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翔
一個相貌普通的男演員在悄無聲息間成為中國最具票房號召力的藝人。這件事情說起來真是有點勵志。
和很多人一樣,我也是通過《瘋狂的石頭》才認識了黃渤。他在這部當年的黑馬電影中飾演一個頭腦簡單的竊賊,喜歡用錘子和跑路來思考問題。不過,他并不能算是這部電影的最大受益者。《瘋狂的石頭》讓大眾看到了導演寧浩的才華。那部片子中最大牌的演員是后來黃渤在好幾部電影中的搭檔徐崢。當時不會有太多人能想到,后來最受歡迎的人會是電影中那個喜感配角的飾演者,說話帶青島口音的黃渤。
2009年因為《斗?!?,他成為金馬獎最佳男主角,這是一個華語藝人所能收獲的最高的業(yè)內(nèi)評價之一。2012年,《人再囧途之泰囧》成為當年的票房冠軍,也是到那時為止中國電影市場上票房表現(xiàn)最好的電影?!短﹪濉泛彤斈甑摹动偪竦氖^》一樣,也是黑馬。徐崢自編自導了這部電影。票房的成功讓徐崢、黃渤和這部電影的投資方光線都迎來了一個轉(zhuǎn)折點。徐崢從此有了作為導演的底氣;黃渤證明了自己的票房號召力;光線制造低成本高票房電影的能力被認可。
一個人的一生中總有一些時刻,會成為別人觀察他的里程碑。對于黃渤而言,《瘋狂的石頭》是一塊;《斗牛》是一塊;《泰囧》是一塊。作為一名演員,他被人看到、被人記住、被人認可,當然,也被市場認可。他也開始同更加知名的導演合作,如周星馳和陳可辛。
黃渤當然很努力。他調(diào)侃自己是偶像派和實力派之外的第三類:“體力派”演員。讓他贏得金馬獎影帝的《斗?!?,黃渤稱自己跑電影中那條山路,一天要跑36趟,鞋都磨破了幾十雙,最多一個鏡頭要拍130多遍。
他情商也高。已經(jīng)有無數(shù)的例子和段子可以證明這一點。他能夠在遍布暗礁的名利場突然崛起,還能夠不招人嫉恨地一路走下來,本身就是一個明證。
但是作為演員的黃渤為什么卻屬于“大器晚成”型?
用黃渤自己的話說:“跟黃曉明、陳坤、趙薇比起來,我可能比他們大一兩歲,感覺上我應該跟他們是一撥的,但實際上我比他們晚出道十年。他們在1996年就出名了?!?/p>
就好像拿這個問題去問雷軍:為什么直到開始做小米,雷軍才開始一飛沖天?之前金山的雷軍,其勤奮、聰明同現(xiàn)在的雷軍又有什么兩樣?
雷軍的答案已經(jīng)很清楚了:順勢而為。勢比人強,即使是雷軍這樣的強人。
黃渤被加冕為票房五十億帝,也是形勢比人強。電影票房市場的逐年上升;葛優(yōu)之后中國喜劇演員的缺乏;太多高富帥偶像派藝人而太少能扮演真實小人物的男星;苦悶的現(xiàn)實急需在電影中得以解構(gòu)……
“這都是階段性的,過一段時間聽起來可能會像個笑話。票房之王也好,五十億帝也好,是一個說過去就過去的東西。”黃渤說。
當然,強調(diào)“勢”,并不是在勸人投機,或者就否定人。誰能否認雷軍和黃渤呢?雷軍和黃渤說“勢”時,他們謙遜地說,聽者也就謙遜地聽。如果真以為他們今日的成就全部歸因于運氣和大勢,那聽者才是愚不可及。
畢竟,雷軍在做小米之前已經(jīng)是一個成功的天使投資人,也在中關(guān)村成名已久。黃渤在成為五十億帝之前,就已經(jīng)是金馬影帝。只是說,無論有意無意,當他們自己的才華與勤奮同時勢匯聚產(chǎn)生交集時,就會出現(xiàn)所謂的轉(zhuǎn)折時刻。
祝愿我們的讀者,在這新的一年,每一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轉(zhuǎn)折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