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振民
茶馬古道行
雷振民
雷振民
1931年9月生,沈陽市人民政府經(jīng)信委離休干部。系沈陽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遼寧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遼寧省新詩學會理事,遼寧省散文學會會員,遼寧省詩詞學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從20世紀50年代起,在多種報刊上發(fā)表小說、散文和詩歌。出版?zhèn)€人詩集 《流云》《瀟瀟雨》《瑟瑟秋風》《反腐倡廉的歌》《后花園的神話和傳說》等。
女兒安排并陪同我到云南旅游已經(jīng)是第四天了。是日,可謂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我們來到了麗江的拉市海岸邊。游覽茶馬古道是這次游程的重點項目。
很早就聽說在我國的西南和西北地區(qū),有一條分為兩股干線的茶馬古道,它可以同絲綢之路相媲美,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于是萌生了一個夢想,盼望有朝一日身臨其境,一睹它的“尊容”。如今,即將美夢成真了。
茶馬古道,顧名思義,它必定是和茶和馬密切相關的,追其源頭是“茶馬互市”的交易。眾所周知,康臧高寒地區(qū)的人們,以牛羊肉為主食,沒有或少有蔬菜,過多的脂肪在人體內(nèi)不易分解,而茶葉既能分解脂肪,又能防止燥熱,于是養(yǎng)成了喝酥油茶的習慣。但是藏區(qū)不產(chǎn)茶,而川滇地區(qū)能夠生產(chǎn)大量的茶葉;另一方面,川滇地區(qū)基于民間役使和軍隊爭戰(zhàn),則需要大量的騾馬,藏區(qū)無疑擁有騾馬的優(yōu)勢,于是互通有無,茶馬交易應運而生。但茶馬互市只是個起源,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茶馬古道的交易遠不限于茶和馬了。在互通有無中,藏區(qū)的毛皮、藥材等,川滇的布匹、食鹽、日用器皿等也都成為茶馬古道上不可或缺的交易品。商品種類的增多,也正是茶馬古道日益繁榮發(fā)展的原因所在。
茶馬古道的“古”字,也是名不虛傳的。說起來確實很古了。它是從唐宋起,到民國時期,一直川流不息的一條漢藏民間貿(mào)易的交通要道,大體算來,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說它“古”是當之無愧的。
除了和茶與馬有關,除了“古”字之外,我覺得茶馬古道還應該添上一個“長”字。茶馬古道的主干線有兩條,即川藏線和滇藏線。除主干線外,還有很多支線,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交通網(wǎng)絡。說它長,確實很長。川藏線是從四川雅安一帶的茶產(chǎn)區(qū)起,經(jīng)康定、爐霍、甘孜、昌都等地到達西藏地區(qū),全長約三千一百多公里。滇藏線是起自云南西部洱海一帶的產(chǎn)茶區(qū),經(jīng)麗江、香格里拉、昌都等地至西藏地區(qū),全長約三千四百多公里。況且這都是指國內(nèi)而言的,事實上,茶馬古道已發(fā)展成民間國際貿(mào)易的通道,在這條通道上運輸?shù)纳唐?,已銷往不丹、尼泊爾、緬甸和印度等鄰邦諸國。我們今天尋游的是滇藏線,具體說來,是麗江地區(qū)的茶馬古道路段。這里風光旖旎,景色秀麗,令人心曠神怡。
其實,在茶馬古道上主要的運輸工具是駱駝,多是駱駝馬幫。真正由馬匹組成的馬幫是很少的。這是因為馬與駱駝在運輸能力上的差距是很大的。當時,特別是明清時期,每年要有數(shù)百萬斤茶葉販運,靠馬的運力是不能勝任的。
我們的旅游團隊,組成了一個游覽馬隊,芳名叫“風云馬幫”,是個以馬為成員的純粹的馬幫。該選馬了,對我來說,這當然很重要。這里有幾十匹馬,雖沒有薛仁貴的那種高大的紅鬃烈馬,但個頭、毛色也總有不同,況且這只是外表,每匹馬的習性如何,更不得而知。我雖在五七干校時喂過馬,也騎過馬,但現(xiàn)在究竟是八十多歲了,要騎的馬必須是老實一點的。我不是伯樂,相馬無術,只好靠馴馬人幫我挑了一匹看樣子很溫順的棗紅馬。這匹馬堪稱膘肥體壯,很可愛。我面臨的情景將是“古道,西風,胖馬”了。馬的鞍子很美,馬鐙也非常好看。大家?guī)臀因T上了這匹“高頭大馬”,頓時,產(chǎn)生了一種雄偉高大之感。我們的“風云馬幫”一共有十幾匹馬,每四匹馬為一個小組,有一位馴馬人領著。我的坐騎是馬幫的第二位。雖叫馬幫,但馬背上什么貨物都沒有,我?guī)Я藗€背包,權當茶葉馱子吧。
我們浩浩蕩蕩地出發(fā)了。先走平原田地,后則攀山越嶺,在茂密森林中的小道上穿行。走著走著,我的馬向前搶了幾步,與頭馬并駕齊驅(qū)了。它靠近了頭馬,交頭接耳,像是要說些什么,頭馬卻不太理他,是否有點卷面子,無法判定。此時,馴馬人吆喝了幾聲,可能是用“馬語”重申鐵的紀律吧,致使我的馬放慢了腳步,正常歸隊了。
山坡上大大小小的石頭很多。有的石塊看樣子也很古老,“古老的石頭會唱歌”,可我沒有聽到。馬走著,也盡量選擇著好走的路。此刻,我們走的山路恰好在懸崖之上,樹木很茂密,往下看很坡、很陡,很瘆人。過去我聽說,騎馬之人最怕的是“馬失前蹄”。走著,擔心著。這時,棗紅馬踏上的一塊不太大的石頭,在馬蹄下翻滾了下去,我的馬本能地一閃,我的身子也隨之驀地一晃。好在有驚無險,卻也出了一身冷汗。馴馬人見我頗有懼色,連忙叮囑我不要怕,這馬是有經(jīng)驗的,“老馬識途”,絕不會跌倒,更不會掉下山崖,盡管放心。試想當年,在茶馬古道上,不知道出了多少次危險情況,流汗定是家常便飯,流血的事也是在所難免的??促Y料,一些貧民為了生存,冒著很大的風險,常年奔波在茶馬古道上,他們披星戴月,他們風餐露宿,他們?nèi)甜嚢ゐI,他們行走在世界上地勢最高、山路最險、漫長的茶馬古道上,用血汗譜寫著一曲生存之歌,探險之歌,給茶馬古道注入了他們的堅強和智慧,同時也養(yǎng)成了講信用、重義氣的性格,增長了勇氣和能力。
我們前行的右側有一塊較大的路碑,上面鐫刻著“茶馬古道”四個大字,很醒目,很秀氣,也很精美。我的坐騎在碑前站了一會兒,有人給我拍下了一張珍貴的照片,記下了這個難得又美好的瞬間。當然,這塊路碑是今人為方便旅游設立的。人們說,在茶馬古道上,有很多反映濃厚的文化色彩的雕塑,特別是各民族的許多藝術家,沿途在石壁上刻下不少的佛像,還有一些大象、獅子、駱駝、獵犬等動物,日月星辰等石雕也不勝枚舉。他們傳播著民族的宗教的風俗和文化,從而使茶馬古道平添了無比的藝術魅力。
我們 “風云馬幫”曲曲彎彎地穿越著山林,大約一個小時之后,來到一個山崖的平臺上,這是一處休息站,類似高速公路旁的“服務區(qū)”。在這里,不僅要歇人打尖,而且要歇馬喂馬。是啊,人騎在馬上總是比較舒服的,馬呢,要馱人、馱物,要選路,要前行,是付出最多的,是最苦最累的,總不能“又叫馬兒跑,又叫馬兒不吃草”吧。我女兒搶先下馬,買了兩小盆蠶豆,每盆5元,遞給我一盆。這是當?shù)厝嗽缫褱蕚浜玫奈柜R飼料。我下了馬,拿著飼料送到了我的棗紅馬嘴巴前面。那馬兒好像早就知道有這個節(jié)目,旋即把嘴巴伸進了盆里,叨了一口蠶豆,又抬起頭來看了看我,想必是對我拿給它食物表示感謝吧。我邊喂著,邊撫摸馬兒的鼻梁,又捋著頭頂和脖子上的鬃毛,頓時,萌生一種說不清也道不明的熱切之感。馬呢,是否也有同感?“天上的星星也了解我的心”,我哼唱著,但馬兒是否了解我的心,不得而知。這次旅游,我在滇池邊上喂過飛來搶食的紅嘴鷗,我在“七彩云南”的花園里喂過美麗的孔雀,都有一種人和動物和諧相處的親切感,但總沒有這次的感情濃烈,也許是因為這匹棗紅馬馱著我安全地走過了坎坷的山路吧。
我們“風云馬幫”經(jīng)過一番艱辛的勞頓之后,終于“返航”了。下山總比上山容易。大家懷著喜悅的心情,高高興興地回到了出發(fā)地。我的心情很好,女兒給我在“風云馬幫”的旗幟下,拍了紀念照。
我和旅友們,在拉市海上劃了一陣小船,然后走進了一座茶藝作坊。大家圍坐在幾張桌子前,聽著一位納西族姑娘,講解著茶藝和茶道,品嘗著她一輪又一輪地遞給我們的多種香茶。我看過日本人來華的茶道表演,飲過日本姑娘遞給的綠茶,但總沒有這次品嘗的種類多、香氣濃,講解得也沒有這次全面深刻,引人入勝。我在想,我們這次旅游和“茶”還是很有緣分的。剛剛走過的是茶馬古道,坐下來品嘗的又是幾道香茶。中國的茶,特別是西南和西北地區(qū)的茶,是“窗戶眼吹喇叭”名聲在外的。
我平時很少喝茶,這次品味茶香,增進了對茶的感情。品味著香茶,想到了 茶馬古道,想到了茶和馬的關系。古時候,茶和馬的交易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不那么平衡,不那么平等,甚至不合理的現(xiàn)象始終存在著。當時的真實情況是茶多馬少,大約120斤茶葉才能換一匹馬?,F(xiàn)在茶和馬如何價比,我沒有調(diào)查和考證。但當時有當時的情況,互通有無各取所需,正是茶馬古道產(chǎn)生發(fā)展和繁榮起來的動因。
我在想,茶馬古道在發(fā)展各民族貿(mào)易乃至國際貿(mào)易上是功不可沒的。是茶馬古道,使國內(nèi)各族人民繁榮了經(jīng)濟;是茶馬古道,發(fā)展了國際貿(mào)易;是茶馬古道,溝通了國內(nèi)各族人民和國際鄰邦的風情,交流了文化;是茶馬古道,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拼搏精神和創(chuàng)業(yè)精神……茶馬古道像一條金色的項鏈,鑲嵌在中國和鄰邦的土地上,永遠閃爍著中華民族的榮耀和光輝!
夜晚,茶馬古道之行使我久久不能入睡,浮想聯(lián)翩,感觸萬端。于是草成一首七律:
史關茶馬欲鉤沉,古道尋游倍覺親。
穩(wěn)坐鞍騎充壯漢,攀山越嶺亦青春。
茗裝馱子輸遠域,風雨征程忍苦辛。
漫漫長途今再版,綿綿汗水洗飛塵。
責任編輯 劉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