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計劃生育政策降低了中國居民消費率嗎?——人口年齡結構、婚配競爭與居民消費的實證分析

        2016-03-03 06:52:04劉長庚,戴克明,張松彪

        ?

        計劃生育政策降低了中國居民消費率嗎?
        ——人口年齡結構、婚配競爭與居民消費的實證分析

        劉長庚1,戴克明1,張松彪1,2

        (1.湘潭大學商學院,湖南湘潭411105;2.湖南科技大學商學院,湖南湘潭411201)

        摘要:基于2003—2013年的省際面板數(shù)據(jù),對人口年齡結構、婚配競爭和居民消費進行了實證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少兒撫養(yǎng)比與居民消費率呈顯著正相關關系,少兒撫養(yǎng)比每下降1%,居民消費率將降低0.419%;但老年撫養(yǎng)比對居民消費率的影響卻不顯著;由性別失衡引致的婚配競爭對居民消費率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這表明,計劃生育政策的確對中國居民消費率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另外,據(jù)估算,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后,未來五年內能夠累計增加居民消費19 785.99億元至27 363.57億元,提升居民消費率0.63至1.04個百分點。

        關鍵詞:計劃生育政策;人口年齡結構;婚配競爭;居民消費率

        一、引言

        自1982年黨的十二大把實行計劃生育確定為基本國策開始,計劃生育政策在我國實施已超過30余載,對我國人口結構變化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一方面,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導致人口出生率從1982年的22.28‰驟降至2013年的12.08‰,人口自然增長率從15.68‰下降至4.92‰;與此相對應,少兒撫養(yǎng)比從54.6%下降至22.2%,老年撫養(yǎng)比從8.0%上升至13.1%*數(shù)據(jù)來源:歷年《中國統(tǒng)計年鑒》。, 我國提前步入了少子化、老齡化社會。另一方面,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也造成了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例失衡,據(jù)世界人口網(wǎng)*參見世界人口網(wǎng):http://www.renkou.org.cn/countries/zhongguo/2015/2474.html。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1982年中國出生人口男女比例為107.2∶100,到2013年這一數(shù)值已高達117.6∶100,遠遠超出了正常的出生人口性別比。據(jù)測算,這一期間已累計多出生2 400萬至3 400萬男孩,這種先天性、原發(fā)性的性別比例失衡勢必導致男性婚配困難、婚姻擠壓等社會問題。與此同時,居民消費率也從1982年的51.93%下降至2013年的36.17%,并且呈逐步下降趨勢。消費持續(xù)低迷已經(jīng)嚴重影響到新常態(tài)下我國經(jīng)濟社會的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我國居民消費率低下?從居民消費率軌跡的變化來看,其正好和我國計劃生育政策實施存在一定的耦合性。很顯然,計劃生育政策可以通過影響人口結構,進而影響到居民消費行為的選擇。那么,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究竟是促進了居民消費率的提升,還是降低了居民消費率?本文的目的正是探究這一問題,并通過實證考察人口年齡結構、婚配競爭與居民消費率之間的關系。

        二、計劃生育政策影響居民消費率的理論分析

        理論上來講,計劃生育政策影響居民消費率的機制是什么?很顯然,計劃生育政策是導致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1]2-18。曾毅[2]115-125的研究表明,我國當前的生育率水平已經(jīng)比美國低22.4%,與歐洲一些低生育率國家非常相近,但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卻是這些國家的兩倍以上。這表明,計劃生育政策對我國人口年齡結構造成了較大影響,導致少兒撫養(yǎng)比降低、老年撫養(yǎng)比上升,而不同年齡人口的消費行為選擇存在較大差異,居民消費率勢必因而發(fā)生變化。不僅如此,計劃生育政策還造成了我國出生人口性別失衡。聯(lián)合國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出生性別比高居世界第一,比第二名高了近10個百分點。據(jù)此,曾毅[3]54-59指出,產(chǎn)前非法性別鑒定與流產(chǎn)女嬰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而這都和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有關。出生人口性別失衡,勢必造成未來婚姻市場上的激烈競爭,這種婚配競爭將對居民的儲蓄和消費行為造成影響。這意味著,計劃生育政策將通過影響人口年齡結構和婚配競爭進而影響居民消費率。

        然而,就現(xiàn)有文獻來看,學者們對人口年齡結構與居民消費率之間的關系研究成果較多,但得出的結論卻存在較大差異;對婚配競爭與居民消費率之間的關系成果相對較少,但近年來也取得了較快進展。

        就人口年齡結構與居民消費率之間的關系而言,傳統(tǒng)的生命周期理論指出,個人在其人生中不同階段的消費傾向是不同的,在少兒階段和老年階段的消費傾向較高,而在勞動年齡階段的消費傾向較低,因而少兒撫養(yǎng)比和老年撫養(yǎng)比較高的國家居民消費率應較高[4]99-124。但這一論斷在實證研究中至今還處于爭論之中。付波航等[5]108-114的研究表明,生命周期理論在我國僅僅是部分成立,即少兒撫養(yǎng)比和居民消費率呈正相關關系,但老年撫養(yǎng)比卻和居民消費率呈負相關關系,因而我國人口老齡化和少兒撫養(yǎng)比降低均導致了居民消費率下降。這一觀點也得到了沈繼紅[6]36-41的實證支持。Modigliani & Cao[7]145-170進一步指出,孩子是生命周期儲蓄中的有效替代物,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導致生育孩子的個數(shù)變少,居民會因此增加儲蓄而降低消費。然而,王芳[8]12-19通過構建結構方程模型的估計結果卻得出,少兒撫養(yǎng)系數(shù)和老年撫養(yǎng)系數(shù)的提高均不利于居民消費率的提升,二者僅僅在作用路徑和影響效果上會有所差異。李文星等[9]118-129基于動態(tài)面板GMM估計的結果也發(fā)現(xiàn),中國兒童撫養(yǎng)系數(shù)對居民消費率具有負的影響,即少兒撫養(yǎng)比下降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消費率,但這種影響作用有限;他們還同時指出,老年撫養(yǎng)比對居民消費率的影響并不顯著。但是,王德文等[10]2-11和祁鼎等[11]95-103則認為,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導致我國提前進入人口老齡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由此可見,關于這一問題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深化。

        就婚配競爭與居民消費率之間的關系而言,具有代表性的理論是世界銀行提出的競爭性儲蓄理論。對該理論進行實證研究表明,性別失衡下的婚姻擠壓會導致有兒子的家庭增加儲蓄、推遲消費,并認為這種動機對總儲蓄和經(jīng)常賬戶的影響可能占到中國家庭儲蓄率在1990—2007年實際增加值的一半[12]。Wei & Zhang[13]1092-1125對我國的競爭性儲蓄動機進行研究的結果表明,性別失衡引發(fā)了婚姻市場上激烈的婚配競爭,有兒子的家庭為了贏得婚配市場上的優(yōu)勢,傾向于增加儲蓄、減少消費以購置房產(chǎn)、汽車等;而有女兒的家庭為了使女兒嫁得更好,也會傾向于增加儲蓄以添置嫁妝等。周俊山等[14]61-73基于省級面板數(shù)據(jù)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儲蓄率較高的主要原因是性別比失調導致的婚姻市場擠壓,并且儲蓄的婚姻作用遠遠超過了教育。因此,這一理論對我國高儲蓄、低消費現(xiàn)象具有較強解釋力。

        以上研究表明,無論是計劃生育政策實施導致的人口年齡結構變化,還是性別失衡引致婚配競爭,均對我國居民消費有著重要影響。然而,鮮有學者將二者結合在一起來考察計劃生育政策實施對我國居民消費率的影響,因此,本文的研究將有助于彌補這一空白。

        三、模型構建、數(shù)據(jù)說明及描述性統(tǒng)計

        (一)模型的構建和變量說明

        根據(jù)前面的理論分析,結合現(xiàn)有對居民消費率研究的相關文獻[15]47-66,[16]13-16,構建如下計量模型:

        consumeit=β0+β1consumeit-1+β2childrenit+β3oldit+β4marryit+β5lngdpit+β6urbanit+β7gapit+β8securityit+β9financeit+β10serviceit+μt+εit

        (1)

        其中,被解釋變量consume為居民消費率,下標i表示地區(qū),t代表時間,μi代表不可觀測的地區(qū)效應,εit則為隨機擾動項。考慮到消費可能存在一定的慣性,我們將消費率的滯后項也納入到了模型中。

        本文所關注的關鍵解釋變量為人口年齡結構和婚配競爭,前者分別用少兒撫養(yǎng)比(children)和老年撫養(yǎng)比(old)兩項指標來代理;后者本文用當年登記結婚人數(shù)與當?shù)厝丝谥?marry)來進行代理。需要說明的是,本文沒有直接將當年該地區(qū)的人口性別比或者出生人口性別比作為代理變量,主要基于以下幾點理由:(1)由于地區(qū)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交通的便利,跨地區(qū)婚配的現(xiàn)象已非常普遍,當?shù)氐娜丝谛詣e比或成年人口性別比并不能很好地反映當?shù)氐幕橐鍪袌龈偁幥闆r;(2)出生人口性別比對婚姻市場的影響一般有二十年的滯后期,用當?shù)氐某錾丝谛詣e并不能反映當年的婚配競爭情況;(3)當年登記結婚人數(shù)與當?shù)厝丝谥饶軌蜉^好地反映婚配競爭市場的情況,登記結婚的人數(shù)越多,說明當年婚配競爭越激烈。

        當然,影響居民消費率的因素眾多,除本文關注的解釋變量之外,根據(jù)相關文獻[17]61-67,[18]28-31,我們對一些影響居民消費的主要變量進行了控制。這些變量包括居民實際收入(lngdp)、城鎮(zhèn)化(urban)、收入差距(gap)、社會保障(security)、政府行為(finance)和產(chǎn)業(yè)結構(service),具體含義見表1。

        (二)數(shù)據(jù)說明

        本文所使用的數(shù)據(jù)均來自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歷年《中國統(tǒng)計年鑒》。根據(jù)一般文獻的做法,本文的數(shù)據(jù)未包括我國的港澳臺地區(qū),并剔除了西藏的數(shù)據(jù),故只包括30個大陸省份數(shù)據(jù)。另外,基于研究的需要,本文僅選取了2003—2013年的省際面板數(shù)據(jù)來進行實證。之所以截取這一階段的數(shù)據(jù),主要是考慮到計劃生育政策實施的政策效應存在一個時間上的滯后,尤其是計劃生育政策造成的性別失衡引發(fā)的婚配競爭要到一定年限之后才能顯現(xiàn)出來。計劃生育政策從1982年正式全面實施,到2003年剛好達到我國女性結婚的法定年齡,也比較接近男性的法定結婚年齡,因此,選取這一階段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三)描述性統(tǒng)計

        模型中各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如下表1所示。圖2則為除西藏外大陸30個省份居民消費率的時間趨勢圖,從圖中可以發(fā)現(xiàn),絕大部分省份的居民消費率都處于一個下降的趨勢。

        表1 描述性統(tǒng)計

        四、實證結果及分析

        (一)解釋變量與居民消費率的相關關系分析

        在進行計量回歸之前,我們先對本文所關注的三個主要解釋變量同居民消費率之間的相關關系進行分析。圖3為少兒撫養(yǎng)比和居民消費率之間的擬合曲線,從圖中可以發(fā)現(xiàn),少兒撫養(yǎng)比和居民消費率呈現(xiàn)出明顯的正相關關系,這似乎意味著少兒撫養(yǎng)比的提高有利于促進居民消費率的提升。圖4為老年撫養(yǎng)比與居民消費率之間的擬合曲線,從中可以看出,雖然二者之間呈現(xiàn)出一定的正相關關系,但這種相關關系較弱,這也可能意味著老年撫養(yǎng)比變化對居民消費率的影響有限。圖5則為婚配競爭和居民消費率之間的擬合曲線,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二者之間存在明顯的負相關關系,這可能意味著婚配競爭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的消費。盡管如此,如果要考察計劃生育政策與居民消費率之間的因果關系,還需要依賴更為嚴格的計量分析方法。

        (二)基本估計結果及分析

        由于本文構建的計量模型為動態(tài)面板計量模型,固定效應估計和隨機效應估計等靜態(tài)面板估計結果將出現(xiàn)有偏或不一致的情況,且難以解決解釋變量存在內生性的問題,因此,本文選擇動態(tài)面板GMM估計方法。動態(tài)面板GMM估計可以分為一步GMM估計和兩步GMM估計,由于兩步GMM估計的標準差存在向下偏倚,并且其權重依賴于估計參數(shù),會導致兩步GMM估計量的近似分布不可靠,故在經(jīng)驗應用中通常使用一步GMM估計量[19]。而一步GMM估計又可以分為差分GMM估計和系統(tǒng)GMM估計,由于系統(tǒng)GMM能夠解決前者不能解決的內生性和弱工具變量問題,因而能夠提高估計效率[20]115-143,因此,本文最終選擇使用一步系統(tǒng)GMM估計方法。本文的基本估計結果如表2所示。

        第(1)列報告是沒有將其他控制變量納入進來的估計結果,可以發(fā)現(xiàn)代表人口年齡結構的少兒撫養(yǎng)比和老年撫養(yǎng)比的系數(shù)均不顯著,但婚配競爭的代理變量(marry)系數(shù)卻在1%的統(tǒng)計水平上高度顯著,這說明激烈的婚配競爭的確引發(fā)了競爭性儲蓄,從而降低或推遲了居民消費。在“重男輕女”的傳統(tǒng)思想影響下,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部分居民進行出生嬰兒性別選擇,從而引發(fā)了二十年后的性別失衡,這種性別失衡已經(jīng)對居民的儲蓄和消費行為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促使居民增加儲蓄、減少消費。第(2)列則為加入收入和城鎮(zhèn)化變量的之后的估計結果,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代表年齡人口結構的老年人口撫養(yǎng)比系數(shù)仍不顯著,但少兒撫養(yǎng)比(children)開始變得非常顯著,并且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通過了檢驗。這說明,0—14歲人口的增加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居民消費,生命周期理論在我國部分成立。另一種可能的解釋是,孩子和儲蓄之間存在一定的替代關系,孩子數(shù)量的增加,家庭就會減少儲蓄、增加消費。很顯然,我國的計劃生育實施的“獨生子女”政策*在考察期間,部分農村地區(qū)實施第一胎是女孩的可以生育二胎的政策,還有一部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如西藏、新疆、廣西等計劃生育政策較為寬松。,嚴格控制新增人口的數(shù)量,降低了少兒撫養(yǎng)比,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居民消費率下降。第(3)、(4)、(5)和(6)列則分別為依次加入收入差距、社會保障、政府支出和產(chǎn)業(yè)結構控制變量后的估計結果,從中可以看出,children和marry系數(shù)依然高度顯著,但老年撫養(yǎng)比(old)雖為正卻仍不顯著。這說明,計劃生育政策實施促使我國提前進入老齡化社會并沒有帶來居民消費率的提升,這與生命周期理論相悖??赡艿脑虬ǎ孩儆媱澤邔е隆梆B(yǎng)兒防老”的傳統(tǒng)觀念受到?jīng)_擊,為了安享晚年不得不依靠增加儲蓄來確保晚年的基本生活;②計劃生育政策實施導致子女贍養(yǎng)老人的負擔較重,老年人為了減輕子女負擔,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消費;③中國老年人有著較強的遺產(chǎn)動機,為了給子女留一筆遺產(chǎn),會自動減少消費。

        其他控制變量也基本符合預期。消費率的滯后項始終高度顯著,這說明過去的消費習慣、消費理念、消費方式等對居民消費有著較大的影響,并且有著相對的穩(wěn)定性和連續(xù)性。收入水平變量為負*由于此處的收入水平變量是用人均地區(qū)GDP來代理,并非居民的實際收入,這可能存在一定的影響。,可能是因為越富裕的地區(qū)居民消費傾向越低,因而居民消費率反而越低。城鎮(zhèn)化率對居民消費率影響顯著為正,這與付航波等[5]108-114的研究結果相一致。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差距對居民消費率的影響為負,這一點出乎我們的意料,但考慮到我國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差距較大的地區(qū)往往也是我國經(jīng)濟欠發(fā)達的地區(qū)*如2013年,貴州省的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差距為3.8,居民消費率為41.62%;甘肅省的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差距為3.7,居民消費率為39.58%。,而這些地區(qū)的居民消費傾向較高,這也能夠得到合理的解釋。社會保障支出對居民消費率影響不顯著,說明我國現(xiàn)階段的社保制度還處于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并不能完全解除居民消費的后顧之憂。政府財政支出對居民消費率的影響為正,說明政府財政支出有利于擴大居民消費。另外,服務業(yè)比重的增加也能夠促進居民消費率地提升。

        表2 基本估計結果及穩(wěn)健性檢驗

        注:括號內為t統(tǒng)計值,*、**、***分別表示在10%、5%和1%的統(tǒng)計水平上顯著。

        (三)穩(wěn)健性檢驗

        為了進一步檢驗估計結果的穩(wěn)健性,需要對此作穩(wěn)健性檢驗。雖然一步系統(tǒng)GMM估計比一步差分GMM估計更有效率,但前提是必須假定被解釋變量的滯后項不能與μi相關,如果這一條件得不到滿足,則估計結果將有偏或不一致。為此,我們用一步差分GMM估計方法進行重新估計,如表2的第(7)列所示。從回歸結果可以看出,除部分控制變量變得不顯著之外,本文所關注的三個主要解釋變量的系數(shù)值和顯著性均與基本回歸結果保持了良好的一致性,這說明本文的計量回歸結果是穩(wěn)健的、可靠的。

        五、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可能帶來的消費效應估計

        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放開“單獨二孩”政策之后,2015年10月29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又提出,“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這意味著我國實行了30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有了重大調整,對促進人口均衡發(fā)展和應對人口老齡化具有重要的意義。根據(jù)有關專家的估計,全面放開二孩之后,預計政策實施的第一年帶來的新增人口大致為500萬,此后逐年遞減,五年內逐步釋放1 500—2 500萬新增人口*參見:http://opinion.caixin.com/2015-10-30/100868365.html。。那么,這次計劃生育政策調整究竟能夠帶來多大的消費效應?本文將基于前文的計量回歸結果對此進行估算。

        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實施,影響最為直接的就是少兒撫養(yǎng)比的變化,對老年人口撫養(yǎng)比和婚配競爭的影響要到一定年限之后才能顯現(xiàn)出來,故本文僅估算由于少兒撫養(yǎng)比變化而帶來的消費效應。為了便于估算,我們假定:(1)估算的時間限定為2016—2020年期間;(2)15—64歲的人口假定以2013年的100 582萬人為基準,并在測算期間保持不變*由于放開二孩對這一階段人口的影響存在十幾年的滯后,并且這一階段的人口在測算期內基本保持相對穩(wěn)定,出于簡化,故作此假設。;(3)假設未來GDP年均增長率為7%,并且以2014年國家統(tǒng)計公報公布的636 463億元為基準;(4)如果未來新增人口2 500萬,假定這五年每年都新增500萬;如果新增人口1 500萬,則假定第一年為500萬、第二年為400萬、第三年為300萬、第四年為200萬、第五年為100萬。

        表3為我們對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實施之后釋放消費效應的估算結果。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不考慮其他因素,如果新增人口2 500萬,那么未來五年內將累計增加居民消費27 363.57億元,居民消費率將提升1.04個百分點。如果新增人口只有1 500萬,保守估計未來五年內累計增加的居民消費也將達到19 785.99億元,居民消費率至少將提升0.63個百分點。從更長遠的時間來看,如果考慮到全面二孩政策可能對婚配競爭市場和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正面影響,未來釋放的居民消費將更多。因此,本文認為此次全面放開二孩政策有助于提升我國居民消費率,對促進經(jīng)濟社會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表3 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可能帶來的消費效應估算

        六、結論及政策建議

        計劃生育政策通過影響人口年齡結構和性別結構進而影響居民消費率。利用2003—2013年的省際面板數(shù)據(jù),我們對人口年齡結構、婚配競爭和居民消費進行了實證分析。根據(jù)一步系統(tǒng)GMM估計結果發(fā)現(xiàn):(1)少兒撫養(yǎng)比與居民消費率呈顯著正相關關系,少兒撫養(yǎng)比每下降1%,居民消費率將下降0.419%。這意味著,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導致少兒撫養(yǎng)比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居民消費率;(2)老年撫養(yǎng)比對居民消費率的影響系數(shù)雖為正,但并不顯著。這說明,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導致我國提前進入老齡化社會,并沒能帶來居民消費率的提升,這一點與生命周期理論相悖;(3)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導致出生人口性別失衡,進而引致了激烈的婚配競爭,刺激了居民進行儲蓄、減少消費,競爭性儲蓄理論在我國成立。這表明,計劃生育政策的確對居民消費率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另外,基于本文的計量回歸結果系數(shù),在一定的假定條件下,我們估算了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可能帶來的消費效應。估算結果表明,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后,未來五年內能夠累計增加居民消費19 785.99億元至27 363.57億元,提升居民消費率0.63至1.04個百分點?;诒疚牡难芯拷Y論,提出以下有利于提升我國居民消費率的政策建議:

        第一,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后公共產(chǎn)品供給必須跟上。從獨生子女政策到單獨二孩政策,再到全面二孩政策,可以預見,少兒撫養(yǎng)比會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這對促進居民消費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如果與新增人口相關的公共產(chǎn)品供給跟不上,就可能會加劇新增人口對有限公共產(chǎn)品供給的過度競爭,反而不利于居民消費率的提升。因此,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的同時,應該加大對婦幼保健、醫(yī)療衛(wèi)生、幼兒園等公共產(chǎn)品的供給。

        第二,進一步完善我國社會養(yǎng)老保險制度。老年撫養(yǎng)比的提高并沒有帶來居民消費率的提升,這和我國養(yǎng)老保險制度不完善有很大的關系?,F(xiàn)階段,我國社會養(yǎng)老保險制度已經(jīng)基本實現(xiàn)了制度全覆蓋,但提供的保障水平依然有待提高。尤其是現(xiàn)有的農村居民社會養(yǎng)老保險制度中,參保老人每個月能夠領到的基礎養(yǎng)老金僅為70元,遠低于國際貧困線最低標準,這意味著,即使參加了養(yǎng)老保險也不能有效預防老年貧困。為此,應進一步提高基礎養(yǎng)老金的待遇水平,短期內應將其提高至國際貧困線最低標準,以保障老年人最基本的生活水平;長期則應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逐步提高老人的保障水平,實現(xiàn)老有所養(yǎng)。

        第三,消除性別歧視,倡導正確的婚育觀。性別失衡引致的婚配競爭已經(jīng)嚴重地制約了我國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要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要促進出生人口性別比例均衡。一是要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樹立新時代的男女平等觀,生兒生女都一樣的生育觀;二是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制度,嚴厲打擊非醫(y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遺棄女嬰等違法行為;三是出臺一系列措施保障和提高女性的社會地位、政治地位和經(jīng)濟地位,并通過一定的利益激勵機制讓生女孩家庭獲得一定的優(yōu)越感,如提供生育女嬰補貼等。

        參考文獻:

        [1]王豐,安德魯·梅森.中國經(jīng)濟轉型過程中的人口因素[J].中國人口科學,2006(3).

        [2]曾毅.盡快實施城鄉(xiāng)“普遍允許二孩”政策既利國又惠民[J].人口與經(jīng)濟,2015(5).

        [3]曾毅.二孩晚育軟著陸方案有利于解決我國出生性別比偏高問題[J].社會科學,2009(8).

        [4]F Modigliani,A Ando. Test of the Life Cycle Hypothesis of Saving: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J]. Bulletin of the Oxford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Economics & Statistics,1957,19(2).

        [5]付波航,方齊云,宋德勇.城鎮(zhèn)化、人口年齡結構與居民消費——基于省際動態(tài)面板是實證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3(11).

        [6]沈繼紅.人口的年齡結構對消費率的影響研究——基于中國省際面板數(shù)據(jù)的實證分析[J].上海經(jīng)濟研究,2015(4).

        [7]Modigliani F,Cao S L. The Chinese Saving Puzzle and the Life Cycle Hypothesis[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4,42(1).

        [8]王芳.人口年齡結構對居民消費影響的路徑分析[J].人口與經(jīng)濟,2013(3).

        [9]李文星,徐長生,艾春榮.中國人口年齡結構和居民消費:1989—2004[J].經(jīng)濟研究,2008(7).

        [10]王德文,蔡昉,張雪輝.人口轉變的儲蓄效應和增長效應——論中國增長可持續(xù)性的人口因素[J].人口研究,2004(9).

        [11]祁鼎,王師,鄧曉羽,孫武軍.中國人口年齡結構對消費的影響研究[J].審計與經(jīng)濟研究,2012(4).

        [12]Qingyuan Du,Shang-jin Wei. A Sexually Unbalanced Model of Current Account Imbalances[R]. NBER Working Paper,2010.

        [13]Shang-jin Wei,Xiaobo Zhang. The Competitive Saving Motive: Evidence from Rising Sex Ratios and Saving Rates in China[J].Journey of Political Economy,2011,119(3).

        [14]周俊山,尹銀.中國計劃生育政策對居民儲蓄率的影響——基于省級面板數(shù)據(jù)的研究[J].金融研究,2011(10).

        [15]楊繼軍,張二震.人口年齡結構、養(yǎng)老保險制度轉軌對居民儲蓄率的影響[J].中國社會科學,2013(8).

        [16]王建軍.城市化、第三產(chǎn)業(yè)發(fā)展與消費需求擴張[J].經(jīng)濟與管理,2006(8).

        [17]韓瑾.城鎮(zhèn)化水平、城鄉(xiāng)收入差距與消費增長——來自浙江省分縣數(shù)據(jù)的經(jīng)驗驗證[J].經(jīng)濟地理,2013(10).

        [18]劉長庚,張松彪.我國基本養(yǎng)老保障對城鎮(zhèn)居民消費支出的影響——基于31個省(市)的數(shù)據(jù)分析[J].消費經(jīng)濟,2012(6).

        [19]Bond S. Dynamic Panel Data Models: A Guide to Micro Data Methods and Practice[R]. CEMMAP Working Paper,2002.

        [20]Blundell R,Bond S. Initial Conditions and Moment Restrictions in Dynamic Panel Data Models[J].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8,87(1).

        責任編輯:廖文婷

        Has Family Planning Policy Reduced Chinese Household Consumption Rate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Mating Competition and Household Consumer

        LIU Chang-geng1, DAI Ke-ming1, ZHANG Song-biao1,2

        (1.BusinessSchool,XiangtanUniversity,Xiangtan,Hunan411105;

        2.BusinessSchool,Hun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Xiangtan,Hunan411201,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inter-provincial panel data of 2003—2013 years, 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mating competition and household consumer. The study found that child dependency ratio and the consumption rate showe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child dependency ratio decrease 1% will cause consumption rate decrease 0.419%; but the impact of the elderly dependency ratio on household consumption rate is not significant; mating competition caused by gender imbalance has a significant inhibitory effect on consumption rate.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family planning policy indeed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Chinese household consumption rate. In addition, it is estimated in this paper, with the full liberalization of the second child policy, within the next five years, the cumulative increase of household consumption will be 1 978 599 000 000 to 2 736 357 000 000 yuan, the consumption rate will promote from 0.63 to 1.04 percentage points.

        Keywords:family planning policy;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mating competition;household consumption rate

        中圖分類號:C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5981(2016)01-0044-07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我國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動態(tài)跟蹤和效果評估研究”(項目編號:12&ZD049)。

        作者簡介:劉長庚(1965-),男,湖南益陽人,經(jīng)濟學博士,湘潭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經(jīng)濟學博士;
        戴克明(1964-),男,湖南瀏陽人,湘潭大學商學院經(jīng)濟學博士;
        張松彪(1987-),男,湖南株洲人,經(jīng)濟學博士,湖南科技大學湖南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收稿日期:2015-08-14

        48久久国产精品性色aⅴ人妻| 污污污国产免费网站| 谁有在线观看av中文| 日本在线一区二区免费| 国内自拍情侣露脸高清在线|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蜜臀| 天天天综合网| 国内色精品视频在线网址| 中文字幕无码免费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综合色| 国产午夜精品av一区二区三| av男人的天堂亚洲综合网| 男人扒开添女人下部免费视频|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不卡| 亚洲一级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影院在线观看av| 国产自拍av在线观看视频 | 久久99精品九九九久久婷婷 | 欧美人与动人物牲交免费观看| 亚洲成熟丰满熟妇高潮XXXXX| 亚洲女av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自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性福利| 给我播放的视频在线观看 | av中文字幕潮喷人妻系列|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五月天天堂网| 手机在线免费av资源网| 亚洲老妈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不卡|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再现|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专区桃色|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无码免费久久9| 一本色道久在线综合色| 国产精品网站在线观看免费传媒| 99热最新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线上免费av | 国产成人aaaaa级毛片| 妺妺窝人体色www聚色窝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