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曉平
(陜西省寶雞市陳倉區(qū)桑果工作站 721300)
蘋果主要葉部病害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措施
洛曉平
(陜西省寶雞市陳倉區(qū)桑果工作站 721300)
1.1 識別要點 褐斑病是引起蘋果早期落葉的主要原因。該病害在田間的癥狀表現(xiàn)復雜多樣,主要包括:1)同心輪紋型。病斑近圓形,暗褐色,外有綠色暈圈,病斑背面中央深褐色,四周淺褐色,無明顯的邊緣。2)針芒型。病斑無固定形狀,較小但數(shù)量較多,暗褐色,邊緣不整齊,呈針芒放射狀向周圍擴展,遍布整個葉片。3)混合型。病斑大,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后期病斑中央為灰白色,邊緣仍保持綠色病斑,多個病斑相互連接成不規(guī)則形大斑。雖然褐斑病病斑表現(xiàn)復雜多變,但在不同病斑上均可觀察到典型的病癥小黑點,即為病菌形成的分生孢子盤。這也是褐斑病和斑點落葉病的主要區(qū)別。
1.3 防治措施 應采取藥劑防治和栽培管理相結合的綜合防控措施。1)合理施肥,合理灌溉,合理修剪,促進植株健壯生長,提高抗病力。施足有機肥,增施磷、鉀肥,避免偏施氮肥;及時排除樹下積水,降低果園濕度;合理修剪,改善通風透光條件。2)清除越冬菌源。秋末冬初徹底清掃落葉,剪除病梢,集中燒毀或深埋。在果樹發(fā)芽前結合枝干病害的防治,全園噴布石硫合劑等鏟除劑,以鏟除樹體和地面上的菌源。3)藥劑預防和治療。根據每年春雨情況確定藥劑防治的時間。如春雨早且雨量大,噴藥時間應提前。一般于花后至幼果期間噴2~3次保護性殺菌劑可基本控制病害的發(fā)生和流行。同時,結合春夏季的雨季長短和降雨次數(shù),在病害發(fā)生初期和盛發(fā)期加噴1~2次內吸性殺菌劑即可有效控制當年病害的危害。有效藥劑有1∶2∶200波爾多液、代森錳鋅、丙森鋅、戊唑醇、苯醚甲環(huán)唑、醚菌酯、多菌靈、甲基硫菌靈等殺菌劑。一般果園可建立以波爾多液為主、交替使用有機殺菌劑的藥劑防治體系。在幼果期不要使用波爾多液,以免造成藥害。
2.1 識別要點 銹病是寶雞地區(qū)常見的蘋果葉部病害,風景區(qū)附近果園發(fā)生尤為嚴重。受害葉片正面產生橙黃色小點,后成近圓形病斑。病斑中央橙黃色,邊緣淡黃色,具黃綠色暈圈。之后病斑表面密生橙黃色針頭大小的小粒點(性孢子器),潮濕時溢出淡黃色黏液(性孢子),黏液干燥后小粒點變黑色。后期病斑變厚,背面呈淡黃色皰狀隆起并產生灰黃色毛管狀物(銹孢子器)。不久,銹孢子器頂端破裂,散出黃褐色粉末(銹孢子)。病害發(fā)生早且嚴重時,一個葉片上可產生數(shù)十個病斑,使葉片枯死,從而導致葉片提前脫落。
2.3 防治措施 應采取以控制初侵染來源,防止擔孢子入侵的防治措施。1)清除轉主寄主,控制初侵染來源。新建果園應遠離檜柏、龍柏等柏科植物多的風景綠化區(qū),果園與轉主寄主間的距離不能少于5 km。在不必要栽植檜柏、龍柏及歐洲刺柏的地區(qū),徹底砍除果園周圍5 km以內的檜柏等轉主寄主。此外,在不可能徹底砍除檜柏等轉主寄主的風景綠化區(qū),要在春雨前修剪檜柏等,剪除冬孢子角。2)噴施藥劑防治病菌侵染。在蘋果樹萌芽前,在檜柏等轉主寄主上噴0.5度石硫合劑或1∶1~2∶100~160波爾多液等1~2次,以抑制冬孢子萌發(fā)產生擔孢子。在蘋果展葉期,要注意降雨和氣溫變化??梢愿鶕庀箢A報,在降雨來臨之前噴施上述藥劑或廣譜性保護劑;或在孢子侵染后的5 d內施用內吸性殺菌劑,抑制病菌生長,阻止發(fā)病。常用殺菌劑有翠貝、氟硅唑(福星、新星)、苯醚甲環(huán)唑(世高)、烯唑醇(特譜唑、速保利)、腈菌唑、戊唑醇、三唑酮(粉銹寧)等。
3.1 識別要點 蘋果白粉病在寶雞地區(qū)發(fā)生普遍,尤其是一些管理粗放的果園常造成嚴重損失。白粉病主要發(fā)生在蘋果樹的嫩枝、葉片、新梢上,也可危害芽、花及幼果。新梢發(fā)病,節(jié)間短縮,葉片細長,變硬變脆,葉緣上卷,嚴重的整個新梢枯死。葉片受害,正面顏色濃淡不均,葉片凹凸不平,嚴重時葉片干枯脫落。芽受害,呈灰褐或暗褐色,瘦長尖細,鱗片松散,上部張開不能合攏,病芽表面茸毛少,受害嚴重的芽干枯死亡?;ㄑ渴芎Γp者雖能開花但花器畸形,重者不能開花。白粉菌侵染蘋果樹的不同部位后,均可使發(fā)病部位表面布滿白色粉狀物(病菌的菌絲和分生孢子),后期粉狀物逐漸變?yōu)楹稚?,并在葉背的主脈、支脈,葉柄及新梢上產生成堆的小黑點(閉囊殼)。
3.3 防治措施 1)結合修剪,清除菌源。結合冬剪,剪除病梢、病芽;早春復剪,剪掉新發(fā)病的枝梢,集中燒毀或深埋,可有效減少病害侵染來源。2)蘋果開花前(最好在中心花露紅時)和落花后各噴一次殺菌劑,5-6月酌情用藥1~3次,用藥間隔10~15 d。殺菌劑可選用三唑酮、烯唑醇、氟硅唑、腈菌唑、苯丙醚環(huán)唑、翠貝、硫磺、甲基硫菌靈等。
4.1 識別要點 蘋果炭疽葉枯病是近年來引起蘋果大量落葉的一種新病害。嚴重時會導致蘋果后期發(fā)育成熟和花芽形成,并造成二次開花,削弱樹勢。葉片初感病時為黃褐或紅褐色小點,針尖大小,略凹陷,不規(guī)則,病健交界不清晰;在高溫、高濕條件下,隨著病斑的擴展,1~2 d內可蔓延至整張葉片,病斑呈黃褐、紅褐或深褐色,略呈輪紋狀,病斑周圍常有不規(guī)則紅褐、深褐色暈環(huán)。病斑在葉背面均為褐色,多呈橢圓形、圓形、長條形或連片成不規(guī)則形,多斑連片時常常造成葉片扭曲,大半個葉片變褐,嚴重時葉片迅速失水變褐、焦枯至脫落。果實染病時,初為紅褐色小點,后發(fā)展為多個圓形或近圓形、直徑2~3 mm的褐色凹陷病斑,病斑周圍果面呈紅色,中央變?yōu)榛野咨?。病斑下果肉呈褐色海綿狀,深約2 mm,自然條件下果實病斑上很少產生孢子,與常見的蘋果炭疽病癥狀明顯不同。
4.3 防治措施 1)結合冬季修剪,清除果園的枯枝、落葉并集中銷毀,徹底消滅越冬病源菌。2)加強果園肥水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能力。合理修剪,調節(jié)樹勢,改善果園通風透光條件,最大限度降低病害發(fā)生。3)蘋果落葉后至春季萌芽前,結合清園,使用1∶1∶100波爾多液或77%多寧300~400倍液,清除病菌,降低初始菌源量。4)根據病害發(fā)生規(guī)律,生長季節(jié)用藥防治。可用波爾多液、80%代森錳鋅(大生、太盛、必得利等)600倍液、75%百菌清600~800倍液、80%丙森鋅600倍液。結合防治其他葉部病害,適時復配70%甲基硫菌靈600~800倍和10%苯醚甲環(huán)唑2 500倍液。
5.1 識別要點 斑點落葉病是引起蘋果早期落葉的主要病害之一。該病害在寶雞地區(qū)比褐斑病的發(fā)生和分布少。斑點落葉病病斑初為褐色小點,后擴大為直徑3~6 mm的紅褐色病斑,邊緣紫褐色。田間濕度較大時,病斑背面長出黑色霉層(病菌的分生孢子)。高溫、多雨季節(jié)病斑擴展迅速,葉片焦枯脫落。
5.3 防治措施 在斑點落葉病發(fā)生不重的地區(qū),可結合褐斑病等病害的防治,對之進行兼治。也可在果樹發(fā)芽前全樹噴布5度石硫合劑,對越冬病菌有鏟除作用。在花期前后,可結合霉心病的防治,噴施多抗霉素等殺菌劑。在蘋果生長季,藥劑防治重點是保護春梢和秋梢的嫩葉不受害。于新梢迅速生長季節(jié),選用以下藥劑進行防治:多抗霉素、異菌脲、代森錳鋅、丙森鋅、寧南霉素、農抗120、苯醚甲環(huán)唑、戊唑醇等。
6.1 識別要點 主要在葉片上形成各種類型的鮮黃色病斑。由于蘋果品種的不同和病毒株系間的差異,病害癥狀表現(xiàn)多樣,有斑駁型、花葉型、條斑型、環(huán)斑型、鑲邊型等,其中以斑駁和花葉型病斑最為常見。
6.3 防治措施 針對蘋果花葉病系統(tǒng)性發(fā)病的特點,應采取以栽植無毒苗木為核心的防控措施。1)嚴格選用無病接穗和砧木繁殖苗木。栽植無病毒苗木,選用無病毒接穗繁育苗木,禁止用根蘗苗作砧木。在苗圃中發(fā)現(xiàn)病苗應及時拔除燒毀;果園內發(fā)現(xiàn)幼樹病株,要及早剔除,改植健株;生產和使用脫毒苗。2)對發(fā)病輕的結果樹,在展葉后噴布病毒必克600~800倍液,噴布2~3次,可減輕病情,但不能清除樹體內病毒。病菌主要以菌絲和分生孢子在落葉上、1年生枝的腋芽以及枝條病斑內越冬。越冬的分生孢子以及越冬后新產生的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日平均氣溫達到15℃以上,遇雨或葉面結露時,分生孢子萌發(fā)直接穿透表皮侵入或從氣孔入侵。生長期田間病葉可不斷產生分生孢子,通過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田間自然發(fā)病始見于4月下旬,5月下旬遇雨便可形成當年第1個發(fā)病高峰,至6月中下旬即可造成嚴重危害。7月
S436.611.1
B
1006-9402(2016)03-0016-02
2016-03-20
洛曉平,女,助理農藝師,從事農業(yè)技術推廣工作。E-mail:3163087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