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喻治
撫順文壇的“不老松”
秦喻治
秦喻治
遼寧省散文學會常務理事,撫順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撫順市傳記文化研究會理事,撫順市散文學會副秘書長。20世紀80年代開始寫作。有散文、詩歌、文學評論、報告文學、人物傳記、少兒寓言故事等作品散見于報刊、電臺及網(wǎng)絡,90年代后期擱筆。2013年再拾筆墨,2015年在省市征文中先后4次獲獎。部分散文收錄于撫順大型文集 《新花滿枝》《撫順散文家》《不可忘記》及現(xiàn)代出版社出版的《2016當代作家文學精品》,任《撫順散文家》《不可忘記》編委。
這是一位愛笑的老人。笑起來,眼睛瞇成一條縫,嘴角努力向上翹著,甚至夠到了眼角,白皙的團臉,道道皺紋,顯得格外親切和氣。他喜歡熱鬧,又不失幽默,平日身邊聚集了一群撫順的文學愛好者,從“40后”到“90后”,有序地排列。每次聚會報料,他喜歡站起來自豪地宣稱:“我是80后?!边呎f邊用手把胸脯拍得咚咚響,然后腦袋一扭,嘴角上揚,眼睛不再看大家。圈里人都知道,老爺子是86歲的“80后”,有人拆穿時,他扭過頭,瞪眼噘嘴,假裝生氣,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這位被稱作“80后”的老爺子,就是在撫順德高望重的翹楚文人,撫順散文學會會長湯士安先生。
有人贊他是不老松,有人稱他是常青藤。從17歲寫作投稿,發(fā)表第一篇處女作《老管》至今,他一直筆耕不輟,現(xiàn)已出版長篇小說7部,中短篇小說集5部,散文集9部,通訊及報告文學集5部,傳記文學集2部,評論集1部,電視劇1部。目前還有為家鄉(xiāng)撰寫的26萬字大作《昌五百年》即將付梓。把他的作品摞起來,把那些靈魂的文字一個個疊加,那是一座陡峭的山,一尊巍峨的碑。
完成這些,且先不說有多么厚實的文學積淀,如果沒有充分的體力、精力、閱歷和超長的毅力,也很難完成如此宏大的工程。文學創(chuàng)作是一條長長的望不到盡頭的路,沒有充分的自信和刻苦勤奮,就很難在艱辛跋涉中得到幸福的回報。湯士安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近70年,矢志不渝地耕耘,直到進入耄耋之年,每天仍然堅持寫作兩千至五千字,文友們送他雅號:文學創(chuàng)作路上的“棒小伙”。
湯老的文稿一直是手寫,去年他寫《千載八里坊》,找我打字。第一天,我接到了八千字,過了兩天,又接到一萬三千字。我問他:“你是什么時候?qū)懗鰜淼模俊彼f:“就這幾天,吃完晚飯就寫?!币钊眨陔娫捓镎f又完成七千字,原來他是在熬夜寫作?!斑@是家鄉(xiāng)的重托,不能懈怠?!彼那趭^令我驚訝,也深深贊嘆湯老對文學虔誠的寸草之心,字字報春暉。
歲月無情,湯老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沒時間了,我老頭子快90歲了,我還有好多事情要做,還有好多東西要寫,現(xiàn)在的社會多好啊,我要多創(chuàng)作,報答家鄉(xiāng)和大伙對我的厚愛。”
蘇格拉底曾說過:“當許多人在一條路上徘徊不前時,他們不得不讓開一條大路,讓那珍惜時間的人趕到他們的前面去?!睖堪簿褪勤s到前面的那個人,他的執(zhí)著和頑強讓周圍的人“不得不讓開一條大路”。
去年大年初四,他宴請一些文友,席間每人收到他一份大禮包,即一摞作者的稿件,讓編委們回家審稿,初六上交(當時我們學會正在編輯一部大型文集《新花滿枝》)。大家打趣地說:“老爺子,你這不是給我們設鴻門宴嗎?”他端起酒杯說:“為了扶植一些新人,你們多受累了?!庇腥颂岢鼋粨Q條件:“稿件我們審,但你得唱歌?!贝蠹夜恼破鸷澹先思掖蠓降卣酒饋?,激情飽滿地唱起了“革命人永遠是年輕”,他唱著,大家隨著,“年輕”的圈子里活力四射。
湯老的身材并不魁梧,為人也很低調(diào),可他卻是文學圈里的硬漢,這源于他對文學的癡情。
湯士安先生1957年就加入了遼寧省作家協(xié)會,但他的文學之路卻充滿坎坷。他先是被打成走“白?!钡缆返牡湫停笥忠蛞环庹_告信,被下放到農(nóng)村接受兩年改造?!拔母铩敝杏钟幸粡埓笞謭?,把他定位成撫順的 “三家村”。不久,與他相濡以沫、在身后默默支持他的妻子也因病離開了他,那時的湯士安正值中年,遭遇人生之大不幸,可謂夜夜幽夢,無處話凄涼。
他委屈過,痛楚過,氣憤過,唯獨沒有氣餒。在下放的兩年間,他利用收工后的夜晚和下雨天的空閑,滴水穿石般艱苦創(chuàng)作,終于完成了兩部約50余萬字的長篇小說 《松花江畔》和《礦山之春》。
他了解到撫順是滿族的發(fā)祥地與清王朝肇興之地,蘊藏著豐厚的滿族文化,作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令他產(chǎn)生創(chuàng)作清前歷史小說的沖動,便積極采風積累素材,廣泛搜集民間傳說,查找歷史資料,創(chuàng)作出《努爾哈赤大戰(zhàn)薩爾滸》等長篇歷史小說。他點燃了一盞歷史明燈,在清前歷史的田野中拓荒,在通俗演義的麥田里守望,緊接著又創(chuàng)作了《后金名將武勛王揚古利》《安北大將軍佟國剛》等十多部歷史長篇小說和傳記文學,豐富了清前文學的內(nèi)容。
進入系統(tǒng)主頁后點擊“活動報名”進入活動報名頁面,該頁面展示所有的活動,會顯示針對當前用戶可以報名參加的活動列表,如果當前時間不在活動時間范圍之內(nèi),那么該活動就不會在列表中顯示,列表顯示活動主題、活動時間、活動說明和報名按鈕,點擊“報名”進行活動的報名,報名成功后會顯示已報名,如果你已經(jīng)報名,就不能進行再次報名,系統(tǒng)會提示用戶已經(jīng)報過名,請勿重復報名。
正值80歲那年,他回到家鄉(xiāng)黑龍江省肇東市,市作協(xié)主席陳泰灸在贈給他的詩中寫道:“你那支贊美過錦繡河山/描繪過城鄉(xiāng)建設/用了一甲子的筆/竟不知如何提起,可八里城的公主仍在等待/沒有你/她將如何走出史籍……”
湯士安10歲時隨家搬到西八里村,那里有一個古城,流傳著一位美麗公主鎮(zhèn)守該城的故事。這首沉甸甸的詩,讓他心潮澎湃,這是家鄉(xiāng)的重托啊。但是傳說簡單,查找歷史資料記載卻困難重重。他已是耄耋之年,兩省又距千里之外,要完成這個任務,該是多么艱難啊。他當時沒敢應承,只把這件事記在了心里?;氐綋犴樅螅麧撔难芯拷鹗贰⒃罚凑諝v史脈絡構思,創(chuàng)作出《八里城演義》,沒有辜負肇東百萬鄉(xiāng)親的重托,于2011年6月出版發(fā)行。
前幾天,他的血壓和心臟有些不正常了,文友們勸他保重身體,可是此時,他正在主編《遼寧散文大系(撫順卷)》和《昌五百年》,他要給編審們分配任務,要完成《昌五百年》的最后修改。
望著他彎腰審稿的背影,我的眼淚情不自禁地流出來,耳邊響起他那首《革命人永遠是年輕》:“他好比大松樹冬夏長青,他不怕風吹雨打,他不怕天寒地凍,他不搖也不動,永遠挺立在山頂。”這就是他堅強的表白。
與湯老接觸多了,發(fā)現(xiàn)文學圈子里對他的贊譽多多,如行走文學的踐行者、文壇的“永動機”、大家風范的領軍人、滿族文化的掌燈天使、修筑歷史天路的人、通紅的火炬樹、不倒的旗幟,還有一些戲謔的:老樹奇葩、文狐、老妖……我說,湯老是文學上的不老松,他站立,他堅守,他挺直,他用一種人格信仰和追求,告訴我們什么是年輕!
有人這樣與湯老開玩笑,等你老去之后,不用給你立碑,就把你的作品擺在那里,人們就得給你磕頭!
此話其實一點不為過。改革開放后,他煥發(fā)了文學的青春,除創(chuàng)作許多歷史與現(xiàn)代題材的小說外,還積極創(chuàng)作散文作品。從1989年出版第一部散文集《楓葉紅》后,陸續(xù)出版了散文集 《錦繡關東》《悠悠歲月情》《向往多彩人生》《珍藏往事》《南中國漫步》《朝鮮散記》《新馬泰見聞》《湯士安散文選》等多部,累計已達230余萬字,被選入各種版本達30余種,許多散文獲得省以上獎項……
周圍的朋友都知道,湯老有一個 “老情人”,每天約會“情人”的時間,超過和妻子兒女在一起的時間,這個“情人”便是他的書桌。桌面有兩塊錚亮的地方,是他在長期寫作中胳臂與桌面摩擦蹭亮的。他每年平均都要出版兩到三部自己的專著——85歲高齡時,為故鄉(xiāng)創(chuàng)作出版了 《千載八里坊》;86歲高齡時,又為家鄉(xiāng)撰寫了26萬字的《昌五百年》,都是在“情人”的相伴下完成的。
他還有一個形影不離的伙伴,那便是他的提包,里面經(jīng)常裝滿書籍和他新寫的需要打字的稿子。每次見到文友,他都會贈送你書和雜志。文友們會經(jīng)常接到他關心的詢問電話:“你最近又在寫什么呢?到哪去采風沒?不要關在屋子里,作家要走出去?!苯酉聛?,他就會興致勃勃地宣布他又在寫什么,已經(jīng)完成多少字了,這部即將完成,下部寫作計劃又制定出來。
湯老常說,作家要用作品說話,作品是作家的唯一標簽。
一提到文學創(chuàng)作,他便充滿活力,文學使他汲取營養(yǎng),讓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撓的精神,凝墨在戰(zhàn)云驟雨中,聆聽歲月歌聲,品讀人生畫卷,把奮斗有為的生命融于文學事業(yè)的創(chuàng)作,“精神到處文章老,學問深時意氣平”。
他是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遼寧省散文學會榮譽理事,同時還兼有多種文學職務。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近70年,榮獲中國通俗文學藝術終身成就獎、遼寧省通俗文藝創(chuàng)作特殊貢獻獎、撫順市文學藝術生產(chǎn)特別貢獻獎,特別是去年年初,他榮獲了“中國散文學會三十年突出貢獻獎”,遼寧省只有二人獲此殊榮。老朋友總結出他的特點:“嗜書為寶,寫書為癖,出書為癮”。
他曾與一位作家組織編輯《北斗散文叢書》,一共為16位作者出版了16卷個人散文集;創(chuàng)辦《城市散文家》叢書,出版七輯,即《五女山遠眺》《鞏乃斯之夜》《松花江隨想》《泉州灣帆影》《興城的魅力》《東瀛紀事》《烏蘭布統(tǒng)散記》。發(fā)表全國各地散文作家近200篇作品;他與撫順滿族聯(lián)誼會聯(lián)合,主編了《滿鄉(xiāng)散文選》,收入60多位作家、詩人的60多萬字作品;為推介撫順獨特的旅游資源,他與撫順市旅游局合作,組織作家創(chuàng)作以散文為主并配以攝影作品、圖文并茂的《撫順旅游詩文選》;為全面反映撫順文壇欣欣向榮的景象,策劃主編《撫順文壇百家》;專門為撫順文學新人編撰大型文選《新花滿枝》,讓35位初踏文壇的青年作者的作品印成了鉛字;專發(fā)省散文學會撫順籍會員新作的大型散文集《撫順散文家》,收錄50位會員180余篇作品;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開展征文活動并編輯出版《不可忘記》;如今又和省散文學會聯(lián)合,編輯出版《遼寧散文大系(撫順卷)》……
他對待新人,細心耐心。在報紙雜志上,看到有哪個文筆優(yōu)秀的作者或他認識的作者的文章,他都精心保留,一旦有機會見面,必定相送,給予幾句鼓勵與表揚。
如果有哪位作者新書問世,他必定是最忙碌的一個。組織籌劃召開研討會,親自請領導和著名作家,為扶植新作者,甘為嫁衣,不圖回報。
有一位叫張連文的殘疾人,創(chuàng)作了很多作品苦于無力出版,他知道后,主動去聯(lián)系作者,知道作者家在農(nóng)村、孩子小、自己生活不能自理等具體困難后,便四處奔走求助,圓了他的文學夢。
在出版《撫順散文家》時,他患了重感冒,戴著口罩審稿,不一會鼻涕就止不住地往下流,聲音因咳而啞。幾個編委心疼地勸他回家,他怕耽誤時間而不肯走。大家勸他不要拼老命了,又沒人給報酬,也沒有領導讓他做。他卻說:“我們今天做的事,都是正能量,是給作者提供平臺,是為繁榮撫順文化事業(yè),我們要把撫順做成散文大市?!?/p>
尊敬的湯老,我贊譽你是撫順文壇的不老松——“有松百尺大十圍”,我們團聚在你的周圍,有你在,我們撫順的文壇將活力四射,一定會創(chuàng)造更多的成就,一定會培養(yǎng)出更多的新人。堅持數(shù)年,撫順文壇必將有“沉沉海底生珊瑚,歷歷天上種白榆”那樣的輝煌,我們努力著!
責任編輯 黃文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