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是活教材,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樂園。筆者所在幼兒園地處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因其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優(yōu)勢,構(gòu)建了“西嬉菜地”。在“西嬉菜地”種植活動中,家長和孩子積極參與,使得孩子們在玩中親近大自然,開闊了視野。家園攜手,共同探尋詩意的田園生活。筆者以黃豆種植為例,談一談對家園合作的所思、所想、所為。
尋找一顆珍貴的種子
作為臨近郊區(qū)的幼兒園,部分幼兒老家在農(nóng)村,所以他們的爺爺奶奶有種植的經(jīng)驗。我們雖然在前期查閱了大量資料,但“紙上得來終覺淺”。于是決定:為每班聘請有經(jīng)驗的爺爺奶奶作本園的“園藝顧問”。由于初次種植,無論是老師還是幼兒,都沒有足夠的種植經(jīng)驗;所以,在種植作物的選擇方面,我們便傾向于選擇對土壤和肥料要求不高、種植方法相對簡單的作物。最終,我們將目光定位在黃豆上,因為黃豆是容易照料,也容易種植,種期短,變化大,有果實,而且成活率高,有利于幼兒獲得種植的成就感。
谷雨前后,各班的園藝爺爺和園藝奶奶便早早來到了幼兒園,帶來了農(nóng)具和肥料;幼兒園為孩子們準備好了每人小一袋的黃豆種子?;顒忧?,園藝顧問向孩子介紹了種植所需的工具以及種植的具體要求。終于輪到孩子們大顯身手了,只見他們興奮地用小鏟子挖洞,然后從小袋子里認真地數(shù)出3?;?粒黃豆,神情專注地將黃豆放進土里,最后蓋上土,澆水。剛開始,園藝顧問看到幼兒笨拙的行為時,忍不住要去幫忙和糾正。此時,老師指導家長們應(yīng)該怎樣關(guān)注孩子的探索學習——千萬不能去幫忙,也不能直接代替或告知答案,而是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去體驗。老師和家長是幼兒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導者。洞挖的深一點、淺一點,土蓋的多一點、少一點,都不要緊,我們重視孩子對活動過程的體驗,而不是孩子做得完美不完美。通過這次活動,家長們明白了應(yīng)遵循“嘗試在前,指導在后;操作在前,結(jié)論在后”的原則,紛紛表示要把教師的方法遷移到家庭教育中去,把探索學習的機會交給孩子。
邂逅一朵盛開的花
黃豆種植像是一個實驗,一場游戲,一次探索。為了增進家園溝通,發(fā)揮家長價值,我們制訂了一系列的活動。一是家園同步觀察。家長為孩子準備一個容器,和幼兒園的黃豆同步種植,運用影像記錄、自然觀察、繪畫筆記的方式對其生長節(jié)點、種植管理進行記錄。二是家長助教。定期請家長助教來園進行間苗、除草、噴灑農(nóng)藥、澆水等方面的指導和解惑。三是家園論壇。班級微信圈定期討論種植活動中遇到的趣事、發(fā)現(xiàn)的問題、解決的方法,上傳自己種植的黃豆圖片,進行比較觀察。四是家長感言。和孩子一起觀察、記錄的過程中,很多家長有深刻的感觸,教師鼓勵家長有感而發(fā),并和其他家長一起分享。
今天,當我們再次踏進“西嬉菜地”時,子涵驚喜地發(fā)現(xiàn)黃豆開花了,她趴在小花上聞著花香,非常陶醉的樣子。
孩子們都非常喜歡花,他們仔細地觀察著。
琪琪:為什么它的花這么小呢?
大寶:這個花是紫色的。
小寶:還有些是白色和粉色的。
千惠:這個花會長大嗎?蜜蜂會來采蜜嗎?
小悅:老師,黃豆藏在花里嗎?
面對這些疑問,我只能說:“你們觀察得真仔細,我們一起等待,一起發(fā)現(xiàn),自己來尋找答案好嗎?”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好。一株淺淺的花朵,也能引起孩子們?nèi)绱硕嗟牟聹y和疑問,可見他們已經(jīng)在種植的過程中學會了觀察、學會了提問,學會了思考。
采擷一枚喜悅的果實
終于到了收獲的季節(jié),孩子們別提多興奮了。按照老師講述的要領(lǐng),他們小心翼翼的采摘成熟的豆子和飽滿的豆莢,鉚足了勁勞作著?;氐浇淌?,大家一起剝開豆莢,看看一顆顆綠油油的豆子,再數(shù)一數(shù),你的有幾顆,我的有幾顆,最多的有幾顆……對孩子們來說,這是一枚枚成熟的果實、成功的果實、喜悅的果實。如何挖掘果實最大的教育功能呢?我們依然借助家長力量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
黃豆大宴 發(fā)動家長帶領(lǐng)孩子一起尋找大豆制品,并在班內(nèi)舉辦品嘗會?;顒娱_始,教師先用課件回顧了幼兒從黃豆播種到收獲的全過程,并分享了他們在種植過程中的精彩瞬間,這點點滴滴見證了幼兒的成長。現(xiàn)場打豆汁、磨豆?jié){、做豆渣餅,把活動推向高潮。
親子制作 邀請家長和孩子用黃豆做主料,耐心粘貼,變成一幅幅漂亮的作品,作品展現(xiàn)了無限的創(chuàng)意:有的用黃豆配綠豆組合成了小雞吃蟲;有的粘貼出了一間房子;還有的變成了一輛汽車等。作品展示時,孩子們也積極參與其中,興奮地談?wù)摵徒榻B著作品。
有了家長的積極支持和參與,保證了種植活動的順利進行,在家園合作的后續(xù)活動中對黃豆具有了全方位的認識。
許下一個美好的愿
課程就是做事。我們開展了豐富的種植活動,讓幼兒學會想象、收集、種植、觀察、管理和期待??粗某砷L與變化,幼兒、老師、家長對種植活動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課程不僅需要遵循孩子的需要,同時要讓孩子不斷地有挑戰(zhàn)的事做。在完成一年的種植與實踐的基礎(chǔ)上,我們對種植蔬果的生長特點、生長周期、栽培方式、管理要點、種植月份、收獲月份、品嘗方式、果實創(chuàng)意進行梳理。今年年初,還整體規(guī)劃了每個年齡段的種植品種,每個班選取一兩種不同種類的蔬果進行重點跟蹤,注重幼兒在“田園”的自主活動,挖掘幼兒的興趣點,融入課程游戲化的理念,使課程涵蓋幼兒發(fā)展的各個領(lǐng)域,構(gòu)建一套比較完整、全面的園本田園之旅課程體系,逐漸形成獨具特色的園本課程。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海西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