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霞 溫慶文 王 蕾
番茄種植成敗三細節(jié)
鐘霞溫慶文王蕾
對于多年種植番茄的菜農來說,生產中遇到的一般性技術問題,大多自己就能解決。因為根據多年的種植經驗,對于施肥、澆水、病蟲害識別及其防治,大多能做到心中有數。但是,根據我們多年下鄉(xiāng)指導的經驗,還是想給種植戶總結一下,奪取番茄優(yōu)質高產要抓住三個細節(jié)。
種番茄的都有個習慣:一旦坐住果,第一穗果下面的葉子就全部打掉(這會造成第一穗果膨大非常緩慢,也長不大);等第二穗果坐住,二穗果下面的葉子再全部打掉,以此類推。等果坐到頂部(五穗、六穗果)時,植株就剩下一個光禿禿的稈,只有頂梢很少的幾片葉子。有時為了圖省事,一次性打掉的葉子很多,其實這種做法非常不科學。打掉部分葉子,確實能起到減少養(yǎng)分消耗、使果實提前成熟的作用。但是,葉子通過光合作用制造養(yǎng)分,不但會提供給植株莖葉花果,而且可以為根系生長發(fā)育提供碳水化合物,促進根系的生長,“根靠葉養(yǎng),葉靠根長”。蔬菜的根系和葉片之間是相互依賴、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和缺一不可的關系。如果全部打掉,根部得不到充足的養(yǎng)分,不利于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協調,更不利于果實膨大和成熟。最好果下保留3~5片葉子。至于到底留幾片葉,要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季節(jié)而定。
比如夏季,氣溫高,番茄果實下就可以多留幾片葉子:一來可以保護果實免受太陽照射危害;二來可以阻擋陽光照射到地面上,不至于地溫過高,起到保護植株根系的作用。反之,冬天則可以將下部的葉子多打掉一些:一是因為冬季光照弱,多打掉些葉子能增加透光率,有利于果實著色和植株生長;二是讓陽光盡可能多地照射到地面上,提高地溫,有利于根系和植株的生長。
對于多年種植番茄的菜區(qū)來說,死棵問題比較常見。一般可引起番茄死棵的病害有以下四種:枯萎病、根腐病、疫病和青枯病。
枯萎病屬于真菌性病害,開花結果期開始發(fā)生,將病莖掰開后可以看到很長的壞死斑,即維管束變褐色。
根腐病:初果膨大期是發(fā)病高峰。危害特點是:新根不生,老根不長,甚至死亡。根和根莖(地表以下的莖)是主要受害部位,初為水浸狀,后呈淺褐色至深褐色腐爛。
疫病分早疫病和晚疫病,造成死棵的多是晚疫病,發(fā)病較早,一般先從葉子發(fā)病,由葉子向莖蔓蔓延,使莖變細并呈黑褐色,萎蔫或折倒。菜農俗稱“黑稈子”。
青枯病與枯萎病癥狀極其相似,也是開花結果期開始發(fā)生,但該病屬于細菌性病害,兩者最大的區(qū)別是:發(fā)生青枯病,橫切病面可見維管束變褐色,用手擠壓有菌液滲出。該病北方菜區(qū)很少發(fā)生。
以上四種病害雖然都能引起番茄死棵,但最主要的還是枯萎病和根腐病。這兩種病害都是根部病害,雖然發(fā)生的條件不同,但是預防的方法卻是一致的:那就是從苗期開始預防,預防的關鍵技術就是養(yǎng)好根。
根系有著合成內源激素、吸收供應水分及無機鹽的作用,所以根系的好壞直接決定著蔬菜的長勢和產量。近年來,根系問題已經是制約大棚蔬菜發(fā)展的首要問題。所以在種植過程中,注意提高植物根系活力尤為重要。在蔬菜生長過程中,生長出側枝是為蔬菜的根系生長作準備,如果過早去除側枝,對根系發(fā)育會不利,這也是“根靠葉養(yǎng)”的道理來源。要養(yǎng)根,苗期就要少澆水,讓小苗多留些杈子,千萬不要見杈就抹掉,杈子多了根就好。說白了就是苗期控旺,如果多留杈苗子還是太旺的話,可噴些抑制劑,控制地上部的生長。根好了,等到產量形成的時候就能充分發(fā)揮作用了,植株吸收養(yǎng)分和抗病能力就都增強,也就不會有死棵等問題出現了。所以,養(yǎng)根是預防各種病害發(fā)生的關鍵,這也是多年總結菜農的經驗所得,也是今后解決大棚蔬菜發(fā)展的關鍵。
菜農可以充分利用夏季大棚的閑置期進行高溫悶棚,配合使用威百畝、棉隆、氰銨化鈣等藥劑對土壤進行消毒,此技術對土壤的處理比較徹底,但是要注意,藥劑熏蒸、高溫悶棚殺滅有害菌的同時也滅掉了有益菌。所以,在土壤處理后番茄定植前,要施入充足的有機肥,同時一定要補充微生物肥。微生物肥中的有益菌不僅能有效防治線蟲,而且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通透性,使植株根系的活動性增強,吸水、吸肥能力得到加強,使得蔬菜生長更加健壯,抗逆性大大增強,保證了蔬菜的安全生產。
鐘霞,溫慶文,王蕾,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qū)蔬菜服務中心,郵編272100。2016-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