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曼祺
2015年12月13日,周日,下午兩點半左右,團四川省委派駐巴塘縣黨巴鄉(xiāng)黨巴村的“第一書記”李柯和黨巴鄉(xiāng)黨委副書記洛桑楊平來到黨巴村的一戶農民家,和村里的2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開會——本來村里有用于辦公的村級活動室,但比較破舊,所以村上開會一般就在居民家中。
當天會議的內容之一是再次宣傳扶貧政策,并核實貧困戶和貧困人口。
作為中國的貧困大省,四川省有貧困人口497.65萬,全省有88個貧困縣。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巴塘縣是其中之一,由團省委牽頭省黃金管理局、環(huán)保部西南督查中心、國航西南分公司對口幫扶。全縣有5.3萬人,123個村和社區(qū),其中61個是貧困村。
2015年8月31日,中共四川省委組織部要求全省1.5萬名貧困村“第一書記”全部駐村到位,負責各貧困村的精準扶貧工作,到12月中旬,全省各地的“第一書記”已經駐村3個月有余。
走進黨巴村
派駐黨巴村的李柯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復核貧困戶和貧困人口,即所謂的“精準識別”,這是“精準扶貧”的前提。 根據2014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實施方案》的通知,“精準識別”是指:“通過申請評議、公示公告、抽檢核查、信息錄入等步驟,將貧困戶和貧困村有效識別出來,并建檔立卡?!边@種新的、精細化的識別方式,有利于讓扶貧支持真正精準到戶。
據巴塘縣扶貧移民局局長何建新介紹,經過2015年9月以來的最新核查,巴塘縣全縣的貧困人口數是9042人,貧困戶是2050戶,相比于2014年8月上報的數據,復核率是52%。這個復核率在甘孜州已經屬于很低的水平。
12月13日,星期天,李柯再次下鄉(xiāng)。此前他已經走遍了村里的19戶貧困戶,在最新的調整中,根據實際情況和村里開會的意見,剔除了一戶貧困戶,又新增了兩戶,現在全村有20戶貧困戶,91個貧困人口。
黨巴村有一定的發(fā)展?jié)摿?,這里離縣城距離較近,開車30分鐘左右。同時,村里各家都有一些蘋果樹、核桃樹。但以往,村民沒有余力挖掘這些作物的價值,他們既不剪枝,也不施肥、采摘,蘋果長好了,如果有人開著三輪車來村里收,村民就賣;沒人收,蘋果熟透了掉地上,狗、豬就直接吃了。這里的蘋果、核桃和散養(yǎng)的藏豬、藏雞等都是“原生態(tài)”農產品,不過村民沒把這些東西當“產品”,因此也并未帶來可觀經濟效益。
貧困鄉(xiāng)村的朗朗讀書聲
“扶貧先扶智”,文化水平和思想意識的提高是精準扶貧、阻止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方式。
走訪中,貧困戶家里的學齡兒童基本都在上學。據扎多副縣長介紹,由于民眾教育意識的提高,生源逐年擴大,巴塘縣各級學校目前“人滿為患”。
援藏教師的到來,對師資力量是一種補充。從成都來到巴塘中學支教的王家全老師現在帶8年級5班和6班的語文課。在最近一次月考中,班上考得最好的孩子有80多分?,F在,孩子們的語文普遍能及格。而王老師剛來時,兩個班共90名學生中,語文及格的只有5人。
但巴塘中學依然極缺高質量的教師。針對這一隋況,團四川省委正在積極聯(lián)系團中央發(fā)起的研究生支教團,幫助補充當地的師資力量。
扎多副縣長介紹,全縣小學的入學率為gg%,小升初的比例是99.06%,初中升高中含中職的比例是80.39%。
2016年開始,四川省將在民族地區(qū)全面推行15年免費教育,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學費全免,這將進一步減少入學障礙。
扎多副縣長稱,巴塘縣也將馬上開始“33”計劃,把各鄉(xiāng)的小學改造成學前3年教育加小學初段的教育場所,食宿全免。四年級及以上的小學生全部集中到縣里新落成的“教育園區(qū)”上學,同樣食宿全免。而從巴塘走出的大學生,有些已經回到巴塘,開始參與當地的扶貧脫貧工作。
網店賣出蘋果干
除大力提高教育水平外, “產業(yè)扶貧”是讓農民脫貧的另一個重要手段。由于當地藏族農民外出打工較少,扶持本地產業(yè)的重要性就更加凸顯。
在雅洼村,村兩委的威信很高,能調動村民一起發(fā)展產業(yè)。巴塘縣農牧局牽頭搞的車厘子項目就選擇了在雅洼村首先試點。
黨巴鄉(xiāng)黨委書記胡建談起試點項目充滿期待,兩天多的時間,50個村民就挖了300多個直徑約80厘米、深1米的樹坑,等種上車厘子之后,林下還可以種土豆,進一步增加收入。此前,雅洼村的村民還利用地理位置的優(yōu)勢一一他們村在公路邊上一一向川藏線上往來的游客賣蘋果。就這一項,每年最多能為每戶家庭帶來兩萬元左右的收入。
這讓李柯意識到,村民的脫貧和發(fā)展欲望是可以被調動起來的,但關鍵是如何讓村民看到扶貧的實際效果,擺脫多年來已經適應的“扶貧就是發(fā)資金”方式。而跟外部市場對接,需要通過市場化的運作,光靠政府不行,必須有公司力量全程加入。
團省委目前正整合資源,重點扶持巴塘縣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項目“族跡”。族跡公司的業(yè)務之一是通過淘寶網店,為巴塘縣的農產品找到更大的市場。目前店里賣得最好的商品是巴塘的蘋果干、雪菊和本地生產的核桃油。
團省委還聯(lián)系了全國青聯(lián)委員、省青年民營企業(yè)家協(xié)會副會長、鑫燕畜禽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吳艷來黨巴村調查農業(yè)養(yǎng)殖情況,指導“藏雞養(yǎng)殖基地”。吳艷對族跡創(chuàng)業(yè)團隊也有諸多幫助,她剛剛把族跡平臺上銷售的農產品帶到了“北京優(yōu)質農產品展銷周”活動中展示。同時,團省委也幫助族跡公司在成都黃金地段的武侯祠景區(qū)錦里步行街開設了實體專柜。
巴塘的希望
以往,村干部不算公職人員,工資待遇較低,也較少有上升渠道。針對這一情況,巴塘縣委組織部3年前出臺了一項政策,在任期內,連續(xù)3年村組織和個人都被評優(yōu)的村干部可以轉崗為工勤人員。目前,根據最新調整政策,任期內任意兩年被評優(yōu)即可轉變身份。2016年,村兩委工作人員的工資進一步增加,從每月1000多元增長到每月接近2000元。
結合“軟鄉(xiāng)弱村”整治工作,巴塘縣財政在2015年拿出了600萬元經費,建設5個示范村活動室,并進一步配齊已經建好的42個村活動室的設施,以幫助各村提高凝聚力。
在駐村第一書記的管理考核上,巴塘縣也出臺了一系列具體措施??h財政為每位第一書記每年安排了6000元工作經費,同時撥出20萬元建立第一書記工作項目激勵基金。
巴塘縣精準扶貧的另一個亮點是,多年來的援藏工作正在有機地結合到當地的精準扶貧工作中。到目前為止,雙流縣和新津縣作為巴塘縣的對口援建縣,已累計在巴塘投入1.08億元;在“十三五”規(guī)劃期間,巴塘縣還將得到來自雙流、新津的6000萬元“精準扶貧”專項資金。
在周日下午下鄉(xiāng)的時候,李柯對黨巴村的各貧困戶家庭代表報告接下來的工作重點,包括省民宗委500萬元“民族團結新村”項目、省電力公司200萬元電路改造項目、100萬元財政專項扶貧項目、建立“愛心助學基金”、發(fā)放家庭暖冬包……2015年,對口巴塘縣扶貧開發(fā)工作的團省委方面已初步整合了資金1000多萬元。
按照精準扶貧的規(guī)劃,這天在場的各位村民,2020年前將摘掉貧困戶的帽子。硬性指標是,每戶家庭中的人均年收入要超過2736元。而現在,村里貧困人口的人均年收入只有1230元。對李柯和巴塘縣其他各村的第一書記來說,精準扶貧是一項艱巨,卻不得不攻堅打贏的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