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文靜
(西北政法大學 陜西西安 710063)
淺談我國簡易程序的適用困境與完善
郝文靜
(西北政法大學 陜西西安 710063)
刑事簡易程序在司法實踐中對于實現(xiàn)程序分流、提高審判效率、減少案件積壓有著重要作用。但目前司法實踐中簡易程序的適用并不如人意,某種程度甚至還有異化、失靈的狀況。簡易程序在實踐中陷入了哪些困境以及如何完善,這些問題都亟待我們反思與探索。
刑事簡易程序 困境 完善
目前實踐中,我國簡易程序適用呈現(xiàn)簡者不簡、適用率偏低、程序異化以及失靈的特點,研究這些特點具體內容以及成因,是研究如何簡易程序完善的前提條件。[1]
1.簡易程序失靈,適用率偏低。實踐中,大多數(shù)刑事案件都是輕微刑事犯罪,大多數(shù)被告人在被逮捕后都認罪。刑事簡易程序運行的理想狀態(tài)應符合“重要少數(shù)與瑣碎多數(shù)原則”。但在司法實踐中,簡易程序的適用率卻偏低。比如2012年-2014年,黑龍江省全省簡易程序適用率總體為49.30%。有些地區(qū)出現(xiàn)了適用率畸低:比如山西省忻州市簡易程序適用率為9.9%。甚至在個別地區(qū)存在簡易程序“零適用”的極端現(xiàn)象:如,2013年吉林省吉林市龍?zhí)秴^(qū)法院所有刑事案件一律不適用簡易程序。另外,“輕刑快辦”和刑事速裁程序較少被適用: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qū)檢察院2014年6月份被列為刑事速裁程序試點單位,截止到2014年11月,雁塔區(qū)適用速裁程序處理案件僅起??赡芘刑幦暌陨嫌衅谕叫贪讣暮喴壮绦蜻m用率同樣較低。另外,對于檢察機關建議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存在法院“轉普率”較高的現(xiàn)象。2013年以來,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qū)檢察院建議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比率為70%左右,而法院最終同意適用的比率僅為30%左右,“轉普率”為40%左右。長春市綠園區(qū)法院的“轉普率”甚至高達80%左右。[2]
2.簡易程序制度異化,未決羈押操作不當。簡易程序案件,特別是輕微刑事案件,應盡量減少羈押性強制措施的適用; 即使有羈押必要,也應盡量縮短羈押時間,盡快將被追訴人交付審判。但在實踐中,一方面,簡易程序案件羈押性強制措施的適用率偏高。比如,遼寧省大連市開發(fā)區(qū)公安機關在“輕刑快辦”案件中一般均對犯罪嫌疑人采取拘留的強制措施。另一方面,某些簡易程序案件的未決羈押時間相對過長。據遼寧省大連市開發(fā)區(qū)檢察院的檢察官介紹,在部分案件中公安機關利用新《刑訴法》第89條第2款關于延長提請審查批準逮捕時限的規(guī)定,將犯罪嫌疑人的羈押期限延長至30天。在這種情況下,對于某些本可能判罰單處罰金或者免于刑事處罰的案件,為了抵消30天的羈押時間,法院最終會做出1—2月拘役的判罰,罪責刑不相統(tǒng)一,嚴重背離實體公正。相對過長的未決羈押時間不僅會產生“刑期倒掛”的風險,同時無法系統(tǒng)提升案件辦理整體速度,使“速裁”名不副實。適用于最輕微刑事案件的速裁程序尚且如此,適用于相對較復雜案件的一般簡易程序的情況可能更不盡如人意。
3.原因分析。無論是一般簡易程序、“輕刑快辦”還是刑事速裁,在司法實踐中所暴露出的問題及其成因具有同質性。之所以會存在上述問題至少可歸因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刑事簡易程序案件總體辦案周期偏長,效率不高(我國《刑事訴訟法》并未對偵查、審查起訴等審前程序的程序簡化作規(guī)定。);其次,“案多人少”的矛盾反過來制約簡易程序,實踐中辦案人員往往為節(jié)約辦案資源,將本應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并入普通程序的案件;最后,司法人員常出于擔心適用簡易程序擔責的顧慮轉而適用普通程序,再者,他們基于辦案方便和思維慣性,忽視對犯罪嫌疑人的社會危險性的客觀評價,在辦理簡易程序案件中仍傾向于適用羈押性強制措施甚至長時間羈押被追訴人。
1.實現(xiàn)內部辦案機制的簡化。內部辦案機制可以通過以下四種途徑簡化:第一,進行專門化分工。比如,在有一定人員基數(shù)的前提下,在公訴部門設置專門簡易組或專職檢察官負責簡易程序或者速裁程序、審查起訴程序、出庭支持公訴。第二,實現(xiàn)集中化辦案。對可能適用或者已經決定適用簡易程序或者速裁程序的案件,集中移送審查起訴、集中提起公訴、集中開庭審理。此外,還有簡化審批環(huán)節(jié)和簡化相關訴訟文書兩種途徑。
2.適當增加一線辦案人員。盡管該目標短期無法實現(xiàn),但缺失解決“案多人少”矛盾的關鍵一步。在一些辦案人員較少的基層司法機關,設置專門簡易組或者專職檢查官的舉措是不切實際的??勺プ‘斍啊皢T額制”改革,優(yōu)化司法機關的人力資源配置,讓更多的檢察官和法官走上辦案一線,為簡易程序的適用和辦案機制的創(chuàng)新提供人員保障。
3.重視“訴訟經濟”,打破固有思想。“訴訟經濟”在許多國家被認為是訴訟法上的一項基本原則?!霸V訟經濟”原則是指訴訟經濟,是指以較小的訴訟成本,實現(xiàn)較大的訴訟效益,或者說為實現(xiàn)特定的訴訟目的,應當選擇成本最低的方法與手段。解決觀念的問題首先要把訴訟經濟原則重視起來,認識到“簡者應有其簡”的迫切性和整體性,從而保障簡易程序的科學、“健康”的適用。[3]
[1]李本森.法律中的二八定理——基于被告人認罪案件審理的定量分析[J].中國社會科學,2013,(3):97-98.
[2]梅傳強.論“后勞教時代”我國輕罪制度的構建[J].現(xiàn)代法學.2014,(2):107-108.
[3]林俊益.程序正義與訴訟經濟[M].臺北: 元照出版社,2000: 91.
郝文靜(1993),女,山西省陽泉市人,在校研究生,法學碩士,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訴訟法學專業(yè),研究方向:刑事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