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亮鏡頭下的臺灣青春電影"/>
張 荷
(作者單位:曲阜師范大學傳媒學院)
?
都市生存理想的影視化表達
——蔡明亮鏡頭下的臺灣青春電影
張荷
(作者單位:曲阜師范大學傳媒學院)
摘 要:從現(xiàn)實主義角度看,是臺灣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節(jié)奏最終導致了都市中人性觀念的極度疏離隔絕,在90年代喪失理想支撐的年輕一代中,人性的光輝似乎更加暗淡。蔡明亮作為一個電影人,固執(zhí)的影像風格是他行走于藝術(shù)領域的招牌,而知識分子脆弱而敏感的文藝心態(tài)與憂患意識,是他創(chuàng)作思想的重心與內(nèi)核。
關鍵詞:蔡明亮;都市理想;青春電影
90年代的臺灣電影由一批與新電影不同源的新銳勢力經(jīng)營,他們成長于20世紀80年代的新電影大潮流中,身上都沾染了藝術(shù)化、個人化的“作者習氣”,在創(chuàng)作中傾向于理想主義表達方式,有著濃郁的知識分子文藝觀念。他們的創(chuàng)作建立在臺灣社會的變革與國際化藝術(shù)思想潮流大背景之上,飽含對社會體制的擔憂以及對生存狀況的焦慮?,F(xiàn)實主義批判性表達的是他們之間的共性,而冷漠的旁觀者作風,則是他們脫離市場疏遠大眾的最終癥結(jié)所在。
蔡明亮的崛起是在1992年拍攝完成《青少年哪吒》之后。影片延伸了由楊德昌所提出的“牯嶺街”社會青少年犯罪的現(xiàn)實話題?!爸腥A商場代表臺灣通俗文化聚集地,與臺北人產(chǎn)生依附關系。伴隨都市整體規(guī)劃設計,告別屬于它的繁華榮耀,永藏人們深層記憶,為歲月的眼睛留下見證?!盵1]片中的小康、阿哲以及女主角阿桂三個人物就是臺灣垮掉的一代的縮影。但他們已經(jīng)不同于上一代導演侯孝賢、楊德昌片中的青少年,他們?nèi)狈v史感,沒有經(jīng)歷時代以及鄉(xiāng)村與城市的變遷,沒有運用傳統(tǒng)的大敘事。片中的主人公,生活被各種快速消費品,如電視、雜志、游戲機等快消文化產(chǎn)品所包圍,鏡頭呈現(xiàn)出后現(xiàn)代的光怪陸離,以及年輕人渾渾噩噩的生活狀態(tài)。臺灣青少年的反叛情結(jié),主要來自傳統(tǒng)父權(quán)社會的壓抑,少年們?nèi)缒倪敢粯訉ζ浔撑眩⒎赶麓蟮?。年輕人無理想、無目的、無歸宿的邊緣化生活,則成為一個特殊年齡的特殊狀態(tài)。
1994年,蔡明亮拍攝完成電影《愛情萬歲》,繼續(xù)了其在《青少年哪吒》中所流露的都市生存理想的幻滅精神。片中的臺北彌漫著寂寞的氣息,而三個陌生人的生活則更加寂寞,在乏味的生活中,他們借著互相擁抱和依靠短暫地溫暖彼此。影片沒有太多言語對白,呈現(xiàn)出臺北新時期都市生活背后的冷漠與疏離,屬于典型的影像書寫風格。影片依靠寫實的影像與散漫的格調(diào),取得了一種意外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活力。它不僅僅依靠刻板的監(jiān)視器鏡頭語言帶來了一種寫實力量,更將一種簡單的電影語言形式演化為表達人性懷疑的最新利器。
在1996年的《河流》中,蔡明亮更加放開手腳,將自身風格堅持得更加徹底?!熬拖褚粭l河流,默默流了這么久,流過了哀愁,流過了傷口?!盵2]電影中對白很少,在固定的影像結(jié)構(gòu)里表達了一家人不同的情感與欲望。影片中的人物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間,母親有色情錄像帶以及餐館的狹小電梯;父親有漏水的天花板和他等待、泄欲的三溫暖室;小康則處在涂成深藍色的榻榻米小屋,他們的心靈,幾乎和小康的身體一樣,逐漸病變扭曲。惡劣的環(huán)境、拙劣的生活、病態(tài)的人生、晦澀的告白,故事自始至終都在一種曖昧的氛圍里宣泄一種歇斯底里的痛。
“在影片《洞》中,除在影片的開始交代一種被稱為‘臺灣熱’的病毒入侵此地外,那個名喚‘臺北’的城市顯得比在其他任何導演的影片中,更加無法辨認?!盵3]在1998年的《洞》中,蔡明亮同樣表達了一種對都市生活與現(xiàn)代情感觀念的擔憂。在男女寂寞的生活中,唯一的“洞”成為相互交流的最佳手段,蔡明亮在灰暗和頹靡中尋找著人生意義和人間溫暖。影片在一個封閉的時間,以及封閉的空間里描述了兩個人的思想轉(zhuǎn)換,而雨則表現(xiàn)了一種煩躁的氛圍,傳遞給觀眾一種恐慌的情緒,使影片自始至終都彌漫著孤獨的基調(diào)。
作為普通的電影觀眾,初次看蔡明亮的作品或多或少都會有陷入某種混亂,因為大多數(shù)電影都選擇了一種沉悶乏味的性格表達。蔡明亮導演獨特的電影藝術(shù)風格的形成,與90年代臺灣電影界的整體風貌有密切關系。在20世紀90年代臺灣的主要電影作品中,蔡明亮的電影不但脫離了傳統(tǒng)腔調(diào),有自己獨特觀察事物的角度,在美學和風格上也開創(chuàng)了新電影以來的新風貌。他的電影因為主要拍攝小人物的生活,反而在充滿家國寓意的電影中顯得較為清新,是臺灣城市題材及青春題材電影的代表導演之一。
參考文獻
[1]胡延凱.“叛逆小子”系列:蔡明亮都市青春片的臺北樂章[J].當代電影,1996(6).
[2]王海洲.鏡像與文化——臺灣電影研究[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
[3]朱璐彥.蔡明亮導演風格論[D].蘇州:蘇州大學,2006.
作者簡介:張荷(1990-),女,漢,山東淄博人,曲阜師范大學傳媒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戲劇與影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