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 段亮彩
歐陽厚均(1766-1846),字福田,號坦齋,湖南安仁縣禾市鄉(xiāng)樂友村人。他自幼聰明好學,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考取舉人,嘉慶四年(1799)考取進士,初授戶部主事,后任浙江道監(jiān)察御史。
在任職期間,正逢浙北一帶發(fā)生嚴重旱災(zāi),農(nóng)田失收,還餓死了不少人。于是朝廷下?lián)芰司葹?zāi)糧食和物資。然而當?shù)赜袔讉€地方官員竟私吞賑災(zāi)糧款,歐陽厚均查實后,嚴懲了貪官。為此,有同僚譏諷歐陽氏“與農(nóng)人穿一條褲子”,他淡然一笑,說:“我來自鄉(xiāng)村,本該與農(nóng)人穿一條褲子。”
歐陽厚均是個官員,還是一個詩人。他寫過一部詩集,叫《有方游草》,其中有不少作品反映了當時百姓生活的疾苦,表達了同情勞苦人民的思想感情。
1813年,歐陽厚均在河北保定農(nóng)村看到因遭受旱澇冰雹之災(zāi),農(nóng)民生活艱難,他在《保定道中》一詩中這樣寫道:“可憐村南與村北,三載無禾復(fù)無麥。腹中時復(fù)聞雷鳴,面上何人不菜色?”如此凄慘的景象,讓歐陽厚均非常痛心。更讓他氣憤的是,城里的富貴之家和官吏們竟對鄉(xiāng)村百姓的疾苦麻木不仁,終日鶯歌燕舞,尋歡作樂,于是,他義憤填膺地在《城中貴人》一詩中寫道:“城中貴人冠蓋多,晝?nèi)者x舞夜征歌。玉粒凝脂皆八鑿,粉粢勝雪必重國。賓朋奴隸醉且飽,食余委棄填溝河?!币贿吺丘嚭黄龋贿吺亲砩鷫羲?,這一鮮明的對比,極為深刻地揭露了當時社會階級對立的本質(zhì)。
歐陽厚均在往返京師途中,曾兩次謁岳飛祠。他懷著對岳飛的敬仰,寫了一首長詩《岳壯千秋》,他在詩的末尾發(fā)人深省地哀嘆道:“誓心天日忠誰鑒?供人憑吊恨悠悠?!敝档弥赋龅氖牵嗽娛撬诔鋈尉┕俚耐局袑懙?,他不避嫌疑地大膽說出“忠誰鑒”“恨悠悠”,除把矛頭對準奸佞之外,還直接指向最高統(tǒng)治者,不能不佩服他的勇氣。有人曾好心地勸他作為一個朝廷命官,寫詩不要太露,而生性秉直的他卻不以為然地說:“我來自鄉(xiāng)村,說話就像農(nóng)人犁田——直來直去,行得端,坐得正,怕什么!”
然而,想安心做一個清官談何容易?歐陽厚均政績昭著,深受百姓愛戴,但是因性格直爽,遇事敢說敢做,自然是難以合群,被同僚視為“另類”,加上他在浙北辦案時扳倒了幾個地方貪官,而官員裙帶關(guān)系錯綜復(fù)雜,他這么一出手,勢必觸痛了一些權(quán)貴的神經(jīng)。因此他受到朝野同僚的排擠,甚至還有人上書告他寫“反詩”。不過皇帝(嘉慶)清楚歐陽氏的性格,也很賞識他的才干,所以并沒有降罪于他。
說到這里,就不能不提起歐陽氏更令人敬佩的一件事:1812年,經(jīng)劉云房(長沙人,朝廷主持科舉考試的大臣)推薦,歐陽厚均為皇太子旻寧(即后在位30年的道光皇帝)授課。由于他敢打太子,信奉“不打不成器,打了做皇帝”的俗念,再加上他的循循善誘,從小不愿讀書的旻寧愛上了讀書。嘉慶帝還親賜“殿中執(zhí)法”的御匾,懸于歐陽氏宗祠。
歐陽厚均雖然很感謝皇恩,但爭權(quán)奪利、勾心斗角、拉幫結(jié)派的官場生活讓他深感厭倦和憎惡。他在詩中寫道:“十年踏遍軟塵紅,熱態(tài)全歸冷眼中?!薄巴氐脡|半畝基,小園惟與種花宜。色艷慣招蜂蝶妒,根深不受雪霜欺。年來悟徹榮枯事,日向籬邊醉幾卮?!?/p>
這些詩句說明他入仕以來,對官場中的榮枯事見得多了,終于“悟徹”過來,寧可蝸居“小園”,以免“招蜂蝶妒”“受雪霜欺”,于是便決意謝絕仕途。1815年,49歲的歐陽厚均以父親早逝、母親體弱多病無人照料為由,辭官回到安仁老家。
告老回鄉(xiāng)的第三年——嘉慶二十三年(1818),歐陽厚均應(yīng)湖南道巴中丞之邀,出任岳麓書院山長之職。他在書院一干就是整整27個年頭。他遵循前任山長的治學遺法,結(jié)合自己多年從政經(jīng)驗,以“忠孝廉節(jié)、敦品勵行”立教,創(chuàng)造性地對學風院風進行了推陳出新。歐陽厚均破除了以往框框式的教學模式,首開素質(zhì)教育之先河。他誡勉學生“求知必先立德,唯有德才兼?zhèn)?,方可成為有用之才”?/p>
歐陽厚均力誡把學生關(guān)在室內(nèi)讀死書,主張“先生立教,務(wù)會學者,陶泳其天趣,晨起講經(jīng)義,暇則率生徒看山花,聽田歌,徜徉亭臺池塢之間”,使學生有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在一勞一逸中成就學業(yè)的同時,還可廣聞博學,增長見識。師生平等相處,共同學習,共同娛樂,共同提高,這在20世紀的今天雖是平常不過,然而在100多年前的清朝卻是“前無古人”之做法。他的這種“教學相長”的主張,無疑是對當時“師道尊嚴”“惟師為是”觀念的挑戰(zhàn)。
歐陽厚均正是憑著自己的真才實學和新法教學成為清代著名教育家,且不說門下弟子逾三千人,多為湖南雋秀,單舉其得意門生曾國藩、左宗棠、李元度、郭嵩燾、胡林翼數(shù)人,已足以令人驚絕,整整一部中國近代史都讓他的學生寫了。
難能可貴的是,歐陽厚均還帶領(lǐng)學生走出院門,在岳麓山下與農(nóng)人交談,一來讓學生們懂得一些農(nóng)作物的生長規(guī)律,二來讓學生懂得“盤中餐”的來之不易,從而培養(yǎng)學生同情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引導(dǎo)學生同情窮苦百姓,關(guān)注民生的做法對學生的將來產(chǎn)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門生李元度,先后任貴州按察使、布政使等職。任內(nèi),他剪巨惡,劾黑吏,興蠶桑,設(shè)礦局,勵精圖治,深得民心。故后人在評價李元度時曰:“深得歐陽之遺風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