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婷
(作者單位:四川師范大學影視與傳媒學院)
新媒體環(huán)境下網絡劇發(fā)展的特點與問題
楊婷婷
(作者單位:四川師范大學影視與傳媒學院)
隨著新媒體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由電視轉向互聯(lián)網。在這樣的背景下,新媒體節(jié)目及網絡劇迅速發(fā)展。本文以新媒體為背景,對網絡劇的特征、在發(fā)展過程當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進行了研究。
新媒體;網絡??;發(fā)展特點
網絡劇是新媒體這個時代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正逐漸擴大范圍,增強本身的影響力。在這個肆意變換的時代,網絡劇帶給觀眾的不僅是一種新鮮的體驗,更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由于網絡劇是依托網絡或者移動媒體視頻播出,所以我們可以隨時隨地利用電腦、手機通過搜索點擊觀看網絡劇,體會網絡劇帶來的娛樂效果。這使我們的精神得到放松,壓力得到釋放。網絡劇如此受大眾的喜愛,離不開它獨特的特性和優(yōu)勢。網絡劇較之傳統(tǒng)的電視劇,發(fā)展迅速并且傳播日益廣泛,擁有大批的受眾和超高的點擊率。造成這個現(xiàn)象的原因除了互聯(lián)網的普及應用之外,還有網絡劇自身所擁有的特質。
1.1 網絡性
網絡劇最主要也是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網絡性。網絡劇是“專門為網絡制作的,通過互聯(lián)網播放的網絡連續(xù)劇”[1]所以說,網絡劇離不開網絡,與互聯(lián)網無法脫離。我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網絡劇是土豆網在2009年推出的《Mr.雷》,從此拉開了網絡劇的序幕。隨后越來越多的網絡劇誕生,如《老男孩》《屌絲男士》《萬萬沒想到》等一系列網絡劇通過在視頻網站的推廣和宣傳,網絡點擊率和收視率極高。一方面,這些網路劇的內容與網絡文化緊密相連,緊扣近期流行話題和網絡元素,如《極品女士》里面就有一些經典的段子就是圍繞房價、相親、霧霾等流行話題進行編劇。這樣可以更好地反應現(xiàn)實,折射生活。另一方面,網絡劇的審核沒有傳統(tǒng)電視劇嚴格,話題的開放程度也相對較高,不會受很大的播出限制,許多網絡流行語也是網絡劇的主要構成部分,如《太子妃升職記》當中的“你是我的小蘋果”“嚇死寶寶了”等流行語在劇中頻繁出現(xiàn),這是一種流行文化的折射,體現(xiàn)了網絡劇的與時俱進。這類流行性語言在傳統(tǒng)的電視劇當中是看不到的,無形之中給傳統(tǒng)的電視劇造成了壓力。同時,滿足了受眾的對于流行文化的需求,提高了文化消費能力。如一些視頻網站推出的新劇需要購買會員才可登錄觀看,這一點無疑給新媒體節(jié)目帶來了不錯的經濟效益??梢哉f,網絡性既是網絡劇的根本特性,也是網絡劇成功的必不可少的一個特點。
1.2 草根性
網絡劇之所以成功并受到大眾喜愛的一個原因就是它具有這種接地氣的、與大眾貼近的草根性。從近些年較為火熱的網絡劇來看,這些網絡劇所選用的演員并非是一線的大牌演員,許多都是采用的新人。有的網絡劇甚至在網絡上海選演員。選角較為大眾化,這也是不同于傳統(tǒng)電視劇的一點,草根演員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更能夠接近大眾,貼近生活,表現(xiàn)的更為真實,使觀眾在觀看劇集的同時,可以更好地融入其中,感同身受。這種平民化還體現(xiàn)在內容和人物形象方面。如《萬萬沒想到》中的王大錘,《屌絲男士》中的大鵬,他們所塑造而出的都是不折不扣的屌絲形象,草根濃厚,與傳統(tǒng)電視一般常出現(xiàn)的“高富帥”形象形成反差。另外,在制作團隊方面也體現(xiàn)出了草根化這一個特性,《萬萬沒想到》并非是很有經驗的專業(yè)團隊,他們都是跟著劇的發(fā)展一步步摸索出來的團隊。隨著這部劇的火熱,讓一些有制作作品夢想的年輕人看到了希望,有了前進的動力。這類網絡劇在內容方面加入了大量社會化的內容,更能貼近生活,貼近百姓,反映了社會的不公平現(xiàn)象,一定程度上也起到抨擊社會不良現(xiàn)象,倡導和諧社會的作用。
1.3 互動性
互動性作為網絡劇的最大優(yōu)勢,也是最為重要的特征之一。網絡劇的互動性主要體現(xiàn)在與觀眾的交流方面。例如,一部網絡劇在開拍前通過網絡進行對演員的選舉,我們通常稱之為“海選”。這給了大眾一個參與和展示的平臺,這種互動可以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另外,在劇播出時,觀眾可以一邊看劇一邊通過網絡投票、留言等互動的方式,把自己的建議反饋給劇組,這些意見可以影響劇情。還有一些網絡劇,如《太子妃升職記》便是根據(jù)網友的留言,拍攝剪輯出兩個版本,滿足了受眾的愿望和需求。
中國的網絡劇目前處于初步發(fā)展階段,在逐漸發(fā)展的過程當中必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還有不足。我國的網絡劇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制作方面、宣傳方面及社會影響方面都要加強,創(chuàng)作出更加高質量的劇集來擴大網絡劇的影響力。
2.1 制作粗糙,體系不健全
網絡劇目前發(fā)展還不成熟,由于制作成本低廉,難以制作出很精良的作品,所以網絡劇一般會給人帶來“雷人劇”的感覺。拍攝剪輯方面,畫面低劣,剪輯不講究,有的畫面拍攝不穩(wěn)定,畫質不清晰,沒有形成正規(guī)的制作系統(tǒng)。有時在字幕中甚至出現(xiàn)一些很低級的錯誤,而有些制作者為了應付觀眾,將一些用機器生硬翻譯的英語加入其中,真正看懂英語的人看見后會哭笑不得。
2.2 內容低俗,影響社會風氣
在內容方面,為了迎合受眾的低俗趣味來獲取高的點擊量,網絡劇一般選取一些低俗的內容進行拍攝制作,對白粗俗,劇情荒誕狗血,不利于傳遞正能量,與社會所倡導的不符。如《錯了性別不錯愛》等劇集,就忽視了社會的影響力,雖然獲得較高的點擊率同時,但仍然批評不斷。青少年作為網絡的主要受用人群,此劇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發(fā)展,甚至會影響他們對社會觀、人生觀還有價值觀的判斷。
2.3 翻拍成風,模仿痕跡嚴重
在新媒體網絡中同樣出現(xiàn)了翻拍風,如在《萬萬沒想到》《屌絲男士》獲得成功之后,便有不同的山寨版本襲來,而這些模仿而出的網絡劇并沒有優(yōu)秀專業(yè)的團隊為其做策劃,做出來的劇只能模仿出一個形卻沒有其中的神。這種翻拍帶來的后果,這種作品會充斥在網絡中的每一個角落,浪費了網絡資源,影響了檢索時的準確性。另外,會讓真正的好作品更加難以出彩。
隨著當今時代的發(fā)展,人們越來越離不開網絡,不論是生活學習還是消費,無不透漏著網絡的巨大作用。如何利用好這種資源便成為了一個大的問題。在獲取海量信息的同時,如果能獲得更多優(yōu)秀有價值的信息便會更加體現(xiàn)它的價值,提高效率。網絡劇不僅是在現(xiàn)在,在未來也同樣是新媒體節(jié)目的一大主力軍,甚至會對傳統(tǒng)的電視節(jié)目行業(yè)產生巨大的沖擊。網絡劇的發(fā)展也在標志“平民文化”的發(fā)展,同樣也是一種提高網民素質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對于網絡劇的把關,其實是對于未來大眾文化的一種糾正和引導,網絡劇讓普通百姓可以體驗編劇、演員、攝像以及剪輯的工作。同時,這種現(xiàn)象也可以形成一種“百家爭鳴”的局面,大家相互學習和競爭,最終可以實現(xiàn)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筆者相信,隨著的時代的發(fā)展,網絡劇會越來越好,最終甚至會擺脫掉“網絡劇”這個隨意而又概括的名字。
[1]朱燦.新媒體語境下網絡劇的興起于發(fā)展[J].新聞研究導刊,2015(11).
[2]孫瑞.中國網絡自制劇發(fā)展的啟示探討[J].媒體觀察,2016(3).
[3]張越.中國網絡劇特征探析[J].藝術品鑒,2016(2).
楊婷婷(1993-),女,山東濰坊人,在讀碩士,研究方向:廣播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