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興
“不怕晚”的李將軍
黃文興
黃文興
軍旅作家、書法家,曾就讀于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出版非虛構文學《真味人生》,詩集《劍琴詩稿》。書法作品曾獲沈陽軍區(qū)一等獎。遼寧省總工會、遼寧省書法家協(xié)會授予“當代遼寧突出貢獻書法家”稱號。
一
2015年12月的一天,軍區(qū)政治部的一個戰(zhàn)友給我打來電話,大體意思是說,按照軍委的要求,要對部隊的一些社團組織進行清理,遼寧省軍區(qū)老戰(zhàn)士書畫會將予以解散。
聽了這個消息,我不知道是喜是憂,心情有些復雜。雖說自己也擔任過這個協(xié)會的副秘書長,但我更多地是想到一個人,就是協(xié)會的會長李印良少將。因為至少有一點是肯定的,協(xié)會解散后,已步入晚年的李將軍就可以好好地休息了。這使我感到非常欣慰。
曲指算來,結識李將軍也有十來個年頭了。1997年我調到省軍區(qū)老干部處工作,由于工作關系我們有了很多接觸。李將軍給人的印象特別謙和豁達,眉宇間透著軍人特有的豪氣。也許是彼此都喜歡書畫的緣故吧,我倆之間特別投緣,很談得來。
李將軍是陜西商州人,1935年5月出生,16歲那年,他響應黨中央“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號召報名參軍,編入咸陽分區(qū)獨立七團,接受短期的臨戰(zhàn)訓練后,1951年即入朝作戰(zhàn)。別看年紀不大,膽氣卻不小,很有“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的氣勢,那種不怕死的勁兒,撐起了一個鐵骨男兒。停戰(zhàn)后,于1954年隨部隊回國,接替蘇軍駐防旅大。
李將軍始終認為:一棵參天大樹的成長,是依靠它發(fā)達的根系不斷吸收地表下的養(yǎng)分而達成的;一個人的知識積累,是依靠不間斷的學習求索來完成的。即使在朝鮮作戰(zhàn)的三年多,他也從沒有間斷過學習。1952年,為了改善部隊的文化結構,普及和提高干部、戰(zhàn)士的文化水平,志愿軍總部在全軍推廣了《祁建華速成識字法》(即漢字拼音法),他當時在志愿軍警衛(wèi)二團一營三連當文書,被選派參加“志總”舉辦的速成識字法小教員培訓班?;剡B隊后,他熱心幫助戰(zhàn)友學習,機炮三連成為團里普及文化學習的優(yōu)秀連隊之一。用李將軍的話說:“受教于人長己,施教于人煉己,終生受益?!?/p>
1954年秋,他調到二團后勤處當保管員、出納員,已成為排級干部。此時,面對軍隊改革的大潮,業(yè)余生活也多了些燈紅酒綠,但李將軍仍是選擇了兩個字:“學習”,下定決心系統(tǒng)的學習文化知識。這對他后來考入解放軍武漢炮兵工程學院深造奠定了基礎。
從李老的經(jīng)歷來看,是又一個“從奴隸到將軍”的范例。這一路走來,有多少曲折和艱險,又有多少苦衷和歡樂,真是一言難盡。
二
1994年,李將軍從省軍區(qū)參謀長的位置上退下來,拿老百姓的話來說,余威還是有的,但在他身上卻一點兒也看不出來,在大家眼里,他就是那么一個和藹可親的長者,沒有絲毫的架子和做作。一個人的修養(yǎng)既不是自己說的,也不是別人說的,而是由內往外自然流露和抒發(fā)的,僅這一點,就讓我敬佩的不得了。
李將軍對我這個后生也是相當?shù)钠珢邸?012年10月,我以父親的經(jīng)歷為主線撰寫了非虛構文學《真味人生》,李將軍看了后非常贊賞,不僅給作品寫了序言,還特意選了上等的箋紙用雋美的小楷給我寫了回信。
當李將軍的司機把這封信和 《平實中的深邃——序〈真味人生〉》送給我的時候,那天正趕上我因病在陸軍總院住院,坐在病床上,捧著這些溫暖質感的文字,可以想象,那時的心情,不僅僅是感動,而且還生發(fā)出“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之情愫。
2015年,遼寧省軍區(qū)組織“紀念反法西斯戰(zhàn)爭暨抗日戰(zhàn)爭勝利七十周年書畫展”活動,李將軍給我打來電話,讓我書寫展廳大門的一副對聯(lián),就連措詞他都準備了。按慣例這個位置的作品一般都是部隊首長或者李將軍書寫,我一后生豈敢造次。但李將軍態(tài)度非常堅決,并一再說我的隸書有宏大氣場。其實我心里清楚,那宏大氣場是李將軍的,我是學不來的。只不過我很慶幸,得到了李將軍厚愛和扶持而已。
三
工作之余,只要有時間,我就往李將軍那兒跑,那棟古色古香的二層小樓,原是張學良開辦的東北大學女生宿舍舊址,樓前,蒼松古柏、花卉翠柳互為掩映,如今成了遼寧省軍區(qū)老戰(zhàn)士書畫會的辦公和教學地點,李將軍每日里很準時的在這里施展他 “不怕晩”的抱負。
“不怕晩”,其實是李將軍的一枚閑章。古往今來,大凡文人墨客都喜歡以齋名或閑章表情達意?!安慌峦怼?,是李將軍的一種人生姿態(tài),自信、自勉更有自我升華,其意境不亞于“無須揚鞭自奮蹄”,頗得古人“閑章不閑、閑章玩味”之趣。
李將軍從研習書畫成為將軍書畫藝術家,二十多年苦心鉆研,大器晚成。原本不為成名成家,卻偏偏“無心插柳柳成蔭”。這一“蔭”,便蔭出一片詩文書畫新天地。
李將軍的詩,頗有軍旅的味道,意境悠遠,氣勢雄峻,格調高昂。讀他的詩,如沙場點兵,蕩氣回腸。他在《國之魂·頌人民軍隊》中寫道:“奪取江山血染旗,安邦致富汗成溪。彎弓盤馬思頗牧,終賦熙朝四海一?!彼南底鎳y(tǒng)一,把大愛高高舉過頭頂,讓我們感受到一位老將軍對祖國對人民的熾熱情懷。
與其說李將軍在寫詩,不如說他在訴說自己的歷程、釋放自己的情感。他曾向我講過他的出身,祖輩上也都是窮苦人,其父輩曾把窮苦的原因歸咎于沒文化,想讓他通過讀書改變命運,但家里實在太窮,小學剛畢業(yè)就輟學跟著大人們去“討生活”。后來由于地主逼債,變賣了僅有的一塊土地,以至于后來外出逃荒。直到家鄉(xiāng)解放了,才過上好日子。在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時,他飽含激情地寫了一首七言律詩 《中興頌》:“星移物換六十春,華夏中興生絳云。兩地歸宗恥雪去,九天攬月夢成真。脫貧致富千家樂,興利清風萬象新。舜日堯天渾不易,椒花喜頌迓東今。”其率真性情和厚重情感,躍然紙上。
李將軍的文,不光是在職時的公文寫作和軍事理論研討,更多的是他對書法理論的詮釋和解讀。他的書法理論研究多見于 《中國書畫報》《書法導報》《書法報》《將軍文化》等專業(yè)報刊,其中影響較大的有 《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在書法藝術中的運用》《臨摹與創(chuàng)作》《淺談書法藝術欣賞》以及對王鐸書法藝術的研究等。2006年,李將軍還出版了《孫過庭書譜淺釋》一書。釋本初稿呈送沈鵬老先生請教,沈老欣然命筆題了書名。釋注視角獨特,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加上精美的設計,一時洛陽紙貴,成為眾多書家案頭備存的理論書籍。一個半路出家的學書者,能如此潛心研究書論,真乃難能可貴。
談到李將軍學習書法,首先也是凝聚了“不怕晩”的精神與氣慨。李將軍說,他自幼愛好書法,解放前沒有條件學,參軍后沒有時間學,直到接到中央軍委要他休息的命令那天起,從缷下千斤重擔,到提起羊毫開始翰海游弋。因為心中有夢,所以沒有半點落差;因為“不怕晩”,所以輕裝上陣,投入新的“征戰(zhàn)”。他同新任參謀長辦完交接手續(xù)的第二天,就開始練習書法,以自己的實踐啟示人們:“學習永遠不怕晚”。
縱觀李將軍的書法作品,率真自然,渾然天成,質地古樸,意態(tài)奇變。他以明末清初書壇“中興之主”王鐸書藝為骨,融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等古代書法家之長,可謂集大成于一身。他的楷書結構嚴謹,筆力強健,精神飽滿,如布陣法,從容不迫;他的行書意境深邃,舒朗灑脫,奇趣盎然,大家風范躍然入目。
黃山谷曰:“世人日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不知洛陽楊風子,下筆已到烏絲闌?!崩顚④娚钗蚱淅?,他把書法當作兵法來研讀,把黑白的變化融入了生命的感悟,捉其要旨,食古而化之,變其面而不失其神理。
李將軍曾有詩云:“臨池九載硯磨穿,師法千家步翰園。筆走龍蛇追魏晉,字求風骨效歐顏?!笨梢娖鋵α晻砗蛡鞒蓄I悟之深。
《風云人物》雜志副總編段麗娟女士曾專訪李將軍,他對李將軍的書法有過形象的描述:“潑墨,磅礴蓄勢,如黃河之水天上來;落筆,奔放不羈,似猛虎之聲山中回;成作,百川歸海,猶奔騰之勢東流去。真可謂,收發(fā)自如,書風別具,令人嘆為觀止!”他的書法作品曾在全國、全軍和本地區(qū)的大展中多次獲獎,最高為一等獎。
李將軍的畫,展示更多的還是靈性,尤其他的生肖畫,神態(tài)逼真,栩栩如生。開始我也不知道他還會繪畫。庚寅春節(jié)我去老戰(zhàn)士書畫會給李將軍拜年,掛在樓梯過廳正墻上的一只大寫意虎把我給震住了,我見過古人畫的虎,也見過近代著名工筆畫家馮大中的虎,還有當代“畫虎王子”張偉的虎,可李將軍那只虎一點兒也不遜色名家。兩眼放光,威風凜凜,即近具象,更著意象,筆墨蒼潤,彩墨交融,達到了“力”與“美”,“意”與“真”的和諧,精妙而入神,真正把握了中國畫重寫意,重傳神的特點。
2015年重陽節(jié),我與吳限正式拜東北淪陷時期著名作家書法家李正中先生為師,那天李將軍也參加了我們的拜師儀式,他送大家一本自己出版的《息武弄筆》書畫冊,冊子設計精美,無論書法還是畫作,都極具神采,受到大家的高度好評,尤其遼海著名學者初國卿先生、著名畫家周維新先生更是贊不絕口。
四
在常人眼里,老戰(zhàn)士書畫會的會長,也就是寫寫畫畫,是很休閑的差事。但李將軍卻有他的思考,在他看來,寫寫畫畫作為休閑,只是一部分,更多地還有一份責任,他要借助這個平臺為部隊建設增磚添瓦。
李將軍是從基層一步一步上來的,他對基層充滿了感情,無論在哪個崗位都想為基層做點實事。有三件事使我感受至深。一個是2014年春節(jié),李將軍主動請纓,組織書畫家為省軍區(qū)立功受獎的官兵贈送書畫作品。第二個是利用雙休日給省軍區(qū)機關、直屬隊愛好書畫的干部戰(zhàn)士講課,深受歡迎;第三個是每年春節(jié)為機關、部隊、職工寫春聯(lián)。大家戲稱:“色美意深的春聯(lián)已成了營區(qū)的一道風景線”。
凡是了解底細的人都會知道,他這個會長工作一點兒也不輕松。遼寧省軍區(qū)老戰(zhàn)士書畫會隸屬于沈陽軍區(qū)老戰(zhàn)士書畫會,下轄全省二十多個支會。每年結合部隊形勢和任務都開展書畫培訓、展覽、交流等活動。每次到他那去,從沒見他有閑著的時候。作為一位將軍,或者說一名老兵,戎馬一生,參加了不少戰(zhàn)斗,吃了不少苦,遭了不少罪,按理說退休了,應該好好休息了,但他卻不辭勞苦,像一頭老黃牛,無私地在綠色的田野里不停地耕耘。
李老曾多次講述他的創(chuàng)作感受,他說:“好的作品是性情、靈感、技藝三者最佳點的融合,哪一點缺火侯都是個遺憾。東晉書家衛(wèi)鑠《筆陣圖》曾提出‘意前筆后者勝’,但我認為真正的精品或者說一些傳世的名作,往往是還沒來得及‘意先’便一氣呵成了,《蘭亭序》《祭侄稿》以及張顛的潑墨揮灑等,倘若讓其‘意前筆后’,恐難再出如此精品?!?/p>
李老認為藝術的真諦其實就是人與自然的天作之合,他強調書法修養(yǎng)的自然,崇尚人格和藝品統(tǒng)一。
李將軍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詩如其人,畫如其人,書如其人,文如其人。”盡管短短幾句話,卻折射了他的人品書品,蘊含了他的精神和情懷?,F(xiàn)在很多人都知道書忌平庸呆板,應創(chuàng)新奇變,但很少有人去領悟“內中有個書者本人在”。
我也一直非常認可“字如其人”的,盡管歷史上也有不少字很漂亮人品卻不高的。但一般來講,書為心跡,書為書者心中王國,書之雄強可振起書者心性雄強,甚至書之面貌可仿佛書者形象。人的情感、性靈、修養(yǎng)、文化等因素,總是會通過某些藝術的形式表達出來,書之盛衰亦在書者“心”之主宰。書法寫到一定程度,拼的一定是文化素養(yǎng);藝術若達到一定造詣,背后也一定會是德和道的支撐。
李將軍時常說:“我這大半輩子認準了兩件事:路,要跟著共產(chǎn)黨走;學,要依靠自己求。有生之年我將繼續(xù)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盡微薄之力,圍繞提高書畫藝術的造詣而不斷地求索?!?/p>
“不怕晚”的李將軍,用自己的德品修行在藝術的天地里營造了一個大寫的人字,讓我們這些后生們好生敬仰,我們都會為你點贊,向你學習。
在文章即將結束的時候,把一篇小詩《老兵》送給德高望重的李將軍,以此表達我的情感和祝福。
《老兵》
印良將軍解甲不言老,精忠忘我,壯心不已,感慨贈之。
解甲李將軍,
歸來不得閑,
松柏書壯志,
筆墨寫高年。
笑看風云動,
醉臥山水眠,
平生不怕晚,
豪氣蕩九天。
責任編輯 江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