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城市失獨家庭醫(yī)療服務體系構建及其政策設計研究

        2016-03-07 06:22:41陳元奎
        海南開放大學學報 2016年3期
        關鍵詞:服務

        黃 芮,陳元奎

        (廣州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

        ?

        城市失獨家庭醫(yī)療服務體系構建及其政策設計研究

        黃芮,陳元奎

        (廣州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

        隨著失獨家庭數量增多,城市失獨家庭醫(yī)療服務問題已經成為一個日益突顯的社會問題,需要構建城市失獨家庭醫(yī)療服務體系。這是解決其醫(yī)療服務的需要,也是解決其養(yǎng)老困境的需要,還是政府關愛失獨家庭責任的體現。城市失獨家庭醫(yī)療服務體系包括大病醫(yī)療、日常醫(yī)療和臨終關懷醫(yī)療等多個方面,我們要通過完善醫(yī)療保險制度、建立家庭醫(yī)生制度、開辟綠色看病通道、發(fā)揮社區(qū)醫(yī)療服務功能、組建志愿者服務隊伍和做好失獨老人臨終關懷等政策設計,以構建完善的城市失獨家庭醫(yī)療服務體系,使其享受滿意的醫(yī)療服務。

        城市失獨家庭;醫(yī)療服務;服務體系;政策設計

        近年來,失獨群體數量逐年增加和艱難生活狀況引起了社會廣泛討論,他們的精神痛苦、后繼無人、老無所依等問題成為學界關注焦點。城市失獨家庭是指城市獨生子女家庭,子女由于疾病、意外事故、自殺等原因死亡后,其父母后續(xù)不再生育、不能再生育和不愿意收養(yǎng)子女的家庭[1]13。城市失獨家庭作為一個特殊社會弱勢群體,在面對疾病時往往比一般家庭更加無能為力,需要得到社會各界大力支持與幫助。當前城市針對失獨家庭醫(yī)療服務存在著片面化、碎片化問題,無法滿足其實際醫(yī)療需求。在此,對城市失獨家庭醫(yī)療服務體系進行構建并作具體政策設計,有利于提高對失獨家庭醫(yī)療服務水平,維護失獨者身心健康,進而讓城市失獨家庭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樂。

        一、城市失獨家庭醫(yī)療服務現狀

        在過去三十多年中,城市計劃生育政策實施比較嚴,因此,獨生子女家庭比例較高。根據廣州市人口計生局統計,截至2013年底,廣州市戶籍失獨人員有2299人,其中60周歲及以上的失獨老人1369人。在失獨家庭中,據袁偉霞調查統計:“大約有50%的失獨父母患有慢性疾?。欢?5%失獨父母身患重癥?!盵2]而由張瑞凱對北京市進行的另外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失獨家庭的成員健康情況不佳,其中55%的被訪人員表示患有疾病,6%的被訪者身體患有重大疾病?!盵3]在如此大比例失獨老人患有疾病情況下,政府、社區(qū)和志愿組織都在努力為這一群體“出謀劃策”,例如廣州市:

        (一)廣州市在 2012 年率先推行了家庭綜合服務中心,以政府購買、社工機構承接方式提供服務,各個服務中心把失獨老人和空巢老人納入服務對象,根據街道實際情況不同開展針對性幫扶活動[4]。

        (二)廣州市于2014年11月開通首條失獨家庭心聲熱線,該熱線獲得廣州市首屆社會組織公益創(chuàng)投活動資助,由廣州市至善社會服務中心建設,配合專業(yè)社工,提供緊急救援、心理疏導與心聲傾訴等服務[5]。

        (三)自2015年3月1日起實施《天河區(qū)計劃生育家庭(失獨家庭)特別扶助辦法》,對患重大疾病的特別扶助對象,在享受廣州市目前現有醫(yī)保及民政救助后,自費部分醫(yī)療費用給予等額報銷,每年度最高不超過5000元。

        (四)廣州市于2016年3月1日發(fā)布《廣州市醫(yī)療救助辦法》,將持證的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成員(失獨家庭)納入了救助范圍,基本覆蓋了全市失獨家庭,解決絕大部分失獨家庭成員醫(yī)療費用問題。

        總的來說,從目前各類幫扶政策設計、措施出臺種類、數量以及涉及范圍來看,許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地與廣州市一樣,各級政府、社區(qū)及社會各界對失獨家的醫(yī)療服務給予高度關注,并在實施過程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失獨家庭本身特殊性和高度敏感性,幫扶工作難度較高,加上所有幫扶措施基本都是試點、試行等,經驗積累還不多。因此,目前城市針對失獨家庭醫(yī)療服務存在著片面化、碎片化問題,完善的服務體系尚未建立起來,與失獨家庭需求存在著差距。

        二、城市失獨家庭醫(yī)療服務體系構建的必要性

        眾所周知,失獨家庭是社會中一個脆弱群體,他們在醫(yī)療服務、養(yǎng)老保障、心理精神層面均面臨著許多困境和需求。失獨家庭自身的特殊性,決定了失獨家庭醫(yī)療服務需要完善的體系化建設。構建以政府職能部門為主導,社區(qū)和社會組織與之協同的失獨家庭醫(yī)療服務體系,充分整合各領域資源,全方位地為失獨家庭開展醫(yī)療服務,是解決失獨家庭醫(yī)療服務和養(yǎng)老困境的需要,是政府關愛失獨家庭責任的體現。

        (一) 解決城市失獨家庭醫(yī)療服務需要

        在失獨家庭中,獨生子女突然離世,使得父母幾十年花在孩子身上的投資及心血付諸東流。在我國傳統養(yǎng)老模式下,喪失子女也就喪失了家庭主要經濟來源,致使家庭經濟水平下降,心理壓力增大,家庭成員患病概率隨之增加。受廣州濕熱氣候環(huán)境與高鹽飲食習慣影響,失獨家庭老人患上高血壓、糖尿病、風濕病等常見于老年人的慢性疾病的概率也顯著提高。慢性疾病治療周期長,花費高,需要急癥治療與日常護理相結合。而城市失獨父母因為沒有子女,在居家照料中往往遇到困難。同時,城市失獨家庭夫妻往往無法走出陰影,與人溝通較少。加之廣州市生活節(jié)奏快,鄰里之間較少擁有像農村一樣的照料關系,導致大部分失獨父母患有不同程度心理疾病。他們在疾病治療中往往需要獨自面對住院、拿藥、繳費等問題,容易因沒有子女探望而觸景傷情,造成心理壓抑等情況。更顯著的困境是,失獨家庭成員往往因為沒有直系家屬簽字負責而無法順利醫(yī)治,影響病情,甚至涉及生命危險。

        健康作為基本人權之一,需要得到應有的尊重與保護。目前,城市失獨家庭已成為越來越龐大群體,其醫(yī)療服務問題日益凸顯。但廣州市當前出臺的《廣州市醫(yī)療救助辦法》與《廣州市困難群眾重大疾病商業(yè)保險醫(yī)療救助實施辦法》只涉及經濟扶助,缺乏對失獨家庭長期照料、心理照料和其他醫(yī)療支持與幫助。因此,為了解決城市失獨家庭醫(yī)療服務實際需求,需要構建更完善而全面的失獨家庭醫(yī)療服務體系。

        (二) 解決城市失獨家庭養(yǎng)老困境需要

        養(yǎng)老困境是城市失獨家庭需要面對的重大問題,同樣也是學術界研究其救助體系的重點。隨著我國步入老齡化時代,快速增長的老年人口與相對放緩的人口增長率為社會福利保障體系帶來越來越大壓力。依照我國傳統習慣與目前現實情況,未來一段時間里,大部分老年人仍然會偏向選擇家庭養(yǎng)老模式,從這個角度出發(fā),老人擁有的子女數量對其晚年供養(yǎng)保障作用顯著[6]。獨生子女家庭又比普通多子女家庭更具有典型性,原新認為:“獨生子女家庭養(yǎng)老最大的問題,不是擁有子女個數的問題,而是有沒有子女,特別是晚年有無子女存活來供養(yǎng)他們的問題?!盵7]所以,失去唯一子女意味著失獨家庭晚年生活風險加劇,同時也意味著失獨老人養(yǎng)老責任將大部分落在自己和社會身上。

        城市失獨老人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失去子女照料的他們,面臨巨大的養(yǎng)老壓力。而隨著時間推移,失獨家庭成員年事越高,在日常生活照顧、精神慰藉、養(yǎng)老照料和臨終陪伴等方面養(yǎng)老需求就越多,對老年人全方位服務需要也越來越強烈。城市失獨老人也是普通老人,他們同樣面臨著老年群體面對的養(yǎng)老問題。醫(yī)療服務體系作為養(yǎng)老保障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解決城市失獨家庭養(yǎng)老困境至關重要。缺乏完善的失獨家庭醫(yī)療服務體系,城市失獨家庭養(yǎng)老保障也將無法實現。失獨并非少數人固有的、特殊的不幸命運,而是多數家庭都可能面臨的潛在風險。倘若沒有規(guī)避這一風險的共同機制,則每個人的暮年都可能是裸露而無助的[8]。因此,構建城市失獨家庭醫(yī)療服務體系是失獨家庭社會保障體系的重中之重。

        (三) 政府關愛城市失獨家庭責任的體現

        我國計劃生育政策實施三十多年,人口少出生四億,雖然取得了控制和緩解人口壓力和環(huán)境壓力效果,但也付出了極高的社會代價。不得不說的是,計劃生育政策的長期執(zhí)行給政府、社會、乃至獨生子女家庭帶來重大風險。無論城市還是農村,獨生子女家庭都是當前風險社會中的“風險家庭”,一旦風險實際發(fā)生,獨生子女家庭就會轉化為失獨家庭。他們原本完整的三角形家庭結構瞬間崩塌,從根本上動搖了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演化成兩點一線式的失獨家庭。承擔著失去獨生子女風險的他們,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的“光榮一代”,從此失去了生命的傳遞,失去了生活依靠。他們原先可以依靠的最基本的贍養(yǎng)保障也往往無法實現,更不用說獨自面對精神、養(yǎng)老和疾病等一系列現實難題時的焦慮與無助。就這一層面而言,政府對于城市失獨家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也理所應當成為城市失獨家庭醫(yī)療服務體系中最重要的責任主體。

        面對如此龐大的城市失獨家庭群體,當前的醫(yī)療服務供給明顯處于捉襟見肘狀態(tài)。而城市失獨家庭規(guī)模在未來一段時期內還會不斷增大,再加上隨著失獨父母年齡增大,他們身體機能和免疫力加速衰退,罹患疾病風險也隨之增大。因此,在失獨群體社會保障制度依然缺位情況下,城市失獨家庭醫(yī)療服務體系重要性日益凸顯,政府應該盡快構建完善的城市失獨家庭醫(yī)療服務體系,這是政府對這一特殊群體關愛應盡的責任體現。

        三、城市失獨家庭醫(yī)療服務體系具體構建

        當前,各個社會服務供給主體所提供的服務并不能完全滿足如此龐大的城市失獨群體需求,而且各方之間沒有良好互動與合作機制。城市失獨家庭醫(yī)療服務體系的具體構建,包括大病醫(yī)療服務、日常醫(yī)療服務和臨終關懷醫(yī)療服務等多個方面,這也是失獨家庭社會保障體系重要組成部分。

        (一) 城市失獨家庭大病醫(yī)療服務

        病來如山倒,重大疾病對于普通家庭來說已經是嚴重問題,對于城市失獨家庭來說可能意味著滅頂之災。城市失獨家庭特殊結構意味著其在面對重大疾病時抗風險能力遠遠小于普通家庭,而在現實社會中,他們面臨的風險不僅局限于失獨家庭自身,還有來自社會外界的阻力。

        城市失獨家庭面臨重大疾病時最主要的兩大問題是就醫(yī)難和就醫(yī)貴。就醫(yī)難,以居家養(yǎng)老為主的多數城市失獨老人,在重大疾病來臨時可能因年老體衰或出行不便等各種原因難以前往醫(yī)院就醫(yī),這是第一重障礙;當其來到醫(yī)院就診時,掛號、結算、繳費等環(huán)節(jié)往往需要親力親為,老人可能難以勝任,這是第二重阻礙;如果其需要做急診手術時往往需要直系親屬簽字,而失獨父母沒有這一條件,往往因此延誤治療,這是第三重障礙;同時,失獨父母在醫(yī)院治療期間大部分日常料理要靠自己,看到別的病人有兒女探視照顧,心理也難免會產生抑郁等負面情緒;另外,就醫(yī)貴,城市失獨家庭沒有兒女收入的補助,又往往收入不高,在面臨急癥治療時,雖然有城鎮(zhèn)醫(yī)療保險和城鎮(zhèn)職工醫(yī)保,但是其可能仍負擔不了自費部分醫(yī)療費用。因此,構建城市失獨家庭醫(yī)療服務體系時,在大病醫(yī)療服務方面應該以解決失獨家庭看病難、看病貴這兩方面入手,遵循讓失獨家庭也能看得起、看得快原則,讓失獨家庭在面對突如其來的疾病時沒有后顧之憂。

        (二) 城市失獨家庭日常醫(yī)療服務

        城市失獨家庭除了面對重大疾病時有極大風險外,在日常醫(yī)療服務中也同樣會遇到不少阻力,其在日常醫(yī)療服務上需要的主要有三方面扶助:

        1.慢病防治隨著壽命延長,老年人易患的慢性病發(fā)病率也隨之上升。而城市失獨老人因失去兒女長期陷入悲傷狀態(tài),更容易患上慢性疾病。這些疾病的治療與防治不僅需要醫(yī)院,更重要日常預防與持續(xù)治療。在其缺少子女照料情況下,城市失獨家庭醫(yī)療服務體系應該囊括失獨老人的醫(yī)療照料。

        2.心理健康城市失獨老人在經歷失去子女痛苦后,出現對現實生活的迷茫和無助,對未來老年生活感到恐慌,產生孤獨、苦悶心理情緒,這嚴重影響其身體健康,使其可能患有不同程度心理疾病。這些心理疾病如果無法得到及時排解,對失獨老人生活質量會造成很大影響。因此,城市失獨家庭醫(yī)療服務體系應該關注失獨老人心理健康。

        3.日常陪護即使城市失獨老人沒有慢性疾病或心理障礙困擾,普遍有自理能力,但他們日常生活照料同樣需要重視。日常陪護,是一個長期過程,特別對于長期患病的失獨老人,以及對他們疾病的預防宣傳,身體狀況監(jiān)測等同樣應該作為建構城市失獨家庭醫(yī)療服務體系時不可忽視的問題,這不僅僅是能自理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三) 城市失獨家庭臨終關懷醫(yī)療服務

        自古以來,作為有著濃郁家庭文化的傳統民族,中國人就注重家庭,認為“養(yǎng)兒防老”使其“老有所終”。但對失獨家庭來說,子女贍養(yǎng)已經是不可能實現的,更何況“送終”。生老病死是自然規(guī)律,但在面對臨終時人們仍是會感覺到焦慮、恐懼甚至絕望。尤其在城市失獨家庭中,經歷了“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悲楚,失獨老人變得極度敏感和脆弱。在極其需要子女關愛的時候卻一個人被留下,失獨老人這種焦慮不安、心悸心慌以及對死亡的恐懼感更加明顯。此時,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為城市失獨老人提供臨終關懷,協助臨終者、家屬以正面能量面對生死,并提供哀傷輔導,有助于舒緩失獨父母無助感、孤獨感,也有助于克服極大的痛苦與恐懼。

        城市失獨父母臨終關懷應該得到重視,但過渡關注容易給失獨家庭貼上標簽,公眾同情憐憫的眼光可能擾亂了“失獨家庭”正常生活,特別在失獨父母一方不幸離世后,處境更為堪憂。子女的不幸早逝已給失獨父母帶來了天塌地陷般的毀滅性打擊,部分失獨者又遭受失獨又失偶的悲慘境遇,這更加劇了他們的悲觀想法,其生活將更加艱難。因此,城市失獨家庭醫(yī)療服務體系構建中應該囊括針對失獨家庭臨終醫(yī)療服務,發(fā)揮多方主體作用使失獨老人能夠感受到愛與關懷,堅持讓失獨老人有尊嚴地離世原則,讓失獨老人可以坦然面對生老病死。

        管道檢測機器人主要由主控制器、爬行器、線纜盤等組成,機器人爬行器搭載的旋轉鏡頭受控于主操作命令,實現鏡頭的水平、垂直、旋轉、調焦變倍以及前后視切換等動作,檢測過程中主控制器可實時顯示、錄制鏡頭傳回的高清畫面以及爬行狀態(tài)信息,達到全方位探測輸水涵洞的目的。

        四、城市失獨家庭醫(yī)療服務體系構建政策設計

        隨著失獨家庭作為特殊的計劃生育家庭進入公眾視野,政府已經越來越重視這個問題,其幫扶力度也在不斷加強。如何對待城市失獨群體,幫助他們擺脫醫(yī)療困境,政府還應當進行精心的政策設計,合理確定各級政府職責,充分調動社會力量,通過完善醫(yī)療保險制度、建立家庭醫(yī)生制度等措施,以使城市失獨家庭醫(yī)療服務體系盡快建立起來。

        (一) 完善醫(yī)療保險制度

        政府作為政策制定者和協調者,負責統籌推進城市失獨家庭醫(yī)療體系化的制度安排,在構建城市失獨家庭醫(yī)療服務體系過程中,其主要任務就是完善失獨家庭醫(yī)療相關補貼政策與醫(yī)療保險制度,切實保護失獨家庭醫(yī)療權益。失獨家庭成員隨著年紀增長,面臨身體老化和弱化風險也隨之增大,最常面對的困難就是醫(yī)療診金、手術費等經濟問題。如何幫助城市失獨家庭減輕醫(yī)療費用負擔也需要建立多部門幫扶的協作機制。首先,衛(wèi)生部門應盡量減免,人社部門可以在完善現有醫(yī)療保險制度基礎上,進一步提高門診、統籌報銷比例,對自籌部分按一定比例進行二次報銷,這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失獨家庭經濟負擔;其次,民政部門在為失獨家庭提供基本醫(yī)療保險基礎上,要充分考慮其陪護費用,為其投重大疾病和小額人身保險來分擔其醫(yī)療費用和護工費,降低“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風險。醫(yī)療保險制度是實現病有所醫(yī)基礎,是構建城市失獨家庭醫(yī)療服務體系的根基。我們要完善現有醫(yī)療保險救助制度,發(fā)揮社會醫(yī)療保險與商業(yè)醫(yī)療保險協同作用,讓城市失獨家庭可以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讓失獨家庭“制度上回家”。

        (二) 建立家庭醫(yī)生制度

        家庭醫(yī)生制度指的是以全科醫(yī)生為主要載體、社區(qū)為范圍、家庭為單位和連續(xù)的健康管理為目標的綜合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和健康管理服務模式。[9]作為上海醫(yī)改的基礎性工程之一,對于疾病預防與健康管理等方面發(fā)揮了居民健康“守門人”作用。其他城市在構建失獨家庭醫(yī)療服務體系時,各省、市政府可以借鑒上海市“家庭醫(yī)生制”經驗做法,逐步建立和推行家庭醫(yī)生制度,嘗試為每一個失獨家庭配備家庭醫(yī)生,每一名家庭醫(yī)生負責一個或幾個失獨家庭,成為城市失獨家庭日常醫(yī)療服務第一責任人與第一道防線。在建立家庭醫(yī)生制度過程中,城市的市一級政府應把重點放在政策設計上,區(qū)一級政府主要負責政策落實,并由街道督促社區(qū)進行具體操作,努力形成一種市、區(qū)、街道、社區(qū)共同參與,各負其責格局。

        城市失獨家庭日常醫(yī)療服務包括慢性病防治、心理健康干預與日常陪護等。慢性病防治,需要持之以恒的預防與治療,需要家庭醫(yī)生定期上門檢查身體狀況和普及醫(yī)療衛(wèi)生常識,培養(yǎng)失獨者健康的生活習慣。心理健康干預,需要家庭醫(yī)生與社區(qū)配合,強化朋輩群體和鄰里支持,及時了解失獨者需求。日常陪護,則需要家庭醫(yī)生承擔失獨人員日常疾病初步診療工作,適時提出健康及陪護建議。同時,當失獨家庭成員需要住院治療時,家庭醫(yī)生要承擔聯系醫(yī)院,轉診,提供健康檔案等工作,需要時還要聯合社區(qū)或志愿者提供協助醫(yī)院護理、醫(yī)療報銷等事宜,讓失獨老人可以安心養(yǎng)病。

        (三) 開辟綠色看病通道

        失獨老人喪失子女后,有些病痛會伴隨其一生,再加上越發(fā)年邁,比普通家庭老人更易患上疾病,而患病后就診對他們而言又是一大問題。尤其是在城市特別是在中心城市,周邊城市乃至全國前來就診的人絡繹不絕,對于本來身體狀況不佳的失獨老人來說,就診時還要面對“常排隊、排長隊”,這種情況更加糟糕。另外,在住院、急診手術時因沒有直系親屬簽字而被拒之于門外,也是城市失獨老人經常遇到的障礙??梢姡И毤彝ミ@個日益龐大的群體、日漸衰老的人們的醫(yī)療服務狀況和社會需求十分值得各級政府及部門重視和關注?;诖?,政府尤其是衛(wèi)生部門應協同各級醫(yī)療保險定點醫(yī)院為城市失獨者開辟綠色通道,憑相關有效證件對他們優(yōu)先照顧,并配合志愿組織和慈善組織,為他們提供專人引導掛號、就診、化驗等服務,并優(yōu)先辦理,或者可以為失獨家庭提供“先就診,后結算”服務,在方便失獨家庭同時,減少他們觸景傷情的機會。在住院治療、急診手術等需要直系親屬簽字情況下,憑借扶助證或計生服務證證明失獨身份的可放寬條件,由家庭醫(yī)生或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人員做臨時擔保,解決手術無人簽字難題。

        (四) 發(fā)揮社區(qū)醫(yī)療服務功能

        幫扶失獨家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醫(yī)療救助、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多個領域,絕不僅僅是政府部門的事。社區(qū)支持,對于城市失獨家庭醫(yī)療服務體系構建至關重要。積極發(fā)揮社區(qū)醫(yī)療服務先天優(yōu)勢,為城市失獨家庭提供基礎的醫(yī)療保健服務之余,還可以為其搭建交流平臺,提供其他單位所不可超越的以歸屬感為表現形式的心理支持,讓其盡快融入社區(qū),提高社會適應性。

        社區(qū)可以通過與家庭醫(yī)生合作方式,定期開展慢性病防治宣傳,舉辦健康講座,提供免費體檢服務與義診等方式來提高城市失獨家庭成員健康意識。社區(qū)又可以通過與社工和志愿組織之間合作方式,在失獨者遇到心理問題時,做好失心理健康疏導,從物質幫扶到心理關懷一應俱全。社區(qū)還可以利用城市網格化管理系統,建立失獨家庭檔案,掌握這一群體數量和其健康狀況,并通過智能化手段與家庭醫(yī)生共享數據,實時掌握城市失獨家庭成員身體狀況,發(fā)揮社區(qū)醫(yī)療機構首診功能,同時活化健康檔案,作為醫(yī)院就診等重要參考依據。建立健全社區(qū)醫(yī)療服務,將社區(qū)失獨家庭服務作為社區(qū)衛(wèi)生建設工作重點難點,是城市失獨家庭醫(yī)療服務體系構建中重要一環(huán)。

        (五) 組建志愿者服務隊伍

        在當前多元化社會中,政府大而全的管理方式無法顧及每一個群體的實際需求,需要社會力量、社會組織和志愿者隊伍來彌補政府作用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城市失獨家庭精神創(chuàng)傷和精神修復具有一定特殊性,其醫(yī)療需求一樣具有特殊性。而志愿者隊伍來自民間,正好對城市失獨家庭群體醫(yī)療需求有更深理解,行動也更具針對性。在城市失獨家庭醫(yī)療服務體系構建中,要積極鼓勵志愿者隊伍,充分發(fā)揮志愿者組織在其日常醫(yī)療護理、心理疏導、重病護理等方面積極作用,為其服務,給予其無私幫助。同時,政府尤其是街道一級要為志愿者隊伍本身的建設提供必要場所、適當經費等幫助,并將其列入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計劃之中。

        志愿者隊伍可以為需要長期照料的城市失獨家庭成員通過定點結對幫扶等方式提供醫(yī)療服務,每一名志愿者對應一個失獨家庭,為其提供心理健康干預,疾病預防宣傳等衛(wèi)生服務。同時還可以積極鼓勵健康失獨家庭成員參與志愿服務,幫助照料其他有需要的城市失獨者,讓失獨老人體驗志愿服務的快樂,并找到生活樂趣和意義。一方面,城市失獨家庭成員可以通過與其他失獨家庭交流,逐漸走出失獨的心理陰影,另一方面也讓城市失獨家庭志愿組織實現助人自助,得到可持續(xù)發(fā)展。

        (六) 做好城市失獨老人臨終關懷

        臨終關懷指的是在患者將要逝世前幾周至幾個月時間內,減輕疾病癥狀、延緩疾病發(fā)展的護理工作。在我國紛繁多樣的白事禮儀中,“送終”這一環(huán)節(jié)必不可少。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但這項對老年人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的服務卻尚未建立。城市失獨家庭在喪失子女后,面臨著無人送終,無人安排其喪葬等困境,這使其家庭成員面對死亡時往往有更多顧慮。然而,城市失獨老人應與其他老人一樣享受到類似的社會關懷權利。鑒于此,在醫(yī)療服務體系中加入對失獨老人臨終關懷服務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長期被忽視的一環(huán),在城市失獨家庭醫(yī)療服務體系中應該得到關注。在宏觀層面上,中央政府應明確將失獨老人臨終關懷納入全國民政工作之中,做好頂層政策設計,并提出具體的工作目標與要求;在中觀層面上,地方政府應響應國家號召,多方籌措資金建立一批集醫(yī)療、養(yǎng)老、臨終關懷于一體的復合型養(yǎng)老機構,也可單獨建立養(yǎng)老院的臨終關懷中心、醫(yī)院安寧療護病房等臨終關懷機構,或專門為失獨老人臨終關懷準備特殊經費,并將其列入政府預算。在微觀層面上,基層政府尤其是街道辦事處以及受其影響社區(qū),要充分掌握城市失獨老人健康狀況,為其提供具體的臨終關懷場所與服務。例如可以通過社工、志愿者和醫(yī)院合作方式為城市失獨老人提供關懷護理,提供心理疏導,協助其臨終減輕痛苦,使其感受到社會溫暖,以正確心態(tài)面對生死,讓其在安心舒適情況下安詳離世,并聯合社區(qū)、政府與慈善組織做好善后工作。

        [1] 潘金洪.獨生子女家庭養(yǎng)老風險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9.

        [2] 丁敦明,楊芳.袁偉霞委員:建立“失獨”家庭特別扶助制度[J].科技創(chuàng)新與品牌,2013(4).

        [3] 張瑞凱.獨生子女傷殘或死亡家庭現狀及救助體系的實證研究——基于北京市Y區(qū)的調查[J].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4).

        [4] 陳敏.社區(qū)服務“蘿崗模式”的研究與思考[J].中國社會工作,2012(34).

        [5] 李強.穗首條失獨家庭心聲熱線開通[N].南方日報,2014-11-11.

        [6] 郭志剛,張愷悌.對子女數在老年人家庭供養(yǎng)中作用的再檢驗——兼評老年經濟供給“填補”理論[J].人口研究,1996(2).

        [7] 原新.獨生子女家庭的養(yǎng)老支持——從人口學視角的分析[J].人口研究,2004(5).

        [8] 蔡方華.失獨家庭應得到社會雙重關懷[J].浙江經濟,2012(10).

        [9] 余澐等.上海市社區(qū)家庭醫(yī)生制服務模式的可行性探討[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11(10).

        (責任編輯:張玉秀)

        On Medical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Policy Design for the Loss of Only Child Families

        HUANG Rui,CHEN Yuan-kui

        (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6 Guangdong, China)

        Along with the ‘Loss of Only Child Families’ quantity increasing, urban‘Loss of Only Child Families’ medical ministry problems have gradually become into a serious social problem day by day, a new urban ‘Loss of Only Child Families’ medical ministry system is to be established. That is what solving many practical difficulties of urban‘Loss of Only Child Families’ in sprite, pension and health care. The urban ‘Loss of Only Child Families’ medical ministry system in includes the critical illness medical service, the routine medical service, the hospice care and other issues. We will construct a new urban ‘Loss of Only Child Families’ medical ministry system through revamping of the health insurance system, providing family doctor system service, developing green express, carrying out the function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setting up a team of volunteers and doing the hospice care work, may enable ‘Loss of Only Child Families’ enjoy the treatment of medical services.

        ‘Loss of Only Child Families’; medical ministry system; ministry system; policy design

        2016-06-03 作者簡介:黃芮,女,漢族,廣東廣州人。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在讀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社會政策與社會保障;陳元奎,男,漢族,廣東揭西人。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在讀學生。主要研究方向:公共事業(yè)管理理論與實踐。 基金項目:2015年廣東省高校人文社科特色創(chuàng)新項目“城市失獨家庭社會保障的體系構建及政策設計研究”(編號:2015WTSCX088)成果之一;2014年廣東省高等教育質量工程項目“公共政策系列課程教學團隊”(粵教高函[2014]97號)成果之一。

        G924.24;C913.9

        A

        1009-9743(2016)03-0104-07

        10.13803/j.cnki.issn1009-9743.2016.03.020

        猜你喜歡
        服務
        自助取卡服務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高等教育為誰服務:演變與啟示
        招行30年:從“滿意服務”到“感動服務”
        商周刊(2017年9期)2017-08-22 02:57:56
        国产精品久色婷婷不卡| 亚洲阿v天堂2018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一二三区| av网站国产主播在线| 久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精品爱国产免费久久|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毛片|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v系列天堂| 日本爽快片18禁免费看| 久久精品国产6699国产精| av天堂手机一区在线| 国产精品九九九久久九九|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赢消| av免费一区二区久久| 午夜亚洲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在线| 亚洲综合av在线在线播放| 亚洲 自拍 另类 欧美 综合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天堂av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无码91 亚洲| 日本免费精品一区二区| 天堂中文最新版在线中文|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 国产成人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手机看片自拍偷拍福利|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一本大道在线一久道一区二区| 国产女主播福利在线观看| 黄桃av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看黄色亚洲看黄色亚洲| 国产三级视频不卡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va白人极品| 思思99热| 午夜免费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先锋五月婷婷丁香草草|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