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劍星
飛鳳墩傳奇
●朱劍星
富陽靈橋村里有一個其貌不揚的土墩,此土墩形狀古怪,雜草叢生,因為當年有人看到“飛鳳”經(jīng)過,因此取名為飛鳳墩。這可是一塊風水寶地,據(jù)說葬在這里的,子孫后代必將大富大貴。事實是否真的如此呢?
清朝后期某年的夏秋季節(jié),富陽靈橋范圍先是大旱,個把月未下過一場透雨,有經(jīng)驗的老農(nóng)開始擔心“大旱之年必有大澇”。果不其然,八月底的一天,一場罕見的大雨一刻不停整整下了兩天兩夜。霎時,山洪滾滾從小源溪中直沖下來。幸好,靈橋村人經(jīng)老農(nóng)提醒有所準備,無一人傷及,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洪水也沖毀了小源溪旁的靈巖寺半間殿房,殿內(nèi)一尊土地菩薩連同座架隨洪水被沖入下游。
第三天上午,雨止日出,陽光燦爛,靈橋村人挽起褲腳走出家門,只見田畈里汪洋一片。一朱姓父子來到村西口小源溪旁的洪水中撩潮柴,兒子忽然喊道:“爹啊,水中有菩薩!”阿爹抬頭,果然看見一尊與真人一般大小的菩薩在一回水塘中打轉(zhuǎn)轉(zhuǎn),兒子操起一根梢頭上綁有鐵鉤的長竹竿,走上前去想鉤住菩薩像,但鉤來鉤去沒辦法鉤住。父子倆反反復復花了很長時間,菩薩就是拉不上來。阿爹道:“兒啊,看來我們窮人家是尊不起這菩薩了,還是讓它流入大江大海吧?!庇谑牵缸觽z又用竹竿試圖將菩薩推出回水塘,幾個來回父子倆費了好大的勁,終于看到菩薩隨洪水順流而下往富春江方向漂去。
次日一早,父子倆又來田間開溝排水。一到昨日撩潮柴的地方,兒子眼尖,大喊:“阿爹快來看,菩薩又回來了?!备赣H上前一看,確是昨日那尊菩薩,擱淺在老地方。阿爹若有所悟地喃喃自語:“看來,菩薩是看中了這塊地了,它不肯走哇?!薄澳窃趺崔k?”兒子問?!盎厝ィソ写謇锏娜藖砩塘可塘?。”說完話,阿爹背起鋤頭急急往村里趕去。
一會兒工夫,連同朱氏族長等十多人來到此處。族長等幾位老人又觀天又看地還掐著手指頭,然后一碰頭,族長說:“這個地方不錯,被菩薩看中了,我建議,讓菩薩在這里安家落戶吧?!绷硪晃焕先艘舱f:“這次大洪水,我們靈橋村損失不大,定是這尊菩薩的保佑,我們要知恩圖報,請菩薩在此落戶?!痹捯粢宦洌趫龅拇迕駛兙硎举澩?。
晚上,每戶人家出戶主一人到村中一空地納涼議事。當時,靈橋除朱氏大族以外,還有許姓、楊姓、董姓、呂姓等異姓人家客居靈橋,那晚也一并到會。大家一致贊同,在村西口建造一座廟宇,將南殿塢沖下來的土地菩薩神像供奉廟內(nèi),讓子孫后代進香供拜,讓菩薩永久佑護靈橋村人。大家商定,因廟中的菩薩由上游南殿塢沖流下來,此廟取名“南殿廟”,并擇良日破土開工。
幾日后,村中十多名壯勞力由族長帶領來到菩薩停留處,通過一番儀式后,村民們開始平整廟基。忽然從旁邊細竹草叢中“撲啦啦”飛出一只大“鳥”來,從頭至尾長約兩尺有余,大紅冠頂,金紅羽毛,尾羽色彩斑斕、金光閃閃、鮮艷奪目,且雙眼放光,似懂人性。大伙看得呆了,只聽族長說道:“非獸非鳥,此乃鳳凰也,我明白菩薩為什么到此不肯離開了!”
只見鳳凰歪歪腦袋朝人群瞥一眼,又“撲啦啦”飛起來朝西而去。正當大伙不知所措時,鳳凰在離廟基一百多米處一塊凸起的土墩上停下來,重又鉆進細竹草叢中不見了。此土墩形狀古怪,一直荒蕪,細竹、小樹、雜草叢生,其面積約有三十余畝。村民們更認定這是佛祖顯靈,菩薩有知,廟基是塊寶地,日后靈橋肯定發(fā)達。而那土墩,從此后,靈橋村民冠其名為“飛鳳墩”,所有村民均自覺繞飛鳳墩而走,從來不去驚動棲身墩上的鳳凰。
很多年過去了,某日一早,靈橋村來了一位算命先生,只見他鶴發(fā)童顏、白須飄飄,著青布長衫,又瘦又高,看上去六十有余。他右手拄一竹拐,左手擎一花邊白旗,旗上書兩行黑字“龍門皇家后、江南孫半仙”,想必是孫權后人。他徑直來到南殿廟西旁的許姓大戶人家門前停下,開張了生意。
起先,村民們還不以為然,待有幾位老爹、媳婦來算過命后,才覺驚奇。原來,孫半仙算命看相與眾不同,“一拍二看三轉(zhuǎn)身”是他的絕招。待客人在他面前坐定后,他伸出右手在你的頭頂上拍一下,后看你的臉,看你的手,再讓客人轉(zhuǎn)身讓他觀察你的背后。然后,他就能說出你的過去,道出你的現(xiàn)在,還能測算你的未來,而且準得很。更不可思議的是,他一個外鄉(xiāng)人,從未到過靈橋,竟也能掐指算出是哪一年菩薩隨洪水來到靈橋,何時建南殿廟有鳳凰顯身,還說飛鳳墩的形狀就是一只鳳凰,此處為“臥鳳藏龍”之地。有人真的去繞飛鳳墩走了一圈,并站在高處細看,形狀確實像一只橫臥在那里的鳳凰。這下驚得靈橋人目瞪口呆,一天下來,靈橋人已將孫半仙視作孫神仙了。
許姓、楊姓、董姓三戶是客居靈橋的生意人家,自從靈橋建起了南殿廟,就定居落戶在靈橋村了。此時,三戶人家家境富裕,實力相當,村人均稱他們?yōu)樵S十萬、楊十萬、董十萬。那日,三戶人家眼見孫半仙氣度不凡,料事如神,斷定他非尋常之輩,便在掌燈時分不約而同來請孫半仙吃晚飯。因攤位設在許家附近,孫半仙自然先被許家請去用晚餐。次日上午去楊家,下午去董家。至于孫半仙當時給三戶十萬人家算了些什么,其他村人一概不知。到了第三天,孫半仙從董家出來離開。走至飛鳳墩旁,迎面碰上一中年村民,孫半仙駐足凝視片刻后,對村民招呼道:“你是呂氏主人吧,看你面相和善也是個誠實之人,我就……”孫半仙如此這般與其說了一番話后,朝西離村而去。從此,靈橋人再也沒有見到過孫半仙。
自從孫半仙離去后,許、楊、董三戶十萬就有了大動作,他們用錢財鋪路,將祖先遺骨遷至飛鳳墩埋下,三戶祖墳分別占據(jù)了飛鳳墩的頭形、翅膀和尾形,算是占盡了飛鳳墩的風水寶地。唯有呂氏祖宗最后遷入,埋在了前三戶十萬不屑一顧的腳形處,算是沾了風水寶地的邊。
轉(zhuǎn)眼幾十年過去了。
許十萬是三戶中的首富,除了靈橋有數(shù)百畝田地外,富陽街上還有鋪子。只是老婆不爭氣,生了一個呆兒子,見人只會“嘿嘿嘿”傻笑,人稱“傻許”。眼看著要絕后了,無奈許十萬在五十五歲那年娶了一房十九歲的小老婆。本想著為許家續(xù)承香火,誰知小老婆與家中長工陳阿大好上了,當被主人察覺時,小老婆已有身孕三個月。許十萬恨之入骨,設計將陳阿大用砒霜毒死,偷偷葬在后院的棗樹底下,并將小老婆成天關在房內(nèi),等待小老婆腹中的兒子降生,權當這是許家之后??上?,天有不測風云,那天許十萬在田間搶收稻子時,被暴雨淋透,后一病不起,拖了半月去世。
半年后的一天夜晚,風聲呼呼,大雨傾盆,小老婆恰逢難產(chǎn),不幸母子同逝。也就在那天晚上,“傻許”不見了影子,數(shù)日后,“傻許”的尸首在富春江中被撈上,不到兩個月,“傻許”的母親隨“傻許”而去。從此,許家在靈橋絕跡。后人評說,許家威光不足卻占了飛鳳墩的鳳頭,且又下毒害死長工,這就是報應。也有人說:“鳳凰一搖頭,一切都到頭?!?/p>
據(jù)說楊十萬的祖先曾在朝廷刑部當差,是個專操屠刀的劊子手。而楊十萬本人又是一個有名的吝嗇鬼,育有一女兩兒,大女兒早已出嫁。二兒子現(xiàn)已二十七歲,是靈橋有名的二流子,一個勤吃懶做的主。三兒子一生下來就體弱多病,派不上什么用場。再加上楊十萬對別人小氣,對自己吝嗇,沒有多少人緣,長工短工均不待見。農(nóng)忙時無人來幫,一家人拼死拼活干,卻吃得差,喝得稀,還舍不得花錢請醫(yī)生,并惡性循環(huán),逐漸走了下坡路。到兩個兒子成婚后,家境已破落不堪。
還好,楊家香火未斷,至今靈橋還有后裔。后人評說,楊十萬祖先不積德,現(xiàn)世無人緣,卻又偏偏占了飛鳳墩翅膀作祖墳,有這樣的結(jié)果還算是不錯的了。也有人說:“翅膀掛祖墳,肯定飛不穩(wěn)。”
再說董十萬,自從將祖墳遷入飛鳳墩的鳳尾后,家中很是紅火。大兒子在家務農(nóng),二兒子在富陽縣衙做官,三兒子在蕭山經(jīng)商,兩個女兒最小,是雙胞胎,日子過得很是悠然。好日子一過就是數(shù)十年,董十萬子孫滿堂,自己也到暮年。
那年下半年,董十萬八十大壽剛過,本想含笑等著去見老祖宗了。哪知那天天剛抹黑,富陽知縣親自帶領官兵數(shù)十人,殺氣騰騰來到靈橋,將董宅團團圍住。幾名捕快首先將董十萬的十多口家人趕入一大廳里關押,其余官兵翻箱倒柜,挖地三尺,鬧騰了整整一個晚上,官兵們才肯歇手。
原來,董十萬在縣衙做官的二兒子是“革命黨”,已被朝廷逮捕,經(jīng)商的小兒子長期來資助“革命黨”,這次連夜搜捕就是來抓小兒子和搜集證據(jù)的。第二天中午,官兵將董十萬家洗劫一空,金銀財物裝了好幾馬車,押著董十萬的家人浩浩蕩蕩回富陽衙門而去。臨走前封了董宅的大門,門旁貼上布告,說董家二兒子、三兒子是朝廷欽犯,不但要砍頭沒收全部田地家產(chǎn),后人還永世不能在衙門當公差。
一夜間萬貫家財付諸東流,一貧如洗,董十萬連驚帶嚇一命嗚呼,全家十多口人四分五裂各奔東西。老實巴交的董家大兒子舍不得靈橋,帶領家人在南殿廟邊筑一茅屋,暫且棲身,踏踏實實以農(nóng)耕為生,至今仍有后人在靈橋居住。后人評說,飛鳳墩尾作祖墳,當官發(fā)財不用問,謀反朝廷不安分,封門抄家才有份。也有人說:“尾巴一翹,禍水一道?!?/p>
還有一戶呂姓人家,因得到孫半仙的額外指點,擇飛鳳墩腳爪處筑了祖墳。從此后,呂家一路順風,糧食豐收,店鋪興旺。且呂姓主人樂善好施,又常進廟拜神,功德不絕。很快上升至大戶人家,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呂十萬。
可惜,到了呂十萬的第三代,由于求財心切,在做一樁大買賣時,將店鋪家財作抵押,結(jié)果被騙,重又淪落為普通人家。一直到民國初期,呂氏子孫呂阿堂,雖然自小聰明出眾,但無力就學。十三歲時送入富陽龍門舞臺學戲(京?。?。
呂阿堂起早貪黑勤學苦練整整三年,終于學成了大面角色。十六歲那年,隨舞臺班子來靈橋故地南殿廟演出,上演節(jié)目為《沙徒國借兵》,其嗓音洪亮,字正腔圓,連三里之遙的羊家埭都能聽到他的高音唱腔,附近的村民皆贊不絕口。連唱三天三夜觀眾仍如潮而來,頓時呂阿堂名聲大噪,一舉成功。
幾年后,呂阿堂受聘于上海某大劇院掛牌演出,成了上海戲劇界的名角大腕,久演不衰,最后,入戶上海。后人評說,孫半仙的預測總算在呂姓人家應了驗。他家不但財源滾滾數(shù)十年,最后還出了一個呂阿堂,戲中的歷朝歷代帝王將相、忠臣良將都已扮演過,也可以說是風水應驗了。也有人說:“鳳凰腳下葬祖墳,家富人貴戲中聞。”
如今,飛鳳墩早已不復存在,只有一“飛鳳亭”在飛鳳墩原址上亭亭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