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 毛
(西北民族大學蒙古語言文化學院 蘭州 730030)
論《滿巴扎倉》中兩位哈屯的性格與命運
拉 毛*
(西北民族大學蒙古語言文化學院 蘭州 730030)
長篇小說《滿巴扎倉》是一部診斷社會弊病的文學經典名著。小說故事生動曲折,懸念迭起,矛盾沖突尖銳,人物眾多,性格鮮明。作者成功塑造了兩位王爺哈屯生動、復雜的人物形象。詳細闡明了這兩個人物的性格扭曲、變形的社會深層原因。本文以小說中的兩位王爺哈屯性格與命運為研究對象,闡析兩位哈屯性格特點,分析小說中的兩位哈屯形象塑造成因,并論述小說描述的社會背景及兩位哈屯悲慘命運下場的必然性。
《滿巴扎倉》 兩位哈屯 性格 形象 命運
一部神秘的蒙古藥典,一個傳奇的喇嘛寺院,一場權利的瘋狂爭奪,一片佛法的寶相莊嚴——這就是長篇小說《滿巴扎倉》的多維空間。該小說由蒙古族著名作家阿云嘎先生用蒙古語創(chuàng)作,原文發(fā)表在《潮洛濛》①阿云嘎著《滿巴扎倉》,《潮洛濛》,2012年第1期;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后由翻譯家哈森譯成漢文,發(fā)表在《人民文學》②阿云嘎著哈森譯《滿巴扎倉》,《人民文學》,2013年第12期;重慶出版社,2014年3月。。是《人民文學》年度重磅作品。有梁鴻鷹,雷達,施戰(zhàn)軍,邱華棟,何平等著名文學評論家鼎力推薦。2014年榮獲第三屆朵日文學大獎??梢哉f,這是新世紀以來蒙古族文學殿堂中的一大盛事。同時,再一次證明了作家阿云嘎先生不懈的藝術追求,證明了他的實力和影響,足以讓讀者充分享受其小說所展示的藝術世界。
這個作品展示了十九世紀末鄂爾多斯高原上的社會生活圖景,富有地域文化特色。塑造了一群為保護蒙古族文化遺產而舍生取義的滿巴(醫(yī)師)形象,他們都是喇嘛。這些喇嘛中有善的,也有惡的,但是,他們的性格行為各異,沒有哪個人是萬惡的,也沒有那個人是至善的。因為有了這種差異,最終導致他們不同的結局。這也是作者對人物形象描寫的成功之處。作者通過環(huán)環(huán)相扣、懸念迭起、引人入勝的小說情節(jié),將小說中人物的一舉一動和心理活動描寫得栩栩如生,使人物形象在小說驚奇的故事情節(jié)下,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
據歷史記載,在清朝中期,內蒙古地區(qū)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人剃度出家,以致寺院“僧多粥稀”,競爭激烈。這也是《滿巴扎倉》故事內容的歷史背景。滿巴扎倉是一座古老的寺廟,它是藏傳佛教的一個圣地,也是蒙古族文化的傳承之所。它不光普度眾生,而且還治病救人,聚集、醞釀、繼承、傳播著蒙古族的文化和民族精神。①興安:《以文化開放姿態(tài)創(chuàng)作的一部母語文學精品——長篇小說〈滿巴扎倉〉》,《內蒙古日報》(漢文版),2014年2月28日。
由于蒙醫(yī)的起源與蒙古人的原始宗教薩滿教緊密相關,強調人與自然的依存關系,因此,蒙醫(yī)也是蒙古人宇宙觀、人生觀以及民族心理與情感的重要體現(xiàn)。在《滿巴扎倉》中,尋找蒙醫(yī)藥典的過程并不是簡單的尋寶,而是面對強權和貪婪,面對民族危難,飽有民族氣節(jié)和正義感的僧侶們對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拯救、保護和傳揚。在滿巴扎倉里每天都上演著明爭暗斗、勾心斗角的場面,然而也就是這些場面緊緊地圍繞著滿巴扎倉。
蘇德巴是拉布珠日的徒弟,拉布珠日是滿巴扎倉里的一個滿巴,然而拉布珠日比誰都了解自己的徒弟。在別人眼里蘇德巴是一個老實平和的小喇嘛,而在拉布珠日眼里他卻是一個孤獨的、深陷痛苦的可憐孩子。蘇德巴如今已處于近乎瘋狂的狀態(tài),為好多事后悔不已:后悔當初沒有把已經包好的毒藥給色日吉,后悔接著還參與了搶救烏仁陶古斯……何苦要在這里關著讓人擺布?要是有機會出去,我便見一個殺一個!②阿云嘎著,哈林譯:《滿巴扎倉》,《人民文學》,2013年第12期,第199頁。蘇德巴變成現(xiàn)在這個樣子,和他的家庭背景有很大的關系,殊不知他就是那個前王爺和小哈屯之子——欽達穆尼。
小說中出現(xiàn)了26個主要人物,這在一部10萬字的長篇小說來看是很少見的,一般來說這種篇幅的長篇小說主要人物不會超過10個人。③興安《以文化開放姿態(tài)創(chuàng)作的一部母語文學精品——長篇小說〈滿巴扎倉〉》,《內蒙古日報》(漢文版),2014年2月28日。路遙的《人生》篇幅也很長,但是小說中的主要人物卻不到10個。高加林,巧珍,黃亞萍和德順爺爺等。然而,除了高加林之外,《人生》中其他一些人物,性格并不復雜,但靈魂也展示的非常深邃。④劉再復著:《性格組合論》,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年7月,第171頁。由此可見《滿巴扎倉》的人物與故事線索十分復雜。作者讓這些人物各就各位,各司其職,且每個人都顯示了不同的個性,將人物與人物、人物與故事之間的關系糅合的恰到好處,實在是一次跨越了長篇敘事文學難度的大膽而成功的嘗試。在這26個主要人物當中,我最想了解和分析的就是王爺的兩位哈屯蘇布道達麗和烏仁陶古斯,她們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隨時有可能遇到暗算的危險。在這種殘酷的環(huán)境之下,她們的性格和命運逐漸發(fā)生著變化,她們的性格時陰時晴,有時讓人琢磨不透。但是,最終她們的命運卻讓人感到惋惜,讓人不由的同情,憐惜這兩位曾經像花一樣的女人。是她們所處的社會和生活環(huán)境使她們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一個連她們自己都不認識的人。
相傳,元末明初,元上都被燒,妥歡帖木兒北上應昌后,一部藥典從上都大火中被搶救出來,輾轉到了鄂爾多斯。那部藥典起初被保管在民間,后來滿巴扎倉在鄂爾多斯北部建成后,被移送至此保管,藥典的保管非常嚴密。然而,對藥典垂涎三尺者一直不乏其人。那部藥典具體存放在什么地方,在誰手里,只有滿巴扎倉的住持堪布才知曉。一代住持將老時會將這些都告訴下一代住持。但是,上一代住持洛布桑堪布在他五十三歲那年突然暴病而去,沒來得及向下一代住持交代藥典在何處。就這樣,滿巴扎倉有了一個天大的謎,引起了從內到外形形色色各種人的貪念和猜測。也就是這些人的貪念和猜測,導演了社會昏暗舞臺上的里應外合、明爭暗斗、勾心斗角、家破人亡等一系列鬧劇和悲劇,也導出了三教九流各色人種的本來面目。為了誘出秘方他們不惜毒死烏仁陶古斯哈屯肚子里的孩子,更可怕的是她們給兩位哈屯服用了絕育的藥劑,斷送了她們的美好未來。然后利用她們求子心切的心理,把她們當成誘出秘方的棋子。這就是他們最終的、真實的目的??梢娺@些人已經鬼迷心竅到無可救藥的地步。同時,也可以看出,當時的朝廷對蒙古族藥典的渴求,對蒙古族文化的侵噬。
王爺兄弟倆的矛盾由來已久:過去是為了爭奪王位勾心斗角多年,后來為了有個繼承者,搶著想生兒子而暗中較勁。要達到這個目的,不可避免地陷入尋找秘方的泥濘中。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把兩位哈屯拉入泥濘中,使兩個女人也成為這場殘酷競賽中的主要競爭對手。
兩位哈屯,一位叫蘇布道達麗,她是旗東協(xié)理的哈屯;另一位叫烏仁陶古斯,她是旗王爺的哈屯。東協(xié)理是現(xiàn)任旗王爺的親哥哥,十年前跟其弟弟爭奪王位,不幸落敗,就掛了個協(xié)理之名,搬出官邸隱居在鄉(xiāng)下。但畢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仍然財大氣粗,呼風喚雨,興風作浪。
人的性格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命運的起伏跌宕,性格也是變換的。高爾基曾說過:“人們是形形色色的,沒有整個是黑的,也沒有整個是白的。好的和壞的在他們身上攪在一起了——這是必須知道和記住的?!雹俑郀柣?《給馬·加·西瓦齊夫的信》,《文學書簡》,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第219頁。蘇布道達麗哈屯原是一位生性活潑,善良美麗的年輕姑娘。但是,在嫁給東協(xié)理后,她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悶悶不樂,整日為生個兒子而費盡心思?,F(xiàn)在的她已經四十二歲了,眼看著就沒有希望了,于是更加心煩意亂。這些日子,老協(xié)理和蘇布道達麗也是急得寢食難安。烏仁陶古斯和耶奇勒(扎倉里的又一位名醫(yī)楚勒徳木的弟子)偷情,要是真搞大了肚子,那我們就真的完了。現(xiàn)在除了找到那個方子,別無他法??墒?那個方子并不是那么輕易就弄得到的!從這些性格特征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女人,當她變?yōu)樯鐣臓奚?、爭斗中的棋?然而自己卻毫不知情時,是多么的可悲?!昂?臭女人!你男人從我男人手里搶到了王位,還不死心,還想生個兒子,想讓你的子子孫孫都占著那個寶座嗎?想得到美!據說蒼天有一萬只眼睛盯著塵世呢,能容忍你們把一切便宜都占盡嗎?難怪你生不出兒子,那就是報應呀!這么想著,蘇布道達麗心里似乎有點平衡了。但是,她轉念一想自己的情況,心里禁不住一陣無奈憂傷。再清醒時,她正飛快地走在回自己家的路上,袍子的下擺帶著風。她好像有點過癮,又有點惡心,有點想笑,又有點傷感,種種情緒在心里翻騰著……”②阿云嘎著,哈林譯:《滿巴扎倉》,《人民文學》,2013年第12期,第54頁。從這些充滿種種滋味兒的心理表白中,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已經被世事折磨得體無完膚,性格都有些扭曲了。但是,從故事發(fā)展的脈絡來看,故事臨近結尾時蘇布道達麗舍生取義,為了守護住金巴滿巴對她的信任,為了保護秘方,她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就在蘇布道達麗拼命奔跑的時候,她看到幾個騎兵、諾日吉瑪、老協(xié)理等人已形成了包圍圈,向她步步緊逼。她知道自己已經沒有退路,她不會讓藥典落到仇人的手中,于是,她咬緊牙關,將馬頭轉向黃河,朝馬肚輕輕磕了一下腿。馬如流星劃過,躍進陡岸下翻滾的巨浪之中,不見了蹤影……這也是她性格特征中最閃亮的的一部分。
烏仁陶古斯哈屯,比起蘇布道達麗,她更富有心機。為了得到使自己受孕的秘方,不惜和滿巴扎倉里一個比自己小十幾歲的孩子耶奇勒偷情,為的就是讓耶奇勒求他師傅給她秘方。最終,她如愿以償,懷了孩子。但是,事情的發(fā)展往往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如今在滿巴扎倉火房里干活的達林臺看來桑布的眼神冷靜而果斷,走路的樣子像個軍人,他扮成一個藥販子,覬覦著那本蒙古醫(yī)學藥典。因此在得知烏仁陶古斯哈屯懷孕的消息后,就想方設法想打掉她肚子里的孩子。他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讓她墮胎,讓滿巴們使出渾身解數為她保胎,到時候秘方就自然會出現(xiàn)。但事與愿違,最終,桑布的陰謀沒有得逞,烏仁陶古斯哈屯順利生下了孩子。但是這個孩子的出生之日,就是她的受難之時。旗王爺知道了這個孩子不是他的,于是把烏仁陶古斯哈屯和她的孩子趕出了旗王府。因此可以看出,她雖然成功地得到了秘方,生下了孩子,但是,她的命運最終還是掌握在別人手中,她也被當作了陰謀者誘出神秘藥典的又一顆棋子。
作為社會的人,其心靈世界是極其豐富、極其復雜的。人不可能是單一色的。托爾斯泰說:“我們寫我們的小說,雖說已不像以往那樣笨拙了:大惡棍便是大惡棍,大好人便是大好人。但是,最終還是笨拙的可怕,只會用一色調?!雹偻袪査固┲?《托爾斯泰論創(chuàng)作》,漓江出版社,1982年,第82頁。這些理論能夠幫助我們認識到,人的性格是不可能絕對單一的。在蘇布道達麗的性格中,可悲與可愛,熱情與冰冷,陰暗與明朗,愛情與仇恨,歡樂與抑郁,勇敢與怯懦,高尚與渺小,動人地交織在一起,成為一個非?!罢媲小?非常有魅力的性格。然而在另一位王爺哈屯烏仁陶古斯的性格中,可悲與可恨、矯情與心機、利用與陰謀,這些種種性格中的缺陷交織在一起,使她最終成為一個孤家寡人,這是社會對她的懲罰,同時也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后果。
烏仁陶古斯哈屯被旗府趕了出來,獨自帶著自己的兒子每年轉場到山下的夏季牧場,但是耶奇勒從未去過烏仁陶古斯家。②阿云嘎著,哈林澤:《滿巴扎倉》,《人民文學》,2013年第12期,第276頁。因為,他心理明白這個女人不是因為愛他和他在一起,完全是為了利用他拿到秘方,才對自己百般獻媚?,F(xiàn)在的他對她滿是怨恨,沒有一絲情感,甚至是同情也蕩然無存。這是她自己一手釀成的悲慘結局,但也不完全是自找,是她所生活的環(huán)境,造就了她的惡習。由此看來,她被社會所拋棄,成為社會的犧牲品也是必然的。
這兩位王爺的哈屯,性格各異,命運不同。蘇布道達麗哈屯為了遵守朋友的囑托,她不惜為保護秘方犧牲自己寶貴的生命,她的這種舍身取義的人生態(tài)度,值得肯定。相反,烏仁陶古斯哈屯,雖然她平安的活著,但是她活的毫無意義可言,她被她愛的人和愛她的人所拋棄,王爺和耶奇勒對她滿是怨恨,最終選擇遠離她,因為她深深的傷害了這兩個愛著她的男人。最后除了自己唯一的兒子,她一無所有,這樣的人生要它又有什么意義呢?
這兩位王爺哈屯在沒有嫁給東協(xié)理和旗王爺之前,一個是好騎手,一個是牧羊女,都過著簡單而悠閑的生活,整天無憂無慮,笑容滿面。但是當她們嫁人了之后,她們的性格、行為、以及命運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她們由善良淳樸的好騎手和牧羊女,變成了整日愁眉不展,一幅事事都急功近利的樣子,也可以說是在社會的威逼之下性格有點病態(tài)了。作者在這里深刻刻畫了兩位王爺哈屯的性格特征,成功的塑造了這兩位王爺哈屯的人物形象,其實也是有力的揭露和批判社會的弊病。他的這種寫作手法獨到又有力。
王爺兩位哈屯的這種情況,又如《祝?!分械南榱稚?。她是勤勞,善良的中國農村的勞動婦女,她原是健康的,從精神到肌體都十分健康。但是,當她受到社會的無情打擊后,她的性格變了,她失去了兒子之后,逢人就說“我真傻”,這就是所說的精神失常的特征,即不假思索而不斷重復的病態(tài)現(xiàn)象,這說明自己無法意識到自己。祥林嫂正是受“受傷記憶”的支配,自己無法意識到自己,因此,總是機械的重復著“我真傻”。魯迅描寫這種變態(tài)性格,正是對造成這種變態(tài)的罪惡社會提出有力的控訴。祥林嫂不是一出現(xiàn)就是一個性格分裂的精神變態(tài)者,如果從娘胎里就帶了性格分裂癥,那么,祥林嫂這個形象就沒有任何意義,即沒有社會批判意義,也沒有美學意義。祥林嫂原是一個美的勞動婦女的形象。她的精神病態(tài)只是作為美的毀滅的表現(xiàn),或者說是社會毀滅美的一種惡果。③劉再復著:《性格組合論》,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年,第139頁。從某種意義上說,她們的命運掌握在時代的手中,她們自己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雖然她們也做過掙扎,但最終以失敗告終。這是社會的悲哀,更是她們自己的無法掙脫的枷鎖。阿云嘎的作品里不是把病態(tài)作為美本身來欣賞,而是把病態(tài)作為一種對社會的強烈的抗議。
有一句名言說得好:“寧可高貴的死去,也不愿茍且的活著?!睆淖罱K的結局來看,蘇布道達麗哈屯更勝一籌,她活出了自我的價值,她的這種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值得我們深思。她們對待自己喜歡的人和事物的那種堅定,那種執(zhí)著,著實讓人心生敬畏。為了不辜負對金巴的諾言,她以死守護那部藥典,反之,她們對待自己所厭惡和痛恨的人時,表現(xiàn)出來的那種神情和一舉一動,也讓人感覺到,她們是敢愛敢恨的女子。例如:“啊,蘇布道達麗哈屯啊?”一個聲音傳來,蘇布道達麗望去,看見有一個人也正在下馬,她認出那是白臉更登。更登其實是個聰明人,在滿巴扎倉,他的醫(yī)術也算不錯。但他這個人聰明得有點過了頭,大家就討厭他?!霸瓉硎悄?去給人看病剛回來吧?”蘇布道達麗寒暄著,心想,真見鬼,怎么遇見他了?①阿云嘎著,哈林澤:《滿巴扎倉》,《人民文學》,2013年第12期,第52頁。他們這種愛憎分明使我們更加同情她們,對她們的遭遇而更加惋惜,蘇布道達麗和烏仁陶古斯這兩位哈屯的命運值得我們深思,從社會的方面來看,她們被社會所拋棄,成了社會的犧牲品。從人生的方面來看,她們的人生充滿曲折與坎坷,這是社會的弊病,我們應該對此進行無情的批判,并且拿出切實可行的診斷方法,來避免更多像這兩位哈屯一樣的女性,再次遭到社會的拋棄。
讀了《滿巴扎倉》這部長篇小說后,我們會深有感觸,尤其是兩位哈屯的形象及命運,讓我們在作者描寫的場景中無法自拔。我們同情她們悲慘的命運,同時也憎恨舊社會這個大染缸,把兩位生性純白的姑娘,經過無數次的渲染,最終把她們的身心染成了難以辨別的彩色,使她們的性格、形象都發(fā)生了質變。同時,這也是這部小說的獨到之處,將人物的性格發(fā)展歷程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出來,給了讀者一份滿意的答卷。
[責任編輯:那次克道爾吉]
I297.193
A
1674-3067(2016)04-0060-05
拉毛(1991—),女(藏族),西北民族大學蒙古語言文化學院當代文學研究方向2015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