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婧妮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仨恍Π倜纳?,六宮粉黛無顏色。
她一躍,長裙散開,如舞似翔,折纖腰以微步,呈皓腕于輕紗,如風拂楊柳般婀娜多姿。他,只覺她如凌波仙子,不食人間煙火。四目相對,摩擦出無限火花。他因她一舞而傾心,遂賞她安南國所進貢的玉簪。那支玉簪晶瑩剔透,配得佳人才不負如此。
此后,他邀她進宮同賞牡丹,只因那日的她頭戴牡丹,讓他永生難忘。他善彈琴,她善舞,音律在二人之間搭起了橋。只見今日的她頭上戴著那支玉簪,他娓娓道來:“此玉簪名長相思,還有一玉佩名長相守”她隨口吟出李太白的詩:“長相思,在長安。絡緯金啼金井闌。若有情,可定不負相思意!”他頷首,良久無言。
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幾月后,他冊封她為大唐天子的“貴妃”,一時風光無限。他喚她“娘子”,她亦喚他:“三郎”。
驪宮高處入青云,仙樂風飄處處聞。緩歌曼舞凝生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他們攜手在御花園中賞牡丹、蕩秋千,邀翰林待詔李白作詩。他們在驪山、華清官等地四處游玩,如同民間夫妻。他們收集幾乎失傳的樂曲,他作《霓裳羽衣曲》,她便編舞。只見她身著翠鳥等奇珍異獸之彩毛所做的霓裳羽衣,輕舒長袖,藍色綢帶輕揚而出,衣袂飄飄。風髻露鬢,鬢邊一朵如火般的牡丹,髻間金銀點綴,窸窣作響,唯一不變的是那支玉簪。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宮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安史大軍即將逼近長安,他倉皇攜她與親信大軍逃亡西南……
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六軍駐馬于此,發(fā)誓,若她不死,便不再前往西南。他不依,因他此生最愛的女人便是她。江上美人孰輕孰重?他反復自問。她聽后并未落淚,只是笑,仍然那么傾國傾城。馬嵬坡,她選擇了成全,選擇了離開。帳中侍從報道:“啟稟皇上,貴妃身邊未見玉簪長相思,只見您賞的翠翹金雀與藍田玉簪?!?/p>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宮見月傷心色,色夜月聞鈴腸斷曲。
他在巴山夜雨中思念著,撫摸著那觸手生溫的藍田玉簪,眷戀著她的巧笑盼兮。長相守在此,卻不知長相思淪落何處。
唐軍大勝,唐肅宗于長安即位,尊他為太上皇迎回長安宮中。而他卻在長安宮中回憶著“當時七夕笑牽?!?。
他日思夜想,她的一顰一笑,她的一抹笑,她的一縷發(fā),他與她的相思相守。
道士在海外一島上尋到了一女子,生得花容月貌,體態(tài)豐盈,頗有貴妃風貌,且字太真。那女子聽得是漢皇派人尋找貴妃,遂拿出一玉簪與半盒金鈿,說道:“將這玉簪與半盒金鈿交予你們的天子吧,情分他生未卜,但心絕不變!”
在天愿作比翼烏,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此時的他在太監(jiān)的茍待下囚禁著,有人說他瘋了,時不時望著一玉簪發(fā)笑,有人說他癡了,時不時望著窗外的一枝花而笑。
嘆繁花,皆落下,度過了多少個春夏。路有盡,思無涯,守不住最初的年華。長恨歌,長相思,早知相思如此絆人心,還如當初不相識,然則不作《長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