳染源。
(2)對疫點內的病豬和同群豬要緊急進行分群、分別處理,就地撲滅傳染源。要在當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獸醫(yī)主管部門的監(jiān)督指揮下,對病豬進行無血撲殺(零星散發(fā)),深埋處理,對被病豬污染的圈舍、場地、工具、用具等進行徹底消毒。對被病豬污染的墊料、飼料,以及病死豬和無血撲殺的豬也同樣進行深埋處理,達到無害化標準。要落實好國發(fā)(2001)14號文件精神,把撲殺補償補貼給受損失的農戶(場)。對同群豬進行隔離飼養(yǎng)、隔離觀察、跟蹤檢疫,發(fā)現問題及時上報,果斷處理。
(3)緊急進行藥物防治,提高豬只抗病力。因副豬嗜血桿菌具有明顯的地方性特征,血清型多,不同血清型之間又無交叉保護力,目前還沒有一種滅活疫苗能同時對豬所有的致病菌株產生交叉免疫力,且商品疫苗效果有時不確定。因此,建議對疫點內的同群豬(假定健康豬)先進行緊急藥物預防1~2個療程,待藥效消失后,及時進行疫苗免疫預防。對疫點內的假定健康豬,要果斷用藥(預防):頭孢噻肟鈉肌肉注射,每每千克體重30mg,每日2次,連用4~5天。阿莫西林肌肉注射,每次15mg/kg體重,每日2次,連用4~5天。氨芐西林舒巴坦肌肉注射,每次20mg/kg體重,每日2次,連用4~5天;或青霉素G肌肉注射,每次5萬單位/kg體重,每日3次,連用4~5天。
(4)對疫區(qū)、受威脅區(qū)的豬群,進行緊急疫苗免疫預防。做好疫苗免疫預防,是控制該疫病的關鍵。有條件的豬場,最好的辦法是從場的病豬腦中分離出菌株做自家滅活疫苗,進行接種免疫。其優(yōu)點是血清型符合本場實際,使用效果好。無條件的場(戶)可選用進口的副豬嗜血桿菌滅活疫苗免疫母豬、仔豬。初產母豬產前40天首免,產前20天二免;經產母豬產前30天免疫1次即可,通常在2~3周后產生保護力。母豬的母源抗體,可保護6~7周齡前仔豬。哺乳仔豬應在2~3周齡時首免,2周后進行二免,使其產生主動免疫。也可選用國產的副豬嗜血桿菌滅活疫苗,仔豬于7日齡首兔,17日齡二免;初產母豬于產前45天首免,產前17天二免。經產母豬于產前17天進行免疫接種,母源抗體可對4周齡前的仔豬提供保護。
(5)對有保種價值的種豬,要及時進行隔離封閉治療。要在當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獸醫(yī)主管部門的批準下,組建專家組進行隔離封閉治療。治療應在發(fā)病早期,一旦出現臨床癥狀,就要采取“病因療法”和“對癥療法”相結合的緊急治療措施。在發(fā)病初期配合解熱鎮(zhèn)痛藥、地塞米松、維生素C和黃芪多糖注射液有一定療效,其治愈率僅有65%左右。如果治療不及時,療效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