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順 黃共產(chǎn)
多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在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中的臨床應用
李自順 黃共產(chǎn)
目的探討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清中視黃醇結(jié)合蛋白(RBP)、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 C)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的變化在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189例2型糖尿病患者 ,按 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不同分為單純糖尿病組53例、早期糖尿病腎病組64例、臨床糖尿病腎病組72例。各組患者分別測定血清 RBP、Hcy、Cys C、尿mALB水平,與60例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結(jié)果正常的健康體檢者(對照組)進行比較分析。結(jié)果單純糖尿病組、早期糖尿病腎病組、臨床糖尿病腎病組血清 RBP、Hcy、Cys C、尿mALB水平明顯升高,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血清 RBP、Hcy、Cys C、尿mALB水平隨著糖尿病腎病病情進展顯著升高。糖尿病腎病組四項聯(lián)合檢測陽性率明顯高于單項檢測(P<0.05)。結(jié)論糖尿病患者血清RBP、Hcy、Cys C、尿mALB水平高于健康對照者并隨糖尿病腎病的嚴重程度逐漸升高。因此,聯(lián)合檢測可提高檢測陽性率值,對于早期糖尿病腎病的診斷及監(jiān)測糖尿病腎病的進展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2 型糖尿病;糖尿病腎?。灰朁S醇結(jié)合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病情發(fā)展呈漸進性、不可逆性,糖尿病腎臟病表現(xiàn)為慢性、漸進的損害,臨床癥狀出現(xiàn)較晚,臨床上出現(xiàn)明顯尿蛋白時病程往往在10年以上[1]。糖尿病腎病預后較差,隨著病情的發(fā)展出現(xiàn)持續(xù)性蛋白尿,腎功能持續(xù)受損,大部分的患者最后發(fā)展為終末期腎功能衰竭[2]。因此,糖尿病腎病的早期診斷,并加以積極干預,有效延緩糖尿病腎病的發(fā)展進程對減少患者病痛及經(jīng)濟負擔顯得非常重要。
1.1一般資料 選取 2014年 1~12 月本院內(nèi)分泌科收住的2型糖尿病患者189例,男98例,女91例,平均年齡(45±15)歲。入選病例均符合 1999年 WHO 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并排除各種糖尿病合并嚴重感染、急性并發(fā)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腎臟疾病。按UAER水平將糖尿病患者分為單純糖尿病組(UAER<30 mg/24 h)53例、早期糖尿病腎病組(UAER 30~300 mg/24 h)64例及臨床糖尿病腎病組(UAER>300 mg/24 h)72例。同時從體檢中心隨機選擇60例OGTT結(jié)果正常的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齡(42±17)歲。各組研究對象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儀器與方法 所有受檢者在早上空腹采取靜脈血液進行常規(guī)項目及Hcy、Cys C、RBP檢測,同時留取24 h尿于次日送檢進行mALB檢測。Hcy、Cys C、RBP采用OLYMPUS 5421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北京九強公司的試劑及校準品進行檢測,mALB采用SIEMENS 特定蛋白分析儀和原裝試劑進行檢測。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各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各組四項指標水平比較 糖尿病各組RBP、Hcy、Cys C、mALB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糖尿病各組間各指標水平比較,早期糖尿病腎病組高于單純糖尿病組,臨床糖尿病腎病組高于早期糖尿病腎病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2.2糖尿病各組與對照組血清Hcy、Cys C、RBP、尿mALB陽性率比較 將 Hcy>15 mmol/L,Cys C>1.05 mg/L,RBP>50 mg/L,mALB> 30 mg/L視為陽性。糖尿病各組四項指標陽性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糖尿病腎病組單項和聯(lián)合檢測的陽性率比較 糖尿病腎病組包括早期糖尿病腎病組、臨床糖尿病腎病組共有136例,各指標單獨檢測陽性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四項聯(lián)合檢測陽性率明顯高于單項檢測,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各組四項指標水平比較(±s)
表1 各組四項指標水平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單純糖尿病組比較,bP<0.05;與早期糖尿病腎病組比較,cP<0.05
組別 例數(shù) Hcy(μmol/L) Cys C(mg/L) RBP(mg/L) mALB(mg/L)對照組 60 7.15±2.14 0.85±0.18 40.12±9.15 13.26±5.16單純糖尿病組 53 11.58±3.21a1.12±0.36a65.14±11.12a35.15±11.12a早期糖尿病腎病組 64 18.15±4.21ab2.55±0.45ab80.23±15.23ab230.2±78.32ab臨床糖尿病腎病組 72 24.21±4.52abc3.05±0.56abc105.12±20.12abc625.22±402.16abc
表2 糖尿病各組與對照組血清Hcy、Cys C、RBP、尿mALB陽性率比較[n(%)]
表3 糖尿病腎病組單項和聯(lián)合檢測的陽性率比較(n,%)
現(xiàn)代人們生活方式、飲食結(jié)構(gòu)都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糖尿病患病率越來越高,并有逐年上升趨勢,糖尿病并發(fā)癥給患者健康造成極大的影響。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隨著糖尿病發(fā)病率的上升,其并發(fā)癥也逐年增加。糖尿病腎病是主要并發(fā)癥之一,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有關(guān)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并發(fā)腎病的比例高達20.5%,糖尿病腎病所致的腎功能衰竭導致患者死亡占5%~10%[3]。因糖尿病腎病發(fā)病在出現(xiàn)明顯臨床癥狀前,發(fā)展較為隱藏,一旦有明顯的臨床癥狀,說明腎損害已進入不可逆階段,因此,在糖尿病腎病早期進行診斷和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對改善糖尿病患者臨床癥狀和生活質(zhì)量具有重大的意義。
Hcy是含硫基的非必需氨基酸,是蛋氨酸代謝的中間產(chǎn)物,主要通過肝臟和腎臟進行代謝,然后通過腎臟排泄。有關(guān)研究表明[4],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HHcy)是糖尿病腎病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高Hcy會造成血管損傷,與糖尿病腎病損害關(guān)系密切。其損傷機制復雜,可能是HHcy可作為一種內(nèi)源性致病因素,當血液中Hcy異常增高時,被動轉(zhuǎn)運至細胞內(nèi),代謝生成有毒性產(chǎn)物,這些毒性產(chǎn)物的堆積會導致微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氧自由基清除水平下降,最終導致微血管內(nèi)皮損傷和內(nèi)皮功能下降。有關(guān)研究還表明,高水平的Hcy可影響凝血系統(tǒng),促進微血管的硬化和血栓形成。因此,HHcy可導致糖尿病微血管病變,是糖尿病腎病發(fā)生、發(fā)展的促進因素[5,6]。
Cys C廣泛存在,各種組織的有核細胞中都含有Cys C。它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ysteine proteinase inhibitor,CPI)家族成員[7]。Cys C在機體各組織有核細胞的生成速度穩(wěn)定,不受飲食、肝功能損害、炎癥、肌肉量等因素影響,也無性別、年齡差異[8]。Cys C在腎小球自由濾過,而不被腎小球重吸收或分泌,準確反映腎小球濾過率,因此,Cys C被視為一種新的、較為理想的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的標志物[9]。
RBP是肝臟細胞分泌的一種脂肪源性細胞因子。RBP經(jīng)腎小球濾出,在近端腎小管被上皮細胞重吸收后分解成氨基酸,因此,正常人尿中RBP含量極微。有關(guān)研究表明,當腎小球濾過功能受損和腎血流量降低時,血中各種形式的RBP無法通過腎臟排泄,導致血中RBP濃度升高,因此,當腎小球濾過功能受損時,血清中的RBP濃度水平明顯升高,RBP可用于腎功能早期受損的篩查[10]。
本實驗結(jié)果表明,糖尿病各組患者RBP、Hcy、Cys C、mALB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糖尿病各組間各指標水平比較,臨床糖尿病腎病組高于早期糖尿病腎病組、早期糖尿病腎病組高于單純糖尿病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結(jié)果表明,多指標聯(lián)合檢測可以提高糖尿病腎病的檢出率。
綜上所述,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清中RBP、 Hcy、Cys C、mALB水平即可升高,并隨著糖尿病的進展而增高,表明血清RBP、Hcy、Cys C、mALB升高與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guān)。因此,糖尿病患者聯(lián)合檢測RBP、Hcy、Cys C、mALB可以提高早期糖尿病腎病的檢出率,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應用。
[1]蘇宏業(yè),王乃尊.糖尿病腎病治療研究.醫(yī)學綜述,2008,14(9): 1376-1378.
[2]Mogensen CE.Managemant of early nephropathy in diabetic patients.Annu Rev Med,1995,46(1):79-93.
[3]Reinhard M,Erlandsen EJ,Randers E.Biological variation of cystatin C and creatinine.Scand J Clin Lab Invest,2009,69(8):831-836.
[4]Zhang Z,Zhang JY,Wherry EJ,et al.Dynamic programmed death 1 expression by virus-specific CD8+T cells correlates with the outcome of acute hepatitis B.Gastroenterlogy,2008,134(7):1938-1949.
[5]劉小林.2 型糖尿病患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檢測的臨床意義.臨床輸血與檢驗,2010,12(1):41-43.
[6]劉中英.老年 2 型糖尿病腎臟損害的病理生理分析.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22):3267-3269.
[7]余洪立.血清胱抑素C 測定的方法學研究進展.廣西醫(yī)學,2004 ,26(3):366-368.
[8]任愛英,王凡.血清胱抑素C 的臨床應用及研究.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08,5(1):32-34.
[9]王曉青.胱抑素C、超敏C 反應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早期腎損害監(jiān)測中的作用.中國實驗診斷學,2010,14(11): 1801-1802.
[10]姚立騰,王錦駒.血清胱抑素C和視黃醇結(jié)合蛋白聯(lián)合檢測在糖尿病腎病臨床診斷中的價值.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0,31(5):440-44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4.012
2015-11-04]
361000 廈門市第三醫(y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