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瑛(伊寧市第八中學 新疆 伊寧 835000)
?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楊瑛
(伊寧市第八中學 新疆 伊寧835000)
[內容提要]在高中新課程教學強調“建設有效課堂”的前提下,新課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學,通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利用信息技術,聯(lián)系生活實際,精心設計課前導入,引導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最大程度發(fā)揮課堂教學功能與作用,在減輕學生學習的負擔的同時,大到提高課堂教學單位時間內的效率的目的。
[關鍵詞]中學教育 地理教學 方式 有效性
在推進新課程的過程中,教學方式的改變,已經成為地理老師的共識。但教學是否有效,教學知識是否落實,學生的地理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值得教師們注意和重視。新課程強調“建設有效課堂”,其實質就是減少直到消除無效的教學時間,最大程度發(fā)揮課堂教學功能與作用,減輕學生學習的負擔,提高課堂教學單位時間內的效率,達成育人目標。因此,新課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學,為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高學生素質,深化教學改革,出路在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是課堂有效性的最貼心的保障。從高中學生的個體特點中可以看到:學生如果喜愛這個教師,往往是愛屋及烏,會對這個教師所教的科目情有獨鐘。雖然對于一些科目,每個星期只有兩到三節(jié),但我們仍然可以利用這些有限的時間和學生們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踏進課堂的那一刻起,要學會保持微笑,切忌大聲呵斥學生,一臉怒氣,聲嘶力竭,課堂氣氛就會趨于緊張,在你我的不愉悅情緒的渲染下,學生們本能地在各自的心里建起了一堵厚厚的墻,從這一刻開始,課堂教學便失去了它的有效性。
教師的只言片語對一個學生來說也可能相當于承載了整個世界,成為一個孩子一輩子的指路明燈。我們要善于給自己的語言“潤色”,在課堂上多說充滿正能量的語言,“在這個問題上,你可以當老師了”,“謝謝你指出了老師的錯誤,使老師不會錯一輩子”,“你真行,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我為你今天的表現(xiàn)感到驕傲”……我們的課堂若是充滿了這些愛的語言,學生們在愛的激勵下,將化被動為主動,大大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另一個途徑便是精彩有趣的課前導入。好的導入能夠在瞬間吸引學生的眼球,開啟他們的心靈之門。我們可以采用情景導入,質疑導入,故事導入,猜想導入等。例如:在講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時,設置情景,牛郎與織女相會,若打個電話,兩者在幾十年之后才能接到,若步行幾十億年才能相會,體現(xiàn)了宇宙的浩瀚,那么我們的地球在茫茫宇宙中處在什么樣的位置,除了牛郎和織女星還有那些天體呢?學生即刻被問題吸引,一堂有聲有色的課在同學們的急切關注中拉開了帷幕,為有效課堂的建立做好了充分的鋪墊。
每門學科都有它自身的特點,掌握知識點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所謂“授人于魚,不如授人以漁?!钡乩韺W科的特點是邏輯因果關系嚴密,空間分布象形記憶。我們不如把課文中那些繁復的抽象的文字轉化成一張張形象的充滿動感的圖幅,比如我們在學習地球自轉的運動的特點時,認真習讀側視圖、俯視圖、局部圖三類地圖,地球的自轉特點便躍然紙上,了然于心,記圖勝于文字。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如果我們注重讀圖、析圖、記圖能力的培養(yǎng),很多學生便會輕松地學習,充滿興趣地學習,課堂教學也會取得實效。
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畢竟有限,最佳時間是進入課堂后的十分鐘。那么之后的時間該如何運用?那就是問題的設置。好的問題的設置不僅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提升學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學科,它既具備人文社會的學科特點,也具備科學的學科特點,所以關于地理各個知識點都有很多問題可以設置。比如我們在講《洋流》這一節(jié),可以設置這些問題:(1)南極企鵝的體內怎么會有農藥的殘留物呢,殘留物是借助什么力量來到企鵝的體內呢?(引入洋流的概念)(2)鄭和下西洋,往返是同一條線路,航行的速度也相等,為什么前后所用的時間不一樣?(順流和逆流)(3)深入到北極圈的摩爾曼斯克為什么終年不凍呢?(北大西洋暖流增溫增濕的作用)我們在進行設問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問題的設置不能太大,要具體,否則學生不知道從哪里答起,大大挫傷學生的積極性。第二,問題的設置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這樣才能引發(fā)學生的興趣。第三,問題要簡潔,便于回答,這樣才能更有效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
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是高中地理教學的重要工具。高中地理教師要重視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對地理教學有效性的影響。將課本中死板的文字靈活地呈現(xiàn)在大屏幕上,讓枯燥的知識活起來,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重難點更容易被解決,也能讓學生認識到地理學習的不同方法。教學效果也能快速提升。比如在講解《土地荒漠化》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幾組反映荒漠化的景觀圖片,也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荒漠化的形成原因,甚至可以播放荒漠化的相關視頻,這樣就可以大大降低知識的難度,使學生有更感性的認識,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進入《行星地球》一章時,學生對地球的公轉和自轉難以理解,我們借助多媒體動畫的演示,大大地增加了直觀性,使生僻的內容變得活潑而簡潔,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生活中,到處都滲透著地理知識。教師照本宣科,一定會讓學生感覺到枯燥乏味,教學課堂的豐富性也被抹殺。所以,教師要突破教材的束縛,面向生活,讓學生感受地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如“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這一節(jié),教師可以設置問題“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讓學生分析原因何在;還可以讓學生討論“從烏魯木齊到大興安嶺沿途景觀有哪些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边@些都是展現(xiàn)在學生身邊的現(xiàn)象,是具象而又隱性的知識。教師可以讓學生作為當事人,對這一現(xiàn)象進行談論,對這一隱性的知識進行總結學習,這較背誦書本更有效,更讓學生容易接受。又如,拿一杯熱水,讓學生觀察,空氣受熱怎么運動,由此揭開“熱力環(huán)流”的帷幕。通過講解分析該內容后,還可以讓學生分析“海風和陸風”“山風和谷風”以及“城市熱島效應”和“濕島效應”。這些生活實例在我們的身邊隨處可見,讓學生感覺到既親切又熟悉,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還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要想在短時間內獲取更多的地理知識,知曉不同地域呈現(xiàn)的地理現(xiàn)象,目前快捷的媒介便是網絡。網頁中每天都會更新一些新聞熱點,這些新聞熱點又可能指向某一地理知識,極易啟發(fā)學生通過對新聞熱點的閱讀,感知地理與人類的聯(lián)系。例如:“北冰洋在2050年前將迎來無海冰的夏天”,原因是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極地海冰融化,海平面上升,還會導致沿海低地國家被淹沒?!敖衲耆蚝芏嗟胤匠霈F(xiàn)極端天氣,”這也跟全球氣候變暖有關。“福建泰寧泥石流”的發(fā)生,主要導致原因是短時間的暴雨,除此以外還有山谷的地貌條件和大量松散物質。這些時事熱點有利于教師從一個學生感興趣的點切入,讓學生集中注意力,主動投入學習。隨著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高中地理教學必定會迎來一個新的春天。
[責任編輯:甄敬霞]
D OI編碼][ 10.3969/j.issn.1674-6287.2016.03.26
[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287(2016)03-0095-02
[收稿日期]2016-05-03
[作者簡介]楊瑛(1975~),女,新疆伊寧市第八中學教師。