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榿木幼林生物量與養(yǎng)分元素的積累特征*

        2016-02-26 02:04:44任淇趙海蔡小虎王麗王宇閔安民任君芳李紅霞
        西部林業(yè)科學 2016年1期
        關鍵詞:榿木生物量

        任淇,趙海,蔡小虎,王麗,王宇,閔安民,任君芳,李紅霞

        (1.阿壩州川西林業(yè)局,四川 理縣623102;2.汶川縣環(huán)境保護和林業(yè)局,四川 汶川623000;

        3.四川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四川 成都610081;4.阿壩州林業(yè)科學研究所,四川 汶川623000)

        ?

        榿木幼林生物量與養(yǎng)分元素的積累特征*

        任淇1,趙海2,蔡小虎3,王麗3,王宇3,閔安民3,任君芳4,李紅霞3

        (1.阿壩州川西林業(yè)局,四川理縣623102;2.汶川縣環(huán)境保護和林業(yè)局,四川汶川623000;

        3.四川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4.阿壩州林業(yè)科學研究所,四川汶川623000)

        摘要:通過對林齡1-4年的榿木幼樹生物量調查、器官中養(yǎng)分元素N、P、K、Ca、Mg和微量元素Fe、Zn的含量測定及積累量的分析,探討榿木不同林齡植株的生物量和器官中養(yǎng)分元素分布與積累特征。結果表明,榿木平均木生物量及器官葉、枝、干、根的生物量與年齡呈正相關,生物量增長速率隨林齡增加呈下降趨勢;各器官生物量構成中,僅干的生物量占單株總生物量的比例隨著年齡增加呈上升趨勢。榿木器官中養(yǎng)分元素含量N>Ca>K>Mg>P>Fe>Zn;N、P、K元素在葉中含量較高,Ca、Mg、Fe元素在根中含量較高。養(yǎng)分元素N、P、K、Ca、Mg、Zn積累量在干中最高,Fe元素積累量在根中最高。榿木林齡1-4年當年養(yǎng)分元素(N、P、K、Ca、Mg)年凈積累量分別為17.07 g/株、40.79 g/株、95.82 g/株和106.71 g/株,微量元素(Fe、Zn)當年凈積累量分別為335.04 mg/株、577.26 mg/株、1 267 mg/株和1 525.27 mg/株。

        關鍵詞:榿木;不同林齡; 養(yǎng)分元素的需求量; 生物量;養(yǎng)分元素

        榿木(Alnuscremastogyne)為樺木科(Betulaceae)樺木族(Betuleae)榿木屬(Alnus)植物,又名水冬瓜樹,為高大落葉喬木,原產四川盆地,是中國特有種和四川省重要的速生鄉(xiāng)土樹種之一。榿木生長迅速,容易繁殖,根系發(fā)達,具根瘤,耐水濕,落葉期短,葉含氮量高,是中國西南地區(qū)的速生用材樹種和護岸固堤、水土保持、改良土壤及綠化的優(yōu)良樹種,也是杉、松、柏最理想的伴生樹種,兼具薪材、工業(yè)原料、地力培育等多種用途。榿木材質好,木材淡紅褐色,心材邊材區(qū)別不顯著,材質硬度適中,紋理通直,結構細致,可作為人造板、造紙、樂器、家具等用材。經長期的發(fā)展,已成為中國南方地區(qū)速生豐產林的主要樹種及重要的紙漿材、纖維材樹種。

        榿木作為小徑材、短周期工業(yè)原料林進行定向培育,輪伐期較短,可有效地緩解人造板、木漿等加工業(yè)發(fā)展對原料需求日益增長的壓力。榿木幼林施肥是提高產量、實現預期培育目標的關鍵措施之一。因此,探討榿木幼林植株的生物量及器官中養(yǎng)分元素的分布、積累,在生產上對榿木幼林進行合理施肥具有指導作用。

        此前針對一定林齡榿木的生物量及植株養(yǎng)分元素分布、積累等相關研究曾有文獻報道[1~5],但對榿木幼林的不同林齡植株的生物量、養(yǎng)分元素分布與積累及對養(yǎng)分元素的需求研究鮮有報道。本研究通過對榿木林齡1-4年幼林地開展生物量及植株器官中養(yǎng)分元素測定,分析榿木器官的養(yǎng)分元素分布、積累特點,量化榿木幼樹植株對養(yǎng)分元素的需求量,以期為榿木幼齡林施肥管理提供科學依據,達到提高產量、縮短榿木輪伐周期、防止地力衰退[6],實現林地可持續(xù)利用目的。

        1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榿木為林齡1-4年的幼林。調查林地位于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東經104°57′~105°28′,北緯31°25′~31°52′)境內的許州鎮(zhèn)、雙板鄉(xiāng)和仙峰鄉(xiāng),海拔高度520~650 m,及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東經105°32′~106°28′,北緯28°27′~29°01′)的福寶國營林場,海拔920~1 100 m。

        1.2 方法

        調查地選擇在榿木人工林選擇立地條件(土壤類型、厚度、坡度、坡向、海拔高度等)和經營管理(特別是施肥管理)相對一致的榿木人工林1-4年幼林地作為調查樣地,造林株行距2 m × 2 m,造林密度166株/667m2。

        調查方法按每個林齡設置20 m× 20 m樣地3個,采用常規(guī)方法,進行每木檢尺(樹高或胸徑),求算平均樹高或平均胸徑;在每個調查樣地選樹高或胸徑在平均數據95 %~105 %范圍的樹木1株作為平均木[7],共選平均木12株。

        將生長正常的平均木實測胸徑或樹高和冠幅后伐倒、切割,測定地上部分各器官(葉、干、枝)及地下部分根的鮮重,按相同林齡、器官計算平均值。

        樣品采集在榿木幼林生物量調查的基礎上,分別采集標準木葉、干、枝、根樣品。將相同林齡的同一器官組織樣品混合均勻,抽取各林齡的各器官組織的混合樣100~200 g,作生物量的水分測定;將不同林齡的同一器官組織樣品混合均勻,抽取林齡1-4年的各器官組織的混合樣400~500 g,作器官組織的養(yǎng)分元素測定。所采集的樣品應及時送回實驗室進行處理和測定。

        樣品測定項目及方法樣品分析測定項目包括水分、N、P、K、Ca、Fe、Zn。

        樣品測定方法水分—烘干法N用凱氏法;P用HNO3-HClO4消化,鉬銻抗比色法;K、Ca、Mg、Fe、Zn用HNO3-HClO4消化,原子吸收光譜法(LY/T 1270-1999)。測定的平行樣品2個,測定的絕對偏差和相對誤差應滿足行業(yè)標準方法規(guī)定的要求[8]。

        1.3 數據分析

        數據統(tǒng)計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法[9]。

        2結果和分析

        2.1 榿木幼林平均木的樹高、胸徑和生物量

        2.1.1樹高、胸徑與林齡

        榿木幼林1-4年的時期,樹高和胸徑逐年增加(表1)。林齡2年的樹高比1年增長77.78 %,林齡3年比2年增長59.38 %,林齡4年比3年增長21.57 %;林齡2年的胸徑比1年增長136.36 %,林齡3年比2年增長80.77 %,林齡4年比3年增長36.17 %,二者的增長速率逐年下降。方差分析表明,各林齡間的樹高和胸徑生長差異均達到極顯著水平。

        表1 榿木幼林平均木樹高、胸徑和生物量構成及其差異性比較

        注:*表示5 %顯著水平差異,**表示1 %極顯著水平差異。

        2.1.2生物量與林齡

        在榿木林齡1-4年的時期,榿木平均木的生物量與年齡呈正相關(表1)。第2年的生物量比第1年增長2.28倍,第3年比第2年增長1.93倍,第4年比第3年增長0.7倍,生物量與林齡之間的關系,同樹高和胸徑生長一致,增長速率逐年下降。

        2.1.3器官組織生物量與林齡

        榿木幼林葉、枝、干、根器官的生物量與年齡的關系及變化趨勢,同整株生物量一致(表1)。各林齡間的葉、枝、干、根器官的生物量差異性分析表明,除林齡2年干的生物量與林齡1年之間差異顯著外,其余林齡間的器官組織均為差異極顯著。在此生長階段,器官組織之間的生物量亦存在較大的差異,葉、枝、根組織的生物量逐年增加的絕對量差異不大,葉、枝、根組織的生物量第2年比第1年增加180~330 g,第3年比第2年增加350~400 g,第4年比第3年增加370~520 g,而干生物量第2年比第1年增加約400 g,第3年比第2年增加大于2 400 g,第4年比第3年增加3 200 g以上,遠遠大于葉、枝、根器官生物量的增加量,表明對經營目的有利。

        2.1.4器官組織生物量與總生物量

        林齡1年的葉、枝、干、根器官生物量分別占整株生物量的17.90 %、15.16 %、47.36 %和23.17 %;林齡2年各器官生物量分別占整株生物量的15.22 %、22.49 %、44.28 %和18.01 %;林齡3年各器官分別占整株生物量的11.61 %、14.89 %、60.00 %和13.50 %(表1);林齡4年各器官分別占整株生物量的11.61 %、14.89 %、60.00 %和15.50 %。葉、枝、根生物量所占比例隨著年齡增加總體呈下降趨勢,干生物量所占比例隨著年齡增加呈上升趨勢[1,5],這與人們的經營目標相一致。

        2.2 榿木幼樹器官的養(yǎng)分元素含量及分布

        榿木器官中養(yǎng)分元素含量N>Ca>K>Mg>P>Fe>Zn(表2);器官中N含量葉>枝>干>根;K、P含量葉>枝>根>干;Ca、Mg含量根>葉>枝>干[3,5];微量元素Fe含量根>葉>干>枝;微量元素Zn含量枝>葉>干>根;總的趨勢是N、P、K元素在葉中含量較高,Ca、Mg、Fe元素在根組織中含量較高,N、P、K、Ca、Mg、Fe、Zn養(yǎng)分元素在干組織中含量較低。

        表2 榿木幼樹器官的養(yǎng)分元素含量

        2.2.1養(yǎng)分元素的分布

        林齡1年平均木植株的器官中養(yǎng)分元素N、P、K、Ca、Mg的積累量排序為干>葉>根>枝(表3),林齡2年、3年和4年平均木植株的器官中養(yǎng)分元素積累量排序為干>葉>枝>根,樹干的養(yǎng)分元素積累量最高,由此表明養(yǎng)分元素主要富集于植株干和葉中;林齡1年榿木植株各器官中微量元素Fe的積累量排序為根>葉>干>枝,2年、3年和4年植株各器官中微量元素Fe的積累量排序為根>干>葉>枝,表明Fe元素主要積累于根中;林齡1年植株各器官組織中微量元素Zn積累量干>葉>枝>根,2年、3年、4年植株器官組織中微量元素Zn積累量干>枝>葉>根,表明Zn元素主要積累于干中。

        表3 榿木幼林平均木的器官中養(yǎng)分元素的分布與積累

        2.2.2養(yǎng)分元素的積累量

        N元素的積累量:榿木林齡1-4年的平均木中N元素積累量分別占N、P、K、Ca、Mg養(yǎng)分元素積累總量的44.05 %、40.38 %、43.89 %和44.03 %。表明榿木幼樹生長對N元素的需求量大。

        P元素的積累量:林齡1-4年的平均木中P元素積累量分別占其養(yǎng)分元素積累總量的2.4 %、2.26 %、2.3 %和1.98 %。表明榿木幼樹生長對P元素的需求量小。

        K元素的積累量:林齡1-4年的平均木中K元素積累量分別占養(yǎng)分元素積累總量的15.99 %、21.29 %和15.86 %和16.08 %。表明榿木幼樹對K元素的需求量較大。

        Ca元素的積累量:林齡1-4年的平均木中Ca元素積累量分別占其大量養(yǎng)分元素積累總量的31.52 %、29.78 % 、32.33 %和32.44 %。表明榿木幼樹生長對Ca元素的需求量較大,僅次于N元素。

        Mg元素的積累量:林齡1-4年的平均木中Mg元素積累量分別占其養(yǎng)分元素積累總量的6.03 %、5.44 % 、5.61 %和5.63 %。表明榿木幼樹Mg元素的需求量較小,稍大于P元素。

        微量元素Fe的積累量:榿木林齡1-4年的平均木中Fe元素積累量分別占其微量元素Fe、Zn積累總量的91.37 % 、89.28 %、87.31 %和88.30 %,表明對Fe元素的需求量大。

        微量元素Zn的積累量:林齡1-4年的平均木中Zn元素積累量分別占其微量元素Fe、Zn積累總量的8.62 %、10.71 %、12.69 %和12.69 %,表明對Zn元素的需求量較小。

        綜上所述,在平均木中不同的養(yǎng)分元素積累量的排序不受林齡的影響,依次為N>Ca >K>Mg>P>Fe>Zn。

        榿木林齡1-4年的平均木養(yǎng)分元素N、P、K、Ca、Mg的的積累總量隨著林齡增長而成倍地增加。林齡2年、3年、4年的平均木養(yǎng)分元素積累總量分別是林齡1年的3.4倍、9倍和15.2倍。林齡2年、3年和4年的平均木微量元素Fe、Zn積累總量分別是1年的2.7倍、6.5倍和11倍。由此表明隨著林齡的增長,林木生物量增加,林分從林地吸取的養(yǎng)分就越多,在生產實際中應給林地輸入必需的養(yǎng)分肥料,給與養(yǎng)分元素補充,以保證植株正常生長及防止地力衰退。肥料具體施入量應根據各林齡榿木對營養(yǎng)元素的需求量和土壤肥力供給情況而定。

        2.2.3養(yǎng)分元素年凈積累量

        林齡1年的養(yǎng)分元素年凈積累量與積累量相同,即17.07 g,其中N、P、K、Ca、Mg元素年凈積累量分別是7.52 g、0.41 g、2.73 g、5.38 g、1.03 g;微量元素(Fe和Zn)當年凈積累量335.04 mg,其中Fe、Zn元素年凈積累量分別是306.14 mg、28.9 mg(圖1)。

        林齡2年的當年養(yǎng)分元素年凈積累量為41.20 g,養(yǎng)分年凈積累量是其積累量的70.95 %,其中N、P、K、Ca、Mg元素年凈積累量分別是16.21 g、0.92 g、9.78 g、12.12 g、2.17 g;各養(yǎng)分元素分別占當年養(yǎng)分元素年凈積累量的39.34 %、2.23 %、23.74 %、29.42 %和5.27 %。微量元素(Fe、Zn)當年凈積累量577.26 mg,其中Fe、Zn元素年凈積累量分別是508.41 mg和68.85 mg,二者分別占當年微量元素年凈積累量的88.07 %和11.93 %。

        林齡3年的當年養(yǎng)分元素年凈積累量為95.41 g,養(yǎng)分年凈積累量是其積累量的61.76 %,其中N、P、K、Ca、Mg元素年凈積累量分別是43.72 g、2.21 g、11.87 g、32.19 g和5.42 g;各養(yǎng)分元素分別占當年養(yǎng)分元素年凈積累量的45.82 %、2.32 %、12.44 %、33.74 %和5.68 %。微量元素(Fe、Zn)當年凈積累量1 267 mg,其中Fe、Zn元素年凈積累量分別是1 088.11 mg和178.89 mg,二者分別占當年微量元素年凈積累量的85.88 %和14.12 %。

        林齡4年的當年養(yǎng)分元素年凈積累量為107.13 g,養(yǎng)分年凈積累量是其積累量的40.98 %,其中N、P、K、Ca、Mg元素年凈積累量分別是47.21 g、1.62 g、17.48 g、34.77 g和6.05 g;各養(yǎng)分元素分別占當年養(yǎng)分元素年凈積累量的44.07 %、1.51 %、16.32 %、32.46 %和5.65 %。微量元素(Fe、Zn)當年凈積累量1 525.27 mg,其中Fe、Zn元素年凈積累量分別是1 331.64 mg和193.63 mg,二者分別占當年微量元素年凈積累量的87.31 %和12.69 %。

        林齡1-4年幼林地平均木各養(yǎng)分元素的年凈積累量以N為最大,Ca、K元素次之,Mg元素較小,P元素最小,微量元素Fe的年凈積累量比Zn高6~10倍。這與養(yǎng)分元素在平均木中積累量的規(guī)律一致,表明榿木在1-4年林齡期對N、Ca、K養(yǎng)分元素的需求量較大,且在第2年林齡期對養(yǎng)分元素的需求量增幅最大。在生產實際中結合土壤養(yǎng)分供應情況,重點考慮N、P、K養(yǎng)分元素肥料的配合施用,Ca、Mg元素通過施用P元素肥料(如過磷酸鈣,含Ca、Mg豐富)足以補充。

        圖1 榿木幼林平均木養(yǎng)分元素年凈積累量

        3結論

        榿木林齡1-4年的階段,榿木平均木生物量及器官葉、枝、干、根的生物量與年齡呈正相關,隨著林齡增加生物量增長速率呈下降趨勢;各器官生物量構成中,僅干的生物量所占比例隨著年齡增加呈上升趨勢。榿木器官中養(yǎng)分元素含量N>Ca>K>Mg>P>Fe>Zn;N、P、K元素在葉中含量較高,Ca、Mg、Fe元素在根中含量較高。養(yǎng)分元素N、P、K、Ca、Mg、Zn積累量在干中最高,Fe元素積累量在根中最高。榿木林齡1-4年當年養(yǎng)分元素(N、P、K、Ca、Mg)年凈積累量分別為17.07 g/株、40.79 g/株、95.82 g/株和106.71 g/株,微量元素(Fe、Zn)當年凈積累量分別為335.04 mg/株、577.26 mg/株、1 267 mg/株和1 525.27 mg/株。

        參考文獻:

        [1]劉賢詞,文仕知,馮漢華,等.四川榿木人工林不同年齡段生物量的研究[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2007,27(2):83-86.

        [2]付洪,陳愛國.云南省自然休閑地與榿木休閑地地上部分生物量與養(yǎng)分蓄積量的研究[J].生態(tài)學報,2004,24(2):209-214.

        [3]郭天峰,馮漢華,徐期瑚.四川榿木人工林生態(tài)系統(tǒng)養(yǎng)分的積累與分布[J].四川林業(yè)科技,2009,30(4):89-91.

        [4]王永和,龍倫明,張煥朝,等.紅榿木的礦質營養(yǎng)特性[J].江蘇農業(yè)科學,2013,41(10):137-138,142.

        [5]朱萬澤,薛建輝,王金錫,等.臺灣榿木林分生物量與營養(yǎng)元素的分布[J].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26(2):15-20.

        [6]謝賢健,張健,馮茂松.巨桉主要養(yǎng)分元素積累與分布研究[J].四川林業(yè)科技,2005,26(2):1-6.

        [7]董志勇.林業(yè)工程師實驗技術手冊[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5.

        [8]張萬儒,楊光瀅,屠星南,等.LY/T 1270-1999 森林植物與枯枝落葉層全氮、磷、鉀、鈉、鈣、鎂、鐵、鋅、錳、銅、硫等的測定[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9.

        [9]李昌偉,連兆煌.農業(yè)化學研究法[M].北京:農業(yè)出版社,1980:5-12,179-184.

        [上接第92頁]

        [3]邱學忠.哀牢山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8,12-27.

        [4]Enoki,T,Abe,A.Saplings distribution in relation to topography and canopy openness in an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J].Plant Ecology,2004,173(2):283-291.

        [5]劉慶.林窗大小和位置對麗江云杉自然更新幼苗存活和生長的影響[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4,10(3):281-285.

        [6]劉慶,吳彥.滇西北亞高山針葉林林窗大小與更新的初步分析[J].應用與環(huán)境生物學報,2002,8(5):453-459.

        [7]何永濤,李貴才,曹敏,等.哀牢山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林窗更新研究[J].應用生態(tài)報,2003,14(9):1399-1404.

        [8]陳圣賓,宋愛琴,李振基.森林幼苗更新對光環(huán)境異質性的響應研究進展[J].應用生態(tài)學,2005,16(2):365-370.

        [9]Thomas,S.C,Bazzaz,F.A.Asymptotic height as a predictor of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in Malaysian rain forest trees[J].Ecology,1999,80(5):1607-1622.

        [10]劉志飛,申衛(wèi)軍,溫達志.南澳島光裸地和次生林下6種鄉(xiāng)土樹幼苗生長與光合特征[J].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2009,18(2):621-628.

        [11]于洋,曹敏,鄭麗,等.光對熱帶雨林冠層樹種絨毛番龍眼種子萌發(fā)及其幼苗早期建立的影響[J].植物生態(tài)學報,2007,31(6):1028-1036.

        [12]鞏合德,張一平,劉玉洪,等.哀牢山常綠闊葉林林冠截留特征研究[J].浙江林學院學報,2008,25(4):469-474.

        [13]王博鐵,馮玉龍.生長環(huán)境光強對兩種熱帶雨林樹種幼苗光合作用的影響[J].生態(tài)學報,2005,25(1):23-30.

        [14]霍常富,王政權,孫海龍,等.光照和氮交互作用對水曲柳幼苗生長、生物量和氮分配的影響應用[J].生態(tài)學報,2008,19(8):1658-1664.

        [15]李曉清,胡學煜,左英強,等.水分脅迫對希蒙得木幼苗生物量的影響[J].西南林學院學報,2009,29(5):19-22,27.

        [16]閆興富,曹敏.不同光照梯度的遮陰處理對絨毛番龍眼幼苗生長的影響[J].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2007,15(6):465-472.

        [17]許中旗,黃選瑞,徐成立,等.光照條件對蒙古櫟幼苗生長及形態(tài)特征的影響[J].生態(tài)學報,2009,29(3):1121-1128.

        [18]Steege,H.T.Steege,I Verburg.The effects of man made gaps on germination,early survival,and morphology of Chlorocardium rodiei seedlings in Guyana[J].Journal of Tropical Ecology,1994,10(3):245-260.

        [19]Bloor,J.M.C.Light responses of shade-tolerant tropical tree species in north-east Queensland:A comparison of forest-and shadehouse-grown seedlings[J].Journal of Tropical Ecology,2003,19:163-170.

        [20]王曉冬,葉生欣, 沈海龍,等.不同土壤水分條件對真樺幼苗形態(tài)特征、生物量及光合生理特征的影響[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08,36(5):22-24.

        [21]胡鳳琴,楊文杰,徐貴明,等.不同光強與水分條件對海州常山幼苗形態(tài)與生長的影響[J].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3(5):27-31.

        Biomass and Nutrient Accumulation of Alnus cremastogyne Young Stand Forest

        REN Qi1,ZHAO Hai2,CAI Xiao-hu3,WANG Li3,WANG Yu3,

        MIN An-min3,REN Jun-fang4,LI Hong-xia3

        (1.Chuanxi Forestry Bureau of Aba Profecture,Lixian Sichuan 623102,P.R.China;2.Wenchua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Forestry Bureau,

        Wenchuan Sichuan 623000,P.R.China;3.Sichuan Academy of Forestry Science,Chengdu Sichuan 610081,P.R.China;

        4.Aba Institute of Forestry Science,Wenchuan Sichuan 623000,P.R.China)

        Abstract:To explore plant biomass,distribu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nutrient elements in organs ofAlnuscremastogynein different ages from 1-4 years’ old,the biomass,N,P,K,Ca,Mg,Fe,and Zn were tested.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average biomass of the whole tree and the biomass of leaf,branch,stem,and root have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its age,but biomass growth rate have a decreasing tendency with tree age increasing,and only the biomass proportion of stem in the whole individual plant shows an increasing tendency with age.The contents of nutrient element in organs shows an order of N>Ca>K>Mg>P>Fe>Zn,the contents of N,P,K in the leaf is higher than in the other organs, and that of Ca,Mg,Fe in the root is higher than in the other organs.The accumulations of N,P,K,Ca,Mg,Zn are the highest in the stem,and that of Fe is the highest in the root.The net annual accumulation of N,P,K,Ca,Mg in average tree from 1 to 4 years are 17.07 g,40.79 g,95.82 g and 106.71 g,respectively,and that of Fe,Zn are 335.04 mg,577.26 mg,1 267 mg, and 1 525.27 mg,respectively.

        Key words:Alnuscremastogyne;forest stand with different ages; needs for nutrient elements; biomass; nutrient elements

        通訊作者簡介:閔安民(1963-),男,研究員,主要從事土壤肥力、植物營養(yǎng)與施肥研究。E-mail:minanmin@126.com

        作者簡介:第一任淇(1977-),男,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yè)科技推廣工作。E-mail:abcdrenqi@163.com

        基金項目:國家林業(yè)局林業(yè)公益性行業(yè)科研專項項目“川西山地退化風景林生態(tài)恢復關鍵技術研究(201104026)”。

        *收稿日期:2015-06-23

        中圖分類號:S 792.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246(2016)01-0093-06

        猜你喜歡
        榿木生物量
        宋 蘇軾 行書榿木詩卷
        中國書法(2023年9期)2023-12-26 18:03:59
        輪牧能有效促進高寒草地生物量和穩(wěn)定性
        9年生紙漿材榿木與臺灣榿木的纖維形態(tài)差異
        不同NPK組合對芳樟油料林生物量的影響及聚類分析
        草地生物量遙感估算方法綜述
        甘肅科技(2020年21期)2020-04-13 00:33:46
        5種榿木屬植物苗期生長性狀比較研究
        廣西引種臺灣榿木區(qū)域試驗
        生物量高的富鋅酵母的開發(fā)應用
        江南榿木與蘆葦在潮灘濕地的適應性對比研究
        基于SPOT-5遙感影像估算玉米成熟期地上生物量及其碳氮累積量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毛片| 婷婷开心深爱五月天播播|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庵| 激情五月婷婷六月俺也去| 人妖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动漫| 国产精品自拍首页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永永| 国产精品扒开腿做爽爽爽视频| 天天爽天天爽天天爽| 26uuu欧美日本在线播放| 少妇下面好紧好多水真爽| 人妻少妇出轨中文字幕|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 久天啪天天久久99久孕妇|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偷拍| 青青草亚洲视频社区在线播放观看| 40岁大乳的熟妇在线观看 | 日韩AV无码乱伦丝袜一区| 精品久久中文字幕系列| 国产精品人妻一码二码| 亚洲午夜精品a区| 白丝美女扒开内露出内裤视频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一级免费|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三| 成人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快射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69精品人人人人| 麻豆成人在线视频|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不|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无遮挡大片| 在线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边喂奶边中出的人妻|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av国产av综合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