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誕老人的鹿
又到一年一度的圣誕節(jié)了,圣誕老人又要開始忙活了。這不,圣誕老人正坐著雪橇從北極趕來,準備給全世界的孩子送禮物。你準備好長筒襪了嗎?
說到圣誕老人,他的雪橇一直是個頗有爭議的話題。例如,給圣誕老人拉雪橇的鹿是什么鹿?答案各種各樣。經(jīng)過一番角逐,現(xiàn)在有4種鹿入選,被稱為“最佳候選鹿”。不過,同學們會不會覺得所有的鹿都長得差不多呢?
以下4幅圖中的鹿,你叫得出它們的名字嗎?
我們經(jīng)常聽到這樣一種說法:為圣誕老人拉雪橇的是麋鹿。如果真是這樣,那本來就已經(jīng)夠珍稀的麋鹿恐怕就會面臨滅絕的危險了,因為它們會被凍死的。
麋鹿生活于溫暖的溫帶,喜歡待在潮濕的沼澤地里。要想在寒帶地區(qū)為圣誕老人拉雪橇,麋鹿估計得穿上厚厚的毛衣了。
說起來,麋鹿有一段很傳奇的經(jīng)歷——麋鹿是我國特有的一個物種,它們曾經(jīng)生活在我國東北到華南的多片濕地中,可是在20世紀初,因為過度捕獵導(dǎo)致麋鹿在中國徹底絕跡。幸虧英國的貝福德公爵十一世將18頭麋鹿圈養(yǎng)在自家莊園,這個物種才免于滅絕。20世紀80年代,英國分兩批向中國捐贈了38頭麋鹿,麋鹿這才得以重返故土。
麋鹿是少有的尾巴很長的鹿,尾巴上還有一簇黑色的毛,像驢尾巴。麋鹿的臉也很長,有點像馬臉,而脖子像駱駝。由于麋鹿的長相奇特,因此也被稱為“四不像”。另外,麋鹿四肢粗大,主蹄寬大能分開,趾間有皮膜,所以能夠在沼澤地中行動自如。最特殊的要屬麋鹿的鹿角的形狀——沒有眉杈,角干在角基上方分為前后兩枝,前枝向上延伸,然后再分為前后兩枝,每小枝上再長出一些小杈,后枝平直向后伸展,末端有時也會長出一些小杈,最長的角可達80厘米。麋鹿的鹿角倒置時能夠“三足鼎立”,這在鹿科動物中是獨一無二的。不過,雌性麋鹿是沒有角的。
可以肯定,給圣誕老人拉雪橇的不是麋鹿。接下來入選的是馬鹿。
在北半球溫帶和寒溫帶的森林中,馬鹿的身影十分常見。它們長著典型的樹枝一樣的鹿角,而且個子也很高大,肩高可達1米到1.5米。馬鹿的特征是脖子和身體的顏色有明顯的變化,尤其是生活在東亞和北美的馬鹿,深色的脖子更為明顯。
反芻(chú)俗稱倒嚼,是指某些動物進食經(jīng)過一段時間以后,將半消化的食物從胃里返回嘴里再次咀嚼。反芻主要出現(xiàn)在草食性動物身上,例如牛、羊等,這些動物被統(tǒng)稱為“反芻動物”。
馬鹿的祖先最早出現(xiàn)在距今1,200萬年以前的中新世,它們的足跡遍布歐亞大陸,源自一種已經(jīng)滅絕的被稱為“愛爾蘭麋鹿”的物種。喜歡群居的馬鹿通常在夏季的夜間和清晨活動,冬季則多在白天活動,尤其擅長奔跑和游泳。馬鹿以草、樹葉、嫩枝、樹皮和果實等為食,還喜歡舔食鹽堿。
不過,想要最終入選圣誕老人的雪橇鹿,最重要的一點在于鹿角。馬鹿的角很大,只有雄鹿才有,而且體重越重,角也就越大。我們看給圣誕老人拉雪橇的鹿,鹿角都是奇形怪狀的!而馬鹿則長著典型的樹枝一樣的鹿角……
于是,長著比較普通鹿角的馬鹿被淘汰了。
接下來的兩種鹿屬于鹿科狍亞科,嚴格地說不屬于狹義的鹿。不過,它們都有“非典型”的鹿角:角要么長成板狀,要么長得左右不對稱。
除此之外,這兩種鹿也有一些共同特征:鼻子上的毛很多、雄鹿的脖子下面都有下垂的長須,像極了圣誕老人的胡子……此時,雪橇鹿選秀已經(jīng)進入決賽階段了。
雖然雪橇鹿的鹿角必須奇異,但也不能奇異到不像角吧?
駝鹿的角完全長成一片,像兩個手掌頂在腦袋上似的,這……也太過了吧?盡管有著不像樣的角,但駝鹿還有它們引以為傲的特點——世界上最大的鹿。駝鹿肩高1.7米到2.1米,而且肩部明顯隆起,再加上鼻子寬大,所以有點像駱駝。駝鹿和馬鹿一樣,都生活在歐亞和北美大陸北部的森林中,不過駝鹿分布的緯度更高,它們自帶“雪地鞋”——張開的蹄子。這個龐然大物還是個游泳好手,曾創(chuàng)造過游過1千米的湖面記錄。
雄鹿通常單獨生活,雌鹿和小鹿集群而居,全天都在覓食飲水,食物種類達70多種,包括草、樹葉、嫩枝以及睡蓮、浮萍等水生植物,食量很大,每天要吃掉20多千克的植物。駝鹿和牛一樣,進食后需要反芻,還有舔食鹽堿的習性。
駝鹿沒有被圣誕老人相中,難道是因為成年雄鹿的掌狀角?或是因為喉嚨下只有一小撮胡須,還有個肉垂,顯得有點兒難看?也許都不是,比較靠譜的理由可能是由于駝鹿是嗅覺動物,視力不好,圣誕老人的雪橇需要的可是“飛行員”,視力不好恐怕難以擔當此重任??!
最后一位選手終于登場了——長著珊瑚形狀的角,一些部分連成板狀且左右不對稱,脖子上有類似白色胡須的長毛,尾巴短,臉不長……
馴鹿是一種適應(yīng)苔原生活的古老鹿類,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環(huán)北極地區(qū),因此馴鹿能適應(yīng)嚴寒的氣候。為了在雪下尋找食物,它們的嗅覺很靈敏,而且視覺也不壞。有趣的是,雄性和雌性馴鹿都有角,這在鹿類中是獨一無二的。大概鹿角可以讓它們更方便地從厚厚的積雪下刨出食物吧。
馴鹿還有一個驚人的舉動——每年一次長達數(shù)百千米的大遷徙。春天一到,它們便離開自己越冬的環(huán)北極地區(qū)的森林和草原,沿著幾百年不變的路線往北進發(fā)。而且總是由雌鹿打頭,雄鹿緊隨其后,秩序井然,日夜兼程。馴鹿總是勻速前進,只有遇到狼群的驚擾,才會來一陣猛跑,發(fā)出驚天動地的巨響,揚起滿天的雪屑。
幼小的馴鹿生長速度之快是任何動物都無法媲美的,雌鹿在冬季受孕,在春季的遷移途中產(chǎn)仔。幼仔產(chǎn)下兩三天即可跟著雌鹿一起趕路,一個星期之后,它們就能像媽媽一樣跑得飛快,時速可達48千米。
看完對馴鹿的介紹,你是不是覺得它就是圣誕老人的雪橇鹿呢?傳說中圣誕老人的雪橇是由9只馴鹿拉的,最有名的莫過于開路的領(lǐng)頭鹿——紅鼻子魯?shù)婪颉?/p>
怎么樣?這下知道圣誕老人的雪橇鹿是什么鹿了吧?哦,對了,看完4種候選鹿的資料,現(xiàn)在你可以分辨出那4張圖片中的鹿分別是哪種鹿了嗎?
呆阿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