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莘
(作者單位: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
?
媒介融合視域下微電影廣告的發(fā)展及原因分析
金子莘
(作者單位: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
摘 要:作為近年來異軍突起的新興廣告?zhèn)鞑ナ侄?,微電影廣告以直觀簡潔、故事性、藝術性、廣告植入自然、低投入高回報等特點,吸引了眾多廣告主和企業(yè)主要參與。本文從媒介融合視域,闡述了微電影廣告的發(fā)展現(xiàn)狀并分析了其原因。
關鍵詞:微電影廣告;原因分析;媒介融合
對于微電影的定義,學界至今仍存在較大的爭議。筆者認為,微電影的定義可分為廣義與狹義兩種。廣義的微電影,即時長短于傳統(tǒng)電影,大致為幾十秒到幾十分鐘不等,故事結構短小,制作流程相對簡單,主體不受限制,費用較低且周期短,通過傳統(tǒng)電視、網絡視頻播放平臺或移動媒體播放的視頻短片。狹義的微電影專指“微電影廣告”,時長一般在5-30分鐘,由專業(yè)團隊制作,電影藝術性及情節(jié)兼?zhèn)?,從制作到宣傳均有策略推廣,是一種用于品牌營銷的視頻類型。本文主要研究狹義的微電影。
2.1微電影廣告的發(fā)展概況
2010年被認為是微電影廣告的元年,一大批爆紅網絡的微電影廣告陸續(xù)面世,例如《老男孩》(雪佛蘭),由姜文執(zhí)導的《看球記》(佳能),吳彥祖主演的《一觸即發(fā)》和莫文蔚主演的《66號公路》(凱迪拉克定制廣告),在這股熱潮的帶動下,微電影廣告逐漸成為業(yè)界新寵。
目前,主流的微電影廣告發(fā)展有兩大來源,一類是由視頻網站、門戶網站組織策劃,召集創(chuàng)作人員拍攝作品,同時尋求品牌廣告的合作,這些微電影一般成本較低,多為民間團體制作,如《11度青春》系列、《4夜奇譚》等;另一類則是由廣告主直接發(fā)起,按照其需求量身定制,這類微電影廣告經常由知名導演、演員擔綱;制作團隊專業(yè),資金投入相對較多,例如凱迪拉克定制的微電影廣告。
2.2微電影廣告興起及原因
2.2.1媒介融合時代多元的傳播環(huán)境
新興媒介早已成為大眾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微電影廣告大量投放的微博這一平臺分析,首先,就媒體量的價值來說,截至2014年12月,我國微博用戶數量已達2.49億,在微信的沖擊下,大量用戶流失,但其龐大的用戶基數還是很多媒體無法比擬的;其次,從媒體的價值量來說,微博的接觸層次基本可以覆蓋網絡用戶中的所有層次,微博里的廣告類型多樣,題材豐富,廣告的投放面更廣;最后,微博投放廣告“絕對成本”為零,只需發(fā)布一條微博即可,但為增加曝光度,可以雇傭專業(yè)的網絡推手,但成本遠低于公共平臺投放,在微博投放廣告的“相對”成本遠遠高于“絕對成本”。所以,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為微電影廣告的發(fā)展帶來了無可估量的前景。
2005年,YouTube視頻網站問世,掀起了網絡視頻分享的浪潮。視頻網站給微電影提供了展示的平臺,草根個人及團體紛紛在網絡上嶄露頭角,其作品雖無法在影院上映,但憑借劇本及創(chuàng)意,傳播效果甚佳,如今,微電影已成為網站瀏覽量的重要來源,也逐漸成為各商家的重要廣告投放手段。
近期,風靡國內的“美拍”“小咖秀”等手機APP,能拍攝微視頻并隨時上傳分享,也為微電影廣告提供了發(fā)展空間。除此之外,傳統(tǒng)電視廣告仍是微電影廣告投放、傳播渠道之一。為使覆蓋面更廣泛、受眾更多元,商家選擇網絡傳播搭配電視廣告同步宣傳,例如,益達口香糖“酸甜苦辣”、OPPO音樂手機“Find Me”等。
媒介融合不僅給媒體發(fā)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同時,也給微電影廣告創(chuàng)造了一個多元的傳播環(huán)境,使之蓬勃發(fā)展。
2.2.2“微”文化的社會背景
隨著微博、微信等社交網絡媒介的迅猛發(fā)展,一個新的時代就此來臨——“微時代”,在此背景下,微電影的產生是必然的。法國當代哲學家利奧塔認為,后現(xiàn)代時期的特點,是從大敘事到小敘事的轉變?,F(xiàn)代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網絡信息呈現(xiàn)井噴式增長,受眾的注意力越來越分散,“碎片化閱讀”大行其道,被切割的碎片時間通常被視頻、手機閱讀、打游戲等占據,可以說,“碎片化生活”成為了微電影的催化劑。傳播學者麥克盧漢認為“媒介即訊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義的訊息。媒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影響了我們的思考習慣。微博上線6年來,推進了微小說,微電影等“微文化”的滋生,新興媒介的蓬勃發(fā)展,使受眾的思考習慣及信息傳播活動更加“快餐化”“視覺化”“感性化”。理性思考及晦澀的文字內涵漸漸被人們擯棄,在這個視覺為王的時代,微電影廣告的傳播與發(fā)展就顯得更加順理成章了。
2.2.3傳播平臺對盈利渠道的拓展
因視頻網站爭相搶占獨播權,影視劇版權費成千百倍增漲,致使許多視頻網站難以為繼。在此狀況下,一度被邊緣化的微電影逐漸受到重視。這類成本低、傳播效果好的作品相繼受到重視。為提高點擊率,各大網站紛紛推出大眾好評度高的微電影作品,逐漸發(fā)展為與廣告主聯(lián)合拍攝微電影廣告并推廣。為迎合受眾的碎片化觀看行為,微電影廣告營銷問世,且各大品牌的參與,為微電影的發(fā)展完善了資金鏈條。但有些廣告主因不滿以冠名形式營銷,投入資金自拍自銷微電影廣告,為微電影生態(tài)注入了商業(yè)化血液,也推動了其市場化進程。
參考文獻:
[1]朱佳佳.新媒體時代的微電影廣告營銷研究[D].安徽:安徽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