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麗的瘋狂
1890年7月29日,梵高因精神疾病的困擾,割掉右耳,后在法國瓦茲河飲彈自殺,時年37歲。
合上《梵高傳》,心中感慨萬千:大多數(shù)人眼中的他是瘋狂的,甚至是不可理喻的,但我們不能否認他為世界留下的美。
我深深地著迷于梵高的畫,沉溺于他那如同七月光影的熱情里。他的色彩,跳躍著瘋狂迷醉的舞蹈。是的,他的一生都在舞蹈,洋溢著浪漫的情愫,直到精疲力盡。無掌聲,無鮮花,然后自己累倒在舞臺上,傷痕累累……想到這里,也就能理解梵高作品中掙扎的線條與狂舞的色塊,傾泄著的顏料里調(diào)和著他的血,而畫布,不過是他包扎傷口的繃帶。
這是一位生活在傷口里的大師,他習慣用傷口對世界發(fā)言。這是一個疼痛的收割者,他的鐮刀最終收獲了自己的耳朵。
“自古圣賢皆寂寞”。這大概是梵高最悲劇也是最美麗的所在。美麗卻孤獨,孤獨造就美麗!試想,如果梵高在世時,他的畫就被受追捧,贏得贊嘆無數(shù),他是否還會堅守他自己的世界與夢,是否還會描繪出不朽畫作?
他的畫面,是永不停息的篝火,如同那激昂似火,恣意怒放的向日葵奔放著、旋轉(zhuǎn)著,令人目眩。正奮力擺脫花瓶的束縛,跳出世俗的圈點,奔向太陽。
一片葉子,別人會細細描繪出它在陽光下清晰的脈絡(luò),更會沉迷于它在陽光下的陰影。梵高則會用偏執(zhí)的畫筆,大塊大塊的顏色涂抹葉子的生之瘋狂、死之悲愴。
當他最終選擇了在河邊扣動扳機,我驚訝地注視著梵高扭曲的面孔、恐怖的眼神和顫抖的手勢,他仿佛在替整個人類受刑,成為痛苦的化身。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碑斔腥藝@著金錢,權(quán)利忙得團團轉(zhuǎn)的時候,梵高在一旁把玩他的畫筆,笑看這些凡夫俗子不懂人生,沒有追求自己的理想而被世俗所累。他把他的全部傾入顏料中,揮灑在畫布上,注入進畫筆里,他的身邊無人理他,無人懂他。他與畫交流,把自己的情感潑灑在畫中。
我想,讀懂他畫的人,一定能讀懂他的靈魂,那么一切都將釋然,惟有天地茫茫間他美麗且瘋狂的靈魂。他被人們稱為瘋子,但在上帝眼中,他是最美麗的孩子。
點評:這是一篇讀后感。從字里行間可以看出,小作者讀懂了梵高。小作者以梵高的畫為切入點,從他的眼睛,到他的激情,到他的傷口……步步深入。當槍的扳機扣動時,他雖然倒下了,卻成了上帝眼中最美麗的孩子。在這里,小作者不但評出了他的人、他的心,更評出了他的靈魂,應(yīng)該說,這才是讀后感的真情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