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
“每到過年,我們都會問自己:什么是家鄉(xiāng)的味道?家鄉(xiāng)的味道就是父親、母親做的那頓飯的味道。那個時候我家住在北京朝陽門外芳草地的平房,母親站在門口喊:黃磊,回家吃飯了!我就往家里跑,一邊跑,肚子一邊開始叫。”
如果把家常菜也列為飲食江湖中的一個門派,家常菜大師汪曾祺這么為門派開宗立義:“家常酒菜,一要有點新意,二要省錢,三要省事。偶有客來,酒渴思飲。主人卷袖下廚,一面切蔥姜,調(diào)作料,一面仍陪客人聊天,顯得從容不迫。若無其事,方有意思。如果主人手忙腳亂,客人坐立不安,這酒還喝個什么勁兒?!?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01/02/slzk201610slzk20161053-1-l.JPG" style="">
以此標準來對照,演員黃磊算是家常門派中人。他喜歡下廚,因為擅做的大多是家常菜,所以自稱“黃小廚”。他說自己常常在擺弄鍋碗瓢盆的同時,還拈上一杯紅酒。但悠閑的姿態(tài)并不影響他的速度。見過他做菜的人,第一印象大多是“速度快”,“一會兒就弄出一大桌來”。還能隨時隨地,因地制宜。在一檔真人秀節(jié)目里,他屈陋就簡,用手烙出一鍋面餅,滿足了一組人的口腹之欲。
擅做家常菜的人,似乎很難有堂皇的代表作。汪曾祺開出自己的家常菜單,拌菠菜、煮干絲、燒小蘿卜、炒嫩苞谷、扦黃瓜皮……都算不上理直氣壯的菜名。黃磊在大學時就小有廚名。他在宿舍里煮“花式”方便面,拌白菜心,為了能吃到他裹雞蛋液炸的饅頭片,室友們不惜“諂媚”他“爸爸”。當演員后走南闖北,吃做美食的視野更是開闊了不少。但要是問黃磊的拿手菜,身邊的人卻總難講個明細?!八鍪裁炊夹校魇礁鳂拥牟硕伎梢?。”朋友劉楓說,“湯煲得很好,肉燒得是最好,各種……那就是有味兒?。『贸园?!”說到此處,聽者能感受到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無奈。吃喝玩樂各類俗世樂趣中,味覺的美妙最難細致言傳,而家常菜食材平常,形式又大多簡約內(nèi)斂,要頭頭是道說出其中的好更是難上加難?!坝形秲骸被蛟S是最貼切誠懇的贊嘆。
汪曾祺說,“粗菜細作”是家常菜的不二法門——將最常見的食材,用繁復的工序和豐富的調(diào)料細細料理,制作者的不厭其煩和想象力是關鍵。他曾曬過一道拌菠菜的做法:“先將菠菜洗凈,去根,在開水鍋中焯至八成熟(不可蓋鍋煮爛),撈出,過涼水,加一點鹽,剁成泥,擠去菜汁,以手在盤中轉(zhuǎn)成寶塔狀。先切碎香干,如米粒大,泡好蝦米,切姜末、青蒜末,香干末、蝦米、姜末、青蒜末用手捏緊,分層堆在菠菜泥上,如寶塔頂。好醬油、香醋、小磨香油以及少許味精在小碗中調(diào)好。菠菜上桌,將調(diào)料輕輕自塔頂淋下。吃時將寶塔推倒,諸料拌勻?!笔巢亩疾怀銎妫襟E有條不紊,平淡中透著講究。黃磊也曾經(jīng)在“黃小廚”公號上分享過蔥油拌面的做法,使用的食材普通但豐富,做法也是步步為營,從煎油蔥、炸蔥油、調(diào)醬汁,炒制海米、干貝和花生,到煮面的時間火候,各個步驟無一不精細講究。
但“小廚”通常不愛料理大菜。汪曾祺就這么說:“我只能做幾個家常菜。大菜,我做不了。有一次去到海南島,東道主送了好些魚翅、燕窩,我放在那里一直沒有動,因為不知道怎么做?!秉S磊說起一些氣派的食材,也露出不知如何是好的苦惱表情。比如號稱“蟹中之王”的帝王蟹,看起來威風凜凜,實際皮厚肉空,“拿著不知道怎么辦”。還有龍蝦,血是詭異的藍色,外殼堅硬,形狀張牙舞爪,一切家常的刀工技法都難以侍弄。黃磊索性斬成幾塊,配上辛辣調(diào)料和方便面,做出一大盤紅艷艷的香辣龍蝦方便面,給這個高端食材也套上了一件“家常”的外衣。
每個熱愛“家常菜”的人,背后都有一段綿長的關于家和成長的記憶。黃磊這么寫自己和“家常味”的情感聯(lián)系:“我沒有建立起自己的江西南昌味道,也沒有湖南株洲的味道,更沒有江蘇南通的味道。我小的時候沒有太多機會下餐廳,父母做的又不是北京菜,所以我的記憶里也沒有北京味道。對于我來講,家鄉(xiāng)的味道就是燒煤的爐子、米飯,遠遠飄過來的肉片、辣椒、燒茄子、醬油、餃子餡、蒸螃蟹的味道,以及所有我小時候吃過的東西——扣肉、雪菜豆瓣燒黃魚、雪菜肉絲面條……每到過年,我們都會問自己:什么是家鄉(xiāng)的味道?家鄉(xiāng)的味道就是父親、母親做的那頓飯的味道。那個時候我家住在朝陽門外芳草地的平房,母親站在門口喊:黃磊,回家吃飯了!我就往家里跑,一邊跑,肚子一邊開始叫?!?h3>記憶
芳草地西街在北京東邊最繁華的商業(yè)區(qū)后面。轉(zhuǎn)兩個街角,不過相隔幾百米的距離,就完全進入了另一個時空。車輛行人稀少,也沒什么五光十色的商業(yè)氣息,街邊是樸實平整的紅磚樓房,店鋪門楹上橫掛著老式招牌,黃色的樹葉靜謐零落在地。這里是黃磊在北京童年開始的地方。1978年,他和父親坐火車來北京,睡一個臥鋪,路上買小推車上的甜橙吃,到北京時口袋里只有幾毛錢。
因為嘴里的淡淡橙香,父子倆初到北京的拮據(jù)開頭有了浪漫的色彩。味覺是一個人對過往最真實溫暖的記憶,和同齡孩子相比,黃磊的童年有著更豐富的味覺記憶。父親黃小立說,黃磊從小就是個對吃很感興趣的孩子,“那時候吃兒童餅干,一堆他都要全部吃光,用他的口頭語叫‘全部吸光。因為小孩不會說話,剛學會說話,‘吃就說成‘吸”。5歲左右時,每天要吃糖飯飯,就是用白飯加開水和白糖,不吃就不能好好睡覺。生病發(fā)燒了,總惦著媽媽做的肉餅湯。一塊豬肉剁餡,花20分鐘攪成肉餅,用芡粉抓緊,再上鍋蒸半個小時。做法雖然簡單,但味道鮮美無比。
父母把大部分收入都花在食物上?!敖饔芯淅显挘氯f事,‘恰(吃)是大事?!秉S磊的媽媽說,“我們不講究穿。因為我會做衣服,所以孩子大人的衣服我都自己做。煤火費也不用。那時候住平房,房子又小,我們就燒蜂窩煤,用爐子烤火,省下來的錢都用在吃上。讓孩子吃好是最大的事?!秉S小立回憶每到冬天,單位要發(fā)32塊錢的煤火費?!拔夷昧丝净鹳M以后,首先不是覺得可以取暖,而是覺得有一筆收入了。我就走到朝陽門外,那里原來有個朝外市場。我就進去買一堆螃蟹,回來蒸著吃,或者做螃蟹炒年糕。”和左鄰右舍比,黃磊家是最晚買電冰箱等現(xiàn)代家當?shù)?,“因為錢都用到吃上面了”。
姐姐曹暉也記得,自己和黃磊“小時候是不缺嘴的孩子”?!拔覌尦匕肷蓉i肉,有時還能看到一整個豬腦袋泡在廚房的盆里。”豬肉用來腌咸肉,做香腸,燒成各種口味的南北菜式。有一次,黃小立用豬的后臀尖肉擱油里炒,加醬油和水,蓋上鍋燜,燜到水都沒有,肉從油里脫穎而出,再放上糖、姜,做出一碗“好吃極了”的干燒肉。本想晚上演出回來吃幾塊,發(fā)現(xiàn)肉沒了,已經(jīng)被黃磊和姐姐兩個人全吃光了。酸辣椒炒雞是一道至今在黃家菜譜里占據(jù)重要位置的菜式。切成塊的土雞在油鍋里和各種調(diào)料一起炒后,再放上大量切成末的自制酸辣椒,最后撒上青蒜,黃磊拌著湯汁就能把整碗米飯吃完。
腌篤鮮更是一道標志性美味。黃磊記得,到了冬天出冬筍的時節(jié),父親回家后會很興奮地說:“哎呀,我買到了冬筍了。”然后就看著父親把冬筍一層一層地剝開,拿出一塊吊在窗外的咸肉,把咸肉放在溫的鹽水里泡軟切塊,再買上一塊新鮮的五花肉,切成塊,跟冬筍咸肉一起,放在滾水里燉?!霸綗鯗綕?,跟牛奶一樣,咸肉的瘦肉變成紅色的,肥肉變成透明的。一滴鹽也不用放,也不會放一滴味精,就這樣一鍋純粹的肉湯和冬筍。有時候媽媽會弄些百葉,結(jié)成結(jié),放在湯里面。這是我小時候最愛吃的腌篤鮮。”
童年的豐富味道,都成為黃磊成年后一些頗有畫面感的回憶:生病時,媽媽總會煮一碗菠菜雞蛋面,端到床頭后,爸爸跟進來,給面條撒上香油和白胡椒粉。和小伙伴爬到四樓,把鱔魚從窗戶扔下去,媽媽在下面撿起摔暈的鱔魚,摁到一塊有釘子的木板上,拿把小刀片哧溜撕下整條脊柱骨,接下來的餐桌上就會有一盤大蒜燒鱔段。擠擠挨挨裝在大麻袋里出售的青蛙,加辣椒炒后,好吃得青蛙大腿骨頂頭的白色小圓骨也會嚼碎咽下。將和好的面用水一遍一遍地洗,把黏液和淀粉都擠掉后,洗出一坨黏糊糊的水面筋,既是父親做素什錦時必不可少的材料,也是男孩子悠長夏日里的好玩物。在細竹竿頭粘點水面筋,能粘下來一小竹籃知了,油炸知了也是道風味獨特的美食。
這些看似瑣碎平淡的細節(jié),說不上什么意義,卻是一個人之所以成為這個人更確實的依據(jù)。黃磊現(xiàn)在做菜也喜歡用胡椒調(diào)味,吃青蛙時還保留著吃掉白色小圓骨的習慣。拍電影《小別離》時需要和一團面作為道具,拍攝結(jié)束后,他用這團面洗出了一坨水面筋。很多朋友對黃磊的評價是“喜歡分享,熱愛生活”。黃磊也很自信地說:“如果我都不算熱愛生活,就沒有熱愛生活的人了?!边@種毋庸置疑的對生活的熱情,或許就來自于童年有關食物的豐盛記憶——吃是最具體、最重要的事情,滿含愛意地制作食物是一種崇高的精神活動。
2015年9月21日,黃磊的“私家品牌”——“黃小廚”開張了,這天也是父親黃小立的生日。在第一期微信公號的“小廚FM”中,黃磊不急不緩地敘說著父親對他的影響:“父親給我的傳承,有藝術的傳承,還有就是那些美食的傳承、美食的味道……我現(xiàn)在也是一個父親,兩個小孩的父親,我喜歡做飯,喜歡給我的小孩做飯,我希望有一天,她們也會記住爸爸的味道?!?/p>
黃小立是一位著名的話劇演員,也是一個通曉頗多廚房經(jīng)驗的生活家,尤其精于各種肉食的制作。采訪時,他隨口就能說出很多看似淺顯卻又非常實用的食物料理技巧。比如切肉的紋路,如果順絲切的話,肉就嚼不動,必須要橫切;做扣肉時,先抹醬油再下油鍋,顏色好看但肉皮容易糊,會發(fā)苦;春天出的“大炮彈”春筍做腌篤鮮最劃算;筍干放在淘米水里才容易泡軟……
黃小立和妻子都是南方人。南方人家年前都要制作腌貨,這是最費時間也最有年味兒和技術含量的傳統(tǒng)食物。雞、鴨、魚、肉都可入料,腌好后掛在房前屋后向陽的地方晾曬。“以前有個笑話,說北方人到了南方,很奇怪南方的樹上怎么還長雞、長魚、長鴨、長肉啊?!秉S小立說。腌好的食材,簡單的做法是蒸煮,但更精彩的是和其他新鮮食材搭配。一道好的“腌篤鮮”,就離不開一塊好咸肉。黃小立是制作咸肉的高手,做出的成品色澤分明,瘦肉鮮紅,肥肉亮白。黃磊還留著兒時父親做咸肉的記憶:“秋風剛起的時候,天有點涼了,我父親就會去菜場、農(nóng)貿(mào)市場買上一塊五花肉,然后就把它切成幾條,大概有手掌這么寬,兩個腳掌那么長。但是肉買回來之后絕對不能用水洗,不能碰水,他在上面就用刀子豎著劃幾刀,用鹽、花椒、小茴香炒制成花椒鹽,然后把白酒和鹽都抹在肉上,再用釘子穿個眼,吊上一根麻繩,裹上一張牛皮紙,吊在朝北的窗戶。等秋風起,天涼了,一點一點地肉就干了,變硬了?!?/p>
腌魚的處理稍有不同。抹鹽后,魚要放進一個壇子里,用石頭壓緊,等三五天抹的鹽全部吸收后,再拿出來晾?!皵R腌魚的器皿最好是過去那種壇子,壓在上面的東西用大鵝卵石最好,因為石頭不吸水。如果沒有,用干凈的磚頭也行?!秉S磊媽媽說,“現(xiàn)在有的人用可樂瓶子裝上水代替石頭壓在上面。其實最不安全,可樂瓶是塑料的,接觸白酒、鹽容易被腐蝕?!秉S小立以前還專門從新疆背回來一塊鵝卵石,足見對食物制作的一絲不茍。對所有腌貨都適用的關鍵原則是,食材腌制前不能沾水。曾經(jīng)有鄰居看黃小立腌的肉好,就將一塊肉洗干凈后拿來請他幫忙腌制,沒想到肉腌上后掛出來幾天就臭了。
還有一種非常有特色,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少有人做的腌貨是風雞。黃小立用了好長時間細細回憶風雞的做法?!半u殺了以后,不能洗,毛也不能拔,就開膛破肚、放血,把內(nèi)臟掏空以后,用炒的花椒鹽抹在雞的肚子里和外面的毛發(fā)里。各個縫隙中都抹上鹽,灑上白酒,完了以后把雞頭雞腳塞到肚子里,再把兩個翅膀一窩,這只雞就成了一團。團完后再用草繩捆起來?!崩︼L雞是一個既花力氣又要方法的環(huán)節(jié)——要把草繩先豎著繞一圈,把雞固定了以后,再橫著密密地纏起來,纏成一個球的樣子。說到此處,黃磊的媽媽也從廚房走出來:“我告訴你們怎么做,我在南昌還做過。捆風雞的繩子要用稻草編的,自己搓。就用稻草一根接一根那么搓,不要太粗,大概就手指頭那么粗。塑料繩是化學的不行。捆的時候要使勁,越緊越好,然后(繩子)留出一個頭,把它掛在北面靠墻的地方。這樣做出來的肉是干干凈凈的紅顏色,非常好吃?!?
兩位老人相互補充著,講得非常認真細致,語氣也隨著食物制作的過程抑揚頓挫。講到興起,黃媽媽將我們帶進廚房,打開罐子讓我們嘗嘗她親手腌制的酸辣椒、泡姜片。黃小立也頗有些自豪地打開冰箱,拿出一小罐已有些年頭的鹵水,每鹵一次肉就加一次白酒和醬油,肉撈出來后鹵水又保存起來。以前沒冰箱時定期蒸一蒸,煮一煮,至今最老的那部分鹵水已經(jīng)有十幾年歷史了。看完鹵水,又讓我們參觀了一下灶臺?!皶粫霾耍凑{(diào)料瓶的多少就知道?!秉S小立腰桿筆直,像檢閱士兵一樣,指點著層層疊疊林立在灶臺邊角的調(diào)料瓶子。
中午時分,樓道深處隱隱傳來菜下油鍋的刺啦聲??蛷d的邊柜上擺著一個有大半瓶黑乎乎醬湯的玻璃瓶,里面的醬姜片已經(jīng)被吃掉了大半,窗外是北京城冬天的一角天空,日光正好,幾段樹枝映著少見的蔚藍微微搖曳。黃小立對我們細細講著扣肉的做法:“肉擱鍋里以后,就在油里炸,一開始用大火,擱進去以后馬上就改成很小很小的火。這時候就像武士上戰(zhàn)場拿起盾牌,拿起鍋蓋擋著臉,因為那個油會往外迸啊。如果你蓋上蓋也可以,但是蓋上蓋呢有水蒸氣,有了水蒸氣后又有水掉進去。所以呢,它炸的時候,最好把那鍋蓋舉起來,這樣可以保護以免燙傷?!闭f到這里,老人臉上顯出莊嚴凜然的表情。雖然面前只是一張干凈的木桌,廚間灶前的萬千氣象,卻仿佛都在眼前。
汪曾祺寫廚間五味,說:“做菜要有想象力,愛捉摸,如蘇東坡所說:‘忽出新意。要多實踐,學做一樣菜總得失敗幾次,方能得其要領?!狈匙V固然重要,但很多食譜中的名篇,不過寥寥幾句。比如袁枚的《隨園食單》,“有味者使之出,無味者使之入”,“葷菜素油炒,素菜葷油炒”,被視為至理名言。但其中的深長意蘊,需要廚子不斷嘗試,勇氣加上悟性,才能得其精髓。
黃磊喜歡琢磨?!八陨弦粋€東西就不停去試?!迸笥褎髡f,“比如做甜點,他有一陣兒喜歡做烤面包,就大概一個月天天烤,烤了吃不完就各家送?;厝ソ又?,做完接著送,一直到做到非常好了,他就改做其他的。他就是這樣一個人,不停地在弄,敢創(chuàng)新,敢嘗試,而且手特別巧?!?/p>
劉楓本行學醫(yī),他形容黃磊有一雙外科醫(yī)生的手,“非常靈巧,會做飯做菜、刀工,還會針線活兒。而且他是巧干。別人不知道這活兒怎么干,他能知道方法。比如,我們喝酒,有的酒瓶特別難開,他就能非常完整巧妙地打開。”據(jù)說黃磊有一個愛好,把纏在一團的毛線捋清?!罢鰜恚俎?,這實際上就是一個愿意動手、愿意解決問題,而且是非常先天的一個東西。我跟他說過,如果他是醫(yī)生的話,肯定是個好醫(yī)生,而且應該做眼科醫(yī)生?!眲髡f。
“黃磊是動手能力特別強?!苯憬悴軙煂@一點上毫無異議。“小時候我們在江西,每人脖上都掛個鑰匙。因為爸媽每天去演出,大概下午4點班車就走了。走之前他們會把肉和菜都炒好了放桌上,下面壓個條兒,上面寫著我們的名字,告訴我們什么菜該怎么熱,然后都是黃磊去熱?!睂ψ鲲埖呐d趣或許就是從這些自己照管自己的日子里萌芽的。黃磊記得有一個暑假,父母都去外地演出,就他和姐姐、表弟在家。姐姐管賬,他負責做飯。沒有了父母每天的灶間指示,他第一次表現(xiàn)出了做飯的想象力?!坝幸淮挝腋麄冋f,今天做西餐。其實我也沒吃過什么西餐,就用土豆搗泥,香菇切碎,給他們做了一個香菇土豆餅。這是我的創(chuàng)新?!?/p>
這些年,黃磊走南闖北,吃遍全球,憑著一張好吃的嘴和一顆愛鉆研的心,但凡印象深刻的美食他大都能說出個門道。在常熟吃了一道鳙魚,鮮美無比,他琢磨出“秘訣在湯色和魚的選用”。“油通過鐵篩子,細細地淋過魚頭,湯會一下出奶色。但不能擱蔥,蔥一進去奶色就淡了?!薄斑x魚一定要大,魚大到一定程度就是肉了,就有油,肚當和甩水會特別鮮美。”他說起在惠州吃的清蒸雞,“要選閹雞,一歲大小,腌上三四個小時,不要腌透,然后把鹽去掉,一滴水不放,兩三片姜,蒸出一碗汁來?!薄八麜芯?。在外面吃個什么東西,回來就說我給你們也做做。即便一開始不像,但是慢慢做就有了樣子?!迸笥褎骰貞洠按蠖F(xiàn)在是北京最有名的餐廳嘛,他曾經(jīng)研究大董的海參怎么做的,講到大董先生說,‘你別說了,再說窗戶紙就要破了?!?/p>
真正的家常菜高手,不但會鉆研技藝,更懂得利用食材。汪曾祺招待臺灣客陳怡真時,知道臺灣只有白蘿卜,就專選北京才有的小紅蘿卜。因為“做菜看對象,要做客人沒有吃過的,才覺新鮮。北京小水蘿卜一年里只有幾天最好。早幾天,蘿卜沒長好,少水分,發(fā)艮,且有辣味,不甜;過了這幾天,又長過了糠。陳怡真運氣好,正趕上小蘿卜最好吃的時候。她吃了,贊不絕口”。據(jù)說一次文人老友聚會,王世襄先生拎一捆霜降之后、上凍之前從地里起出來的大京蔥,加上海米燜,一道燜蔥就蓋過了席間其他菜,用的都是食材的巧勁兒。
每種食材最好的味道,都藏在最適合它的時令季節(jié)中。如今科技似乎已經(jīng)消滅了季節(jié)的概念,菜場隨時都有五顏六色的食材,頗有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予取予求的富足感。但真正懂做飯的人仍會去細細分辨適合食物的節(jié)氣,了解食物與時間、風土之間的最佳聯(lián)系。采訪時,黃磊就很認真地和記者討論,質(zhì)地不同的礦鹽會如何影響食物的味道,潮濕地域的陽光和水汽又如何共同作用于一段香腸的口感,讓人感受到他對食物沒有止境的、真實的好奇心。他在自己的書里這么解釋“做飯”這件看起來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做飯真的需要高智商。做飯里面除了常識和經(jīng)驗,你還需要創(chuàng)新和理解,更為重要的是你要學習愛與美。起碼得有些耐心和求知欲?!?h3>年夜飯
如果說家庭是一個以食物為紐帶、家人相互看顧的場所,年夜飯則是以食物之名,舉行的一個有關家庭的儀式。所有家庭之外的事情都可以停下來,甚至時間也停下來。人們心安理得地待在家里,把所有的精力和時間都投入到食物的制作上,心無旁騖,不厭其煩,然后再圍坐在一起,吃掉這些食物。在越早的從前,人們就越莊重地執(zhí)行這個儀式。
黃小立記得的,小時候一到過年,家家戶戶就會興起一個蒸饅頭、蒸年糕的高潮?!梆z頭是帶餡兒的,有豆沙餡兒的、蘿卜絲餡兒的、雪里蕻咸菜餡兒的。在我印象中好像肉的不多。因為過去沒有冰箱,南方也不是很冷,做肉餡兒的放時間長了容易壞。做好的饅頭放在一個大水缸里,擱院子里,每天早上吃一點。因為南方潮濕,饅頭上有時候會長霉點。但也沒關系,可以拿干凈的抹布擦干凈,再去蒸一下,能吃十天八天?!?
做完饅頭還要做年糕?!澳旮饩褪前雅疵追胚M木頭格子里蒸,蒸了以后年糕跟磚頭一樣,一條一條的,上面還有糯米粉和石紅和出來的紅繩,特別好看。年糕蒸完晾干后,同樣也放在大的水缸里,也是十天半個月都沒有問題。年糕時間長了以后,也會長一些霉點,不僅可以用抹布擦,還可以蘸著水洗。弄干凈之后,再切成片蒸著吃。我們家那兒在主食方面就這個特點最有年味兒,一到過年的時候,就會興起一個蒸饅頭、蒸年糕的高潮。”
還有一道要早早準備的是炒素菜?!耙驗槌粤舜篝~大肉之后要清口,就要吃一點素菜。把黃豆芽、筍干、香菇、木耳和香芹,擱油鍋里一起炒,不放醬油,就放鹽,炒出的菜原來什么顏色就是什么顏色。炒出一大盆來,也可以放好多天?!钡冗@些大宗年貨都備齊,“到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的那個時候,人們就開始準備年三十的年夜飯了”。
黃磊和姐姐的年夜飯記憶里,則一定有“佛跳墻”,更應景的名字是“全家?!?。曹暉回憶:“每年年三十,我們家桌上一定會有全家福。先燉一只雞,把雞湯擱一個大砂鍋里,放進筍片、香菇,自制的小肉丸子、蛋餃、蝦、白肉,炸得像甲魚肚的肉皮……我記得從小年起,父母就開始忙了。我爸剁餡兒炸丸子、炸肉皮,我媽做蛋餃,廚房里擺好多碗碟,這里一碗炸丸子,那里泡一碗香菇木耳,到春節(jié)的時候,那一大鍋是最好吃的?!?/p>
和這些年夜飯記憶相匹配的北京,還是一個騎不到兩個小時自行車就可以穿城而過的城市,沒有多少車,有很多的大楊樹、槐樹……隨著這些年城市不斷地拆了建,建了拆,老北京城的記憶也在水泥磚頭的起起落落間不斷失落著。食物的命運和城市大體相似,尤其是那些更費時間和精力的食物,免不了衰敗消失的命運。黃小立記得,上世紀60年代,自己常常帶著茶缸,去八面槽一家有名的全素齋買泡在香油里的素什錦,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了。還有東四朝內(nèi)菜場二樓賣的水面筋,也不可再得。做扣肉時要用到的梅干菜,過去有慈溪和余姚這兩個地方出產(chǎn)的,擱在嘴里就能當零食吃,現(xiàn)在找不到了。人們愿意留給食物和家庭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了,年味兒也日益稀薄。我采訪過一位知名的社會學者,他甚至斷言,現(xiàn)代性對社會組織結(jié)構(gòu)的改變就是有一天家庭會消亡。
但黃磊有自己的相信和堅持?!坝幸惶斐酝觑?,跟女兒一起遛彎兒,女兒說,爸爸很久沒有做飯了?!边@句話讓黃磊警醒,“幾天前在溫州,我還在反省,我要放慢腳步?!彼选包S小廚”這個稱呼變成了一個公眾品牌,每天在微信公號上推送自己錄制的關于如何做菜、如何細致生活的音頻。他就像一個家庭的“傳教士”,在熱鬧溫暖的煙火氣間,孜孜不倦地向大眾傳達著他感受到的家庭的幸福感,那種即便是平常生活也不要怠慢的鄭重與講究。
2014年,他為全家人做了一頓年夜飯。提前幾天他就寫好了整頁需要購置的食材,親自去超市采購,買完一樣在單子上劃去一筆。他主廚的年夜飯保留著從父輩傳承下來的規(guī)矩:用一張大圓桌,燒一盆食材豐富的“全家?!?,還有一條留到第二天才吃的裝飾漂亮的干燒黃魚,寓意“年年有余”。他煮了二十幾道菜,有扣肉、素什錦、冬筍烤塔菇菜、辣椒炒雞、豆腐、雞湯……擺滿了整張圓桌?!按蠹移鋵嵰膊惶缘孟氯?,但過年總是要弄一桌子菜,熱熱鬧鬧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