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技
我國科學家在納米人工紅細胞精準治療癌癥方面獲突破廣東醫(yī)科大學藥學院和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專家,在納米人工紅細胞可視化精準治療癌癥方面取得突破,該團隊采用聚合物包載光敏劑(吲哚菁綠)—氧載體(血紅蛋白)復合物,覆蓋類似紅細胞膜的磷脂層,構建了具備攜氧和釋氧功能的納米人工紅細胞。納米人工紅細胞攜帶血紅蛋白、氧和光敏劑穿透進入到腫瘤內部,突破了腫瘤缺氧微環(huán)境和氧供應不足對光動力治療的障礙;激光照射產生使細胞致死的單線態(tài)氧和高價鐵——血紅蛋白,實現了腫瘤的高效治療。
(中國科技網)
細菌能把塑料瓶當糖 “吃”或助解決 “白色垃圾”問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我們常見的一次性水瓶的主要原料,具有輕質、無色且堅固耐用等優(yōu)點,應用廣泛,全球年產量為5000萬噸,但這種塑料很難被微生物分解或降解。日本京都工藝纖維大學和慶應義塾大學的科學家們發(fā)現,一種細菌能在29℃左右,花6周時間將塑料瓶消耗殆盡。盡管此前已有研究發(fā)現了能依靠PET生長的真菌,但這是科學家首次發(fā)現能吃掉PET的細菌。有專家表示,該細菌或可用來“干掉”數量日益增多且破壞地球的塑料。
(《科技日報》)
固態(tài)氫動力無人機在英測試成功市場上的無人機多采用鋰電池作為動力來源,其軟肋在于一直無法突破續(xù)航時間短的瓶頸。蘇格蘭海洋科學協會在蘇格蘭機場成功進行了第一架使用固態(tài)氫動力系統無人機的飛行測試,起飛10分鐘運行200英尺,并平穩(wěn)著陸。其性能勝過鋰電池且重量還輕3倍。無人機裝載這種燃料可飛行2個小時,其動力系統采用CellaEnergy公司的儲氫技術,旨在解決圍繞壓縮氫氣潛在危險運輸的問題。
(科學網)
近視眼變成“千里眼”在美國科學促進會年會上,來自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專家展示了一款能夠調整焦距的隱形眼鏡。該隱型眼鏡厚度為1.55毫米,并設有一個非常薄的反射望遠鏡,它允許用戶通過眨眼放大和縮小畫面,其觸點由剛性透鏡制成,盡管具有比較大的尺寸和剛性,這種鞏膜透鏡使用時還是安全和舒適的。此外,與這種隱型眼鏡串聯開發(fā)了配套的智能眼鏡,可以偵測用戶眨眼動作,來控制隱型眼鏡透鏡伸縮,允許穿用者放大視覺和回到正常視覺。這意味著,人們可以通過它來實現“千里眼”的幻想。
(中國科普網)
權威聲音
“愛祖國,為祖國的前途而奮斗,是時代賦予我們的神圣職責?!?/p>
——中國科學院院士 蘇步青
“不能見多識廣,哪能博學?不能交流又哪來考察的收獲?!?/p>
——中國科學院院士,核物理學家 于敏
“如果亦步亦趨,不敢超越前人,科學就難以向前發(fā)展?!?/p>
——地質學、古生物學家 趙金科
“實驗是科學研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只有實驗才能發(fā)現真理,不動手做實驗是不能搞出新成就來的?!?/p>
——物理化學家和化學教育家 黃子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