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凌云
悲情石門洞
曹凌云
曹凌云
1968年8月出生,溫州市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浙江省溫州市文聯(lián)秘書長。出版有個人散文集 《紙上心情》《心靈說話》《鄉(xiāng)塵》和長篇紀實散文《舅舅的半世紀》等。
石門洞是浙南甌江上的秀雅之地,綠樹覆蓋,細水長流,蔚然深幽。石門洞也是甌江上的悲情之地,我每一次來,總是步履緩慢,心情沉重,見景思人,有一股蒼涼之感。
我走讀甌江,拜訪各色人物,無數(shù)次地聽到“劉伯溫”這個名字。那么,我們就從劉伯溫劉基說起,況且,石門洞還是他年少時的讀書之地。
公元1311年7月1日,劉基出生于青田縣南田武陽村(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他天資聰慧,勤苦好學(xué)。泰定四年(1327年),十七歲的劉基離開府學(xué),師從處州名士鄭復(fù)初,在石門洞書院學(xué)習(xí)程朱理學(xué),接受儒家通經(jīng)致用的教育。元統(tǒng)元年(1333年),劉基二十三歲,赴元朝京城大都(今北京)參加會試,一舉考中進士。正是元朝末年,兵荒馬亂,戰(zhàn)火不斷,劉基回家閑居三年后,才被朝廷任命為江西高安縣丞。但是仕途多舛,至正四年(1344年),他辭官后游走于江蘇鎮(zhèn)江和杭州等地,后又回老家青田,過著隱居半隱居的生活。
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東征浙江,得知青田人劉基做過官,謀略超群,親自前來邀請他出山干一番事業(yè)。劉基也覺得在這群雄爭霸的年代,跟著朱元璋最有奔頭,就答應(yīng)了。次年春天,在石門洞滿目蒼翠的時候,他別妻離子,只身一人來到了集慶(今南京)投奔朱元璋。那時,劉基已經(jīng)五十歲了。
他成了朱元璋的謀臣,呈上 《時務(wù)十八策》,分析形勢利弊。他認為,要成就江山大業(yè),必須擺脫一切王侯將相的牽制。朱元璋聽從了他的建議,尋找各種理由處死了小明王韓林兒等大臣。朱元璋的信任,也讓劉基更加忠心耿耿。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劉基參與制定滅元方略,與朱元璋一起東征西討,逐鹿中原,創(chuàng)立了大明帝國。他也成為明朝的開國元勛。
600多年后的今天,甌江邊的人們還在津津樂道這些故事。劉基也作為大器晚成的典型,讓許多追求豐功偉業(yè)的失意者,延續(xù)著心中不滅的希望。
劉文成公祠里總是煙火裊裊。我這一次過來,見幾個虔誠的男女,朝像敬香,頂禮膜拜。他們叨念著財富的來臨,祈求劉文成保他們生意興隆。劉基擅長政治謀略和戰(zhàn)術(shù)策略,也精通生意場上的事情?我不知道,也沒有去追究這個問題。
在石門洞,關(guān)于劉基的遺跡和故事很多。我每次過來,卻最喜歡在積銀潭邊的“國師床”上躺上一會。這里是整個石門洞景區(qū)的中心點,可看石門飛瀑如蒼龍白蛇飛舞,可想當(dāng)年的劉基在這里讀書、背書,用手指在巖石上練習(xí)寫字的情景?!皣鴰煷病笔且粔K平整如床的石崖,傳說劉基在石門洞書院讀書的時候,經(jīng)常一個人來這石床上或臥或坐,背書默記。這石床寬敞,可以平躺兩個人。有幾次,一個嬌美的女子款款而來,也躺到石床上,愿為劉基陪讀。女子會吟詩作詞,與劉基志趣相投,兩人彼此愛慕,談起了戀愛。女子還拿出唇脂,在石床頂部寫上“永愛”兩字。劉基后來去了集慶,女子贈他三部無字天書。劉基在輔佐朱元璋時遇到緊要關(guān)頭,天書就會顯現(xiàn)文字,指示如何應(yīng)對,幫他屢建奇功。劉基晚年回到青田,常來石門洞尋舊,石門洞景色依然,可再也不見心愛的女子,那用唇脂寫上的“永愛”兩字,也早已沒了蹤跡。我想,這無字天書,可能就是《時務(wù)十八策》吧?而所謂的“永愛”,也只不過是一場愛情的幻覺罷了。
在政治的爭斗中,劉基盡管足智多謀,還是遭受朝廷重臣的陷害,兇多吉少。他想起了甌江畔的老家,上書朱元璋請求還鄉(xiāng)。洪武四年 (1371年),劉基獲賜回青田。洪武六年(1373年),開國功臣胡惟庸指使黨羽誣陷劉基與人爭奪一塊“有王氣”的墓地,圖謀不軌,劉基知道后非常害怕,慌忙入朝請罪,被剝奪了俸祿,并留在了京城。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劉基在京城積憂成疾,臥床不起。朱元璋派胡惟庸帶御醫(yī)前去探望,御醫(yī)給劉基開了藥方,劉基服藥后,病情加重。那年三月,朱元璋派人護送劉基回歸故里。四月十六日,劉基與世長辭,終年六十五歲。
劉基的死因,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我們且不去管它。我們知道了那么精明的朱元璋,竟然會委派一個多次想致劉基于死地的胡惟庸去看望劉基,這就足以明了其中的緣故。
五年后,朱元璋以“謀不軌”的罪名誅殺胡惟庸九族,同時還殺御史大夫陳寧、中丞涂節(jié)等人。又過幾年,朱元璋陸續(xù)殺害了開國第一功臣韓國公李善長等大批元勛宿將,牽連致死者三萬余人,結(jié)束了中國的宰相制度,加強了專制皇權(quán)。
劉基與胡惟庸在仕途得意的時候,都料想不到自己的人生是以這樣的方式謝幕。那時候,他們都懷著滿腔的宏愿,征戰(zhàn)沙場,排斥異己,點燃戰(zhàn)爭的硝煙,致人死地而后快,待到大權(quán)在握的時候,馬嘶人笑。而在政治上失意的時候,卻是那么地凄凄惶惶,蓬頭垢面,狼狽不堪。待到明白一切事理,生死已成大局,一個個開國功臣最后都成了“圣君”的刀下鬼,成了朱家稱霸天下的祭品,說起來真有一些凄涼。
在人類歷史上,有太多這樣的凄涼。他們?yōu)榱私缴琊?,出生入死,?zhí)著于各種燥熱的斗爭中,待到勝利的時候,他們離災(zāi)難也就不遠了。他們獨特的人生,留在了黑暗與血腥中,隨著他們的鮮血,滲入文化的史冊,源遠流長,讓后人無限緬思。不過,我們下面要說的一個人物,卻是用另一種方式走向人生的悲涼。
謝枋得(1226年-1289年),南宋詩人,至元十六年(1279年)來到石門洞,那一年是宋朝滅亡的年份。用“來到”,并不恰當(dāng),看他衣衫襤褸的狼狽相,應(yīng)該是“逃到”石門洞的。早兩年,謝枋得還以江東提刑、江西招諭使的身份帶領(lǐng)南宋殘余部隊?wèi)?yīng)戰(zhàn)元軍,因孤軍無援而連連失敗。由于元軍的追捕,他隱姓埋名,逃亡福建,隱遁于建陽一帶的窮山野嶺之間,后來又來青田,想尋找熟人有個安居之所,可是沒有結(jié)果,便在石門洞隱居下來。
元朝建立后,朝廷開始籠絡(luò)漢族士大夫。謝枋得擔(dān)任過南宋大臣,上過戰(zhàn)場,又詩文奇絕,元朝官員先后五次前來誘降,都被他嚴詞拒絕。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冬天,風(fēng)雨凄凄,天寒地凍,福建行省參政魏天佑奉元帝之命,強迫謝枋得北上大都。謝枋得到大都后,拘留于憫忠寺(今法源寺)里。有一天,他在寺院里看到一塊紀念曹娥的石碑,讀了碑文后慟哭不已。他說:一個年輕的女子尚能為父盡孝,我怎能不為國殉難呢?次年的四月初,他寫下了遺書,并開始絕食,五天后亡故,終年六十四歲。
謝枋得死得可惜又死得悲壯,他是拿自己的生命來祭奠南宋。氣節(jié)成了他的生命,他只有靠生命來擁抱它,別無它途。
謝枋得和南宋都離我們遠去了,他在石門洞寫下的詩篇《慶全庵桃花》還在:“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痹娭械摹疤以础敝傅木褪鞘T洞,“避秦”指的就是自己躲避元朝政權(quán)的威脅利誘。但結(jié)果又如何呢?
我久久地站在問津橋上,望著橋下的流水,無限感慨。這問津橋,就建于謝枋得寫出了《慶全庵桃花》不久,橋名也來自這一首詩。當(dāng)年謝枋得隱居于此,最擔(dān)心的事情,也許就是被人“問津”,但是,身不由己,還是一次又一次被人“問津”。最后讓他為國盡節(jié),至死未降為元臣。于是讓人感嘆,一個又一個風(fēng)起云涌的朝代,為什么總是在殘害一批悍將謀才中穩(wěn)固下來,最后又總在忠魂悲歌中凄怨地畫上最后一個句點?
問津橋飽覽世事,卻沉默不語;石門洞歷經(jīng)滄桑,卻坦然面對。
我沿著鶴溪的岸邊行走,見一塊巨石兀自立在溪邊,這塊石頭名叫“軒轅丘”。我知道永初三年(422年),宋武帝劉裕死亡,少帝繼位,謝靈運(385年—433年)被權(quán)臣排擠出京,任永嘉太守。在永嘉(今溫州)的一年里,他不改秉性,不大理睬政務(wù),一味縱情山水。有一天,他在甌江上乘舴艋船去仙都游玩,途經(jīng)青田,暴雨如注,江水上漲,船工將舴艋船撐到石門灣內(nèi)躲避。天黑了下來,當(dāng)晚謝靈運夜宿舴艋船里。
據(jù)說那晚,謝靈運睡到半夜,夢到一位神仙邀他上岸游玩,他跟神仙一路行至一巨石之前。神仙說:“寡人乃軒轅氏矣,久聞謝君棋藝甚精,今特請謝君與寡人同下幾局?!痹瓉砩裣删蛙庌@黃帝,謝靈運大為吃驚。兩人便坐在石頭上,下起了棋。
第二天早上,雨停天朗,謝靈運想著夢中的情景,上得岸來,涉足探幽,果然有一巨石與夢中同軒轅黃帝下棋的那塊一模一樣,謝靈運就給石頭取名 “軒轅丘”,給這一處風(fēng)景取名“石門洞”,并稱之“東吳第一勝事”。從此,謝靈運也與石門洞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還在景區(qū)內(nèi)搭建了一所茅草房,取名“靈運草堂”。
好詩詞,通史學(xué),工書法,譯佛經(jīng),游山水,追求自在,隨性而灑脫,這是謝靈運給我的印象。為了登山,他竟然還發(fā)明制作出一種“上山則去前齒,下山去其后齒”的木屐,后人稱之為“謝公屐”。用現(xiàn)在人們的叫法,謝枋得應(yīng)該稱得上“文青”,而謝靈運則是實實在在的“驢友”了。
據(jù)史載,元嘉三年(426年),謝靈運被朝廷任為秘書監(jiān),因不受重用,他心有不滿,多次稱疾不上朝,依然放浪山水,探奇覽勝。元嘉五年(428年),謝靈運因日夜游宴被免職。
元嘉八年(431年),謝靈運因“決湖造田”之事,被人告發(fā),他上書申辯,宋文帝劉義隆沒有追究他的責(zé)任,還任他為臨川內(nèi)史。但他“在郡游放,不異永嘉”(見《宋史·謝靈運傳》),還是荒廢政事,被地方官員彈劾。有人還把謝靈運的一首詩作作為他“謀反”的證據(jù),說他對晉王朝念念不忘,謝靈運遭到了逮捕,被判死刑。宋文帝劉義隆愛惜他的才華,改判“降死一等,徙付廣州”??墒?,在去廣州的途中,謝靈運密謀同黨在三江口劫救自己,這事敗露后,劉義隆也不想再去保護他。元嘉十年 (433年)十月,謝靈運在廣州被行棄市刑(當(dāng)街斬首),年僅四十九歲。一位稀世的大藝術(shù)家,就這樣結(jié)束了生命。
在石門洞,要追憶的人與事實在很多。我們本來還可以說說李白與石門洞的關(guān)系,以及他失意的游走;還可以說說王安石與石門洞的關(guān)系,以及他變法的失?。贿€可以說說沈括與石門洞的關(guān)系,以及他被貶均州(今湖北省均縣)的故事;還可以說說湯顯祖與石門洞的關(guān)系,以及他一生的不得意;還可以說說袁枚與石門洞的關(guān)系,以及他辭官的緣由……由于篇幅所限,我們都不能展開其中的故事了。不過,我們也早已明白石門洞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看重這一文化的富礦。石門洞的靈氣在天地造化的山水間,精魂在歷代更替的人群中,神韻在眾多名人的遺跡里。在甌江流域,從山水人文歷史的綜合品質(zhì)來說,又有哪一處景觀能與之相比肩呢?南明山還是江心嶼?而石門洞,卻更能給人一種悲情的省悟。
走過了一處又一處名人遺跡,在返回的路上,我在石門渡附近登上一條山間石道,站在了天橋上。天橋并不搖晃,讓我的腳步依然結(jié)實。我的頭頂是明凈的藍天、飄逸的白云,我的眼前是連綿的青山、壯闊的甌江,它們都是歷史的見證者,而我,只能在這里默默地向那些遠年的靈魂進行懷思和叩拜。
責(zé)任編輯 潘石
左手生活 右手風(fēng)景
李穎
坐在公交車的最后一排,發(fā)現(xiàn)公交車的后半部分左右兩排的座椅,左面座椅是完好的,右面的座椅椅背都是開裂的,用透明膠帶綁著,綁的地方也斷裂開來,坐著的人只要一動,便嘎吱嘎吱地響動。怎么會這樣?一條過道的兩邊,怎么會一邊完好,一邊殘破?我坐在最后一排,開始想這個問題。
這趟公交是我上下班常坐的,全程一個小時車程,我的起點到終點大約四十分鐘。趕上上下班高峰,車廂內(nèi)常常人多擁擠。我就站在后面的過道上。對了,我常常是手扶著右邊的椅背,把臉朝向右面的車窗。這樣,車停車行,搖晃中我會扶住椅背,椅背擎著座位上的人,還有我前后的扶力,難免受力過多過重而被損壞??磥砣缥乙粯訉⒛槼蛴颐娴娜硕嘈1匙蟪?,如何成了多數(shù)人的習(xí)慣?抬眼透過車窗望向右面的景色,是一大片農(nóng)田,種植著水稻,還有少許的玉米。趕著上班或者上了一天班下班回家的人們,讓眼睛得以放松,也讓心思變得簡單。春夏是碧綠無垠,秋季則是垂下稻穗的金黃,冬季來臨,便是一大片茫茫的雪野,被田埂分割成格。這是眼睛的福分了,也是心之所往吧。自然的景色,總會使人放松下來。而左面是司機師傅一會加油,一會剎車的忙碌背影,車窗外是另一條車道來來往往匆匆的車流,是一條看似無邊的隔離帶,將順流逆流的車輛分開兩邊,不逾矩,守規(guī)章。時或是一段黃色的虛線,指示車輛可以轉(zhuǎn)彎或者調(diào)頭。一天工作之后,在規(guī)矩方圓里轉(zhuǎn)圈,實在不想讓眼睛再受束縛,這便是如我的大多數(shù)人選擇了右面窗口的原因吧。
左邊是滾滾的車流,右邊是窗外的風(fēng)景。左邊是依然忙碌的生活,右邊是一首舒緩的詩。這并不用費力選擇。
最好的生活便是左手努力工作,右手深情生活。便遂了那句:生活不只有眼前的匆忙,還有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