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恒
(吉林省四平遼河農墾管理區(qū)第二中學)
對當前初中歷史教學的幾點思考
◆鄭麗恒
(吉林省四平遼河農墾管理區(qū)第二中學)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下,歷史教育的方向偏離了其對人文素養(yǎng)等價值理性的培養(yǎng),而是更加注重對工具性的認識。這種情況下,歷史的教學課堂就會出現(xiàn)教師“填鴨式”的講解、學生一味地死記硬背這樣的教學模式,從而忽視了歷史教育對于學生人文素養(yǎng)和歷史情懷的養(yǎng)成。因此,當前的歷史教育改革勢在必行,教師不僅要更新傳統(tǒng)教學理念,改善歷史教育的現(xiàn)狀,更應該從師生雙方的角度來進行教學探索。
初中歷史是初中文科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要改變以往傳統(tǒng)的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而是應該積極引導學生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勇于提出質疑,通過歷史教學學會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縱觀當前的歷史教學課堂,多是氣氛沉悶,學習內容枯燥,學生積極性不高,課堂效率低下,那么,是什么因素造成這些問題的產生呢?
1.學科重視程度較低。在考試壓力的影響下,多數(shù)的學校還是將語數(shù)外等科目理所應當被稱為“主科”,并且受到了多數(shù)學生和家長的重視,歷史則是所謂的“副科”,在這樣一種根深蒂固的思想影響下,學生自認而然的就會產生歷史學科不重要的心理,從而產生忽視學習。所以,更多的學生愿意選擇在考前死記硬背、臨時抱佛腳來機械的記憶一些知識點,這種為了考試高分而學習的目的,忽視了歷史對其在人文素養(yǎng)方面的培養(yǎng),沒有真正學到歷史的精髓。同時,教師在長期“重結論,輕過程”的傳統(tǒng)歷史教學觀影響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大多采取填鴨式教學方式,一味地將知識塞給學生,并沒有留給學生思考和回味歷史的時間,只是單純的強調記住時間、事件、人物等。這些不良因素,都使得歷史教學的課堂顯得枯燥乏味、缺乏生機。
2.教師自身素質原因。歷史是一門綜合學科,涵蓋了古今中外各個方面知識,所以對于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要求非常高,不僅需要嚴謹?shù)臍v史知識,同時還要求教育者要博覽群書、涉獵范圍十分寬廣。但就目前歷史教師的情況來看,有些初中學校并沒有聘用專業(yè)歷史教師進行教學,沒有一只專業(yè)的歷史教師隊伍,更有甚者還會用其他科目老師來兼任歷史教學,在沒有受過專業(yè)的歷史知識的教育下,科任教師往往只會背課本,并不會講解一些有趣的歷史小故事,這種生硬的課堂教學是不會給予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也不會提高學生的歷史成績。此外教師在授課中過度依賴教參,缺乏自主研究過程也是當前歷史教學面臨的一大問題。很多歷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只會照本宣科,將知識強勢的傳輸給學生,而沒有對知識點及相關背景進行深層次的探討。為了應付考試,很多教師還會在考前為學生畫出重點,讓學生死記硬背,這種做法不僅導致教學課堂的枯燥乏味,同時也使學生學習的熱情及積極性大大減少。
3.教學方式單一枯燥。傳統(tǒng)的歷史課堂總會帶給學生一種昏昏欲睡的感覺,因為歷史是講求過去發(fā)生的事件,它是不可變的。因此,很多學生不喜歡歷史,歷史的教學就是無休止的背誦。很多教師在歷史的教學中也會讓學生記事件、記時間、記人物。在這兩種不良的學習方式和情緒的影響下,就使得歷史教學的方式方法簡單枯燥,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教學課堂缺少趣味性。
1.提高教師素質,加強教學交流。優(yōu)秀的教師是學生學好本學科的前提條件。因此,教師的自身素養(yǎng)對教學課堂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只有教師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水平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夠通過課堂教學這個平臺將歷史知識更好地灌輸給學生,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歷史文化情操。因此,學校可以組織歷史教師進行專門的專業(yè)培訓,培訓內容需要貼合實際教學、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與教師之間也要進行相互的交流,不同的教師對于歷史有著不同的體悟,在實際教學過程都會累積一些經驗。教師們可以就自身面臨的困難,尋求幫助或是針對目前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及時分享教學資源及經驗,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教師隊伍。以此幫助提升整體教學水平,使學生獲得最優(yōu)秀的教育。
2.重視學生主體,提倡師生合作。教育者要轉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真正樹立起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的教學意識,否則,學生將很難真正參與到教學的設計、實現(xiàn)等環(huán)節(jié)中來。因此,在今后的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讓學生們積極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或者針對某一歷史問題教師引導學生一起進行探討,這種“師生共同學習”的氛圍不但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也使學生能夠更為自主地學好歷史。
3.轉變教育理念,豐富教學方法。課堂教學要取得好的效果,就要使用能夠吸引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用得好,就能讓學生動起來、使課堂活起來、效果好起來是極為有利的。為此,教師可以采用圖表實物、音像資料、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等教學手段彌補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缺點和不足。這些新穎的教學方法具有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xiàn)形式,可以使抽象難懂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目前,我國初中歷史教育的不良現(xiàn)狀仍然存在,這是長期受到應試教育影響的必然結果。我們教育者當前的主要任務就要改善這種不良現(xiàn)狀,讓學生能夠真正的愛上歷史、理解歷史的精髓。但是由于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根深蒂固,很難在短時間內使教學理念得以更新,所以這是一場持久戰(zhàn)。但是相信,只要教育者和學生共同努力,我們一定能夠改變當前歷史教育存在的問題,讓學生愛上歷史。
[1]尹花.試論對初中歷史教學的幾點思考.讀寫算,2015.
[2]施海燕.立足課堂求突破注重創(chuàng)新提成效——對初中歷史教學的幾點思考.教師,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