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yī)院,天津 300192)
?
神經梅毒患者的綜合護理
劉娟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yī)院,天津 300192)
目的 探討神經梅毒患者的護理方法,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方法回顧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5例神經梅毒住院患者,總結治療護理方法。結果15例梅毒患者13例好轉出院,1例因其他疾病轉科治療,另外1例因伴有麻痹性癡呆病程較長而治療效果欠佳。結論重視神經梅毒患者的護理,落實個體化的護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病情的控制率及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
神經梅毒; 赫氏反應; 護理
Neurosyphilis; Herxheimer reaction; Nursing
神經梅毒是指受梅毒蒼白密螺旋體感染所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是梅毒的晚期表現(xiàn)。主要侵犯部位為腦脊髓膜、血管、腦和脊髓實質等。在我國20世紀50~60年代,梅毒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80年代后,梅毒和神經梅毒的發(fā)病率又呈現(xiàn)上升趨勢[1]。神經梅毒早期一般臨床表現(xiàn)為無癥狀型神經梅毒腦膜炎,5~10年后可發(fā)展為晚期無癥狀神經梅毒、脊髓癆和麻痹性血管癡呆[2]。我科2012年2月-2015年6月收治15例神經梅毒患者,現(xiàn)對護理措施進行回顧性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15例。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齡31~52歲,平均年齡(40±6.57)歲,14例已婚,1例未婚。14例有明確冶游史,1例愛人有冶游史。職業(yè):公司業(yè)務員6例,無業(yè)5例,演藝者3例,個體戶1例。所有患者都符合目前的國內神經梅毒診斷依據(jù)[3]。其中2例為無癥狀性神經梅毒,有癥狀者13例,偏癱及偏身感覺障礙者1例,癡呆者2例,皮膚潰爛者3例,頭痛者5例,癲癇發(fā)作者2例。實驗室檢查:所有患者梅毒螺旋體凝集實驗(TPHA)均為陽性,滴度1∶80~1∶570,快速血漿抗體實驗(RPR)、性病檢查實驗(VDRL)檢測均為陽性。腦脊液檢測:15例梅毒抗體陽性。
1.2 治療方法 15例患者確診后在營養(yǎng)神經的同時給予大劑量青霉素沖擊(1 800~2 400)萬U/d,每4 h/次,靜脈滴注,14 d為1療程。然后在用芐星霉素240萬U肌肉注射,每周1次,共4周。1例由于青霉素皮試陽性,使用頭孢曲松鈉2g/d靜脈滴注,每日2次,連用14 d。13例有癥狀神經梅毒均輔以對癥治療,治療的前3 d,均口服潑尼松20 mg,每日1次,預防赫氏反應。
1.3 結果 15例患者中,13例好轉出院,1例轉科治療,另外1例因伴有麻痹性癡呆病程較長而治療效果欠佳。
2.1 基礎護理
2.1.1 病情觀察 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 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及瞳孔。神經梅毒的患者臨床可表現(xiàn)為神經系統(tǒng)感染的癥狀,觀察患者有無性格改變、精神有無異常、有無記憶力和認知力的改變;有無頭痛、惡心、嘔吐、出汗、發(fā)熱及頸強直等癥狀?;颊咭坏┐_診,應立即臨床隔離,安排住單間病房。若出現(xiàn)肢體抽搐時,可設床擋保護,必要時保護性約束,防止墜床及舌咬傷。在試用大劑量青霉素沖擊時,應密切關注患者對藥物的反應,一旦出現(xiàn)高熱、寒戰(zhàn)、呼吸困難等應立即通知主管醫(yī)生。
2.1.2 用藥護理 嚴格遵守青霉素皮試操作流程。用藥時應須注意預防赫氏反應(Herxheimer reaction),一般發(fā)生在首劑青霉素注射后0.5~4 h,是由于大量鉤端螺旋體被殺死而釋放的異性蛋白及內毒素導致機體的過敏反應,可靜脈滴注青霉素前口服潑尼松,連用3 d。
2.1.3 消毒隔離 梅毒蒼白螺旋體大量存在于皮疹滲液中,因此,在護理時要做好消毒隔離,避免交叉感染的發(fā)生。采取“先消毒后隔離”的原則進行處理。(1)實施床旁隔離,囑病人單獨使用毛巾、茶杯、剃須刀、指甲剪。(2)血壓計、聽診計、體溫表固定使用,定期用2 0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或浸泡。(3)護理操作使用一次性用品,患者使用過的棉簽、輸液貼、衛(wèi)生紙等,使用雙層黃色袋收集后焚燒[4]。(4)醫(yī)護人員對病人進行檢查后均應洗手。(5)每日病房地面、桌面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濕式擦拭,保持通風3次/d。(6)對病人及其家屬進行相關知識教育,使其學會處理傳染物,避免交叉感染。
2.2 癥狀護理
2.2.1 頭痛護理 患者頭痛是由于梅毒螺旋體侵犯了腦膜血管,發(fā)生梅毒性動脈內膜炎,造成血管塌陷、血供受阻,一般經足量的青霉素治療后會消失。閃電樣頭痛可用卡馬西平治療。教其用手指按壓兩側太陽穴,適當抬高床頭15°~30°。必要時嚴格遵醫(yī)囑給予脫水降顱壓藥物。
2.2.2 癡呆護理 由于麻痹性癡呆患者的認知、智能功能受損,日常料理生活功能基本喪失。應鼓勵患者自行進食,醫(yī)護人員應耐心觀察,不催促、不埋怨患者,確保營養(yǎng)物質的攝入,必要時協(xié)助喂食。對于暴飲暴食,不知饑餓、有搶食行為的患者,定量的提供易消化、無骨無刺無殼的食物。熟悉病房環(huán)境,避免更換病房和床位,將物品放于患者熟悉的位置;盡量早讓患者自己料理日常生活,如擺放生活用品,盡量讓其自己記住原位置,反復、分步驟的訓練患者穿衣刷牙及洗臉,必要時協(xié)助或者給予幫助。
2.2.3 皮膚護理 患者的腹部、背部、及雙大腿內側出現(xiàn)紅色皮疹,部分潰瘍,提示皮膚有受損及感染的危險。此時應指導患者穿舒適柔軟的純棉衣褲,并且要勤換衣物。保持床單的清潔平整,被服污染后及時更換。每日用溫水擦洗皮膚,囑患者避免抓撓皮疹部皮膚,以免發(fā)生交叉感染。夜間戴上約束手套,防止將皮膚抓破。有破損皮疹遵醫(yī)囑進行局部用藥,減輕皮疹滲液情況
2.2.4 癲癇護理 癲癇發(fā)作時往往意識喪失,需要及時急救及護理。出現(xiàn)發(fā)作先兆,首先要保護好舌頭,搶在發(fā)作之前,將纏有紗布的壓板放在病人上、下磨牙之間,以免咬傷舌頭。發(fā)作期使病人平臥,松開衣領,頭轉向一側,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及嘔吐物排出,防止流入氣管引起嗆咳窒息。加用床檔專人守護,切忌用力按壓患者。盡早使用抗癲癇藥控制發(fā)作,密切觀察患者意識、呼吸、心跳、血壓的變化。并詳細記錄抽搐發(fā)作的持續(xù)時間、次數(shù)、間隔時間和發(fā)作時狀態(tài);檢測水電解質變化,必要時上心電監(jiān)護,遵醫(yī)囑快速靜脈途徑滴入脫水劑。對患者實施自我管理干預,如自行管理藥物、自我檢測疾病、調節(jié)情緒,使患者獲得癲癇相關知識,增強治療信心,建立健康行為,有效控制癲癇發(fā)作[5]。
2.2.5 偏癱護理 患者生活多不能完全或部分自理,伴有語言行動障礙、大小便失禁及壓瘡,定時為患者翻身、按摩,至少2 h1次,在壓瘡易發(fā)部位用海綿、棉圈加以保護,對于已經發(fā)生的褥瘡,要保持創(chuàng)面清潔干燥,涂以生肌消炎的藥膏;及時更換床單及衣物,保持清潔干凈;由于腸胃蠕動慢,易發(fā)生便秘,遵醫(yī)囑可用開塞露;加強癱瘓肢體的功能鍛煉,如肢體按摩、坐起、站立、步行鍛煉等;囑飲食中增加營養(yǎng),保證蛋白質的供應,提高患者的抵抗力。
2.3 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導 讓患者嚴格管束自己,潔身自好,對配偶和家庭負責。向患者強調定期復查的重要性,在治療第3個月、以后每6個月復查腦脊液,連續(xù)3年或直至腦脊液完全正常。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應通知性伴侶前來檢查或治療,以保持遠期療效。并囑患者在性病未治愈前,不要到公共游泳池、浴池游泳或洗浴,內衣褲要單獨清洗以預防交叉感染。
神經梅毒起病隱匿,壯年多見,臨床表現(xiàn)復雜多樣,早期不易識別而容易誤診漏診,對于疑似病例應及時進行血清及腦脊液檢查,可獲得早期診斷[6]。若不及早進行規(guī)范化治療,造成病情遷延不愈,最終將發(fā)展為麻痹性癡呆。初次感染沒有接受充足劑量的治療時,以及免疫力低下,容易造成神經梅毒的發(fā)展。因此,醫(yī)護人員應加強對梅毒防治知識的學習,做到早診斷早治療。另外,健康教育應貫穿入院至出院及整個隨訪過程,告知患者及家屬,抗梅毒治療完成后,還需進行長期臨床及血清學觀察,以判斷遠期療效。
[1] 吳江.神經病學[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227.
[2] 劉翠忠.神經梅毒患者的護理體會[J].臨床醫(yī)藥實踐,2013,22(3):213-215.
[3] 賈建平.神經病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250.
[4] 張曉梅,楊春香,王芳蘭,等.37例神經梅毒患者的綜合護理干預[J].實用皮膚病學雜志,2014,7(6):460-461.
[5] 王曉娟,胡永芳,雍莉,等.成年癲癇患者自我管理干預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8):1669-1672.
[6] 王倬,吳洵昳,王蓓,等.神經梅毒60例臨床表現(xiàn)分析及診治體會[J].中國性科學,2015,24(4):65-67.
劉娟(1972-),女,天津,本科,主管護師,護士長,從事臨床護理工作
R473.74,R759.1+3
B
10.16821/j.cnki.hsjx.2016.11.021
2016-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