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小靜,張玉鳳,柳萬正,加勒古力,丁淼
(1.布爾津縣林業(yè)局,新疆 阿勒泰 836600;2.阿勒泰地區(qū)林業(yè)局,新疆 阿勒泰 836500)
?
盤羊準噶爾亞種夏季晝間活動規(guī)律研究
呂小靜1,張玉鳳1,柳萬正1,加勒古力1,丁淼2
(1.布爾津縣林業(yè)局,新疆 阿勒泰 836600;2.阿勒泰地區(qū)林業(yè)局,新疆 阿勒泰 836500)
摘要采用目標動物取樣法對科克森國際狩獵場盤羊夏季晝間行為進行了觀察分析,結果表明:盤羊的行為分為采食、警惕、休息、運動、修飾和其他6種類型,各類行為所占比例雌羊為37.82%、4.58%、42.57%、8.07%、3.66%、3.29%,休息行為消耗的時間最多,“其他”行為消耗時間最短;雄羊為39.46%、6.24%、34.23%、12.80%、3.60%、3.67%,采食行為所消耗時間占最多,修飾消耗時間最短。在一天中盤羊的休息有1個高峰期,持續(xù)時間較長,從11:00持續(xù)到18:00;采食有2個高峰期,分別出現(xiàn)在6:00—10:00和19:00—22:00;在17:00—18:00有1個較為明顯的運動高峰期,然后迅速降低。其他行為在一天中發(fā)生較為隨機,雌雄在警惕、休息和運動上差異性顯著(P<0.05),而在采食、修飾和其他行為上差異性不顯著(P>0.05)。
關鍵詞盤羊;行為時間分配;活動節(jié)律;科克森山
Diurnal Activity Rhythm ofOvisammonsairensisin Summer
Lyu Xiaojing1,Zhang Yufeng1,Liu Wanzheng1,Jia Leguli1,Ding Miao2
(1.Bureau of Forestry in Buerjin County,Altay 836600,China;2.Bureau of Forestry in Altay Region,Altay 836500,China)
AbstractDiurnal behavior ofOvisammonsairensisin Kekesen International Hunting Ground in Summer was studied by mans of focal animal sampling from August to September in 2015. The main behavior ofOvisammonsairensisinclude foraging, vigilance, resting, moving, modifying and the six other types, the proportion of each kind of behaviors of female sheep is 37.82%, 4.58%, 8.07%, 42.57%, 3.66%, 3.29%, respectively;they are more likely to be resting, and the least amount of time in “Other” behaviors. The proportion of each kind of behaviors of male sheep is 39.46%,6.24%,34.23%,12.80%,3.60% &3.67%,respectively;they are more likely to be foraging, and the least amount of time in modifying. During the day, resting behavior ofOvisammonsairensishas one peak periods, lasted from 11:00 to 18:00; The peaks of foraging were recorded at 6:00-10:00 and 19:00-22:00; in the 17:00-18:00, there is one obvious peaks of moving, and then rapidly decreased. Other behaviors occur on a random in a day.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found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in vigilance, resting and moving was significant (P0.05); there is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P0.05) between them in foraging,modifying and other behaviors.
Key wordsOvisammon;behavior time budget;activity rhythm;Kekesen mountain
盤羊(Ovisammon)是中亞山地的代表物種,在中國主要分布在新疆、內蒙古、甘肅、青海、西藏、四川等地。盤羊準噶爾亞種(O.a.sairensisLydekker 1898)作為盤羊的一個亞種,被IUCN列為VU等級,見于哈薩克斯坦(Kazakhstan)和我國新疆阿勒泰、塔城、博州等地區(qū)。盤羊善于攀登奔跑,喜歡在開闊的山丘地帶活動。關于盤羊的研究,國外對其種群生態(tài)和行為已做過研究,而我國多是資源調查方面的工作,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才開始有一些生態(tài)學初步研究報道,行為節(jié)律研究較少,2015年8—9月,我們對科克森國際狩獵場的盤羊夏季行為節(jié)律進行了觀察,旨在找出活動規(guī)律,為該物種的保護提供參考。
1研究地區(qū)及研究方法
1.1研究地區(qū)概況
科克森山國際狩獵場(86°28′—87°00′ E,47°25′—47°40′ N)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區(qū)布爾津縣城南部,面積901.6 km2,距縣城10余km,該區(qū)動物地理區(qū)劃屬于古北界、中亞亞界、哈薩克區(qū)伊塔阿亞區(qū)、準噶爾山地省、薩吾爾山山地州。該山地處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為典型中亞內陸干旱性氣候。年降水量在118 mm左右,山地年降水量隨海拔略有升高,而年蒸發(fā)率高達1 800 mm,為降水量的15倍。積雪期自每年10月底開始至翌年3月,積雪厚度一般5~24 cm。該區(qū)主要為干燥剝蝕低山地貌,除裸露巖石外,主要為棕鈣土、風沙土。海拔高度在700~1 594 m,海拔雖不高,但山勢陡峭險峻, 溝系縱橫,地形十分復雜,為盤羊等野生動物棲息繁育及逃避敵害等提供了有利條件。該區(qū)有泉水數(shù)十處,大多未形成徑流,其中有幾處長年流水,日流量在0.4~10 t,另外,該山東部有烏倫古湖,北部有額爾齊斯河,南部有薩熱瑪亞沼澤地,是重要的補充水源地。科克森山及其周圍區(qū)域植被由荒漠植物區(qū)系成份組成,初步調查有植物25科76屬109種。優(yōu)勢種依次為藜科、百合科、蓼科、檉柳科、十字花科和薔薇科等,超旱生的小半灌木與灌木種類普遍,構成多樣荒漠植物群落,其中藜科及禾本科的一些屬種與新疆圓柏、繡線菊等構成的群落最為普遍??瓶松絽^(qū)域的動物主要以中亞荒漠干旱區(qū)動物為主。
1.2行為譜的制定
借鑒以往有蹄類行為研究結果(陳立偉等,1997;蔣志剛, 2000),將盤羊的行為分為以下6類。
采食:站立或行走狀態(tài)下采食或尋找食物。
警惕:站立并注視一個方向或環(huán)視(超過1 min)。
休息:長時間站立(超過2 min)和臥息。
運動:身體發(fā)生位移 (包括走動、小跑和奔跑)。
修飾:包括舔毛和身體修飾等。
其他:包括哺乳、飲水、排便、反芻、頂角等。
1.3數(shù)據(jù)收集
在研究區(qū)域易發(fā)現(xiàn)盤羊的區(qū)域駕車搜尋盤羊,車速15~20 km2(喬建芳,2008)。當發(fā)現(xiàn)一群盤羊后采用焦點動物取樣法,在不驚擾盤羊的條件下借助普通8×和20~60×高倍望遠鏡遠距離觀察,一般距離200~500 m,觀察時間為06:00—22:00。將一群內的一只動物作為目標個體進行連續(xù)觀察,記錄目標動物的各種行為及行為持續(xù)時間,如因觀察對象離開視野或受其他因素干擾無法觀察,則停止對該目標個體的行為觀察。
1.4數(shù)據(jù)分析
首先以1 min為單位,按小時進行行為頻次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然后計算百分比,再按雌雄分別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所有統(tǒng)計分析借助Excel和SPSS 13.0軟件完成。在進行參數(shù)檢驗前,先檢驗了數(shù)據(jù)正態(tài)性和方差的均一性,經檢驗,數(shù)據(jù)不符合參數(shù)分析的條件。因此對不同性別盤羊的行為數(shù)據(jù)采用非參數(shù)估計中的兩個獨立樣本的Mann-Whitney U test檢驗進行分析(楊維康等,2005)。顯著性水平設置為α=0.05。
2結果
2.1行為的時間分配
觀察結果表明:在夏季晝間,盤羊用于采食的時間占(38.64±6.58)%,其中雌性占37.82%,雄性占39.46%;警惕的時間占(5.41±1.79)%,其中雌性占4.58%,雄性占6.24%;休息的時間占(38.40±6.35)%,其中雌性占42.57%,雄性占34.23%;運動的時間占(10.44±2.83)%,其中雌性占8.07%,雄性占12.80%;修飾行為的時間占(3.63±1.88)%,其中雌性占3.66%,雄性占3.60%;其他行為的時間占(3.48±0.53)%,其中雌性占3.29%,雄性占3.67%。因此,盤羊夏季晝間將較多的時間用于休息和采食,其次是運動,僅將很少的時間用于修飾和其他行為,見表1。
2.2盤羊的活動規(guī)律
以時間為橫坐標,以各種行為在某一時刻記錄頻次占總記錄頻次的比例為縱坐標,繪制了盤羊夏季晝間的活動規(guī)律曲線(圖1)。從圖1中可以看出:夏季,一天中盤羊的休息有1個高峰期,持續(xù)時間較長,從11:00持續(xù)到18:00;采食有2個高峰期,分別出現(xiàn)在6:00—10:00和19:00—22:00。由此可見,占盤羊各種行為比例最多的臥息和采食在一天中是交替出現(xiàn)的。在17:00—18:00有1個較為明顯的運動高峰期,然后迅速降低。其他行為在一天中發(fā)生的較為隨機,沒有明顯的高峰期,只是在早晚時稍低。
2.3不同性別對盤羊各種行為的影響
對不同性別盤羊晝間的行為時間分配進行比較分析,發(fā)現(xiàn)雄性的采食、警惕、運動行為明顯高于雌性,而休息明顯低于雌性,修飾及其他行為二者差距不明顯,見表2和圖2。利用非參數(shù)估計中的兩個獨立樣本的Mann-Whitney U test檢驗對不同性別盤羊夏季晝間的各種行為的差異進行分析,表明二者在警惕、休息和運動上差異性顯著(P<0.05),而在采食、修飾和其他行為上差異性不顯著(P>0.05),見表2。
表2 不同性別盤羊夏季晝間行為差異比較 %
圖2不同性別盤羊夏季晝間時間分配
3討論
同其他反芻動物相同,盤羊每天用大量的時間采食和休息,其他4種行為僅占其時間分配的一小部分(Clutton-Brock 等,1982)。在自然條件下,食草有蹄類總是將最多的時間用于取食,而較少的時間用于休息(關東明等,1999;劉振生等,2002;郭延蜀,2003);盤羊的休息時間明顯高于采食,這與科克森國際狩獵場夏季的自然條件有直接關系,該區(qū)域相對封閉,牧民夏季轉場以后,屬于無人區(qū),植被豐富,盤羊不需要大量的時間就能夠得到必要的能量儲備,較多的休息可以減少能量消耗和體內水分流失。雄性盤羊的警惕行為高于雌性,且差異性顯著(P<0.05),這說明雄性盤羊的警惕性較雌性高,雄性在爭奪交配權和保護自己配偶中要時刻防備其他個體,長期的進化導致警惕提高。雄性盤羊的運動和雌性存在差異性(P<0.05),因為夏季,雄性盤羊生活在海拔相對較高的山頂(海拔1 400~1 580 m),該區(qū)域為高山灌叢,新疆圓柏較多,適口性較好的針茅等禾本科植物分布較少,盤羊需要不停地行走來尋找食物,這也是雄性盤羊采食時間高于雌性的原因。休息時間上雄性明顯低于雌性,且差異性顯著(P<0.05),夏季雄性主要分布在山的頂部,氣溫相對較低,活動適宜溫度較長,雌性分布在海拔較低的丘陵地帶(海拔890~1 300 m),需要用較多的時間來躲避酷暑。分析結果表明,盤羊具有明顯的日活動節(jié)律: 盤羊在一天中有2個采食高峰期,分別出現(xiàn)在6:00—10:00和19:00—22:00,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和夏季早晚涼爽,中午酷熱的溫度條件相關,在采食高峰的中間,是一個跨度較長的休息波峰(11:00—18:00),盤羊利用休息減少能量消耗、體內水分蒸發(fā)和酷熱曝曬,其他4種行為占比較小,具有隨機性,但有一些盤羊比較典型,并且是很重要的行為,對研究該物種的進化、個體間如何交流有重要的意義,需要開展更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陳立偉,馮祚建,蔡平,等.普氏原羚晝夜行為時間分配的研究[J].獸類學報,1997,17(3):172-183
[2] 初紅軍,蔣志剛,戚英杰,等.阿爾泰山南部科克森山和卡拉麥里山盤羊冬季臥息地的選擇[J].獸類學報,2009,29(2):125-132
[3] 高行宜,許可芬,姚軍,等.新疆昌吉州的盤羊資源[J].干旱區(qū)研究,1997,14(增刊):14-16
[4] 關東明,高中信.黃羊日活動的間分配的季節(jié)變化[J].野生動物,1999,20(2):32-33
[5] 郭延蜀.四川梅花鹿的晝夜活動節(jié)律與時間分配[J].獸類學報,2003,23(2):104-108
[6] 郭松濤,余玉群,李保國,等.天山盤羊秋季集群習性和日活動節(jié)律初步觀察[J].獸類學報,2003,23(10):27-30
[7] 蔣志剛.麇鹿行為譜及PAE編碼系統(tǒng)[J].獸類學報,2000,20(1):1-12
[8] 劉振生,王小明,曹麗榮.圈養(yǎng)條件下巖羊冬季晝間的行為及活動規(guī)律[J].東北林業(yè)學學報,2005,33(1):41-44
[9] 劉振生,王小明,李志剛,等.賀蘭山巖羊不同年齡和性別晝間時間分配的季節(jié)差異[J].動物學研究,2005,26(4):350-357
[10] 喬建芳,楊維康,徐文軒,等.新疆卡拉麥里山保護區(qū)盤羊的社群結構[J].獸類學報,2008,28(4): 353-357
[11] 王小明,應韶荃,夏述忠,等.半圈養(yǎng)條件下秋冬季水鹿行為時間分配的研究[J].動物學雜志,2000,35(2):50-53
[12] 夏參軍,喬建芳,楊維康,等.冬季盤羊晝間行為時間分配及活動節(jié)律[J].生態(tài)學雜志,2009,28(2):283-287
[13] 徐文軒,喬建芳,劉偉,等.盤羊生態(tài)生物學研究現(xiàn)狀[J].生態(tài)學雜志,2008,27(2):257-262
[14] 楊維康,喬建芳,姚軍,等.新疆準噶爾盆地東部盤羊采食地的特征[J].獸類學報,2005,25(4):355-360
[15] Qiao J F,Yang W K,Xu W X,el al.Social structure of the Goitered gazelle(Gazellasubgutturosa) in Kalamaili Mountain Nature Reserve,Xinjiang[J].Acta Theriologica Sinica,2008,28(4):353-357
[16] Iutton-Brock T H,Guinness F E,Albon S D.Red Deer:Behaviour and Ecology of Two Sexes[M]. 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1982
中圖分類號:Q958.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16.02.018
文章編號:1005-5215(2016)02-0048-04
作者簡介:呂小靜(1986-),女,新疆阿勒泰人,大學,助理館員,現(xiàn)從事林業(yè)基礎科學研究工作.
基金項目:新疆科技支疆項目(201491168)
收稿日期:201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