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貴春, 吳 瀟
(1.安徽科技學院 人文學院,安徽 滁州 233100;2.寧波大學 教師教育學院, 浙江 寧波 315000)
?
高校專業(yè)課教師育人新論
吳貴春1,吳瀟2
(1.安徽科技學院 人文學院,安徽 滁州233100;2.寧波大學 教師教育學院, 浙江 寧波315000)
育人是高校的重要使命,專業(yè)課教師在傳授專業(yè)知識的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自覺做到教書與育人相結合。文章認為,專業(yè)課教師育人關鍵要做到四個相結合,即育人與專業(yè)教學相結合、育人與科學研究相結合、育人與自身修養(yǎng)相結合,育人與體制機制相結合。
專業(yè)課教師;育人功能;基本原則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明確指出:“高等學校各門課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負有育人職責。要深入發(fā)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傳授專業(yè)知識過程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過程中,自覺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提高政治覺悟”[1]。這充分肯定了專業(yè)課教師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這支隊伍育人功能的發(fā)揮程度,直接關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教書育人是高校教師的雙重職責。韓愈曾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他把“傳道”放在第一位。所謂傳道,就是教育學生做人的道理。專業(yè)教師與學生所學專業(yè)相同,心理距離較近,其言行對學生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在專業(yè)教學過程中,穿插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往往比專職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教育效果要好。所以,專業(yè)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相當重要。但也有少數(shù)專業(yè)教師,不太注重做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他們總認為教書是自己的事,育人是別人的事。孰不知,這實際上降低了對自己的要求,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鄧小平同志指出:“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yǎng)合格的人才,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盵2]這里的教師不僅指專職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而且包括所有專業(yè)課教師。我國《教師法》也明確指出: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憲法所規(guī)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3]??梢?,育人是專業(yè)課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教書與育人是一個統(tǒng)一整體。教書與育人雖說是不同的概念,但二者是統(tǒng)一的整體。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必然滲透個人的情感、意志、價值取向,不管個人是否意識到這種滲透,但它是客觀存在的[4]。教書與育人相比,育人更為重要??梢哉f,教書是育人的手段,育人是教書的目的。學生最終是要走入社會的,有沒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將決定著其在社會中的立足和發(fā)展。一個真正負責任的教師不可能無視學生的道德品質教育,不可能只教書不育人。因此,教師要從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充分認識教師所肩負的神圣職責,牢固樹立“學校教育、育人為本;德智體美、德育為先”的思想,將教書與育人有機結合起來。
教師育人積極性的高低決定著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敗。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網(wǎng)絡文化的傳播,各種社會思潮對大學生產(chǎn)生了強烈沖擊,學生思想呈現(xiàn)多元多樣多變的特點。要使學生在紛繁復雜的現(xiàn)實面前,保持正確的方向,迫切需要高校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這一任務的完成,僅僅依靠輔導員、班主任是不夠的,而要發(fā)揮廣大教師的作用??梢哉f,教師育人積極性的高低決定著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敗。但從現(xiàn)實情況來看,教師育人的積極性還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這其中不僅有教師本身認識的問題,還有體制機制的問題。從教師本身認識來說,要解決好教書與育人相脫節(jié)的現(xiàn)象,使教師明確我們是社會主義大學,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務。這一根本任務的實現(xiàn),依賴高校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從體制機制來說,要建立一套完備的育人激勵約束機制,用制度來規(guī)范、約束教師的行為,從而保證育人目標的實現(xiàn)。
(1) 主體性原則主體性是人的根本屬性,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應遵循的基本原則。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的主體意識將更加凸顯。教師在育人過程中,應尊重學生的人格,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是否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關系到育人的成敗[5]。如果忽視學生的主體性,一味地強調(diào)灌輸和服從,學生即使接受也是被動的、消極的。強調(diào)學生主體性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以淵博的知識和良好的師德來贏得學生的喜愛。
(2) 滲透性原則所謂滲透,就是通過間接的、隱形的途徑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nèi)容傳輸給學生,讓學生在無形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國外對隱形思想教育比較重視,相對而言,我們對隱形思想教育有所忽視。學生對直接的、強制的思想教育比較反感,而對間接的、隱形的思想教育比較歡迎。所以,教師不要刻意地用大道理教育學生,而應將大道理寓于課程教學之中,寓于社會實踐之中,使大道理與課程內(nèi)容完美結合。
(3) 示范性原則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有著崇高的地位,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心理和行為都有重要的影響,甚至教師的一句話可以影響學生一輩子。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學校里所做的一切都應當包含深刻的道德意義。因此,教師要嚴于律己,以身作則,以自己優(yōu)良的師德風范和人格魅力去感化學生、教育學生。要求學生嚴謹,教師首先要嚴謹;要求學生誠信,教師首先要誠信。切不可馬列主義對人,自由主義對己。
(4) 情感性原則人是有情感的,教師只有把全部的愛傾注在學生身上,才能得到學生的熱愛。愛是人類最美好的語言,一旦教師的愛注入學生的心田,就會使師生關系更為融洽,學生對教師就更加依戀,教師的影響力就更加巨大。因此,教師要真誠地對待學生,用真情真愛去感染學生,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激發(fā)學生的潛力發(fā)展。愛就是奉獻,教師只有在將愛奉獻給學生的同時,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
(1) 方法滲透性專業(yè)課教師育人不是刻意進行的,而是滲透在其專業(yè)教學之中。這種教育方式,順其自然,容易得到學生的認同。只要教師善于發(fā)掘,便不難發(fā)現(xiàn)課程內(nèi)容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點。也許有的教師強調(diào)自己所教課程性質的特殊性,不能與育人相結合。這反映了教師對教書育人的認識不到位,沒有把育人放在心上。高校每門課程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都有自己的知識體系,人類在探求這些知識體系的時候,必然會融入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這些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好素材。因此,專業(yè)課教師不僅要掌握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而且還要對教學內(nèi)容背后的思想內(nèi)容有所認識,并將這些思想內(nèi)容融入自己的教學之中。
(2) 時空多維性專業(yè)課教師與學生的接觸是多方面的,既可以是課堂教學,也可以是課程實習;既可以是課內(nèi),也可以是課外。專業(yè)課教師要充分利用時空多維性的優(yōu)勢,來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為他們解答人生的困惑。也許有的教師會說,我只與學生探討專業(yè)問題,不與學生探討人生問題。這種說法有失偏頗。試問,學生在與教師溝通過程中,流露出悲觀失望情緒,難道教師可以袖手旁觀嗎?只要是一個有良知的教師,肯定會給予耐心地開導,幫助學生走出心理的陰影。同時,教師在為學生解答人生困惑的過程中,自身的價值也會得到提升。
(3) 專業(yè)相同性心理學研究表明,在人際交往中,具有相同知識背景的人,容易相互吸引。專業(yè)課教師與學生都是同一專業(yè),有共同的話語體系,感情上容易溝通,這為專業(yè)課教師做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有了情感的基礎,學生就會把真心話向教師透露,把委屈向教師訴說,教師也才能及時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有針對性地做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廣大專業(yè)課教師利用專業(yè)相同或相近的優(yōu)勢,參與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將營造一個良好的育人氛圍,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
提升專業(yè)課教師的育人水平,關鍵要做到四個結合,即育人與專業(yè)教學的結合、育人與科學研究的結合、育人與自身修養(yǎng)的結合、育人與體制機制的結合。
(1) 育人與專業(yè)教學的結合擁有豐富的專業(yè)知識是形成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這為專業(yè)課教師從事思想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機?!皩嵺`證明,如果教育者在受教育者的心目中的人格權威和知識權威形象是可信的,那么價值觀念的傳遞與教育就容易成功”[6]。專業(yè)課程中不僅蘊含豐富的專業(yè)知識,也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教育內(nèi)容。一是教師通過介紹某門學科發(fā)展歷史和學科前景,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二是教師結合課程中的知識點,來適時地進行思想教育。如法學專業(yè)的行政訴訟法教學,教師可結合行政訴訟案件的程序性問題,要求學生按程序辦事,樹立法治思維。如醫(yī)學專業(yè)的微生物學教學,教師可結合微生物的特點,給學生講清有些微生物對人是有害的,有些對人是有利的,從而幫助學生樹立辯證思維的觀念。如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古代文學課程,教師可結合古代文學中的優(yōu)秀作品,如杜甫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詩句,給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三是教師結合專業(yè)教學,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大學的學習與中學的學習有很大的不同,中學的學習是被動的,大學的學習是主動的,這就要求專業(yè)課教師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主動探究真理的精神。只有在主動學習中,在用專業(yè)知識解決社會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才能找到學習的樂趣。專業(yè)課教師由于緊扣課程內(nèi)容進行思想教育,更能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往往會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2) 育人與科學研究的結合高校教師不僅有教學的任務,而且有科研的任務。教師可結合自己的科學研究,來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通過讓學生參與科研活動,并在指導他們開展科研活動過程中,培育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科研能力。“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受多種因素制約,其中很主要的是受到人們參與其中的各種活動的影響??蒲谢顒邮且环N特殊的認識和實踐活動,它對于正在學習從事這一活動的人來說,具有培育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特殊功能”[7]??蒲杏艘灰嘤龑W生的科學精神??茖W精神是一種務實的精神,科學研究來不得半點浮躁,只有要求學生潛下身去,認真研究,才能有所收獲??茖W精神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精神,科學研究是人類對未知領域的探索,要求學生以創(chuàng)新的思維來對待科學研究,不能人云亦云、敷衍了事。二要培育學生的科研道德。學術誠信是學術的生命,要教育學生遵守學術規(guī)范,追求學術誠信,不能剽竊他人的成果,守住學術道德的底線。要教育學生尊重他人的學術成果,對于他人的成果可以適當引用,并要注明出處,切忌照抄照搬。三是培育學生的合作精神??茖W研究需要合作,特別是對一些重大課題更是需要聯(lián)合攻關。教師在指導學生從事科學研究時,要教育學生樹立合作意識,發(fā)揮團隊的作用。在共同的研究中,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
(3) 育人與自身修養(yǎng)的結合學生對教師的言行往往具有模仿效應,教師的一言一行無不在學生內(nèi)心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專業(yè)課教師要加強自身修養(yǎng),以良好的行為來影響學生、教育學生。一要提高工作的責任心。教師擔負著為社會培養(yǎng)人才的重任,這就要求教師要有高度的政治熱情和強烈的事業(yè)心。只有具備強烈的事業(yè)心,教師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學工作,才能把育人當作自己的神圣職責。不可否認,教師也會遇到不順心的事,也會有消極情緒。但絕不可把這些消極情緒帶到課堂上,帶給學生。二要加強自己的師德修養(yǎng)。教師的師德修養(yǎng)不僅關系到教師個人的成長,而且關系到學生的成長。教師的影響力往往建立在自身高尚人格的基礎上,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學校好比一種精致的樂器,它奏出這樣的旋律,必須把樂器的音調(diào)調(diào)準,而這種樂器是靠教師、教育者的人格來調(diào)音的。教師要加強自己的師德修養(yǎng),真正做到愛崗敬業(yè),樂于奉獻,以自己的高尚人格來塑造學生的高尚人格[8]。三要提高自己的業(yè)務素質。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人才,教師要不斷加強學習,探究教育教學規(guī)律,以自己淵博的知識、過硬的專業(yè)素養(yǎng),來贏得學生的喜愛,從而更好地發(fā)揮育人的作用。
(4) 育人與體制機制的結合要使專業(yè)課教師育人成為一種常態(tài),高校要加強教師育人的體制機制建設。一是要建立選聘機制。要把好進人關,在引進專業(yè)教師時,既要注重學歷層次和專業(yè)素質,又要注重思想道德素質,防止出現(xiàn)只看專業(yè)素質而忽略思想道德素質的傾向。二是要建立評價機制。對專業(yè)課教師育人情況進行正確的評價,可以為教師晉升職稱、崗位聘任等提供科學依據(jù),激發(fā)教師教書育人的自覺性。要重點從是否遵守教師職業(yè)道德,是否認真履行崗位職責,是否結合專業(yè)課程開展育人工作,是否有違紀行為等方面展開評價,并將評價結果與教師職稱評審、評優(yōu)評獎等掛鉤,從而激勵教師更好地投入到教書育人中去,使教書育人成為學校的新風尚。三是要建立懲戒機制。對于違反師德的教師,學校要采取零容忍的態(tài)度,給予嚴肅的處理,不能遷就,更不能搞下不為例。只有加大對違紀教師的罰處力度,才能維護教師隊伍的純潔,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EB/OL].(2012-04-18)[2016-05-26].Http://blog.sina.com.cn/s/blog_a04a7b630100z5qr.html.
[2]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EB/OL].(1993-10-31)[2016-05-26].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551.
[4]李愛國. 高校教師教書育人問題管見[J]. 云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0,(1):37-41.
[5]趙雪紅. 淺論當代大學生的主體意識[J]. 教育與職業(yè), 2013,(36): 67-68.
[6]范玉輝.高校專業(yè)課教師育人長效機制研究[J].理論界,2008,(10):176-178.
[7]劉建軍.進一步重視科研在高校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國高等教育,2015,(6):34-37.
[8]李梅芳.論用心育人——有感于教師的責任與道德修養(yǎng)[J].兒童音樂,2009,(6):63-65.
(責任編輯蔣濤涌)
New Opinion on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Specialized Courses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U Gui-chun1,WU Xiao2
(1.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Chuzhou 233100, China; 2. College of Teacher Education,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000, China)
Education is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teachers of specialized cours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impart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o achieve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and education.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re are four key factors in achieving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the teachers of specialized courses, namely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teaching,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and their self-cultiv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and system and mechanism.
teacher of specialized course; educational function; basic principle
2016-01-03
吳貴春(1962-),男,安徽桐城人,教授。
G645
A
1008-3634(2016)03-01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