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
Gluma和口腔脫敏糊劑治療齦下刮治和根面平整術后牙本質過敏的療效分析
徐靜
目的分析Gluma和口腔脫敏糊劑治療齦下刮治和根面平整術后牙本質過敏的臨床療效。方法50例(180顆牙)接受齦下刮治和根面平整術后牙本質過敏患者,按治療方法不同分為第一組、第二組和第三組,各60顆牙。第一組患者接受Gluma治療,第二組患者接受口腔脫敏糊劑治療,第三組患者接受Gluma和口腔脫敏糊劑治療。在治療15 min、1個月及3個月后對三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評價并比較。結果在治療15 min、1個月時,第一組患者和第三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均高于第二組臨床療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第一組患者和第三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3個月后,第三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高于第一組和第二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第一患者和第二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Gluma與Gluma和口腔脫敏糊劑聯(lián)合治療齦下刮治和根面平整術后牙本質過敏的近期療效相當,但Gluma和口腔脫敏糊劑聯(lián)合治療的遠期療效明顯高于兩種藥物單獨使用的療效,推薦臨床應用Gluma和口腔脫敏糊劑聯(lián)合治療齦下刮治和根面平整術后牙本質過敏。
Gluma;口腔脫敏糊劑;齦下刮治和根面平整術;牙本質過敏
齦下刮治是指用齦下刮治器械去除附著于牙周袋內牙根表面上的齦下牙石和菌斑;根面平整是指用齦下刮治器械清除附著和嵌入牙骨質內的牙石,并刮除牙根表面受到毒素污染的病變牙骨質[1]。齦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手術均有一定的機械作用,會導致牙齒產生一定的酸痛癥狀,即為牙本質過敏,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本院就Gluma和口腔脫敏糊劑治療齦下刮治和根面平整術后牙本質過敏的臨床療效進行研究,現(xiàn)具體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5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50例齦下刮治和根面平整術后牙本質過敏患者,共180顆牙,所有患者均主訴有牙齒酸痛的癥狀,且均接受過齦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手術。將50例患者(180顆牙)隨機分成第一組、第二組和第三組,每組60顆牙。第一組16例患者,男9例,女7例,年齡25~60歲,平均年齡(41.38±5.34)歲;第二組17例患者,男10例,女7例,年齡25~60歲,平均年齡(41.54±5.28)歲;第三組17例患者,男9例,女8例,年齡25~60歲,平均年齡(41.42±5.30)歲。三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第一組患者接受Gluma治療。在治療前,給予3%的雙氧水和生理鹽水將牙面擦拭,待牙面干燥后,采用腎上腺素對牙齦進行縮小。然后蘸適量的Gluma涂布于過敏牙齒表面,保持1 min,然后用氣槍吹干牙面,使液體薄膜消失,牙齒表面不再發(fā)亮,用水沖洗干凈,根據患者的情況可再重復1次。
1.2.2第二組患者接受口腔脫敏糊劑治療。給予口腔脫敏糊劑,采用涂漱或者刷牙的方式,3~5次/d,2.5~3.0 g/次,持續(xù)3 min/次。
1.2.3第三組患者接受Gluma和口腔脫敏糊劑治療。給予Gluma和口腔脫敏糊劑,將第一組患者和第二組患者的方法結合,進行治療。
三組患者在治療前后均不給予抗生素進行治療。采用冷試法和探針檢測三組患者在治療前、治療15 min、1個月及3個月后過敏牙的敏感程度。對三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評價并比較。
1.3觀察指標與療效評定標準 對三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評價并比較。①敏感程度的評定標準:0度:經冷試法和探針檢測無疼痛;1度:經冷試法和探針檢測有較輕的疼痛;2度:經冷試法和探針檢測疼痛較重,但可忍受;3度:經冷試法和探針檢測,產生不可忍受的疼痛。②臨床療效分為顯效(治療前后的敏感程度差≥2)、有效(治療前后的敏感程度差=1)、無效(治療前后的敏感程度差=0)??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15 min后,第一組患者和第三組患者的總有效率均高于第二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第一組患者和第三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在治療1個月后,第一組患者和第三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均高于第二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第一組患者和第三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治療3個月后,第一組患者和第二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第三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高于第一組患者和第二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三組患者治療15 min后的臨床療效對比[n(%)]
表2 三組患者在治療1個月后的臨床療效對比[n(%)]
表3 三組患者在治療3個月后的臨床療效對比[n(%)]
牙本質過敏又稱為牙本質過敏癥、過敏性牙本質,是牙齒受到外界刺激,如溫度(如高溫、低溫)、化學物質(如酸、甜),以及機械作用(如摩擦、咬硬物)等引起的酸痛癥狀。當有尖銳的探針在牙面上滑動時,會找到一個或者幾個過敏區(qū),它發(fā)作較迅速,具有尖銳的疼痛,但時間短暫[3]。齦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手術對牙齒有一定的機械摩擦,很大可能引起牙本質過敏。
治療牙本質過敏的方法主要是脫敏,常用的有Gluma和口腔脫敏糊劑。Gluma脫敏劑的主要成分為2-羥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和戊二醛,主要用于牙頸部的過敏癥狀,能夠減輕和預防因牙本質引起的牙齒過敏癥狀[4];口腔脫敏糊劑的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硅、甘油、硝酸鉀、氯化鍶、氟化物等,其中硝酸鉀、氯化鍶、氟化物均為治療牙本質過敏的藥物[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在治療15 min、1個月時,第一組患者和第三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均比第二組臨床療效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第一組患者和第三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3個月后,第三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高于第一組患者和第二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第一患者和第二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Gluma與Gluma和口腔脫敏糊劑聯(lián)合治療齦下刮治和根面平整術后牙本質過敏的近期療效相當,但Gluma和口腔脫敏糊劑聯(lián)合治療的遠期療效明顯高于兩種藥物單獨使用的療效,推薦臨床應用Gluma和口腔脫敏糊劑聯(lián)合治療齦下刮治和根面平整術后牙本質過敏。
[1]臧曉霞,劉冰,黃粉紅,等.Gluma和口腔脫敏糊劑治療齦下刮治和根面平整術后牙本質過敏的療效觀察.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23(9):957-959.
[2]任艷云,石蘭,游云華,等.Gluma和口腔脫敏糊劑治療齦下刮治和根面平整術后牙本質過敏的療效.南昌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53(1):38-39.
[3]張芳.Gluma脫敏劑治療牙本質過敏的療效觀察.醫(yī)學信息(上旬刊),2011,24(1):321-322.
[4]李俊國,任秀云.不同藥物治療牙本質過敏癥的臨床療效觀察.中國藥物與臨床,2012,12(5):677.
[5]倪杰,束為,徐艷,等.三種脫敏藥物治療根面平整后牙本質過敏的療效.實用醫(yī)學雜志,2011,27(22):4132-413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4.058
2015-07-15]
510080 廣州市越秀區(qū)口腔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