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麗
米非司酮聯(lián)合甲氨蝶呤在子宮切口瘢痕妊娠中的應用效果
趙亞麗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聯(lián)合甲氨蝶呤在子宮切口瘢痕妊娠中的應用效果。方法46例子宮切口瘢痕妊娠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3例。觀察組給予米非司酮聯(lián)合甲氨蝶呤治療,對照組僅給予甲氨蝶呤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治療成功率為91.3%,子宮切除率為4.3%;對照組治療成功率為52.2%,子宮切除率為21.7%,觀察組治療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子宮切除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包塊消失時間、血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轉陰時間等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米非司酮聯(lián)合甲氨蝶呤在子宮切口瘢痕妊娠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
米非司酮;甲氨蝶呤;子宮切口瘢痕妊娠
現(xiàn)階段,隨著剖宮產(chǎn)率不斷升高,導致子宮切口瘢痕妊娠發(fā)生率也隨之上升,在妊娠總發(fā)生率中占7%[1]。臨床常給予患者藥物治療,以便保留患者生育能力,提高其生活質量。為了研究米非司酮聯(lián)合甲氨蝶呤在子宮切口瘢痕妊娠中的應用效果,本院選取收治的46例子宮切口瘢痕妊娠患者為研究對象,分別給予米非司酮聯(lián)合甲氨蝶呤治療與單獨甲氨蝶呤治療,現(xiàn)作出如下總結性分析。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46例子宮切口瘢痕妊娠患者進行研究,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3例。觀察組最大年齡39歲,最小23歲,平均年齡(31.2±2.5)歲,平均孕次(1.5±0.5)次,平均停經(jīng)時間(43.5±6.4)d;平均孕囊直徑(43.1±1.8)mm;前次手術類型:子宮肌瘤患者3例,剖宮產(chǎn)20例。對照組最大年齡40歲,最小24歲,平均年齡(31.5±2.6)歲,平均孕次(1.4±0.7)次,平均停經(jīng)時間(44.3±6.2)d;平均孕囊直徑(42.8±1.9)mm;前次手術類型:子宮肌瘤患者2例,剖宮產(chǎn)21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孕次、前次手術類型及平均孕囊直徑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甲氨蝶呤(吉林省輝南長龍生化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2022882)治療,藥物劑量需根據(jù)其體表面積計算,劑量為50 mg/m2,1次/d,肌內(nèi)注射,1個療程為1周。觀察組給予米非司酮(廣州朗圣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480)聯(lián)合甲氨蝶呤治療,甲氨蝶呤使用方法、劑量等與對照組相同,同時口服米非司酮,劑量為50 mg/次,2次/d,1個療程為1周。兩組患者均在連續(xù)治療2周后進行宮腔鏡電切術將妊娠組織切除。治療期間,詳細記錄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包塊消失時間、血HCG轉陰時間等。
1.3療效判斷標準[2]治療后患者血清HCG下降>20%,B超檢查結果顯示,包塊縮?。?0%,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可視為治療成功?;颊哐錒CG無下降趨勢,且持續(xù)升高,腹痛癥狀無明顯好轉或有加重現(xiàn)象;或妊娠破裂導致大出血,可視為治療失敗。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成功率、失敗率及子宮切除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2.2兩組患者包塊消失時間、血HCG轉陰時間比較 觀察組包塊消失時間為(14.8±1.5)d,血HCG轉陰時間為(7.9±1.4)d;對照組包塊消失時間為(29.1±1.9)d,血HCG轉陰時間為(17.5±1.8)d。觀察組包塊消失時間、血HCG轉陰時間等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子宮切口瘢痕妊娠屬于剖宮產(chǎn)術后常見并發(fā)癥之一,主要指的是在妊娠時受精卵子經(jīng)子宮內(nèi)膜和剖宮產(chǎn)瘢痕間的微小腔道在瘢痕組織上著床,其胚囊被瘢痕組織肌層及肌纖維包繞,使之與子宮腔完全隔離,屬于高危異位妊娠,可導致孕產(chǎn)婦陰道大出血及晚期子宮破裂,對患者生命安全構成極大威脅[3]。保守治療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在臨床中應用范圍較廣。
米非司酮屬于一種新型抗孕激素,能夠充分和糖皮質激素受體、孕酮受體進行結合,且無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以及抗雌激素活性。在臨床治療中,米非司酮能夠促使滋養(yǎng)細胞變性、壞死,阻斷患者孕酮活性,最終達到有效終止妊娠的治療目的氨甲蝶呤屬于一種抗代謝藥物,主要是通過對二氫葉酸還原酶起作用來抑制細胞合成,也能夠有效抑制滋養(yǎng)細胞增生,對瘢痕妊娠患者子宮內(nèi)膜絨毛組織造成破壞,促進患者體內(nèi)胚胎組織壞死、脫落并吸收。經(jīng)臨床研究表明[4],氨甲蝶呤和米非司酮聯(lián)合用藥可顯著減少用藥劑量,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降低子宮切除率。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治療成功率為91.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2.2%(P<0.05);且觀察組子宮切除率為4.3%,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1.7%(P<0.05);且觀察組包塊消失時間、血HCG轉陰時間等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米非司酮聯(lián)合甲氨蝶呤在子宮切口瘢痕妊娠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療成功率,縮短其血HCG轉陰時間,降低子宮切除率,促進患者恢復,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
[1]楊瑞英.氨甲蝶呤和米非司酮聯(lián)合用藥治療子宮切口瘢痕妊娠的療效.中國婦幼保健,2011,26(16):2493-2494.
[2]張秀云.米非司酮聯(lián)合乳酸依沙吖啶終止瘢痕子宮中期妊娠177例.醫(yī)藥導報,2014,33(6):739-741.
[3]陳明暉,謝洪哲,許玉芳,等.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切口瘢痕妊娠的效果分析.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13(12):1333-1334.
[4]周斌.米非司酮聯(lián)合甲氨蝶呤在子宮切口瘢痕妊娠中的應用效果.實用婦科內(nèi)分泌雜志,2015,8(4):167-16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2.147
2015-10-08]
461000 河南省許昌市第三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