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保:
半個月前,一家公司發(fā)布廣告稱:需招聘大批車間工人,月保底工資為4500元,加上提成,保證月收入達5000元以上。當我們從各地前往應聘后,發(fā)現(xiàn)享受上述待遇,且月收入可能達到上述標準的,只是唯一的一名技術人員,其他人要想簽約一律是月薪2000元,甚至連同提成最多只能達到2500元。原來,這是公司為,解決“招工難”問題,故意以如此噱頭,企圖迫使應聘者到來后基于木已成舟而不得不就范。覺得受到愚弄且不愿意與公司簽約的我們,曾要求公司賠償車費、差旅費、住宿費、誤工費等本不該產(chǎn)生的損失,但遭到拒絕。請問:我們該如何維權?
李艷華
李艷華:
你們既可以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舉報、投訴,也可以直接訴請法院索要賠償。
一方面,你們有權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舉報和投訴。《勞動合同法》第三條、第八條分別規(guī)定:“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協(xié)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時,應當如實告知勞動者工作內(nèi)容、工作條件、工作地點、職業(yè)危害、安全生產(chǎn)狀況、勞動報酬,以及勞動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況?!惫窘杩诟咝秸衅肝龖刚?,實則低薪簽約,企圖迫使應聘者到來后基于木已成舟而不得不就范,明顯既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也有悖于如實告知的法定義務。而《勞動保障監(jiān)察條例》第九條、第二十一條分別指出:“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guī)或者規(guī)章的行為,有權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舉報。勞動者認為用人單位侵犯其勞動保障合法權益的,有權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投訴。”“用人單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guī)或者規(guī)章,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闭驗槟銈兪鞘芄靖咝秸衅傅膹V告誤導才前往應聘,事實上卻無法達到預期目的,且在客觀上已經(jīng)導致你們出現(xiàn)車費、差旅費、住宿費、誤工費等本不該產(chǎn)生的損失,公司自然難辭其咎。另一方面,你們有權提起訴訟?!逗贤ā返谒氖l規(guī)定:“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一)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二)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三)有其他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奔磸倪@一角度上看,鑒于公司具有故意隱瞞真相、向你們提供虛假信息、誤導你們上當受騙的事實,決定了你們可以訴請法院索要由此導致的損失。
小 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