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玉玲
2016新課標全國高考Ⅱ卷分析
韓玉玲
高考是高中教學的指揮棒,試題是教學的風向標,作為高三教師,我們更應關注高考考題,揣摩命題者的命題思路,依稀找到未來高中語文教育改革的方向。
我們發(fā)現(xiàn)2016年全國Ⅱ卷語文試題命題凸顯創(chuàng)新能力,著眼考生語文素養(yǎng)。
試題基本保持了近年來形成的試卷結構,在題型的設計上有所創(chuàng)新,在能力要求的考查上漸進提高,有利于選拔高素質(zhì)人才。
試題依然分為閱讀題和表達題兩部分,包含論述文閱讀、古詩文閱讀、文學類文本或實用類文本閱讀、語言文字運用、作文六道大題。
這道大題為論述類文本閱讀,重點考查考生理解文章的重要概念和句子、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材料摘編自格非《塞壬的歌聲》。在題干的表述上,第1、2小題與去年的題目完全一致,第3小題題干的表述略有不同,由以往“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改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從選項來看,論述文閱讀側重考查考生對邏輯關系的把握,這跟高中學生智力發(fā)展的情況密切相關。這三道題分別考查了信息等值轉換、信息壓縮轉換、信息闡述性轉換,難度較大,體現(xiàn)了漢語言內(nèi)涵豐富,區(qū)分細微的特點。
這道大題由文言文閱讀、古代詩歌閱讀、名篇名句默寫三部分構成。
(一)文言文閱讀
試題選擇的依然是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傳記《明史·陳登云傳》,體現(xiàn)考綱考查“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的要求。從整體看,這段人物傳記屬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有較強的故事性。從題型看,依然與去年考查點保持一致,即考查了斷句、古代文化常識、對內(nèi)容的概括、分析與翻譯??疾槲淖指采w全面,考查效能高。
斷句題。延續(xù)了前兩年的考查方式,即提供四種不同的斷句方式,要求考生選擇斷句正確的一項。從今年選項的設置來看,干擾項增加,命題難度加大。
古代文化常識題。從選項的設置來看,考查的是政治領域的術語,如“中宮”、“陛下”、“吏部”、“移疾”。考查內(nèi)容略顯狹窄,呈現(xiàn)單一。
對內(nèi)容的概括與分析題。選項的表述規(guī)范,命題者將閱讀材料的內(nèi)容分為若干個方面,然后選擇較為重要并能貫穿全文的四個方面作為切入點,用四個選項來對原文進行分析和概括。這道題的命制,有利于考生把握文章思路和內(nèi)容,客觀上降低了試題難度。
翻譯題。保持了一貫的考法,2道小題。要翻譯的句子,側重考查實詞以及詞類活用現(xiàn)象。
(二)古代詩歌閱讀
試題選取了唐朝著名詩人杜甫的詩歌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節(jié)選)》作為命題材料。課標卷努力體現(xiàn)了考綱中對古詩文閱讀“淺顯”的要求。不過即使這樣,也可以看出命題的一些微妙的變化。選材上,詩人以詩摹寫畫意,評畫論畫,詩畫結合。
這首詩的變化還表現(xiàn)在設問上。以往第8題多數(shù)是考詩歌手法,第9題多數(shù)考查思想感情(屬于內(nèi)容范疇)。今年這兩道題,一個是考查鑒賞詩句的能力,一個是考查了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能力。試題的難度增大。
(三)名篇名句默寫
這道題考查考生默寫古代詩文名篇名句的能力。本題分別出自《魚我所欲也》、《蜀道難》和《阿房宮賦》。
閱讀文本摘編自柯琳娟《吳文俊傳》。組合后的文本適合用來考查考生,體裁依然屬于人物傳記,文本后面的“相關鏈接”,是他人對吳文俊本人的評價。
考生向來在選考題方面,選擇實用類文本閱讀作答的居多,皆因傳記文本的事實清楚,問題明確且清晰,較文學類閱讀文本的問題容易作答,且得分較高。今年命題組在文本的選擇上、問題的設置上頗花心思,除了選好閱讀的文本外,還努力平衡兩道選做題問題的難度,在考題的設置上盡可能做到公平。
詞語題。繼續(xù)考查考生對成語的理解與運用。雖然還是選擇題,但是題型有所改變。題目提供了六個包含易混成語的獨立句子,設置包含三個句子的選項,要求考生對各句中加點詞語的使用選出“全都正確的一項”。
今年的這種題型,擴大了考查的容量,是命題推陳出新的表現(xiàn)。我們除了要注意形式上的變化外,還要注意題干中“詞語”一詞的表述。詞語題的備考,中心應該是常見且容易誤解的成語的使用,強調(diào)的是詞語積累。
病句題。這道題為常規(guī)必考題型,變化不大。今年的考查重點依然落在語法類的病句類型上。這道題有點新意的是,句子的內(nèi)容時代性非常強,緊扣生活,諸如“科技創(chuàng)新”、“經(jīng)濟改革”、“工匠精神”、“民生問題”等。
連貫題。今年的這道題考查考生語言表達方面連貫、準確的能力,但是題型較往年有所改變。
補寫語句題。這道題為主觀題,要求考生在語段空出的三個地方中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連貫完整,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有字數(shù)限制。本題需要填入橫線處的語句,是與文段內(nèi)容的推導、呼應所必須的,解答本題,需要注意文段的語意發(fā)展推演關系。
讀圖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學生讀圖能力要增強,這是時代趨勢,圖文轉換是高中學生一種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
2016年作文仍然是材料作文。要求根據(jù)材料,從自己語文學習的體會出發(fā),比較三條不同途徑,闡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作文形式上回歸新材料作文,但實際上是新材料作文與任務驅動型作文的結合,這是一些明顯的變化。
綜上所述,命題上,整套試卷注重綜合閱讀理解能力、理性說理能力和語文實用能力的考查,引導考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考。如文言翻譯命題上繼續(xù)注重和課本的結合,文言詞語給分點從課本向考試文本遷移。著重考查理解翻譯語句的能力,檢測考生的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體現(xiàn)了語文工具學科的特點。作文題,選材來自真實生活,但需要深入思考,辯證分析。
★作者單位:吉林通榆縣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