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效紅 王莉麗 袁利明
氨磺必利治療慢性精神分裂癥臨床觀察
蔡效紅 王莉麗 袁利明
目的觀察氨磺必利治療慢性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療效。方法78例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39例。對照組給予利培酮治療;觀察組給予氨磺必利治療。觀察并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治療前兩組陰性癥狀量表 (SAN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SANS評分比較,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氨磺必利治療慢性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療效顯著,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慢性精神分裂癥;氨磺必利;利培酮
精神分裂癥是臨床常見的精神性疾病,常遷延不愈,反復發(fā)作,患者可出現精神活動衰退及社會功能缺損,給社會、家庭造成沉重的負擔[1]。精神分裂癥陽性癥狀由中腦邊緣通路的多巴胺功能亢進引起,而陰性癥狀主要由中腦皮層及前額葉通路中多巴胺功能減弱引起[2],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多以陰性癥狀為主,臨床治療較為困難,本觀察應用氨磺必利治療慢性精神分裂癥取得了顯著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1月~2014年 9月在本院治療的慢性精神分裂以陰性癥狀為主的患者共7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本次臨床研究的納入標準。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9例。對照組年齡19~64歲,平均年齡(36.26±9.33)歲,病程2.0~12.0年,平均病程(5.75±2.18)年;觀察組年齡18~66歲,平均年齡(35.84±10.02)歲,病程2.5~13.0年,平均病程(5.91±2.03)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所有均符合第10版國際疾病分類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ICD-10)精神分裂癥的相關診斷標準;病程>2年者;患者SANS評分>50分;排除腦器質性疾病引起的精神分裂癥;嚴重軀體性疾病及生物活性物質所致的精神障礙;合并有其他精神性疾病患者;合并有癲癇疾病者;哺乳期及妊娠期患者;對所用藥物有過敏者。
1.3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利培酮治療,初始劑量1 mg/d,之后根據患者的耐受程度及個體情況逐漸增加劑量,治療劑量范圍在4~5 mg/d之間,觀察組應用氨磺必利治療,初起始劑量為200 mg/d,根據患者個體情況酌情增加劑量,最大使用劑量不超過600 mg/d,治療2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SANS評分及不良反應情況。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SAN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SAN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SANS評分比較,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SANS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SANS評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b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9 60.98±6.32 48.07±4.60觀察組 39 61.76±6.86a36.75±4.22b
2.2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根據患者出現的癥狀量表(TESS)評定藥物不良反應,對照組錐體外系不良反應3例,口干2例,體重增加6例;觀察組錐體外系不良反應2例,體重增加5例,月經紊亂3例,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精神分裂癥其發(fā)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確,多發(fā)病于青壯年,臨床主要表現為感知、情感、思維及意志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臨床上對于病程>2年,情感淡漠、思想紊亂、行為退縮及意志缺乏等陰性臨床癥狀為主,并出現精神衰退及后遺狀態(tài)為主要表現的,可診斷為慢性精神分裂癥[3]。慢性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治療難度較大,并且復發(fā)率高,是目前治療的難點。目前慢性精神分裂癥的臨床治療仍以藥物治療為主,如何選擇有效、安全的抗精神分裂癥藥物是臨床治療的方向[4]。
氨磺必利為苯胺替代物類抗精神分裂癥藥物,可選擇性地與患者邊緣系統(tǒng)的D2和D3多巴胺能受體相結合,并且不與組胺、腎上腺素能受體及膽堿能受體結合。研究結果表明,高劑量的氨磺必利可有效阻斷邊緣系統(tǒng)中部突觸后的多巴胺受體,減少多巴胺受體結合位點,改善精神分裂癥的陽性癥狀,而低劑量的氨磺必利可以阻斷突觸前D2/D3多巴胺能受體,阻斷負反饋的調節(jié),促進患者邊緣系統(tǒng)和前額葉皮質釋放多巴胺,使突觸前多巴胺釋放增加[5],緩解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抑郁癥狀及陰性癥狀[6]。本次臨床觀察顯示,應用氨磺必利治療慢性精神分裂癥與應用利培酮治療相比,應用氨磺必利的觀察組SANS評分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氨磺必利用以治療陰性癥狀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癥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但由于本觀察周期較短、樣本較少,其相關結論還有待進一步隨訪研究。
[1]張鳳華.氨磺必利聯合氟西汀治療慢性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的臨床觀察.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10):25-26.
[2]沈珍賢.氨磺必利聯合舒必利對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療效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精神醫(yī)學雜志,2015,28(2):144-146.
[3]王偉松.氨磺必利片治療以陰性癥狀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癥45例臨床觀察.浙江臨床醫(yī)學,2015,17(2):239-240.
[4]戴俊平,黃金滿,張春平,等.奧氮平和氨磺必利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對照研究.中國現代醫(yī)生,2015,53(18):103-105.
[5]許建雄,朱建才.氨磺必利與氟哌啶醇治療精神分裂癥對照研究.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2,18(4):330-332.
[6]周朝雄,熊建文.氨磺必利與利培酮治療首發(fā)精神分裂癥的對照分析.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0(7):137-13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2.099
2015-09-18]
471013 河南省洛陽榮康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