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克祥,董 雨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a.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b.管理學院,合肥 230026)
?
大學生心理困境干預與能力提升研究
沈克祥a,董 雨b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a.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b.管理學院,合肥 230026)
對某高校1914名大學生進行心理篩查,結果表明,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總體良好,其中3.87%學生存在明顯心理問題,處于心理困境中;16.66%學生可能有一定心理困擾。通過資料研判和心理咨詢干預分析,大學生心理困境具有明顯的壓力源,家庭是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核心要素。在此基礎上,結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踐,對大學生心理能力提升路徑進行探索。
大學生;心理困境;心理能力
隨著經(jīng)濟和社會的發(fā)展變化,個人和群體面臨的壓力日趨增加,威脅身心健康的因素也漸趨復雜。大學生是社會中一個特殊群體,從高中升到大學是處于生活環(huán)境、風俗習性、學業(yè)要求和人際變化等各種因素發(fā)生重大轉(zhuǎn)變的關鍵時期。有研究表明,大學生心理問題檢出率在3.79~26.14%[1],情況不容樂觀。為此,了解大學生入學后的心理健康狀況,并進一步深入探究其心理困境的特點及誘因,對于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積極而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可為大學生心理素質(zhì)能力提升路徑探索提供科學依據(jù)。
研究對象選取某高校2015級1914名本科生,在學生入學后采用“大學生人格問卷(UPI)”統(tǒng)一進行心理篩查。UPI問卷符合下列三個條件之一即為一類學生,即具有明顯的心理問題,屬于處于心理困境狀態(tài):①總分≥25分;②25題(想輕生)做肯定回答;③明確表示覺得自己有心理衛(wèi)生方面的問題。心理篩查后以電話點對點方式對處于心理困境中的大學生(一類)進行邀約,由咨詢師進行心理干預。通過對學生基本資料判斷以及心理咨詢干預分析,確定學生總體心理健康狀況以及心理困境學生特點,并進一步分析心理困境的多元影響因素。
1.1 學生總體心理健康狀況 根據(jù)UPI人格問卷篩查,1914名大學生符合一類標準的學生為74人,檢出率為3.87%,其中表示有輕生傾向的9人;符合二類標準的319人,占16.66%;其余1 521人為三類,占79.47%。根據(jù)調(diào)查顯示,大多數(shù)學生心理處于健康狀態(tài),3.87%的學生處于心理困境,16.66%學生可能存在一定心理困擾,兩類學生占總數(shù)20.53%。這一研究結果與郭志峰對“90后”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diào)查分析中一類、二類標準學生總數(shù)占被測人數(shù)的25.5%比較一致[2]。雖然大學生總體心理狀況是健康的,但仍有一定比例學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問題,應引起關注和重視。
1.2 心理困境學生家庭情況分析 對心理篩查中檢出的74名心理困境學生(一類)進行家庭狀況分析,結果顯示有43人次家庭處于特殊處境狀態(tài)下,占心理困境學生總數(shù)的58.2%(見表1)。
表1 74名心理困境學生家庭狀況分析
從以上數(shù)據(jù)看出,處于心理困境的大學生在其家庭生活中大多都具有明顯的壓力源,如經(jīng)濟貧困、父(母)下崗、家人重病住院、缺陷家庭及家族病史等。這也說明家庭結構、經(jīng)濟狀況對個體成長存在明顯影響,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吳薇莉的關于大學生家庭教育模式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關系研究表明,來自單親、寄居、重組家庭的學生表現(xiàn)出明顯的強迫和抑郁,對身邊人態(tài)度和行為比較敏感,早年親密關系的喪失讓學生長期處于持續(xù)抑郁狀態(tài)中[3]。鄧志軍關于當前貧困大學生的心理貧困現(xiàn)狀研究,經(jīng)濟窘迫對大學生心理壓力有重要影響,經(jīng)濟貧困是導致貧困大學生心理貧困的直接原因[4]。因此,家庭成長環(huán)境對孩子心理健康至關重要,長期生活在不良家庭環(huán)境里對個體心理發(fā)展的消極影響是客觀存在的。
1.3 具有輕生傾向?qū)W生基本狀況分析 心理篩查中9名學生表示有輕生傾向,經(jīng)過心理咨詢師專業(yè)訪談發(fā)現(xiàn),父母文化程度、家庭關系以及人際支持等方面存在問題,均對學生心理有明顯影響(見表2)。
表2 9名有輕生傾向?qū)W生情況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9名有輕生傾向的學生家庭中有2個家庭父母是初等文化,另有7個家庭父母是高等文化程度。這說明新時期家庭中影響子女心理健康又一個新特征逐漸顯現(xiàn),即高文化程度的父母對孩子的高期望。如果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沒有理性的自我覺察,就會本能地希望子女達到甚至超過自己的水平,無意識中對子女在學習上存在著高期望和高要求,造成孩子心理上巨大壓力。有6個家庭中親情關系糟糕,比如父母離婚、父母高頻率爭吵、孩子長期孤獨留守以及被父母過度懲罰等。這種惡劣家庭關系導致孩子成長中缺少父母情感關愛呵護,容易形成個性敏感自卑,缺失安全,體驗被拋棄,造成心理受損。此外9個有輕生傾向的學生,7名學生長期處于人際封閉、自我隔離狀態(tài),不愿結交朋友。這種在成長中缺乏同伴讓其社會支持系統(tǒng)殘缺不全,再加上幼年成長中缺少家庭父母的關愛,長期處于糟糕家庭環(huán)境中,極易導致人格偏離,比如思維極端,情感淡漠,敏感多疑,自我貶低,仇視社會等。
心理健康教育機構通過點對點邀約,分別對74名心理困境大學生進行了心理咨詢干預。通過對心理咨詢個案記錄的內(nèi)容分析,發(fā)現(xiàn)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困境問題表現(xiàn)多元化,類型涵蓋了個性特征、情緒困擾、思維障礙、神經(jīng)癥狀、性心理、家庭影響、情感問題、人際關系、學業(yè)壓力、宗教信仰、身體疾患等。其中心理困境問題具體表現(xiàn)排在前五位的分別是家庭影響(31頻次,包括父母離婚)、個性特征(22頻次)、人際關系(19頻次)、思維障礙(18頻次)、情緒困擾(15頻次),這五類心理問題占全部學生問題表現(xiàn)的70.9%(見表3)。
表3 74名心理困境學生心理咨詢干預狀況分析
從心理咨詢干預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心理問題表現(xiàn)存在并發(fā)特征,即同一個學生個體身上存在幾種心理問題的復合情況。比如不良個性特征和情緒困擾以及人際關系問題相互交織等。此外,個別具有性心理問題(性關系、同性傾向)和宗教信仰困惑也反映出青少年成長中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日漸深入復雜。
從74名學生心理咨詢個案記錄內(nèi)容分析來看,家庭環(huán)境因素(31頻次)對學生心理健康具有直接的影響,位居第一。具體概括為:第一,存在心理困擾的學生大多都有明顯的家庭壓力源;第二,心理問題的困擾與其成長經(jīng)歷的家庭環(huán)境有密切關系;第三,缺少家庭關愛,缺少人際支持是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核心因素。因此,對于處于心理困境中的大學生進行科學引導、及時干預和長期跟蹤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學生心理能力提升需要在心理健康教育架構上保證,構建多元立體工作模式。有學者指出:“要想確保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健康和順利開展,就必須整體規(guī)劃,全面管理,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和多方兼顧,并不斷加大科學管理的力度?!盵5]因此,校領導、學工部門、院系學工隊伍、社團組織和心理委員等都應納入心理健康工作體系,形成一個專兼結合的立體化工作模式。
其次,學生心理能力提升需要在自我認知上根本轉(zhuǎn)變。要幫助大學生更新價值觀念,正確理解和看待家庭變故和經(jīng)濟貧困,樹立“苦難亦財富、貧困不貧志”的積極精神信念,給予學生提供持續(xù)性的心理能量,引導和幫助學生以健康的姿態(tài)面對生活和學習。
再者,學生心理能力提升可以在工作途徑上推進“一個中心,四個結合”的具體做法。
“一個中心”是指以高校心理健康機構為中心。學校心理健康機構是心理教育工作的大平臺,以其專業(yè)化服務為核心向各院系班級輻射。針對學生入學后心理篩查工作,為每位學生建立心理檔案,科學分類,及時干預。同時由心理健康機構組織、吸納學生工作隊伍成員,協(xié)調(diào)整合資源,具體開展有益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的工作。
“四個結合”分別是以心理課程為主干,實現(xiàn)課內(nèi)教學與課外專題緊密結合。心理類課程教學是學校心理教育的主干,它可以針對學生的具體需要,構建符合新時期大學生特點的課程內(nèi)容,以豐富多彩的方式傳授心理健康知識。此外,針對不同學生群體關注的熱點和問題,邀請專家學者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報告,幫助學生開拓眼界,排解困擾,提升應對問題的能力。
以心理健康網(wǎng)站為平臺,實現(xiàn)心理咨詢與網(wǎng)絡互動相結合。面談式心理咨詢優(yōu)點突出,效果明顯,是幫助學生解決深層次心理問題的主要形式,能夠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對問題的看法。但考慮學生難以面見心理咨詢師,抑或心理咨詢師資力量不足等現(xiàn)實困難,積極推出心理健康教育網(wǎng)絡化。專業(yè)心理網(wǎng)站,既可以成為學生學習心理健康基本知識的平臺,又可以通過網(wǎng)站的社區(qū)互動討論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隱患,在網(wǎng)絡虛擬的世界發(fā)現(xiàn)問題,幫助學生成長,彌補面談心理咨詢的薄弱和不足。
以心理素質(zhì)拓展訓練為抓手,實現(xiàn)專業(yè)助人和朋輩自助緊密結合。專業(yè)的心理助人是咨詢師通過心理輔導的方式幫助學生疏解心靈困惑,是一種主動心理干預方式。而心理素質(zhì)拓展訓練則是一種以提高心理能力為目的的體驗式、自助式學習方式,深受學生歡迎。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補充,以運動為依托,以訓練為方式,以感悟為目的?;顒又心芗ぐl(fā)個人潛能,培養(yǎng)樂觀的心態(tài)和堅強的意志,提高溝通表達技巧,樹立相互配合支持的團隊精神,極大增強合作意識,達到提升學生心理能力的目的。針對大學生的特點,設計不同主題的心理素質(zhì)拓展訓練可供選擇,比如自我認識與接納、情緒識別與管理、人際信任與合作、思維訓練與潛能開發(fā)、價值澄清與生涯規(guī)劃等。實踐證明,心理素質(zhì)拓展訓練既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自助成長的熱情,同時又能訓練學生心理素質(zhì)與能力,能很好地實現(xiàn)專業(yè)助人與朋輩自助的緊密結合。
以心理社團組織和心理委員為支點,實現(xiàn)學校主題活動與班級自主活動緊密結合。心理類社團組織是活躍豐富校園文化不可忽視的一支強大隊伍,利用每年特別日子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各異的心理健康教育專題活動,如“3·25(善愛我)”、“5·25(我愛我)”、“1010(世界精神衛(wèi)生日)”、“1125(要愛我)”等,掀起一股關愛健康和共同成長的人文熱潮。同時,班級心理委員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性骨干力量,與同學們朝夕相處,不僅能在同學中很好發(fā)揮朋輩互助引領作用,而且還是學生心理動態(tài)變化的一線“觀察員”。利用業(yè)余時間結合專業(yè)特點自主舉辦豐富多彩的心理類活動,吸引班級同學熱情參與,讓心理健康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位學生心中,讓心理能力在絢麗多彩的活動中得到滋養(yǎng)提升。
[1] 唐秋萍,程灶火.SCL-90在中國的應用與分析[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9,9(1):16-20.
[2] 郭志峰.“90后”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diào)查分析與對策. 遼寧科技學院學報[J].2012,9(3):69-70.
[3] 吳薇莉等.關于大學生家庭教育模式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關系研究[J]. 西華大學學報:哲社版,2008,9(3):1-3.
[4] 鄧志軍. 關于當前貧困大學生的心理貧困現(xiàn)狀[J]. 教育探索,2004(12):94-96.
[5] 姚本先,方雙虎.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導論[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2:392.
[責任編輯:李德才]
On Intervention of Psychological Predicament and Promotion of Mental Ability for College Students
SHEN Ke-xianga, DONG Yub
(a.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 Center; b. School of Management, USTC, Hefei 230026, China)
The result of a general survey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to 1914 college students suggests, as a whole their mental health status is good, 3.87% students have obviou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especially psychological predicament, and 16.66% students might have some mental problems. Through data analysis and counseling judgment, the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predicament has an obvious pressure source, and the family is a key element to influence th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Combining with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ork, this paper explores and analyzes ways to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ability.
college student; psychological predicament; mental ability;
2016-10-12
2016-11-18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課題“大學生全程化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干預模型研究(WK2111060001)”資助。
沈克祥(1976— ),男,安徽廣德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心理健康與咨詢中心主任,碩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董 雨(1968— ),男,安徽阜陽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學院副研究員,博士,研究方向:管理科學與工程、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
G448
A
2096-2371(2016)06-01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