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向陽
(大慶鉆探工程公司國際事業(yè)部,黑龍江大慶163411)
HFY油田SW-1井套管內卡鉆事故處理探討
馬向陽*
(大慶鉆探工程公司國際事業(yè)部,黑龍江大慶163411)
SW-1是HFY油田的一口生產井,主力油層巖性主要為石灰?guī)r,儲層裂縫發(fā)育且易漏,該井?215.9mm井眼鉆進入主力油層后,發(fā)生漏失?,F(xiàn)場沒有及時堵漏處理,提高地層承壓能力,而是繼續(xù)鉆進,致使更多油氣層暴露出來,地層內伴生氣體和原油大量侵入井筒內部,全烴含量一直維持在70%以上。在這種情況下,處理過程中沒有執(zhí)行節(jié)流循環(huán)除氣、堵漏和壓井作業(yè),而強行起鉆。當起至2192m時,由于井筒內侵入的油氣與巖屑膠結,導致套管內鉆具卡死。通過爆炸松扣、倒扣、套銑和打撈等措施,將落魚頂部深度控制在9-5/8″套管鞋以下25m,打水泥塞封固落魚,重新側鉆8-1/2″井眼。由于該井出現(xiàn)井漏和油氣侵后處理措施不當,最終導致了惡性事故,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深入分析總結事故原因和處理經過,為預防與處理此類事故提供借鑒,避免類似事故再次發(fā)生。
鉆井施工;井漏;油氣侵;套管內卡鉆;事故處理
HFY油田地層以海相沉積的碳酸鹽巖為主,上部地層為大段泥巖和砂泥巖;中部井段為異常高壓鹽膏層,地層壓力系數高達2.0;下部地層主要為石灰?guī)r。目前HFY油田井身結構大多是四開井。
SW-1井是1口四開四段制直井,設計井深3965m,發(fā)生事故時的井深3180m。三開井段?244mm技術套管下深2006.5m,封固高壓鹽膏層。四開?215.9mm井眼進入主力油層Mishrif-c,巖性主要為石灰?guī)r,儲層裂縫發(fā)育且易漏,且伴隨油氣侵發(fā)生,鉆井液密度為1.26g/cm3,粘度為65s。
該井四開鉆進入主力油層開始漏失,漏速3~5m3/h,到井深3070m,發(fā)生溢流,立即通知監(jiān)督,現(xiàn)場監(jiān)督要求繼續(xù)鉆進。期間發(fā)生氣侵,總烴含量最高達100%,循環(huán)除氣鉆進至3180m,泥漿比重為1.26g/cm3、粘度為65s,發(fā)現(xiàn)氣測值持續(xù)升高至83%,繼續(xù)通過高架管線循環(huán)除氣,但氣測值始終在70%左右,鉆井液入口密度為1.26g/cm3,出口密度降至1.10g/cm3。開始循環(huán)除氣時,沒有通過節(jié)流管線循環(huán)除氣,導致溢流量加大,發(fā)生井涌后,監(jiān)督同意關封井器,通過節(jié)流管匯循環(huán)除氣;觀察套壓為360psi、立壓為0psi。在未能控制住氣侵情況下,現(xiàn)場強行起鉆。在起鉆過程中先后2次發(fā)生井涌,大量油氣混合物涌出鉆臺面。關井后從壓井管線打入1.30g/cm3鉆井液13m3到環(huán)空,套壓降至0psi,開封井器繼續(xù)起鉆發(fā)現(xiàn)鉆具卡死,鉆頭位置2192m。上下活動鉆具嘗試解卡,隨鉆震擊器震擊多次后失效,解卡不成功。
(1)套管內卡鉆、不能建立循環(huán)。起鉆過程中2次井涌,井口噴出物為油層伴生氣及原油的混合物,由于關井后壓井,井內鉆具長時間靜止,原油與巖屑膠結,將套管環(huán)空堵死,導致卡鉆。環(huán)空被堵死,多次嘗試不能建立循環(huán)(井口無返出),隨鉆震擊器不工作。
(2)不能在技套內開窗側鉆。測的卡點位置2003m,?244mm技術套管鞋2006.5m,在套管內被卡死。該層技術套管封固高壓鹽膏層,直接實施開窗側鉆工藝復雜,需重新下技套封固高壓層。因此,決定將落魚頂部位置控制在技術套管鞋25m以下,在?215.9mm井眼重新側鉆。
(3)套管內打撈工具受限。由于鉆具與套管之間環(huán)空間隙小,不宜采用卡瓦打撈筒進行打撈,主要采用打撈矛和鉆具對扣后爆炸松扣進行打撈。
根據測的卡點位置(2003m在技術套管內),經過分析研究,決定采用爆炸松扣分段解卡的措施。
4.1爆炸松扣、倒扣
第一、二次分別在1993.63m和1965.48m爆炸松扣后,鉆具均可以小扭矩轉動但是上提鉆具遇卡;
第三次在1899.86m爆炸松扣,倒轉頂驅發(fā)現(xiàn)扭矩持續(xù)增加,上提至200t,活動鉆具解卡,起出一柱鉆具,循環(huán)發(fā)現(xiàn)泥漿漏速10m3/h;繼續(xù)循環(huán),原油從喇叭口涌出,返出原油51m3;打堵漏泥漿20m3,從環(huán)空替60m3泥漿;準備在下部鉆具爆炸松扣,故下放鉆具對扣;
第四次在1928m爆炸松扣,活動鉆具解卡(擠5m3泥漿驗證鉆頭水眼通暢)。下對扣鉆具組合至1927.6m探到魚頂,對扣成功后用打撈震擊器下?lián)翥@具1h,上擊1h,未解卡,測卡點在2002.67m;
第五次在2002.67m爆炸松扣,鉆具可以轉動但不能提出,開泵憋壓至900psi井口無返出;
第六次在1973.11m爆炸松扣,開頂驅50r/min,扭矩5~10kN·m倒劃眼至1969.14m,鉆具解卡。
4.2套銑、打撈
為了保證在?215.9mm井眼側鉆,要求魚頂深度在?244mm技術套管鞋2006.5m以下20m,故采取套銑打撈作業(yè)。套銑鉆具組合:?212.7mm旋轉套管銑鞋×0.76m+?206mm洗管。下套銑鉆具組合至魚頂。
第一次套銑1931~1968m:
卡瓦打撈矛鉆具組合:?71mm打撈矛(內徑60mm)×0.8m+?158mm開式下?lián)羝鳌?.61m+?158mm打撈震擊器×9.21m+?158mm鉆鋌×28.10m+?127mm加重鉆桿×168.92m+?127mm加重鉆桿。下威德福打撈矛至魚頂,下壓3t。撈到落魚懸重增加2t;撈出1個加重鉆桿公接箍+4根5″加重鉆桿(長度37.50m)。此時魚頂深度1974.78m。
第二次套銑1974~2003m:
下原鉆具對扣,施加反扭矩25kN·m,爆炸松扣撈獲落魚1根5″加重鉆桿。此時魚頂深度1984.38m。
第三次套銑(1984~2030.9m):
期間由于井下油氣從鉆具水眼上竄至卡點,出現(xiàn)氣侵,提高井內鉆井液密度至1.45g/cm3。
下打撈鉆具組合對扣,活動鉆具未能解卡,測得卡點為2031m。2次爆炸松扣,上提鉆具發(fā)現(xiàn)鉆具增加5t,撈獲落魚47.02m。此時魚頂深度2031.40m。
最終魚頭在套管鞋以下24.90m,滿足打水泥塞側鉆要求。
4.3打水泥塞、側鉆
下?88.9mm鉆桿×143.23m+接頭×0.51m+?127mm鉆桿至2031.4m,探得魚頭,上提0.5m坐卡瓦。
在2030.9m打水泥塞,下鉆掃塞至2008.5m。下側鉆鉆具組合,開始側鉆。
由于該井出現(xiàn)井漏和油氣侵后處理措施不當,最終導致了卡鉆、井涌事故,共損失時間27.58d,報廢鉆桿24根。
(1)本井鉆井液設計密度低。由于該井周邊沒有經過開采開發(fā),地層原始壓力大,油氣層活躍、連通性好,設計鉆井液密度偏低。
(2)本井主力油層巖性為石灰?guī)r裂縫發(fā)育,極易漏失;發(fā)生井漏后,沒有及時進行堵漏處理,提高地層承壓能力,為后續(xù)壓井做準備。
(3)發(fā)生油氣侵以后沒有及時節(jié)流循環(huán)除氣,而敞開井口循環(huán)除氣,導致井底壓力逐漸減小,油氣侵量越來越大,最終導致井涌發(fā)生。因此,一旦在施工中發(fā)生氣侵,必須要節(jié)流循環(huán)除氣,嚴禁敞口不經過液氣分離器循環(huán)。
(4)發(fā)生井漏和油氣侵后,沒有處理又繼續(xù)鉆進100多米,致使更多油氣層暴露,油氣侵量增大,全烴含量一直維持在70%以上。
(5)鉆具在井底沒有處理完井漏和油氣侵等復雜情況而強行起鉆,導致復雜處理難度加大。起鉆至2192m時發(fā)生油氣侵與巖屑膠結在環(huán)空,最終造成鉆具卡鉆事故。
[1]蔣希文,鉆井事故與復雜問題[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06.
[2]冉津津,邱流湘,等.解卡打撈定點倒扣技術研究與應用[J].石油天然氣學報,2013(6).
[3]劉琮潔,周祥易,等.管柱卡點計算公式及應用[J].江漢石油學院學報,2001(4).
[4]《鉆井手冊》編寫組.鉆井手冊[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13.
[5]周全興,鉆采工具手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TE28
A
1004-5716(2016)04-0035-02
2016-01-28
2016-01-28
馬向陽(1981-),男(漢族),陜西渭南人,工程師,現(xiàn)從事生產運行和技術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