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劉響林
胡曉東的平和與努力
□本刊記者 劉響林
胡曉東講述了他從年輕到現(xiàn)在,從剛畢業(yè)的大學生到成為領導,從自主到合資再到自主的歷程。雖然沒有更多地去渲染工作中的難題,平淡而又溫和,但我們可以通過他的經歷,看到那一代人,在那樣的歷史環(huán)境下的努力與奮斗,堅持與夢想。
長春的7月沒有夏日的燥熱,解放的會議室里面也沒有開空調?!镀嚾恕吩谶@個會議室見到解放卡車廠長助理胡曉冬的時候,他穿著一件洗得發(fā)白的工裝,露出里面白襯衫的領子,戴著一副半框的金邊夾鼻眼鏡,金邊被時間磨礪了,斑駁著銀色,顯得斯文而儒雅。眼角的魚尾紋讓他微微瞇起了雙眼,目光深邃如潭水,他講話溫和而富有工程師的邏輯和嚴謹,嘴角總是輕輕地上揚著,如今47歲的他雖已兩鬢霜白,也可以想像年輕時是怎樣的風華正茂!
胡曉冬祖籍在山東即墨,1969年出生,從小在吉林長白山長大。天資聰慧的他,年僅17歲就考上有名的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最初他就讀的是金屬材料及工藝系,學習熱處理專業(yè)。
大學的時光流過一載有余,胡曉東成為了一名大二的學生。當時國內汽車人才緊缺,一汽的老廠長兼哈工大校友耿昭杰,找到哈工大的校長楊士勤,希望一汽和哈工大一起聯(lián)合成立一個汽車工程學院。因為當時還不到一年重新招生的季節(jié),領導們商量決定,從現(xiàn)有的在校生里,調整出一部分人來到這個汽車工程學院。
1987年,我國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還是實行“統(tǒng)包統(tǒng)分”、“包當干部”的制度。胡曉冬當時的想法很樸實,如果畢業(yè)后回到家鄉(xiāng),為一汽的建設增磚添瓦,是一件多么光榮的事情啊。因此,他就報名了學校新開的汽車工程學院的招生。后來他如愿成為了哈工大汽車工程學院的第一屆學生,大學畢業(yè)后被順理成章地分配到一汽工作。從此,胡曉東結下了與汽車、與一汽的不解之緣。
那是1990年的7月 12號,這一天,胡曉冬記憶猶新,那是他入職一汽的第一天。他被一汽分配到一汽長春輕型發(fā)動機廠,當時的一汽長春輕型發(fā)動機廠還不完全屬于一汽,是一汽和長春市雙方聯(lián)合經營的企業(yè)。對此,胡曉冬的內心是不平衡的,“我當初是奔著一汽才去學習內燃機的,這個地方企業(yè)無論從規(guī)模還是業(yè)績上都不如一汽直營的工廠。”
雖然心里有意見,但是胡曉冬絲毫沒有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平時抓住任何學習和進步的機會。當時在一汽廠區(qū)里邊住,上下班乘坐的班車也是個破車,經常撂挑子。每次車壞了,胡曉冬從來不閑臟不閑累,也不計較是不是自己的分內事,就下車去幫司機修車。這樣成功修好了幾次以后,班車上的售票員認識這個熱心的小伙子了,“我記住你了,下次你做我的車,我肯定不收你錢?!蓖職v歷在目,胡曉冬如今感慨道:“當時年輕啊,就憋著一股勁想說,我們是從大學校門走出來的,是大學生,要證明給別人看?!?/p>
這樁趣聞慢慢地就傳開了,廠里的領導也知道了,胡曉東讓大家知道,大學生不是只會紙上談兵,眼高手低,也是肯吃苦肯動手的實干家。后來廠里的一些叉車、公務車壞了以后,都會找胡曉冬來幫忙。實踐出真知,在這樣的不斷學習和實踐中,胡曉冬對發(fā)動機的研究非常透徹。最后,一臺發(fā)動機的所有零件打散以后,不用任何資料,他可以一個人給組裝好。
銷售公司的領導也知道了胡曉冬的事跡,立馬決定將這樣的人才調到銷售公司。當時的產品故障率比今天高,很多駐外的售后服務技術人員不能解決客戶的問題,售后服務很缺人才。就這樣,胡曉冬在總裝車間僅實習了半年,就去銷售公司做售后技術支持。
1991年,他在江浙滬一帶住了半年,下半年又在昆明云南提供支持。一個人孤身在外,每天解決產品的各種問題,同時又和不同地域不同性格的打交道。通過這段經歷,胡曉冬無論是對產品的理解,還是與人交流的能力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優(yōu)秀的人總有一段寂寞的歲月,胡曉冬總結說:“做售后服務,除了把問題解決掉,還得跟用戶跟客戶去溝通,讓他們理解和接受我們。讓他們知道,雖然產品出了問題,但我們的服務是非常周到的。一個人在不同的地方呆上一年,對個人的這種自立獨立能力非常有幫助。有時候面對一些很復雜的一些客戶,你得學會去溝通?!?/p>
一年的外派結束了,胡曉冬回來以后被正式分配到工廠技術發(fā)展科,做工藝員,搞產品設計。這個期間他參與了工廠幾個大的項目。當時北京吉普212非?;鸨?,工廠就是給它們提供492q發(fā)動機。這款發(fā)動機技術太落后了,領導就準備將生產這臺發(fā)動機的車間往里挪,騰出空間。然后對整個車間的工藝重進行新布局,包括生產線重新布局,準備開發(fā)其他產品。1995年的7月份,領導對當時做總裝車間工藝員的胡曉冬說,你來做這個項目。
“當時我記得是1996年的春節(jié),項目到了尾聲了,為了證明我能行,整個春節(jié)都沒有回家?!睉浲魨槑V歲月稠,胡曉冬目光充滿著懷念:“這個搬遷容易,但這個新的廠房的設計,工藝的設計和布局,物流規(guī)劃,廠房包括這個實驗室實驗臺架,油料供應,這一整套東西都得重新設計。前后經歷了大半年,春節(jié)過后,搬遷終于完成了。”后來,胡曉冬晉升工程師寫的論文就是廠房的工藝改造和搬遷,全廠的領導對這個項目都知之甚詳,論文很順利地就過關了。
轉折點到了,1996年的12月,迎來了工廠的干部調整,胡曉冬不出意外地成為總裝裝配車間副主任,這是他第一次走上管理崗位。后來他又先后擔任車間的生產主任、裝配車間主任、銷售副科長、檢查科長、質保部長,一直保持努力學習的態(tài)度,這一系列的管理崗位工作更是為技術出身的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除了自主,胡曉冬也有著6年的合資工作經驗。從2010年到2015年,胡曉冬先后擔任天津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品質保證部主查和品質管理部中方部長。接觸到外面的技術和管理,對胡曉東的影響非常大?!翱赡苁且驗榈赜蚝唾Y源的原因,讓日本人始終在思考,怎么用最少的投入做成一件事。豐田,是全世界汽車行業(yè)里面盈利能力最強的企業(yè),它講的是精益生產,成本算的非常緊。”
“他們的KPI就像我們一個人一樣,我們心臟里流出來的血,流量和壓力控制得非常精確。壓力大了,血管就崩開;流量小了,器官就會衰竭。豐田就像走鋼絲一樣,不多一厘,不減一分,剛好夠你用?!焙鷷远瑢ωS田的管理很是推崇。
2015年12月末,胡曉東又回到了熟悉的解放,對此感觸良多。他認為一汽像一個大家庭一樣,其樂融融,這個是最吸引他的地方。一汽會給員工安心的環(huán)境,讓員工放心地工作,給員工學習和晉升的機會,充滿著人文情懷。這是很多國外企業(yè)所不具備的,所以外面的很多的管理方法拿到一汽這樣的企業(yè),會出現(xiàn)南橘北枳水土不服的現(xiàn)象。
胡曉東給《汽車人》講述了他從年輕到現(xiàn)在,從剛畢業(yè)的大學生到成為領導,從自主到合資再到自主的歷程。雖然沒有更多地去渲染工作中的難題,平淡而又溫和,但我們可以通過他的經歷,看到那一代人,在那樣的歷史環(huán)境下的努力與奮斗,堅持與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