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麥
1
1987年,由于機緣巧合,張藝謀有機會在吳天明導演的《老井》中出演男主角。吳導分析了張藝謀的兩個優(yōu)勢:第一,他的形象氣質與角色頗為接近;第二,他對生活和人物也有比較透徹的理解。
可張藝謀不這么認為,他覺得自己缺的恰恰是對人物的精準理解。為塑造好這一形象,他下足了笨功夫。在體驗生活的兩個月里,他完成了自己設定的目標任務,堅持每天早、中、晚從山上背下150斤左右的石板,硬是沒有落下一次。對張藝謀一根筋的做法,劇組里一個男演員拿腔拿調地打趣:“你個陜西愣娃!”惹得大家笑成一團。為了體驗到被困井下3天的真實心理,他真的傻傻地餓了3天,3天未進一粒米。張藝謀說:“不試過,我不放心!”
他愿意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事情做到極致,他把笨功夫做到家了。憑借這個角色,張藝謀獲得了金雞百花雙料影帝榮譽、東京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男演員獎。
2
錢鍾書的文章寫得好,做讀書筆記的功夫更是一絕。他的筆記本比普通的筆記本厚4倍多,上面密密麻麻,滿滿當當。錢鍾書每讀一本書,都要做筆記,不僅摘錄,還隨時寫下心得。著名作家有關文學、哲學、政治的重要論文,他不僅做筆記,甚至還要記下刊物出版日期。
錢鍾書的夫人楊絳先生還記得,他做筆記的習慣歸功于牛津大學圖書館“飽蠹樓”。因為這個“奇葩”的圖書館,圖書概不外借,書上也不準留下任何痕跡。也就是在這里,錢鍾書把他的笨功夫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他帶筆記本和鉛筆,邊讀邊記。楊絳說,有一次,讀了一頁書,他居然做了十頁的筆記。
肯下笨功夫的錢鍾書,日后能輕松背誦很多的詩詞和文獻,能信手拈來林林總總的經(jīng)史子集,真是不足為怪了。
3
隨著小說《陸犯焉識》被搬上銀幕,拍成了電影《歸來》,嚴歌苓也越來越多地被人們所熟知和喜愛。但是很少人知道,當年為了寫《小姨多鶴》,嚴歌苓簡直是不計成本。她用高達150美元一天的費用請了個既懂英文,又懂日文的翻譯,到一個名為Nagano(長野縣)的地方里住了3次,與當?shù)厝艘黄鸪裕黄鸷?,一起看日落日出,觀察他們的生活,感受細節(jié)。她說:“人越成熟就越知道天高地厚,如果不在那個地方住下來,我沒有自信寫好那個地方的人?!庇袝r候,嚴歌苓會罵自己笨,她寫什么要像什么,如果不把功夫扎扎實實下進去,她就沒有十足的把握。而沒有十足把握的事情,她是不干的。
生活中有很多人只想著事半功倍,不愿意下笨功夫,有可能也不屑于下笨功夫。愛因斯坦曾說:“人們把我的成功,歸因于我的天才;其實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罷了?!币獜谋姸嗟娜酥忻摲f而出,成為人們所佩服的人,多下些笨功夫可能是辦法之一吧。
編輯/王劍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