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
“東方巴黎”上海,更是一眾決意活出彩虹的女人的神往之地,上海,圓了無數(shù)中國灰姑娘的夢。
上海人,曾經(jīng)的游泳名將莊泳,現(xiàn)在是商場女強人。
可以說,讓我寫職場上的上海女人,我一點底氣也沒有。首先,我只是一個在上海生活、工作了十幾年的新上海人,這樣的女人是否算得上上海女人,尤其是和那些正宗本地人相比?
其次,要歸納一個地域的人性特征,我感覺就像星座描繪個性一樣不靠譜?;蛘哒f所謂的總結,不過是一些看上去絕對正確的廢話而已,總有那么一兩句適合你。你說上海女人獨立,香港的女人也獨立,紐約、倫敦的女人更獨立;你說上海女人愛美,巴黎、米蘭的女人表示不服,即便是杭州女人、成都女人也不會同意的吧?你說上海剩女、“黃金圣斗士”尤其多,難道北京、深圳就少?
社會發(fā)展越來越多元,連性別分類都從男人、女人穿越到跨性別者——著名的《黑客帝國》導演沃卓斯基兄弟變成了沃卓斯基姐弟,美國話題名媛金·卡戴珊的繼父、奧運冠軍布魯斯·詹納變性成為凱特琳——不光是勇敢變性的,還有那些在心理上認為自己應該屬于另外一個性別以及雌雄同體者。實際上,很多變性人反對使用跨性別者來稱呼他們,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屬于變性后的性別;雌雄同體者也未必都是跨性別者,因為并非所有雌雄同體者會對他們被指定的生理性別感到焦慮,也并非所有雌雄同體者會有性別認同的問題。
你是不是已經(jīng)有被繞暈了的感覺?
“我知道我不是個男人,漸漸地我明白我很可能也不是個女人。問題是,我們生活在一個要求我們非男即女的世界里?!毕蠕h跨性別作家、表演藝術家、劇作家和演說家凱特·伯恩斯坦如是說。沒錯,在這個時間似乎都在加速運轉(zhuǎn)的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人”似乎變得越來越難定義了。
扯得有點遠。其實我想說的是——
城市的面貌越來越相似,城市里的人卻越來越參差多態(tài)。要描繪出一座城市中所有職場女性的特征,這簡直就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我所寫的,只是我這十幾年來經(jīng)歷過的、接觸過的上海職業(yè)女性,以及她們給我的觀感——絕對主觀,歡迎對號入座!
超級愛美
上海本就是一個移民城市,正宗本地姑娘,翻三代也沒幾個,所以說,上海女人就應該是工作、生活在上海這座城市里的女人,不論出身。
上海女人是漂亮的。倒不是說她們天生麗質(zhì),個個貌美如花,從本質(zhì)上說,上海女人論身高不超東北女人,論身材皮膚不超青島女人,論甜軟糯也不見得就比過蘇杭兩地的姐妹們,但不得不承認,站在上海的大街上,上海的女人自有一種風情。
一位外地男同學來上海出差,事情處理得很順利,多出點時間就跑到街上去看“美女”。他笑言:“我等都是心懷鬼胎的鼠輩,對兩旁繁華的市井視若無睹,唯有欣賞來往的女色是那么的專注。”
毫無疑問,上海女人是中國最具審美觀的女人,她們對于美的不懈追求也是令人贊嘆和驚絕的。上海女人,無論肥瘦修短,黑白毛凈,裝扮總是那么合適。仿佛她們天生就有某種魔力,能從各種繁雜的衣服當中尋找到最適合她們的一件。同學曾指著一個翩然而過的女子說,要是在別的城市,這樣的女人肯定是容貌偏下的,然而她獨特的裝束非但給她一種中人之姿的感覺,而且在舉手投足之間散發(fā)著一種特別撩人的氣質(zhì)。
同學精辟總結,上海女人的另一美處還在于她們的美是不拘于某個年齡段的。內(nèi)地的女子在青春爛漫的時節(jié)也有媚人的輕言淺笑,但是一旦結婚育子,她們對于美的信念就轟然中塌了。從前精心梳妝的青絲開始胡亂地綰在腦后,行事大大咧咧。羞澀含蓄的少女變成當街哺乳的少婦就是這么地快。她們無須再精心地打扮自己了,她們靜靜地等著皺紋爬上她們的面龐,讓時間的塵埃慢慢地把自己的青春埋葬。
上海女人則是青春常駐的,少女有少女的花樣年華,少婦有少婦的激情歲月,就是中年女子亦有自己的成熟風韻?!霸谏虾N艺娴臎]有看到不事修飾寡然無味的女人,走在上海的街上恍恍然有了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感覺?!?/p>
這還真不是刻意的夸贊。女朋友給我看了她的初中同學聚會照,我誤以為那是她的家庭聚會照——照片中她和同學感覺完全是兩代人,那些身形肥大、面容蒼老的女人們竟然跟鄉(xiāng)下的七姑八嬸沒有半點分別,而她們實際也不過三十出頭。變身成Linda、Mary的職場女人鶴立雞群地站立其中,那畫風居然有幾分怪異。
朋友的一位阿姨,年過五旬,身材保持得宛如少女,還興致勃勃地參加選美大賽,舞臺上一個輕松的劈叉、兩個利落的前滾翻,頓時秒殺全場。五旬阿姨獲得選美大獎,估計這也只能是上海女人的傳奇。
這樣的傳奇,早在上世紀30年代的十里洋場就開始上演。神奇的傳承就這么跨越一個世紀默默融進了每個上海女人的血液里,讓上海女人根深蒂固地對美有了自己的態(tài)度。
難怪程乃珊在《上海女人》一書中感慨,即使在全國一片“藍海洋”的年代,上海女人一身合體的藍,再在領口、袖口上變下小花樣,配上薄如蟬翼的尼龍花邊,一頭用牛皮紙卷過的長發(fā)波浪,照樣風情萬種。
她們優(yōu)雅地穿行在舊租界的舊建筑、巨幅領袖像及紅色標語牌之間;在香水、唇膏等被視為資產(chǎn)階級腐朽之物而逐出市場之時,上海女人的手提包里仍持一支唇膏——防裂潤唇膏。
曾經(jīng)看到一個時尚博主征集網(wǎng)友包內(nèi)的小物,讓人大吃一驚、排名第一的居然是kindle。當然,緊隨其后的就是那支女人永遠也少不了的唇膏。
作為職場女性,外表更是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環(huán)。哪怕不是天生麗質(zhì)貌美如花,也一定得裝扮得服服帖帖。作為一枚長期奮斗在新聞采訪第一線的記者,無論是跑文化娛樂,還是財經(jīng)時政、旅游美食,女記者們的時髦度絕對可以甩掉全國任何城市的同行。一互聯(lián)網(wǎng)大佬笑侃,在北京開新聞發(fā)布會,見到的是大媽級著裝風格,在上海就是一場時裝發(fā)布會。
想當年,作為一名身懷六甲的高齡準媽咪,我也依然化著小清新妝、穿著小短裙、腳踩小高跟鞋滿世界地跑,甚至發(fā)展到有點強迫癥,每天晚上一定要想好第二天出席活動的裝扮才能安然入睡。有時候為了美麗,即便高跟鞋不合腳也一定要穿著并搭配合適的衣服。為了不再自作孽不可活,折磨可憐的雙腳,干脆穿著便攜式平底鞋走路,臨到會場、辦公室再換回美麗的高跟鞋——沒錯,跟電影里的杜拉拉一樣一樣的——這做派、這作勁或者說對美的執(zhí)著是不是受了上海女人潛移默化的影響?
獨立上進
程乃珊說,女人,是都會風情的演繹,都市傳奇的催化劑,成功男士的動力……
城市與女人,猶如燈籠里的那一點火,因為有了女人,城市才生動起來。
女人是不講邏輯的,但冷眼看她們,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自由與約束、出格與規(guī)范之間婉轉(zhuǎn)徘徊、掙扎游移,完全是胸有成竹,其中的千姿百態(tài),真?zhèn)€是風情萬種。眾多的都市傳奇,原本就是這樣產(chǎn)生的。
“東方巴黎”上海,更是一眾決意活出彩虹的女人的神往之地,上海,圓了無數(shù)中國灰姑娘的夢。
作為記者,我接觸和采訪過許多上海職場女性。一個突出的感受是她們很少提及在職場上遭遇到性別歧視,在上海,只要你勤奮肯干,就很容易做出一番事業(yè)來。2015年3月,上海社科院發(fā)布的上海女性從業(yè)人員就業(yè)狀況調(diào)查顯示,也從側(cè)面證實了我的感受——上海近八成女性從業(yè)人員認為從未受到過職場歧視。除此以外,女性無論在個人信心、城市信心還是國家信心方面與男性均未表現(xiàn)出顯著性差異,甚至女性的國家信心指數(shù)和職業(yè)前景指數(shù)還略高于男性,這可能與上海相對公平的職業(yè)競爭環(huán)境有關。
從江蘇一個小縣城辭去公職來上海闖蕩,從最基層的銷售員做起,短短幾年,L已經(jīng)是全球知名化妝品公司最年輕的首席,年收入過百萬的她,開著公司獎勵的粉色奔馳車,化著精致的妝容、精力充沛地帶領著上百人的團隊不斷前行。
盡管每天的日程表排得滿滿當當,L仍然擠出時間參加各種培訓,戲稱自己是“課蟲”。不斷為自己充電的她說,上海的職場女性都非常上進,不像家鄉(xiāng)的女人,每天過著按部就班的單調(diào)生活,下班不是看電視劇就是打麻將,似乎人生中從來就沒有過夢想這個詞。
我身邊的同事也是有著各種學習。日語、法語、古箏、第二學位……仿佛不學習點什么就是在浪費生命。
還有一位從廣東來到上海打拼的女朋友。本來在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做得風生水起,結果一次出差的機會讓她在火車上碰上了自己真命天子——因為太累,她一上車就睡著了,而且還把頭靠在了旁邊男人的肩膀上,更要命的是,她居然還把口水留到了人家的衣服上。
火車到站,男人沒有嫌棄這個長得又黑又瘦的小姑娘,反倒憐香惜玉幫助她去找客戶。兩人閃婚了。男人剛剛從國外回來,繼承了家族的產(chǎn)業(yè),她也準備安心在家生兒育女。沒想到一場金融危機讓老公的外貿(mào)生意頓時陷入困頓,才剛剛生產(chǎn)完的她立馬找工作,一邊賺錢幫老公度過難關,一邊想著如何創(chuàng)業(yè)。很快,我就在朋友圈里看到她的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短短三年,這家公司的估值已達數(shù)億美元……
上海女人不僅經(jīng)濟獨立,人格也獨立,這在單身女性身上表現(xiàn)得尤其明顯。
這些高學歷、高收入、高年齡的80后“黃金剩女”,基本上都受過良好的教育,有著較為穩(wěn)定的職業(yè)和收入,算是“白骨精”,做事麻利,做人干脆,工作上穩(wěn)準狠,假期里海外大shopping。
在某些人眼中,這些“黃金剩女”的生活似乎有著不小的缺憾,但她們卻自得其樂,豐富多彩的單身貴族生活讓這些“剩女”成為了“勝女”。
她們除了追求物質(zhì)上的滿足外,更加注重精神上的滿足。插花班、古箏班、書法班、瑜伽、健身,雖然每節(jié)課收費高達200-300元,但依舊頗受“白富美”的青睞。在銀行工作的劉小姐至今單身,每周有兩天,她會去參加一個白領廚藝班。在這里,有來自五星級酒店的大廚教大家做甜品、糕點,做意大利面,劉小姐樂此不疲地學著。
如果我說上海的職場lady特別有小資情調(diào),大概沒幾個人會反對。十里洋場的風花雪月早已徹底地印入了上海女人的骨子里。
法國人說哲學、藝術和美食是人生的三大樂趣,上海女人的天性和法蘭西人的浪漫氣質(zhì)真有異曲同工之妙。仿佛每一個上海女人都會享受生活,上海物質(zhì)生活的優(yōu)裕使上海女人有大量的時間去理解哲學、欣賞藝術和品嘗美食。她們喜歡看看話劇、逛逛畫展、聽聽高雅音樂??纯瓷虾=诸^星羅棋布的咖啡廳和酒吧,比較一下所謂的高雅藝術在上海的萬人空巷和在外地的門庭冷落,你就會徹底了解上海女人的生存狀態(tài)。尋找紅顏知己,與她談人生哲學藝術,上海女人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事業(yè)與家庭兼顧
2015年10月,上海發(fā)布了《上海市女性幸福指數(shù)研究》報告。報告顯示,85.7%的上海女性感到很幸福或比較幸福,而經(jīng)濟獨立和婚姻穩(wěn)定成為上海女性幸福的兩大支撐。
上海四季酒店30 多名上海女性正在參加斯坦福商學院舉行的女性專場招生會。
調(diào)查顯示,經(jīng)濟獨立是上海女性物質(zhì)條件幸福感的主要來源。隨著個人月收入的提高,幸福指數(shù)也隨之上升。當然,并不是說收入越高就一定越幸福。但身家過億的上海女明星孫儷的經(jīng)歷還是很值得大家參考。
孫儷從不把自己高高架起,也沒有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女強人形象,她依然保留著她上海小女人的特質(zhì),自我率性。孫儷說,如果給她選擇,她還是最想做上海女人。因為上海女性生活的每個細節(jié)都很精致,很懂得生活,享受生活。
翻看孫儷的微博,她的興趣多得簡直令人發(fā)指。她買縫紉機,自己做餅干,練毛筆字,做瑜伽,種雞毛菜。她享受著生活中各種瑣事的樂趣,這是上海女人骨子里的精致。同時,孫儷又有著傳統(tǒng)上海女人對家庭的重視。幫鄧超擠牙膏,剪腳趾甲,甚至倒一杯去火苦茶……
偶爾她也會秀秀恩愛,和鄧超永遠是娛樂圈最讓人羨慕的楷模夫妻,這是上海小女人經(jīng)營婚姻的智慧。很長一段時間里,孫儷接戲都有一個要求,不去外地拍戲,方便她照顧家人。微博上各種曬兒女的趣事,滿滿洋溢著小女人的幸福。
有人說,孫儷的美,并不是美得像范冰冰一樣驚心動魄,就是上海街頭常常可以看到的美麗小姑娘,笑起來甜甜的,做起事情來很靠得住,拎得清。也正因為這樣的特質(zhì),孫儷才能在娛樂圈的浮華里保持自己率真的性情,在工作、家庭和自我之間游刃有余吧。
我每年都會采訪到一些上海的頂級女科學家,女博士們一點也不木訥,充滿對生活和科研的熱愛?;撍?、游泳、登山、攝影、繪畫……她們興趣愛好廣泛,不僅能夠協(xié)調(diào)化解工作中的種種不如意,還能兼顧家庭——有不少人都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院的研究員吳蓓麗,她的研究為人類尋找新的抗艾滋病藥物打開了大門。換下白大褂,走出實驗室,吳蓓麗立馬變身“購物狂”,而她緩解壓力的方式居然是——觀看一級方程式賽車。“觀看賽車的確是我一個特別大的愛好,尤其是一級方程式賽車在全世界各地有很多站,比賽時間多數(shù)都是國內(nèi)的凌晨,所以我經(jīng)常凌晨兩三點起來觀賽。這個小愛好能間接把壓力釋放出去,我覺得非常過癮?!?/p>
在物欲橫流、處處充滿誘惑的上海灘,女科學家們以另外一種方式詮釋了上海女人的生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