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國紅
(武陟縣畜牧局,河南 武陟 454950)
冬春季確保豬群安全生產的管理措施
牛國紅
(武陟縣畜牧局,河南 武陟 454950)
1.1 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進入冬季,天氣寒冷,晝夜溫差增大,白天降溫與晚間保溫之間的協(xié)調尤為重要。在北方地區(qū),更應注意這個問題,應設法減小晝夜溫差,以減少溫度驟變對豬群引起的應激影響。尤其是哺乳仔豬和保育豬階段更應該注意溫度的變化,以防止因冷應激而造成腹瀉的發(fā)生,從而繼發(fā)感染其他疾病。
1.2 注意通風,保證圈舍空氣清新
在保溫的同時,應注意保持通風,以保證圈舍空氣清新、干燥,從而防止由于環(huán)境的惡化造成萎縮性鼻炎、哮喘病等多種呼吸道疾病的發(fā)生,以及因潮濕陰冷而導致風濕的發(fā)生。應保持舍內空氣對流,定時通風換氣,做到人進入舍內不會感到氣悶和聞到刺鼻的氣味。
1.3 增加豬舍保溫設備
仔豬的適宜溫度因日齡長短而異,生后1~3日齡30~32℃,4~7日齡28~30℃,15~30日齡22~28℃,2~3月齡22℃。養(yǎng)殖戶應該根據自己場的實際情況,適當增加仔豬保溫設備,采用暖爐、暖氣或煤炭等保溫設施,并檢查各項保溫設施是否完好,如需檢修現(xiàn)在應抓緊時間檢修,以便隨時能夠應用。
1.4 保持舍內清潔干燥。
冬春季豬的飼養(yǎng)密度普遍增大,圈舍潮濕臟亂,會抑制豬體內水分的代謝,同時也能造成大量體熱的散失,使細菌和其他微生物繁殖,引發(fā)如大腸桿菌、病毒病、寄生蟲病等疾病,因此要經常打掃豬舍,做到當天糞當天清,將糞便污水及時排除,清掃干凈。
2.1 調整飼料中能量水平
均衡的營養(yǎng)水平對維持機體正常的免疫功能十分重要,高水平的營養(yǎng)供給,可以滿足豬的營養(yǎng)需要,保證豬有一個較好的體況,能有效提高豬抵御疾病的能力。一年四季氣溫不同,對營養(yǎng)的需要也不同。冬春季為了抵御寒冷會消耗大量的能量,此時需要調整飼料中的能量水平,可在原來的基礎上提高10%左右,防止季節(jié)交替出現(xiàn)季節(jié)疾病的發(fā)生。如需更換飼料也應循序漸進。堅決不能飼喂腐爛、發(fā)霉、變質、有毒、冰凍和污染的飼料。霉菌毒素會造成豬的免疫功能和抗病力下降。所以,豬場工人每天都應檢查飼槽中殘留的飼料并及時清除,防止霉爛變質。另外還應主要補充充足的維生素、微量元素、鈣、磷。適時調整飼料配方也是降低成本的措施之一。
2.2 增加飼喂次數(shù)。
增加飼喂次數(shù)目的是相對增加采食量,以填補由于溫度低造成豬體內脂肪、肌肉代謝產熱造成的體重減輕,在晚上可增加一次喂料。
2.3 保證充足的飲水
雖然到了冬春季,也不能忽視豬的飲水問題,否則豬會由于缺水而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不要讓豬飲用冷水,可把冷水燒成溫水后再讓豬飲用,冬春季水溫偏低,應避免豬因飲用冷水而發(fā)生應激,從而誘發(fā)疾病。
3.1 加強消毒滅源工作,切斷傳播途徑
進入冬季,天氣變化無常,氣溫多變,環(huán)境變化會給豬群帶來很大應激,使機體抵抗力下降。因此,應加強衛(wèi)生消毒工作,消毒的主要目的是殺滅傳染源的病原體,盡可能地降低和殺滅空氣、豬體表面、豬舍環(huán)境中各種病原微生物的數(shù)量,在養(yǎng)豬生產中,有時沒有疫病發(fā)生,但外界環(huán)境存在傳染源,傳染源會釋放病原體,病原體就會通過空氣、飼料、飲水和其他生物等途徑,入侵易感豬,引起疫病發(fā)生。消毒前應該先清除糞便、灰塵等以免過影響消毒效果,尤其是空舍消毒時,應先將空舍徹底清掃、沖洗干凈,保證不留死角如頂棚、料槽底部、欄桿等部位,再對其進行徹底消毒。做好門衛(wèi)消毒、進生產區(qū)消毒、進豬舍消毒、日常消毒、及時消毒和定期舍內噴霧消毒等工作,對進場人員、車輛、生產工具、器具、圈舍及舍內空間、排污道、走道及場區(qū)道路都要進行嚴格消毒。消毒機、消毒池、消毒盆、洗手盆應配備齊全,消毒水真正做到定期更換,消毒藥物確保有效濃度。消毒藥品種齊全,并做好定期輪換計劃。冬春季消毒應突出季節(jié)特點,空欄時尤其是分娩舍、保育舍注重熏蒸消毒,帶豬消毒多做細滴噴霧消毒。冬季消毒尤其應注意消毒藥的溫度(大多數(shù)消毒藥都有作用溫度要求,同等濃度下溫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在空欄消毒時可考慮提高消毒藥稀釋液的溫度),或提高消毒藥濃度,延長作用時間,確保消毒效果。
3.2 定期做好抗體檢測,檢查免疫效果。
冬春季是豬瘟,口蹄疫、支原體、藍耳病,傳染性胃腸炎和流行性腹瀉等疾病的高發(fā)期,給豬群免疫疫苗是防治一些細菌病、病毒病的有效措施。養(yǎng)殖戶應根據當?shù)氐囊卟×餍汹厔?,結合本場的實際情況制定出適合本場的免疫程序,并嚴格執(zhí)行。有條件的可進行監(jiān)測后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免疫。從而確保豬群能夠安全生產,順利過冬。
3.3 加強引種的隔離工作,堅持自繁自養(yǎng)的原則,防止購入隱性感染豬。
確實需引進種豬時,也不能直接與本場原有豬群混養(yǎng)。由于各個豬場的微生物環(huán)境不一樣,都有其特異性,因此引種前要對供種場的疫病情況、防疫情況作詳細的調查了解,以便引進后采取相應的防疫措施。而且新引進的豬群一定要隔離飼養(yǎng)6~8w,隔離舍要盡量遠離原有豬群的豬舍,由專人飼養(yǎng),使其適應本場原有豬群的病原體后在混群。
3.4 做好驅蟲保健工作。
豬的寄生蟲病是養(yǎng)豬場最容易忽視的問題,它不僅在中、小豬場危害嚴重,即使在飼養(yǎng)管理良好、設備先進的大型豬場也有不同程度的存在。養(yǎng)豬場要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必須做好寄生蟲病的防治工作。
S828.4+4
B
1004-5090(2016)11-0012-02
2016-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